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很反感并且经常嘲笑中文媒体或者互联网上的犹吹,但是题主的论调还真让我为犹太人感到不服。近代以来,(欧洲)犹太人无论是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科方面都人才辈出。答主的论调似乎是认为犹太人善于经商,追求物质同时,忽视对精神层次的追求。且不说在以色列建立前,犹太民族涌现的文学家、艺术家还可能真不比经济学家少,而答主的这种认知,也是曾经欧洲犹太人所想要摆脱和反对的。
不信,我们可以看看奥地利犹太作家茨威格(1881年——1942年)的说法。
人们普遍认为,发财致富是一个犹太人最终的、典型的生活目标。这是再错误不过的了。对犹太人来说,发财致富只是一个中间站,是通往真正目标的一个手段,绝不是他们的内在目标本身。犹太的原本意志、他们内心深处的理想,是升入精神世界,进入一个更高的文化层次。在突出表明犹太民族全部弱点和长处的东部正统犹太文化中,对精神生活的渴望胜过单纯的物质财富,这种超强意志,已经得到了直观的表达:一位虔诚的《圣经》学者,在犹太社区中的地位要高过富人一千倍,即便最有钱的富翁也宁愿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一贫如洗的智识人士,而不是商人。高看精神世界,这在各阶层的犹太人当中都是共通的。即使是街上那些每天肩扛货物、风里来雨里去的赤贫小贩,就算付出再大的代价,也会努力至少让一个儿子去读大学,这个文凭会被当成全家人的荣誉头衔。如果他们当中有一个人跻身于无可争议的文化阶层,是一位教授、一位学者、一位音乐家,就好像这个人的成就让他们所有人都变得高贵了。犹太人身上有某种东西,在无意识当中要让他们去摆脱那些道德上的灰色地带,那些令人生厌的特征,小家子气和粗俗,那些只认交易和买卖的做法,他们要将自己提升到纯粹的、没有铜臭的精神领域,用瓦格纳的话说,好像要让整个种族从金钱的诅咒中解脱出来一样。也正因为如此,在犹太人中,一个家族对财富的渴求在两代、最多三代之内就会枯竭,那些鼎盛的财富家族会发现,他们的儿子根本不愿意接手父辈建设起来的炙手可热的银行和工厂。罗斯柴尔德勋爵成为鸟类学家,阿比·瓦尔堡成了艺术史学家,一位卡西尔成为哲学家,一位萨松成为诗人,这一切都并非偶然。他们都听命于同一种下意识的驱动,要让自己从只知冷酷赚钱这种使犹太文化变得狭隘的生活中解放出来,也许还表达出一种隐秘的渴望:通过逃向精神世界而让自己不再只具有犹太人的特质,而是成为普遍人类中的一员。
(犹太人之所以大多从事商业,其实也是社会现实对犹太人压迫,家族传统的继承等因素。犹太人也不是天生擅长经商。)
题主只谈人文领域,还没提自然科学领域,提文学家和艺术家。
好吧,像爱因斯坦、冯·诺依曼之类人尽皆知的犹太科学家我们先不提了,像马克思、胡赛尔之类的大哲学家我们也先不提了。就只谈文学家和艺术家,还是以色列建国前出现的。
上文提到的茨威格,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也是在当下中国作品最畅销和最为人所熟知的德语作家之一。我很早之前就写过关于他的作品介绍与评论。
但是,不得不说,茨威格的作品整体偏通俗,写作手法甚至水平相对他的一些同样用德语写作的同胞是有差距的。
比如说,这位:
比如说,和卡夫卡同为现代派代表的罗伯特·穆齐尔(其作品《没有个性的人》被评为20世纪最重要的德语长篇小说)。
如果说到现代派和意识流小说,如何能不提这套书呢?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法国人马塞尔·普鲁斯特也算半个犹太人了(父亲)。
我们再谈谈奥地利和法国的邻国——德国的犹太作家吧。
跟你分享一首我特别喜欢的诗吧。
忧郁的眼里没有眼泪,
他们坐在织机旁,咬牙切齿:
“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那个上帝,
饥寒交迫时我们向他求祈;
我们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
他对我们只是愚弄和欺骗——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阔人们的国王,
我们的苦难不能感动他的心肠,
他榨取我们的最后一个钱币,
还把我们象狗一样枪毙——
我们织,我们织!
