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抛开“配位数”的各种定义,就认为“配位数”是和中心原子能产生较强的相互作用的原子个数吧;
大多数时候无机配位化学也更多地都在研究过渡金属的配合物,而过渡金属在晶体场理论或是配位场理论的处理下,常见的也是“八面体”、“四面体”、“平面正方形”场下,对称性使得4、6的配位数更常见(稳定),这和实验的发现大都是吻合的。
不过135不存在那是不可能的,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在均相催化、金属有机化学中,作为活性中间体的催化剂总是要有“空位”。
著名的Ziegler-Natta催化剂中就被认为有5配位的结构作为活化物种(取决于机理,其实往往并不是稳定的五配位中间体):
当然这样的例子中,“空位”也往往可能只是溶剂分子暂时取代的情形。3配位的各种Lewis酸倒是有大量存在(如 ,与二聚体存在平衡),虽然不是很稳定。
3配位比较稳定的典型也有 。
5配位的则有著名的羰基化合物 。
不过在一些(其实并不)特殊的配合物离子中,5配位的过渡金属中心,如 等
上图中的阴影是文献作者通过理论计算指出的这些配合物中的共价相互作用。[1]
显然配位数还可能有很多变化。
比如可以用理论计算研究 、、、[2]
小声:感觉好像举例子举过头了(划掉上面这两行
当然如果你认同配位数的概念其实并不仅适用于这种很明显的成键形式,即中心金属离子和周围的配位原子的话,那么 和 就是一配位的例子(逃,这种当然不算数,1配位还是很罕见的
46配位数比135配位的多见,和其高对称性而产生的稳定性是分不开的,但不代表135配位数的情况就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