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清华学姐称学弟性骚扰后个人信息被曝光,比起用更大的网络暴力对待网络暴力,有更合理的处理方式吗? 第1页

                 

user avatar   shui-qian-xiao-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有啊,市场经济不谈钱谈什么。

我不是市场经济的专家,但媒体的流量明码标价,概率论公式大一就学。

找我们媒体企业,评估原来的事件传播规模,然后计算如果为辟谣信息买流量,买到多少钱可以让辟谣信息覆盖到原信息传播范围的95%以上。

(今年媒体行业都不好过,我觉得有个四五百万就差不多)

然后我们不让老实人吃亏,直接给1000万补偿(砍了人,医药费和补偿1:1比较合理),人家要不要花钱买流量,就看心情了,我不给媒体行业强拉订单。


user avatar   wang-wei-lin-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有。

比如高赞说的,当事人可以起诉到法院去。

但是这一途径的缺陷有二:

1.起诉要花费成本,无论是时间、经济、精力成本,都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如果受害者不差钱,当然可以请律师全程代理,那就不会花太多时间和精力,但是要花钱;如果受害者不想花钱,那么就得自己弄诉状,自己跑法院,这个过程中可能气已经消了大半。

2.只有当事人能起诉。而目前网上铺天盖地的网暴,大多数是来自义愤的路人网友。他们并非当事人,是没有起诉的权利的。

综合比较,我们直接网暴加害者19级雕塑专业湖北宜昌唐靖(腚姐)(其父母多年前从秭归农村到宜昌城区打工,在金东山市场做水果零售),难道不是更爽吗?

她要社会性死亡,就给她社会性死亡。


user avatar   wu-yan-zu-73-5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试想,你上完了半天课,开开心心地去食堂准备吃饭,正思考着要吃什么的时候却被人一把抓住,以莫须有的罪名要让你社死。

面对着加身的罪名、恶毒的侮辱、言语的诋毁、周边众人奇怪的眼光你会怎么想?

还没开始的人生就这样毁了?

这甚至在街上突然被人肉体毁灭还让人痛苦,因为那样只是短暂的痛,在互联网时代,社死不仅和前者一样与社会断开连接,还有伴随人生、无穷无尽的痛与苦、与理想和前途之间被突然插入天堑。

更坏的结果就是和罗冠军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

第一,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第二,无理无据,自行判案,社死起步?

第三,不遏制这股风气,未来可能会出现和「路不敢扶」一般的「视靠近为蛇蝎」?


user avatar   bj36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啊!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啊!

你诬陷、“动用私刑”、毁人清白;大家对你口诛笔伐,替天行道,很公平啊。


出来混,都是要还的。


user avatar   Ryanask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愿世人都被温柔对待。

除了这个“学姐”。

互相尊重都不知道,

开口闭口就要人家社会性死亡。

一脸懵逼的男生,

然后还要互相道歉?!!!

“学姐”据说已经离开学校躲起来了,

别怂啊,出来对线啊,不是很牛的吗

内心是有多大的恶意,

才会想把一个“校友”置之死地?

我记得法律上有个罪是“诽谤”吧?

我的看法就是:

愿世人都被温柔对待。

除了这个“学姐”。


user avatar   meng-rui-19-6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倘若这次清华大学继续和稀泥,一直强调双方和解了,大家不要被自媒体带偏啦之类的,倘若唐靖同学一直不肯当面道歉,此次事件的后果极可能堪比当年轰动一时的“彭宇案”。

彭宇案的一句“不是你撞到的为什么要扶”导致社会的道德标准直线下降。造成的恶劣影响不仅是老人摔倒了没人敢扶,也造成了老人碰瓷行业的发扬光大。

在彭宇案之前,支持还愿意乐于助人的人的信念是,助人之后被讹诈,法律会给我一个公平。但是彭宇案告诉你,不是你撞的,你就别管!(有人说彭宇都承认撞人了,但是我想,此案的影响不在于彭宇是否撞了老太太,而是法官的判决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

”同样的道理,此次唐靖事件不处理好,极可能造成两个严重的后果:

  1. 以后无论是高峰期监控死角的地铁,还是校园里、公司等公共场合无监控的地方有女性被咸猪手猥亵后,一旦男方高喊我没有,大家不要像清华大学美院女生那样冤枉好人,请大家查清监控再说,这时候大家很可能会袖手旁观,而女性受害者会继续受害。
  2. 更严重的是,在私底下,一些男性会故意猥亵女性,然后说女性诬告,这时候舆论就会“强行客观”,大家弄清楚事实再说。没有确凿证据,根本无法为女性伸张正义。

应大家的要求和热心网友的集思广益,加上可能发生的第三条:

3.如彭宇案为碰瓷团伙打开了新天地一样,唐靖也给某些无良女性或团伙打开了新思路:在无监控的场所敲诈勒索老实男孩,不给钱就伪造证据说他猥亵,让他社会性死亡。

对了,昨天看到武汉理工的王攀处于公示期,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陶崇园否?

