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稍微考个古,然后大家就知道什么叫做有「战略性的布局」和「持续性的政策」了。
1987年十三大的时候,提出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目标,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目标,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目标,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过上比较富裕的生活。
这个三步走战略的完成情况怎么样呢?
1981年GPD是1959亿美元,1990年是3609亿美元,第一步基本完成了翻倍目标;2000年GDP是1.211万亿美元,这就是1990年翻倍之后的再翻倍了,那第二步的再增长一倍目标就是超额完成;第三步没有提具体的GDP,目标是在2050年把人均GDP提高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次五中全会给出的是2035年实现,这也是要提前完成目标。
这种战略规划,肯定也是在不断调整中完成的。1997年十五大的时候,提出了新目标: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2000年GDP是1.211万亿美元,2010年GDP是6.087万亿美元,这是翻倍之后再翻倍,还要多出1万亿,同样是超额完成目标。
2002年十六大又给了新目标: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
今年GDP还没出来,看样子虽然增速会放缓,但是还是在增长,如果我们用2019年的完成度来看,我们是14.4万亿美元,比2000年的1.2万亿,接近翻了四番,还是超额完成目标。
so,咱们国家的发展好于预期,基本把之前订的目标都提前完成了。
不过大家也注意到了,单纯的用GDP来衡量意义已经不大,从十五大开始,就已经增加了很多「软」指标,比如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如基本实现现代化,比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所以这次五中全会的目标,已经从体量,开始往人均上走了。
从2018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来看,其实中国人均国民收入已经是在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线上方。
从人均GDP上来看,因为中等发达国家没有明确的界定,所以大家只有凭感觉来看了。
我就不要脸而且不精准的说个目标(仿佛我能做主一样……)
2019年,我们人均GDP是1万零276美元,在全球国家地区排名是79位。现在G20国家里面,平均数是26767,G20国家本来就都不差,所以如果我们能到达这平均数,那肯定就超额完成了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在人口涨幅基本控制下来的情况下,2035年之前每年要达到的话,每年要保持6.59%的增长,这数据有点吓人,毕竟我们2019年的GDP增速已经下降到6.1%。
不过我还是蛮期待到2035年能达到G20的平均值的,毕竟咱们总有办法提前或者超量完成目标。
人人有大房子
可以喝自己喜欢的饮料,而不用拘泥于收入的卑微
生活中不仅有工作,还有社团生活与朋友圈
每个人都能轻易的买一辆私家车
孩子能有配套的幼儿园,小初中高中完善的教育体系,快乐成长
长大工作后,他们也不会被残忍剥削。而是老板和他们权责分明,真正实现按劳分配。上下关系十分和睦
人们的工作不仅是打一份工,也变成了个人价值的体现。人们会切身感到努力为自己带来的丰厚回报和成就感,工作变成了一种快乐
因为精神和物质都充裕了,人们能更远离民粹主义,客观公正的看待多元文化,同时很好的参与政治生活
闲暇时光,他们能也能和朋友小酌一杯。上流聚会不再是富人特权
他们会铭记过去的美好和经典,保留中国每一个现代文化中优良的火种
偶像明星不再是吸金道具,不再是普通人暴发户的赌博。而是成为一种正规职业,为社会精神形象提供正面指导
宗教不再是蛊惑人心的道具,而成为了真正的对于世界起源,人生求索的精神指引
即便到最后人们老去,卸下青春年华的一席羽衣之时。也能重拾年轻时美好的梦想(比如驾驶高达),向不断前进的人类文明献上吻别
能把原本要2050实现的目标提前,隐含了一个判断:现在没人能挡住我们实现目标的步伐了。
这个判断非常重要。
实现了这个目标后,不是讨论什么水平不水平的问题了,有些量变,将会带来根本上的质变。攻守易势,高下易形,九州易鼎。那种情况,会像前一次奥运会中国人不再关注金牌数量一样,到时候没几个人会关心什么人均GDP,2035年的人们追求的必将是更高层次的东西。尤其是在精神层面,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肯定会和现在不一样。
