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钱真的打水飘浪费了吗?
建议行外人士不要随便评论。
大家都知道柴油发动机吧,柴油发动机虽然是产生动力的机器,但在启动的时候依然需要电瓶输出电能给启动机利用外部动力带动发动机转动压燃,等到发动机输出功率稳定后再带动发电机给电瓶充电。
而这些被媒体称为“烂尾”的投资,就是我国先进半导体“生产发动机”转起来之前所要消耗的启动能量,与稳定输出后的能量相比,这点启动能量根本不值一提。
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为了发展半导体产业,纷纷投入了大量资金。面对这巨额资金的诱惑,确实有不少别有用心的不法分子打上了主意,准备利用半导体国产化的幌子把政府投资和补贴骗入腰包,这其中就不少来自台湾自称“半导体专家”的骗子。
还有一些从事非先进半导体产业的国内企业,也利用这股风气浮夸骗补甚至包装去科创板上市,然后把资金拿去买房。
浅层次地来看,这样是纳税人和股民的钱被忽悠了。
更深层次地看,这是不是让全社会觉得半导体行业是“人傻钱多”,要知道“人傻钱多”的下一个词是“速来”。
初期一些半导体专项资金被搞到境外,搞成房产,必然会直接刺激一些真正想把这个事情做好的人才和资源,他们必然觉得“骗子都能在半导体行业骗到钱买房出境,咱们好好做岂不是更能挣大钱”。
这样一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才和资源进入这个行业,最终会随着市场提纯为行业精英和巨头,完成我国半导体产业进口替代。
尤其是一些高校和院所也会看到这个行业富余的科研经费补贴而大量开设半导体相关专业,一些家长和学生也会看到国家投入资金而踊跃报考进入这个专业,把这个行业的人才供给提高几倍,为半导体行业提供巨大的工程师红利。
试想满大街都是新毕业的半导体工程师,半导体企业也就不需要什么高薪雇佣,可以大力开启竞争淘汰制度用非常低廉的成本选拔人才,有了这巨大的工程师红利,半导体产业马上发展起来。
此外,现在只要打造一个产业园,周边的住宅就不愁卖;像半导体这种要对美帝致命一击的热点产业老百姓们就更专注了,他们都觉得只要半导体这种高附加值产业发展起来了,从业人员的收入会指数型上涨,周边的房价到时候也会暴涨。各地打造的这些半导体项目虽然花了不少钱,但周边住宅的土地出让金早都给政府把几倍的钱赚回来了,为什么总有人觉得政府的不够聪明钱就好骗呢?
像武汉光谷,前些年打造光电产业集群,现在又开始转向半导体,请大家看看武汉光谷的房地产火不火暴?
比起半导体产业发动机转起来后的滚滚财源,现在这点所谓钱打水飘的烂尾项目根本不值一提,就是发动机启动前给电瓶稍微充点电。
一些不懂发动机原理的朋友,就想想钓鱼也需要先撒点诱饵吧。
至于有人说京东方转起来后为什么没让工程师赚到钱反而让薪资倒退,这种人我觉得你在抬杠。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系统阐述了我对鼓励、扶持甚至直接财政补贴等产业政策的看法:
1,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用行政手段加速国内关键行业、关键领域产业链的成长。
自由市场的普遍规律是强者恒强,后发企业难以出头。
为了加速关键行业成长,一定程度上的行政干预是必然的,世界各国都有给予战略产业大量补贴的例子。
补贴政策可以在市场条件还不完全成熟时,人为催生利润空间。
补贴政策的根本目的,是营造国内企业野蛮生长的环境,帮助国内企业起步,加速国内相关产业链的成长,进而在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缩小差距甚至占领先机。
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国家遵循完全意义上的自由贸易,对于关键产业的补贴比比皆是。
美国农业竞争力稳坐全球第一梯队,却年年超大手笔进行补贴;
三星当年背靠韩国政府的巨额贷款,顶着持续十余年的亏损逆周期投资,终于击垮了日本的显示面板和存储产业,这才有今日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对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国内互联网主流舆论骂声不绝于耳。
然而,在国内新能源车产业链告诉发展,补贴逐渐退出时,德国等欧洲强国却加大了对电动汽车的补贴。
2,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低效和浪费。
补贴政策的本质,是用行政手段强行扭曲市场,不可能绝对高效选中最正确的产业路线;
补贴等产业政策的作用,是鼓励极少数优秀企业在早期的野蛮生长中脱颖而出,不可能绝对精准选中最终成功的企业。
不论从哪个角度看,补贴过程中一定程度上的低效和浪费是不可避免的。
3,衡量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成功与否的关键,是看是否达到加速关键行业成长的战略目的,因顾虑“骗补”而放弃补贴是因噎废食
衡量补贴等后发产业政策成功与否,是要看是否有企业脱颖而出,可以参与市场竞争,走向良性循环;
是要看是否形成了在国际市场中具备竞争力的产业链。
诚然,加强治理能力和执行力,尽可能提升资金利用效率,本身也是必要举措。
但如果眼睛只盯着补贴过程中的低效浪费,盯着骗补或者倒闭的部分企业,看不到产业发展的全局,那是因小失大!是因噎废食!