请评论区某些人不要和女拳一样刻意挑起性别对立,男女都有可能是受害者。其实这是基本是个无解的问题,在没有监控的情况下,男性被女性说猥亵如果没有确凿证据,很难判断到底谁在说谎,虽然舆论确实不该随意评判对错,但是女拳和男拳会管你有没有证据吗?很容易使异性社会性死亡,尤其是公开你的照片和个信息,群众都是容易从众的,众口铄金!哪怕有人为你说话,可网暴你的人多了,普通人真的很容易崩溃。不要低估人的善良与理智,但是更不能低估网络暴民的疯狂与可怕!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中外历史上,通过非制度化的力量实现正义,一直是一种可选的处理方式,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被制度化了,比如「司法决斗」。

例如,中世纪《萨克森法典》就如此规定了司法决斗的流程:

审判官应为诉讼双方各指定两名见证人,双方在见证人面前按习惯武装......他们一手持出鞘之剑,也可有备用之剑,另一手持盾牌,盾牌只有带扣可为铁制,其余只能用木料和皮革制成......法官应为双方指定一人,由他在决斗场地的分界线立起一杆。若决斗一方倒下,他把杆插在双方之间,若一方受伤请求刺其一枪,经法官同意后可这样做。法官不能干预决斗。

司法决斗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有存在依据:调查技术的落后,导致伪证泛滥。参与决斗者,事实上是在用生命来担保自己所提供证据的真实性。其实,中国古代法律中的「奸出妇人口」背后的逻辑和「司法决斗」也有相似性:在当时的社会价值体系下,女性当中指认施暴者,已经拼上了自己的名誉和尊严,乃至身家性命,如果仅仅是作假诬告,未免过于得不偿失。

网络曝光他人隐私,何尝不是一种「决斗」呢?实名反对、实名举报、实名发帖控诉他人不道德行为,都带有决斗的色彩:如果我所言不实,甘愿承担死于刀剑之下。

从这个角度来看,事件中女性当事人的做法就有些「没有武德」了:既希望用法律和校园规章之外的方式来进行「比武审判」,发动舆论支持自己的主张,又不希望自己实名下场。这时候,隐私遭到他人曝光,几乎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毕竟,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如果你在庙堂上尝试解决问题,可以享受庙堂的好处,涉及隐私的案件可以申请不公开审理,可以申请不公开裁判文书,可以获得制度的保护;而要是想用江湖「道义」解决,那么就要准备好迎接无底线王八拳。

不过,我还是要说,制度化解决方式,是缺失的,不仅是司法层面,就连舆论层面也是如此。

事件已经发生了三四天,从校园媒体,到正规新闻媒体,都非常安静。高等学府,男女对立,又是沾上「性」的话题,这本来应当是多好的报道题材?即便当事人的确不愿意发声,事情发生在公共场所,难道真的无法进行突破?

诚然,舆论管控可能是一方面,但大学里的事情,真的有这么说不得、碰不得嘛?

新闻道德,也是一种准制度化的力量,如果这种力量也缺失了,事情就会变成现在的样子,纯粹的无规则舆论审判。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有待思考:

事件中的「清华学姐」,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公众人物」,因而需要容忍对隐私权的侵害、对其的隐私保护应当受到限制?

我个人倾向于给出否定的回答,严格来说,她应当属于「非自愿公众人物」,以特定的偶然事件为大众所知悉,法律对其隐私的保护依然适用。

但还是那句话,非制度化的争议解决机制一旦开启,制度所提供的保护,就显得格外苍白,甚至有悖「道义」了。


user avatar   Yefeng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是的,揣度这位“学姐”的语气,猜测她的本意并非是“惩罚恶行”,而是享受“社死”的处刑过程。

”政治正确“的舆论场充当了菜市口,无需举证,无需公权介入,只需站在“正确”一端的学姐喊出斩立决,学弟就要身首异处。

好在监控救活了他,幸亏有监控。

但他还是白挨了一刀。

要是没有监控呢?

那还得捅自己一刀,就为了证明自己肚子里只有一碗粉。

但人家压根不care 你吃了几碗粉,

人家就想看你被捅刀!


user avatar   lilyannzh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社会学与传播学角度讨论下,「用更大的网络暴力对待网络暴力」是否可取?

