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马斯克称大数据隐患比核弹更危险,别被网站条款欺骗,如何看待很多人对信息泄露见怪不怪?大数据隐患是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exco 网友的相关建议: 
      

现在,只能对隐私泄露,表示听之任之。


个人信息泄露:

手机号注册某著名网站,默认用户名就是我的真实姓名+数字序列,默认推送的内容和我身份证上的地址一致。

个人出行数据泄露:

某著名打车软件,不但记录下来我打车的目的地和出发地,还把所有我停留的地点、时间记录下来。时间至少长达3年。

个人谈话数据泄露:

不知那些知名APP,即使我手机熄屏,和朋友聊天提到的商品关键词,能随时出现在推荐或时间线上。

个人身体数据泄露:

现在很多地方如果不是不要脸,已经进不去了。这里的不要脸,是不要脸部数据。更不要说刷脸支付。


大部分人,是很容易被影响的。

所有的人,在大部分领域,是很容易被影响的。

天猫这样的网站,已经可以决定很多品牌的生死,很多人的购物选择。

滴滴这个的APP,已经可以把诱导你打滴滴,变成自己的盈利点。

美团这个APP,已经可以决定很多商家的现金流,很多人的早中午餐。

今日头条这个APP,可以通过所谓个性化信息推送,潜移默化地改变观点。

知乎这个APP,好吧,不说了。知乎小管家在看着我。


我们的衣食住行乃至于思想,都渐渐被一些力量服务+操控。

现在,它们还比较初级。只不过根据获得的个人隐私,去猜测、诱导。

我们还有很多人,是从未有它们的时代过来的。

对它们的存在还不适应,不习惯,甚至抗拒。

但放眼未来呢?

至少00后成长的环境里,它们已经是标配了。

很多管子已经插在脑子里、身体上,习惯了。

你觉得你是自主决定的。

其实你只不过是代码+数据驱动下的羔羊。


代码+数据,驱动着基因代码的你,终于实现了世界大同。


user avatar   huangzhe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说得还是对的。核弹虽然有,但基本是为了核震慑,使用几率极其低。而大数据的隐患,包括数据泄露和被滥用,则是及其容易发生的事情。可能你在看我这个回答时,后台好几个app就把你的定位偷偷传到服务器了。

不知道还有没人记得英国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下称CA)是如何利用Facebook的用户数据操纵美国大选的。

2016 年在大选中投票者约 1.3 亿,而CA违规窃取数据的,获取了总计超过 5000 万名 Facebook 用户(其中大部分为美国真实选民)的数据。

在CA 的官网,有这样一段话:“我们对超过两亿三千万美国选民进行了每人高达五千个数据点的数据采集,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为用户筛选出目标群体,接着改变他们的想法,改变他们的行动。”

在这个事件中,用户的姓名、性别、住址、生活状态、政治主张、社交关系等信息均被获取,足够对一个用户进行完整画像了。

在Facebook数据这个事件中,pingwest的一篇文章[1]评论到:

当一家公司拥有了超过 5000 万个真实个人的数据,和分析这些数据的能力,它的力量足以颠覆一个社会——只要它愿意。

如果你想了解这个事件的来龙去脉,这里推荐一个纪录片《隐私大盗》,就是讲Cambridge Analytica利用Facebook的用户操纵2016美国大选的事件的。


2016年,Facebook能做到,2020年,TikTok也达到了同样量级的用户。我相信会有越多越多的公司用户规模会达到billion级别。如果Facebook是一个炸弹,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炸弹将出现。


前几年我们都被美国某些科技公司的“崇高理想”骗了。把数据交给它,它并不会真的“不作恶”。例如谷歌作了什么恶?

之前美国空军有个项目叫Maven,是一项军事计划,旨在使用AI自动识别航空影像中的物体。而谷歌是Maven的承包商。美国叫嚣华为和军方有合作但始终却拿不出证据,但谷歌直接给美国军方干活是有实锤的。虽然谷歌作恶,但google的员工还算有良心(毕竟很多人还是被那句好听的don't be evil骗进去的),发现谷歌和美军合作后,4000名员工游行反对“用于战争的技术”,最终使得谷歌公司于2018年决定放弃该项目。(可见谷歌的“不作恶”还是挺虚伪的)随后,谷歌公司制定了一项AI行为准则,称Google不会使用其AI来开发“武器或其他技术或主要目的是造成或直接造成人员伤害的技术”。但谁知道谷歌还有啥其他秘密项目呢。