“一重诅咒给虚假的祖国,
这里只繁荣着耻辱和罪恶,
这里花朵未开就遭到摧折,
腐尸和粪土养着蛆虫生活——
我们织,我们织!
梭子在飞,织机在响,
我们织布,日夜匆忙——
老德意志,我们在织你的尸布,
我们织进去三重的诅咒
我们织,我们织!
这首诗出自犹太人马克思导师的好朋友海因里希·海涅之手。
著名犹太作家还有很多了,具体可参考百度“犹太人”词条。我提到这几位都死于以色列建国以前,特别是海涅,去世时(1856)虽然欧洲民族主义运动搞得热火朝天,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连个影都没有。
至于茨威格虽然和犹太复国主义之父赫茨尔熟知,但他和其他的维也纳犹太人一样对犹太复国运动不感兴趣,并一生以“欧洲人”自居,他对欧洲(文化)的认同远在其在犹太认同之上。
我不知道题主为什么强调以色列建国之前,如果说以色列建国对犹太人出现作家产生什么影响的话,估计就是现代希伯来语文学的产生发展,或者是犹太群体身份认同强化等思潮对作品的影响(近现代犹太人文学可以说是伴随着犹太复国主义运动而发展)。
(这方面我的认识比较匮乏,想有更多的了解推荐看看 @Wanda 的回答和文章介绍)
(有空再谈犹太音乐家)
今天的推送我觉得是所有去夜店蹦迪、电音节的人都应该看的一篇文章。
tututu先讲个真实发生过的故事:
主人公是个白纸男孩,我们就叫小白吧。
小白去蹦迪认识了朋友的朋友Yuki,Yuki是个留学生、老夜店玩咖,一看到小白跟个宝藏男孩一样,就疯狂的去倒追小白,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在一起之后,Yuki就经常会去小白家里睡觉。
但因为Yuki在美国留学的时候喜欢飞叶子(大麻),每次事后就喜欢在小白家里自己卷上一根。
一次、两次、三次…小白实在受不来了,他是个小白纸啊,咋可能找个会飞叶子的女朋友啊?
两个人就吵架,小白说:“你以后不能碰这种东西了。”
Yuki就跟他说美国叶子合法之云云,两个人越吵越厉害,小白气坏了说我现在就报警叫警察抓你!
结果Yuki也是个岔道B,她说你报警就报警,我他妈现在就自己举报我自己。
警察就来了,一到现场,好,看到叶子了,给小白和Yuki验尿,小白没事,Yuki倒闭了,警察跟说Yuki得被关进去十四天,完了Yuki就进去了。
行政拘留十四天,第一次吸毒被抓都是这个处理结果。
接下来就到了这个故事最他妈精彩的部分了——
小白知道自己没事啊,就问警察叔叔说我要不先回家了?明天还得早起去上班呢。
警察叔叔笑了笑,就跟小白说你更走不了。
“吧哒”,一个手铐跟呼啦圈一样拷小白手上了,“您因为涉嫌容留他人吸毒,请配合调查。”
那一刻小白的心里真的是日了大狗了。
两个月后,法院判决结果出来了:
小白在三次明知女友在自己家吸毒的情况下,仍然容留她,为其提供吸毒场所,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判有期徒刑6个月,罚款5000元。
你是不是觉得这个故事在扯犊子?
你会觉得,WTF??小白连他妈碰都没碰,他简直太无辜了!
但对不起,这个故事就是现实中的判例:
而且判的合理合法,没有任何错误。
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容留他人吸毒的量刑标准就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这个跟你吸不吸没有任何关系。
你说那我假如夜店认识了一个女生,我把她带回酒店满分,但她却要打气、飞叶子,我根本不碰这些东西,我就是在旁边守株待兔玩手机呢,我这也得被判刑么?
是的,如果缉毒警察突击进来,那你就拉闸了。
要是她还带了几个女生一起,是在你酒店房间高轰趴,那情节更严重,还得加刑。
你得被判半年,那个害你入狱的岔道B,没准被关了14天就出来了,还能去监狱探访你呢。
她还会隔着玻璃跟你说,兄弟你太惨了,我就是被关看守所里而已,环境还不错呢,你咋就进监狱了呢?等兄弟你出来之后我请你蹦迪好吧!