这并不可取,除非想让自己成为帮凶。


本文的论点分为三部分:

一、说话权不等于话语权;

二、更大的网络暴力带来更多的是「噪音」,反而让有效信息「不被听见」;

三、比起个人,平台与资本利用话语权而使社会权利被滥用更应该被警惕。


首先科普下「话语权」与「说话权」的区别。

「话语权」最早是由法国哲学家福柯作为一个独立概念提出的。在这里,权力的概念区别于政治学中自上而下的操纵和支配,强调的是权力在实际运作中的网络结构化和弥散性,个人既是权力的持有者,又是权力的承受者,这种「无所不在的权力」正是福柯对权力的理解。在《规训与惩罚》一书中,福柯注意到作为话语的知识是如何与上述权力嫁接、互相助长,并被运用到现实实践之中对某些特殊群体形成规训作用。对于普通大众来说,这种规训正是弗洛姆所说的「匿名的权威」。

然而,话语权并不是说话的权力,这一点必须明确。我们一般意义上认为的话语权其实应该叫做「控制、影响舆论的能力」,换句话说是「说话有人听」或「说话让别人听」的权力。如果仅仅把话语权定义为「说话的权力」而不考虑「对谁说」和「说话的后果」,那么即便是在言论最不自由的地区,你也可以说那里的人拥有话语权——只不过他们说话的权力是对着墙脚,不要让别人听见。


清华学姐事件本身带着「名校」、「性骚扰」、「女权」、「社会性死亡」等高热议题,引爆舆论场,触发网民的情绪生产是预期之内的现象。但是在情绪的刺激和驱动下,分散的个体在网络上借助情感的表达实现串连,真的能够通过「曝光当事女生个人信息」的方式凝聚成为「情感共同体」、甚至生成一场「正义的网络公民运动」吗?

在某些层面,社交网络带来了愈来愈多的「话语权幻觉」——

网民认为自己的发声一掷千金,甚至能够成为扳倒舆论的强力把手:从「围观」到「围攻」,对痛恨的现象与人宣泄观点与情绪,最终形成一场「大呼过瘾」的媒介审判。(就如同这道题下的高赞一样)

但是需要清楚两点的是:

1、无论大众舆论多喧哗,话语权力的差序格局始终存在,不会轻易改变。话语权利转化为话语权力,还需要很多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当话语权掌握在主流与意见领袖手中,更多观点则像是雪花,轻飘飘的散落在舆论场中,没等落地就融掉了。

2、这种「曝光个人信息」的「网络暴力」,带来的更多是噪音与失焦。试问:从相貌到专业以及其他隐私方面攻击女方,所谓「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真的能推动这件事收尾吗?诚然女方需要为自己的草率言行付出代价,但同时多少人借着伸张正义的旗号,表达自己的偏见心态?多少人是找到机会趁机在匿名区进行荡妇羞辱?


在这个性别话题格外敏感的时代,给人「定罪」需要万分谨慎。

「定罪」并不是「以牙还牙」这么幼稚而简单,也更不是舆论的狂欢。特别是这类「狂欢」会带来信息失焦,反而模糊掉了应该被关注的重点。

比起对女方的外在与学历进行评头论足式的评判,更重要的是应该关注与思考背后更多「共性而非个性」的议题:社交媒体发展是否使得让他人「社会性死亡」变得成本更低、成功率更高?面对诬陷与谣言个人又应如何追责?如何对当事方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两性正常接触与性骚扰的边界标准等等。


另外,上文说到,说话权不等于话语权。那么,话语权更有机会掌握在谁手中呢?在社会事件中,天然站在话语权力的差序高点的,依旧是主流媒体与资讯平台,它们是在每个个体拥有发声权利的基础上,构筑着话语权力的差序格局。

话语即权力,我们需要警惕权力高位者对话语的权力操纵和滥用。

这里用微博鞭挞。在清华学姐事件发酵的第二天,微博上了热搜词,挂上了女方本名。这一点非常不可取。

Van Dijk 把「操纵(dominance)理解为是社会权力滥用(abuse)的一种形式」。作为一家拥有过亿日活的平台,在基本的议题引导上都没有遵循「保护当事人」的基本新闻操作守则,甚至带着有意引导网民网暴当事人的嫌疑,这个操作非常欠妥。试想,在这个敏感议题中本就存在社会情感脆弱,社会秩序缺乏,任何一个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蝴蝶效应」,使群体情绪、社会情感变得更加非理性和极端性,微博热搜直接明晃晃的把窗户纸捅破了,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司马昭之心」。


最后,大家需要清楚的是,每一个「吃瓜」舆论场中都存在着不同角色群体,例如「利益相关者」、「献祭者」、「意见领袖」、「商业助推者」,以及更多的「附和者」和「旁观者」。