毫不客气的说,该目标实现后,我们将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前沿,没有之一。包括思想道德与科学文化。
这种判断下,自比满清入关那是完全自贬身价的行为了,形势将会跟周有天下三分之二再伐纣的历史越来越像。敌人会越来越反动,我们会越来越正义。泾渭分明。人们看到的完全不是什么明末式的改朝换代城头变幻大王旗,而是文明战胜愚昧,理智战胜疯狂,是彻彻底底的人类之进步,文明之升级。
我猜之所以高层突然有了这样的底气把目标提前,很大原因就是这次疫情让美国露了败相。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美国家大业大,在疫情之前,还真不好判断他光鲜亮丽外表下面到底有多少腐肉烂疮,你想要看清他的底牌,必须加码跟他硬碰硬,一旦硬碰硬,赌的成分就很大了。现在的局面是,人家的底牌被疫情提前掀开给你看到了。
那就没有赌的必要了。只需通过精密的庙算和推演,按计划一步步实现目标就完了。
那一句战略机遇期额外醒目。甚至明确告诉你机遇跟过去相比是有所变化的。甚至还有一句克服了危就是机的话在遥相呼应。甚至,和平与发展是主题这句话也来佐证了。这一切都在提醒大家,转折点来了。
根据《公报》,会议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其中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何为“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光明日报》曾于2003年刊发一篇题为《怎样界定“中等发达国家”》的文章,其中出现三种方案:
一是采用世界银行所列的“中收入”国家水平作为中等发达国家。此概念偏向于以收入水平作为衡量的标准,与“现代化”内涵有相当的距离,“中收入”国家和“中等发达”国家,不属于同一意义下的规定范畴;
二是列出世界公认的发达国家名单,依照其发达程度进行自高到低的排序。在排序中,去掉序列中的前5名和后5名(此做法带有较大的“人为”成分),将剩下国家的综合状况进行平均,然后用各项平均值代表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大规模的村村通工程
村村通”是一个系统工程,其包涵有:公路、电力、生活和饮用水、电话网、有线电视网、互联网,动植物医院 、商城等等
到时候老百姓有钱了,人口又会增加,怎么办,搞农业工业化,无土栽培,人造猪肉工厂等等。
中国各项系统工程环环相扣,协调发展。这些工程搞下来,中国经济增速继续两位数增长不是梦。那么中央的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还是非常非常的保守。
胆子再大点直接高度发达国家水平也不是梦。一旦人民群众的消费力,生产力,脑力释放出来,什么小目标达不成?要想一切办法发挥出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与活力,解放生产力,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关系与事物。另外说一句,先富带后富共奔富裕路,这一句话并非戏言,现在技术下完全没问题。
1、隐含了一个未来15年毛估估4%的GDP增速目标(人均数据上大体对标到匈牙利-捷克-葡萄牙这个级别的国家,具体的生活体验我没有概念,希望有懂的人回答一下,衣食住行、医疗教育、治安基建各方面)
2、增速目标隐含了一个外找增量内调结构的长期任务,以及整体国际产业链地位的提升和国内区域再分配
3、个人感觉,现有经济体量再增长30%-50%这个区间(或者说人均年收入到达5万人民币上下),会是很硬的槛,各种风险、矛盾激烈地浮现并冲突,能过去的话自我造血能力算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想一想感觉挑战和压力还是挺大的,希望我们这代人可以把铁板踢穿。
很少回答真·专业相关的问题,总觉得自己认知太肤浅,看得多说得少……偶尔写一点感想看今后能符合多少吧,关关难过关关过。
在中国增长的时候,有很多国家是原地踏步乃至后退的。
比如泰国,俄罗斯,巴西,土耳其,墨西哥等等等等。
2011年巴西人均是中国两倍,现在还不及中国。今年巴西人均可能就中国八成了。
这个目标的真实含义应该是中国人均两万美元左右,而那时候韩国东欧能不能有两万就很难说了。
毕竟中韩几乎全部产业都存在竞争,零和博弈。倘若中国制造2025发展顺利,韩国工业几乎要被全面替代。那时候韩国人显然不能安稳坐在人均两万的位置。
我对那个世界还是很期待的。
(内容被和谐,知乎不让说话,可关注枫冷慕诗看全文)
西方国家近年经济增长乏力,各类问题层出不穷,实质上就是制度弊端的凸显。而中国的制度,就有点像武侠小说中的武当派武功一样,越到后期,后劲越足。
我党敢在今年喊出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底气就是来源于我们先进的制度优势。
明眼人一想便知,没有任何人要求我国在2035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毕竟我们此前的计划也是二十一世纪中叶完成,我党完全可以定个2050年实现目标,这样更稳妥,操作空间也更大。
可为什么偏偏就要定2035年呢?