而且Google滥用用户信息也是实锤,曾被美联社曝出广泛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很多 Google Apps 都会在不告知用户的前提下自动收集用户的位置信息并且回传给 Google,通过收集到的位置信息,Google 可以掌握你的大致住址,掌握你的日常活动路线,掌握你喜欢去的地点,并对你的喜好进行全面分析。

当然也不是说谷歌一无是处,搞学术的话谷歌搜索结果还是很好的,某些软件还是很方便的,谷歌的人工智能研究也是走在前沿的,作为AI从业者,我对谷歌在AI领域产出的成果还是很赞赏的。但并不代表谷歌是个可完全信任的公司。毕竟有偷偷作恶给美军干活的案底,且过度收集用户信息,你可以想象下,如果谷歌还在中国运作,谁知道会不会给美军送去多少有用的情报啊?

参考

  1. ^Cambridge Analytica:掩盖在大数据高科技下的竞选作弊器 https://www.pingwest.com/a/158779

user avatar   glaxyrov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1、谷歌说,不作恶。

但谷歌拿到了任何想要拿到的大数据,什么都可以做,

比如,判断出华为的处理器,然后禁止麒麟系列安装使用GMS

这算不算作恶,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

2、李彦宏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的态度更开放,也相对来说没那么敏感。如果他们可以用隐私换取便利、安全或者效率。在很多情况下,他们就愿意这么做。

当然了,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大家都忽视了:当然我们也要遵循一些原则,如果这个数据能让用户受益,他们又愿意给我们用,我们就会去使用它的。我想这就是我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基本标准。

其实这句话要是国家大数据管理局(我虚拟的一个机构)局长说的,就没什么问题了,问题是泄漏隐私最严重的百度CEO说的。

上个月,我司和支付宝合作一个大数据项目,我们想和支付宝合作,拿到手头已有的数千万客户的客户画像,支付宝方的答复是新的大数据管理规定,已经不允许这么玩了。

什么意思?

以前国家对大数据管理不够规范,让很多企业有机可乘,企业间合作,可以通过所谓的“脱敏”实现客户数据的标签化,从而实现客户画像和精准营销。

比如你用百度输入法在淘宝搜个手机壳,回头打开抖音就给你推荐手机壳了。

3、人脸识别

月初参加无锡马拉松,根据规定,做了核酸检测,结果展现在小程序和APP上,这些程序可以直接调用公安部的人脸识别接口。

我手头有个电子储值卡相关的项目,为了核实用户身份,也用到了这个接口。只要经过三级等保认证和必要的评估,系统不利用这些公民数据干非法勾当,这个接口是公开的。

对于企业来说,有时候采集用户基本信息是必要的(比如储值卡),但每个企业自行开发采集系统,对于企业和个人都是风险。

公安部牵头做这个事就简单了许多。

4、对比中美,会发现有些不同。

互联网巨头做到极致,都有办法拿到客户的信息,如何规范的使用这些信息,是个难题。

中国通过监管,规范互联网巨头的行为,以前没管到的,现在补上。

如果在监管过程中,发现可以统一管起来更方便,那就统一管起来。

身份证的接口被公安部管起来,支付的接口被网联管起来。

所以,对于谷歌这种缺乏监管的大数据巨无霸,无异于是核弹;对于百度支付宝这样的中国企业,只要它尾巴想翘,会有人让它老老实实趴下。




  

相关话题

  所谓大数据分析,究竟要学什么? 
  Netflix 是如何判断《纸牌屋》这样的剧是符合其观众口味并且能够拉动付费用户增长的? 
  如何看待 Google 说已经停用 Map Reduce 好多年? 
  吴恩达表示「AI 的下一个发展方向,从大数据转向小数据」,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如何看待中信银行泄露池子个人流水被罚 450 万?这件事情给银行业哪些启示? 
  大数据时代和个人隐私保护是否矛盾,那我们为何还要发展大数据? 
  只需4组数据,还原你的购物模式,具体算法是怎么实现的? 
  金融分析量化系统,高频交易程序数据库通常采用哪种方式存贮数据? 
  如何看待 CityDo 杭州城市大数据运营有限公司 HR 称「考不上二本的都是智商有问题」? 
  哪些统计方法可以用于判断因果关系? 

前一个讨论
花呗该不该为年轻人深陷网贷背锅?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南方系媒体不报道乌合麒麟讽澳?





© 2024-11-22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2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