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不认可。
作为严重社恐。我是真的愿意参加同学聚会,但总太忙,没时间。
同学聚会中,只要想明白三件事情,就会比其他社交舒适无数倍。
去同学聚会然后回来非常郁闷或者不开心,也往往是在这三件事情上犯糊涂。
1,同学聚会不需要装13、维护面子、谈业务、求办事。
2,同学聚会要夸赞其他人,并且由衷的为他们的成就高兴,同学有困难应该全力安慰、帮忙。
3,不搞AA,手头宽裕的同学主动悄悄买单。
其实,道理很简单。
同学强,就证明我们整个班级有出息,我们这届人有出息。
我自己不如同学们,同学们以后遇到大事应该帮帮我带带我。
以上。
同学圈子,尤其是同学大学圈子,可能是人一生最重要的人脉资产之一,仅次于血缘和战友。但血缘可能是负资产。
这也是为何我反对轻易的去上个二本的原因之一。
供参考。
一半一半吧。
出社会后,认识了无数的人。但谈得上至交的,屈指可数,约莫着十来个吧。除此之外,还算谈得上投缘,能当饭友的,也一茬换一茬。
相比来说,同学这种关系,还是要天然亲近得多。
当然,这里具体只是说中学同学。大学同学,背景各异,志趣不同。当初全系200个人,称得上一辈子兄弟的,也就一两个。再聚还觉得亲近熟络的,也不超10个。
中学同学,亲近的比例高一些。随时聚起而不觉得尬的,估计能有一半儿。哪怕如此,舒适的聚会,也只是 “几人” 的规模为佳。一是能保证有效交流,二是本就是N个小团伙儿,而不是一个大团体。恰好我跟大多小团伙,私交都颇为不错而已。
若是组织个中学全班规模的聚会,除非是谁结婚了,哦不对,应该说是,再婚了,那可以凑个热闹。若非如此,确实就有点儿尬。
若是竟然有人组织个大学全系的聚会,那是几乎绝不会去的 — 一多半的人,连 “眼熟” 都谈不上,更别提名字了。单就是想到那情景,尴尬癌都要犯了。
什么?趁机祸祸女同学?都啥岁数的人了,而且都是亲人,想什么呢……光着膀子在一起,也会互相嘲笑身材走样年华易逝的那种存在吧。
时间的流逝,人的成长,基本上都是越来越自我的。这是否是越来越孤独?那就是个主观定性了。
大原则就还是,终于自己的喜好吧。真心享受,那就共庆友情。确实不享受,也别强迫自己。
同学聚会还行吧,就是真没空,当年关系不差,现在关系也可以,除了因为太久了,真不咋亲热,也没啥狗屁倒灶的事儿。
吃饭没问题,我请都行,唱歌是真不行,不是老婆不让,是太吵了……
清净的地儿聊会天,挺有同学气氛……
我努力工作,年收入突破百万。我楼下小卖部老板眼红了。
他说他每天7点开店,晚上10点关店,工作时间比我长,收入却比我低,这不公平。为此,他甚至发展出了一套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要求将卖给我的可乐从一瓶2块钱涨到100块钱。
他说之前他受太多委屈了,等他觉得委屈弥补回来了,他会把价钱降到一瓶4块钱的。但想像原来一样2块钱一瓶那是永远不可能的。
我默默想了一下,走多一百米,用2块钱在另一家店买了一瓶可乐。
这件事被小卖部老板知道了,他生气了,他跑去骂另一家小卖部老板,骂他不尊重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并且在我家楼下贴大字报隐晦地骂我。
你说我为啥讨厌他?
我不只讨厌他,我甚至想报警呢。可惜警察说这事他们管不了。
……
这件事还有后续。
后来,小卖部老板人权组织找到了我,跟我说我楼下的小卖部老板的小卖部老板人权理论不是正宗的,他们才是正宗的。
我说,那你们的是怎么样的?
他们说,我们卖3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