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行业能成为风口,背后必定要有一种普遍的“动力”助推。这个动力的来源,一定是这个社会中占有主导话语权的群体。
教育行业是风口,动力来自于社会中坚力量的父母。旧社会教育行业不行,因为那时候家中的父母都不够“强”,大部分都是农民或者工人,吃饱养活就不错了。
而现在孩子的父母,已经是社会最有话语权的一群人。而他们培养自己的孩子的动力,来自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种期待是一种积极的,正向的,主动的心理活动。就像我们常说的明天会更好,一切来自于人类本身对希望的原动力。
但是对父母的赡养,则更多来自于道德的约束和内心的补偿心理。这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心理活动状态。因为老人不同于孩子,不是希望的源泉,相反,更多代表了麻烦,累赘甚至是死亡。
所以,从心理活动上,愿意为老人掏钱的子女,必然比愿意给儿女掏钱的父母少得多的多的多。
如果说,教育行业我们可以发掘出人们消费的上限,那么养老行业更多争取的是消费的下限。
一句话还是要看钱在谁的手里。未来的养老行业发展,要看未来的老人手里有没有钱,如果只是想赚老人子女的钱,那就比较难,虽然这么说会引来争议,但给老人花钱,确实跟人类的本性有冲突。
那么未来的老人会有钱吗?
肯定会有,但是无论有多少钱,年纪越大就越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老人即使有钱,仍然需要一个信得过的年轻人替他去把控这些钱,而这个人无疑最合适的还是自己的儿女。所以说来说去,同样是弱势群体,老人无论怎样,地位都比不上孩子,养老产业同样无法超越教育产业。
这样缺乏社会动力和人性动力的行业,还是需要政府统筹建设,用行政力量以半强制的方式进行拓展,才可能有出路。
修路造桥能带来增值。
养老你怎么增值?人死了飞升能带来天堂的馈赠?
这是纯消耗的市场,你怎么成风口?
商场运营方的本质是物业公司,
想各种办法吸引人流过来,接着招商,目的是收取租金,然后涨租金。
所以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来福士想要吸引的大批顾客群体,他们是不是在意棒棒入内。
如果他们其实希望棒棒不入内,那么来福士不过是个手套防火墙而已,抵挡了来自网络和外界的骂名。
如果他们反对禁止棒棒不入内,那么就算没有这个报道一段时间后来福士自己也会被用脚投票的顾客教做人。
商场是否以为棒棒影响了形象不重要,最终用户怎么想的才重要,想想谁掏钱?
所以,到底是顾客有这样的需求而商场才这么去干?还是商场自以为是的猜测了顾客的需求呢?这只有顾客自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