只有一个解释:我党对我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枫冷慕诗”。
这是原文链接,大家喜欢可以关注下。
看是按什么算。
如果是按“市场”汇率算,差不多等同于未来15年,美元计价增速要到7%以上。此目标必然会涉及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否则不太容易实现。
如果是按平价购买力算(我国基本上是全球最适合用平价购买力计算经济总量的国家了,没有之一),那差不多等同于未来15年,实际年增速要到4%以上。
姑且先按汇率算。若“中等发达”定义为2020年的3.5万美元的话,意味着2035年我国的经济总量,等于2020年的50万亿美元,即超过美国+欧盟+日韩的总和。或者换句话说,即超过除了我国之外的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
但这种设定,纯属真空球形鸡设定,默认了今天的发达国家们,15年之后依然是发达国家。默认了15年之后,全球的发达国家人口从今天的不到10亿人,增加到了20多亿人。
说得更直白些,核心的问题是:
在这一过程中,到底是全球财富被全新创造了,还是全球存量价值被重新分配了。
显然,这不是一个非零即一的事儿,而是一个连续的比例。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一定有相当的比例,是来自于全球存量价值被重新分配,且这个比例一定不低。
那么,更为重要的问题就变成了:
在完全正当、合理且和平的产业、技术、商业......竞争中,原有的既得利益者们,是否会尊重竞争,维持体面,恪守和平与发展的大原则?
是这些年会让我个人非常担心,也越来越担心的一件事,就是太多的国人,长期处于符合以下三个表述的组合态:
1,完全不了解西方,或以为自己了解,但其实等同于不了解西方;
2,存在天然且强大的“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的优秀文化默认和惯性;
3,“将心比心”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念深入人心。
结果就是,依然有太多的国人,对“西方”存在严重的幻想和误判。这是个大麻烦。
我们将要面对的,正在面对的,是一群“强大、厚黑而善于粉饰和包装的流氓和恶棍”。他们骨子里流淌着的文化基因,是几乎看不到半点儿“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的影子的。在有必要的时候,他们会毫不犹豫地撕破脸,执行最直白最彻底的丛林法则和社达信念,并在成功之后,火速恢复粉饰和包装,反把你描绘成流氓和恶棍,牢牢踩在脚下。
希望能有更多的国人,能认清这一点。
然后,在相信“温良恭俭让 仁义礼智信”是高级的、优秀的和进步的文化的同时,也要明白,人类不是清水白桃,世界不是充满粉色泡泡的温室。要看清,谁是和平与发展的捍卫者,谁是信奉社达的法西斯,谁又是法西斯们的走狗和买办;要分辨,法西斯和法西斯的走狗和买办们,都是如何日常换皮,换的哪些皮,用的哪些话术,来进行自我粉饰和包装的;要明白,当别人有枪的时候,你最好有炮;而不是,当别人有枪又有炮的时候,你只有文明的天灵盖儿。
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加快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全面加强练兵备战,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确保二〇二七年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
中等发达国家 不是中等的发达国家,而是发展到中等发达水平的国家
不是很关心。
自己年龄段的行业月均收入上不去,人均GDP再高和你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