在西方音乐中,很早就已经有作曲家开始关注画面与音乐的结合。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若斯坎(Josquin,1440—1521)就根据拉斐尔的《“大公”圣母像》创作了经文歌《圣母颂》,其采用的这种注重画面及词句描绘的音乐创作思维,通常被成为“绘词法”。
https://pan.baidu.com/link/zhihu/7lhnzMuZhIikRalFZkVM1YRXe1NxtWWwd3tm==——若斯坎:经文歌《圣母颂》
不难看出,这一时期的音乐是与美术具有一定联系的,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十分注重对细节的描述。“绘词法”这种创作思维在在16世纪不断发展,逐渐影响到多个国家地区的世俗音乐,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意大利牧歌”,很多意大利牧歌的作曲家都采用类似的思维进行创作,比如阿卡代尔特(Arcadelt)、罗勒(Rore)等作曲家都依此创作了不少作品。
此后,西方音乐进入到巴洛克、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后,作曲家们逐渐开始关注对情感、文学、个性、技术、结构等方面的追求,从他们的音乐中或许不常能看到其与美术之间的联系。
而从印象主义开始,西方音乐作曲家们又重新开始关注美术作品及美术风格流派。印象主义是诞生于法国美术中的一种创作流派,它十分强调一瞬间的感受,作者一般可以通过者一刹那的体会去创作,“描绘性”在印象主义的创作中并不重要。法国的德彪西和拉威尔在接受了印象主义美术和象征派诗歌的创作理念后,共同确立并发展了“印象主义音乐。”可以看出,原来在音乐中所关注的“描绘性”,在这一时期已不再重要,这或许和美术的发展有着相似的方向。
德彪西的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选自《前奏曲》第1集,第8首)描绘的是一位亚麻色头发的少女,这部作品据说是根据印象派画家雷阿诺(Pierre-Auguste Renoir)的《小艾琳》所做的,而这幅画据说是为了一位银行家女儿画的。
QQ音乐 ——德彪西:《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选自《前奏曲》第1集,第8首)
20世纪在艺术领域出现了“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是在20世纪初出现的现代流派,它最早出现在绘画、文学等领域,后来扩展到音乐领域。表现主义可以与印象主义形成对立,印象主义强调的是外在事物给个人的瞬间体验和感受,而表现主义则更加强调个人内在的体验和感受,这两种思维模式就导致相对应的音乐有着不同的音乐特征。
表现主义音乐其实在瓦格纳和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歌剧中就已经有了一定暗示,他们的歌剧中十分突出人物情绪和感受的刻画,在和声上也出现了半音化的特征的同时,在结构上也更加模糊,这些都为表现主义音乐的发展提供了前提。表现主义音乐继续向前发展,取消了调式调性的限制,让十二个音处于平等关系,真正让音乐没有调性,这是表现主义音乐最大的特征。在表现主义音乐中也时常会出现一些其他的特征,比如:夸张的跳进进行、力度的巨大变化、极度不协和的和弦、不对称的节拍、不清晰的结构等。表现主义音乐因为要强调个人内在的情绪,所以通常用紧张、恐惧、绝望等比较有戏剧张力的情绪融入到作品之中。印象派虽然也是强调主观体验,但是至少还有一些精巧的旋律和典雅的音响,但在表现主义音乐中,一切都被“打乱了”。
《月迷彼埃罗》表达的是主人公是一个精神错乱的人,勋伯格通过一部部作品,表达了主人公的不同情绪。在音乐上,这部作品采用了介于说和唱之间的一种“念唱”方式。
QQ音乐-专辑 ——勋伯格:独唱套曲《月迷彼埃罗》(共21首,1912)
后现代风格是在建筑中的一种风格,指可以在一个建筑中可以运用所有时期的风格。这种观念逐渐被应用于音乐。在音乐上,一些作曲家将不同时期的音乐素材融入到作品之中,同时加入个人的音乐风格,这一类作品通常被成为“后现代风格”音乐。因为由于这些作曲家十分青睐于吸收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所以他们的创作风格也被成为“新浪漫主义”。
具体来讲,新浪漫主义(neo romanticism)是诞生于20世纪70、80年代的音乐流派。一般来说,它要求音乐要以传统和声为基础,注重情感的抒发,同时经常饮用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作曲家的音乐材料,但它又经常在音乐中出现一些现代音乐元素。整体来说,新浪漫主义可以说是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结合。代表性作品有:卢西亚诺·贝里奥(Luciano Berio,1925—2003)的《交响曲》(引用了马勒的《第二交响曲》的材料,1968);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MTQyMDA1NTM4OA==.html ——卢西亚诺·贝里奥:《交响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