而每一次「吃瓜」都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和权力是不可分离的。通过话语参与社会关系的构建其实就是一场争夺社会话语权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在某些情境下,很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响,认为其他人所提供的信息比自身的私有信息更具可信度和合理性,从而形成信息级联效应,舆论的公共性、祛昧性与启蒙性也更加容易被削弱,发声则变得更加毛燥与不理智。

希望在网络空间中,无论点起多么刺眼的火,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足够的理性与清醒。

在任何一个空间维度,以暴制暴都不是能够自圆其说的正义。


ps:引申一个概念:美国学者杰弗里·罗森曾提出全视(omnipticon)这个说法,认为互联网是一个「多数观看多数」的「全视监狱」,强调互联网空间里象征性权力的转移,权力的眼睛由原来的单向监视转变为互相凝视,「我们从来不知道在任意时间内我们看到谁,以及谁在观看我们,个人不得不担心自己在公开和私下场合表现的一致性」。

网络带来的这种「人人享有众裁权」的「感官享受」是很可怕的,因为它更多是一种错觉,并不等同于实质的权力,也绝非网络赋能的红利。

DONT BE CONTROLLED BY THOSE ILLUSIONS.


user avatar   reseted15790918196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处理不了,这件事情自从各路营销号加入后,已经不是两个当事人之间的私事,早被营销号们上升到性别和国家乃至种族之大事,关乎国家民族或种族存亡。就算当事人已道歉了事,咱们营销号们可不乐意结束,反过来指责当事人立场不够坚定给妥协屈服,顺便再造一个舆论热点。

曝光他人个人信息,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参与人肉和网络暴力,可以源源不断的制造热点。不管是女权还是反女权,掺杂了大量拱火蹭热度割流量的人,他们最怕自己蹭不上热点,最希望自己引领热点成为舆论领袖,为了吸引粉丝得与众不同更劲爆,所以这些人可以干出任何勾当。


比如本平台最近主推的 @夏尔 ,为了割流量立刻化身为反女权斗士。

并且给新回答要赞在其群里爆出了清华哪位女性的信息。



这位答主玩的就是营销号策略,为了流量一直在改变主营阵地。

刚开始想蹭网络反国内x族的热点,当时主营揭露我等的黑暗历史,自称要以历史来让主体民族觉醒(所有黄汉都自称要觉醒主体),看清我等塔基亚背后的真是面目 。

甚至编造主体与少数的出生人口数量,利用已公认的错误数据答题,渲染我等对主体搞人口替换阴谋。

后来又自我标榜为中东话题最权威,四处答题中东热点话题。

不料他水平有限宗教派系历史和政治相关内容经常使用网络谣言,他回答中错误百出,被 @艾卜娜·加沙伊 @Mansour @念缺一 @里姆 等人当众打脸。然后这位就小号提问又答题碰瓷他们和歌颂自己是中东话题下抗击穆斯林维护汉族利益的英雄,大号负责点赞证明自己被围攻。

他们纷纷过来回答澄清事实缘由,他就各种艾特知乎上穆黑大v,这些大v们也不分青红皂白的给他站台点赞,帮助他认证被穆斯林围攻的小可怜,他就成功伪装为穆斯林大v欺负围攻,励志夺回被穆斯林控制的舆论的英雄。


为论证知乎已被穆斯林控制,知乎上他亲密战友的反犹反西方的言论也变成了穆斯林造谣洗脑把持舆论的铁证。


他为了塑造被穆斯林欺负的形象,不惜给无神论者发放教籍,还篡改别人的言论。


当然他自己承认知乎上穆斯林大v有两个,反驳他就是围攻,就算两个也是全体。



最让我惊讶的是,他这样一切说成穆斯林阴谋(包括反犹)的人,跟把一切说成犹太阴谋(包括伊教kb组织)的人竟然是好朋友,佩服你们的友谊。




                 

相关话题

  FMC与蔚来谁更可能成为国内高档电动车的领军品牌? 
  中学教育是否将马克思主义妖魔化(歪曲)? 
  新疆小学、中学使用现代标准汉语教学吗? 
  高考发挥失常的人的现状是怎样的? 
  为什么台湾电视台经常抹黑大陆?而大陆媒体却不经常抹黑台湾呢? 
  过去一周(20190915)有哪些你觉得还不错的事情? 
  目前,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能在多大程度上代替企业客服? 
  作为父母怎么样才能准确得知孩子是否在学校被欺负? 
  如何看待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为什么要生二胎》这篇文章? 
  老罗为什么不做智能音箱? 

前一个讨论
我爸车祸去世,我男朋友却问我彩礼多少钱,我该怎么办?
下一个讨论
父子反杀夜闯行凶者被判死缓,检方称「非正当防卫,闯入家门未必行凶」,你怎么看?





© 2025-01-1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1-1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