之所以要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昨天朋友跟我吐槽了她以前一个蹭住的朋友,那个朋友就天天蹭住在她家里,她那个蹭住的朋友不仅每天带不同的男生回家,还玩东西。
我朋友给我吐槽的时候,她就根本不知道她已经触犯了刑法里“容留他人吸毒”这条罪名。
这也让我意识到,大部分的蹦迪选手也好、电音节Raver也好,其实都缺乏法律常识的,不知道有一条罪名是“容留他人吸毒”,总觉得“我不碰,就一点关系都没有”,真别等到自己被关半年,才后悔自己是个法盲。
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是不是正确的:
但根据2019年国家禁毒办发布的中国毒品形势报告,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是214.8W名,这个群体其实鱼龙混杂,人们总觉得吸毒的都是黑社会、站街女,其实不是。
富二代、女艺人、留学生、网红、导演、金融…各行各业都有,所以如果你常去电音节和夜店,总会不可避免的接触到这类人。
这是很常出现的一种情况:
你知道对方吸毒,对方却不会像电影里一样教唆你吸毒,反而是在你好奇的时候严厉呵斥你,让你别碰这种东西。
而你自己也有一定的自制力、明辨是非的能力,不碰那些东西。
你会发现对方也并不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精神错乱,反而温和有礼,跟你还很聊得来,而且人家还有正当工作,并且杰出优秀。
于是你们渐渐的变成了好友,你们会一起去电音节或夜店,之后你们还会一起在酒店的房间里轰趴、小酌。
他有时候还会来你的城市,你会直接让他住在你家里,因为你信的过他的人品。
他会在你的酒店房间、你家玩点东西什么的,当然每次你好奇的时候,他都让你别碰这些。
结果有一天恰好是电音节的时候,一个瘾君子被警察抓了,他又跟警察报出了很多他知道的名字,于是你朋友就被点了,警察来抓你朋友,直接敲开了你酒店房间的门。
一进门,你在沙发上玩手机喝酒上头呢,你朋友在那里玩东西。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你朋友被关14天,而且他是行政处罚,你得被关半年甚至更久,你这个叫刑事处罚。
所以我希望所有蹦迪选手、Raver都能记住这一点:
不管你碰不碰那些东西,请务必不要收留任何人在你家吸毒。
也别随便让吸毒的人来你家,你咋知道人家会不会因为你抢过他的小哥哥/小姐姐,所以故意接近你,去你家吸毒,自己举报自己,然后跟你来个同归于尽呢?
最后我想来理性的谈谈毒品和法律这个问题。
不可否认吸毒对于灵感创作、人生顿悟的帮助,比如许多画家、作家、音乐人都通过毒品创造了传世的佳作,比如柯尔律、济慈、勃朗宁、伯勒斯、梅勒、金斯堡、迪克、卡林、斯蒂芬金,甚至连白求恩都是经过一段毒品、糜烂的生活后,才寻找到了人生真正的意义。
但须知,世界上没有对错,所谓价值观即是多种利益之妥协,法律乃是社会契约所成,法律的本质目的在于维系社会的稳定,在大部分人生命权益的自由和小部人创作灵感的自由中进行取舍是困难的,这就像“电车难题”一样,从来不会有一个答案,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主观的。
但如果我是立法者,我仍然会坚定的在毒品和枪支两件事上以重刑。
很多自由派会批评社会过于追求稳定,但须知一个人生在中国,他大可以在凌晨三点放心的出门,他不用担心自己乘坐的地铁会突然爆炸,更不用担心自己的办公室会突然遭到枪击,甚至连新冠流行你都会像没事人一样轻松。
但生在其他国家,你必须为这些事情担心,这个世界上没有能够兼顾到所有人、所有事的法律,没有尽善尽美的制度,任何一种法律和制度都是在各种问题上进行取舍得出一个答案而已。
很高兴认识你,我是tututu、一个从衡中考到上财之后不务正业的蹦迪博主,并莫名其妙写着写着就成了中国最大的蹦迪公众号,如果你想看更多有趣的蹦迪文章,请关注公众号 满分激光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