在这方面,高铁“停等民”的事迹众所周知,光伏产业又何尝不是?
曾经的光伏产业,“浪费”、“骗补”、“环保骗局”等声音同样不绝于耳。
现如今,中国企业掌握光伏全产业链所有关键环节,发电成本不断下降。
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已经在部分地区平价上网,未来全面平价上网只是时间问题。
当然,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并网消纳方面的确存在一定困难。
但我国已经规划建设大量抽水蓄能电站,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还将不断上升。
这也是中国敢于承诺2060碳中和的重要底气。
光伏产业被口诛笔伐后,下一个被普遍骂骗补的行业是新能源汽车。
最近随着特斯拉降价,“国家补贴出来一堆骗补的垃圾”等言论再次甚嚣尘上。
然而这些人看不到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飞速发展,看不到动力电池、储能系统的产业链对光伏并网消纳的积极作用。
还是那句话,让时间证明一切。
当然,正如 @诗与星空 所说:
算大账是赚的,并不代表这些偷鸡摸狗的骗补公司就可以逍遥法外
半导体产业投资巨大,诸多领域又是赢家通吃,马太效应非常强。
限制三四线地方、不具备实力的中小企业对集成电路的投资,加强对芯片项目的管控也是势在必行。
唉……能怎么看?我觉得很大的概率是通报问责且仅仅是通报问责,顶多就是相关位置上的领导被摘掉乌纱帽,厉害点儿的这条线上从上到下抹到底。但,也就这样了,刑责?难!浪费的国家和纳税人的钱?打水漂了……我觉得基本上就是这样了。
如果题主问怎么从源头上避免,以我在系统内工作这么多年的经验,基本上只要我们的招投标和报项目的方式不改,这种情况就会不断出现,可大可小,对资源和资金的浪费或大或小,时间问题。
我来说说我在国企、事业单位以及服务于政府机构的第三方时所经历的各种报项目的方式吧!听完了这个,你们可能就知道为什么会有这种惊天大雷了。一般来说我们国家各个部委把持着各领域的重大项目和工作,这些重大项目工作是要有招投标的,那么每个招投标的项目可能会分成不同的小标,以我最近参加过的教委的一个项目为例,它是有一个大标,一个项目分成了底下不同的小项,我们公司就针对这个小项来进行投标。投标自然是要想赚钱的,那么我们看一下怎么能中标呢?首先你要知道招标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这个目的来做标书来做准备自然是无话可说,还有一些非技术性的因素就是很微妙的了。这些非技术性因素有的东西是不太适合在这里说的,会被建议修改,所以我就点一下就好了。像教委这种几百万级别的不算是太大的标,这样的招标过程算是相对简单的,基本上各个公司凭实力,再靠一点点关系拿一点内部消息,能拿标的就能拿不能拿标的也不会出太多的幺蛾子,当然也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
还有一些项目的招标就不是那么……好说了。比如那些上亿的甚至上百亿的项目,谁都知道是一个超级大的蛋糕,咬一口都一嘴油的那种,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角色——各种咨询公司。往往很多时候这些咨询公司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他会教你怎么写标书,说白了,他就是教你不管怎样不惜一切代价拿下标,哪怕作假,哪怕撒谎,哪怕拉大旗做虎皮。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利益实在是太大了,我老说不要随便考验人性,所谓经受住了考验只是因为诱惑不够大而已,在巨额项目投标这件事上,这个道理更明显。当你在做标书的时候投其所好(就是招标方),你的标书和方案就会很讨巧,在咨询公司的包装和指点之下,你的方案和标书可能会很容易戳到招标方的G点,而且,我参加过不少政府的投标,我发现在投标的时候评标的很多专家也好领导也好,遇上真正的专家,他们很难对你描述的真实性、落地实施以及可操作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更不要说有很多仅仅是为了花掉某些经费而设立的招投标了。我去过很多社区,社区也是基层政府机构,他们的经费也是上面的划拨,做个几千块钱的小破活也得要招标,但是往往这样的招标就特别的不靠谱了。我看到很多社区花了几万块钱做的所谓科普基地也好,科普长廊也好,科普场馆也好,从建成的第1天开始就一直荒废,占着场地占着资源,成为了这些基层政府机构向上面表示“我完成任务了”的一个工具。
以小见大。像武汉这次黄了的芯片项目,很大概率也是如此,不具备资质不具备投产能力的一些公司(真不一定是小公司),投招标方所好,说漂亮话画大饼,再加上或许有或许没有的那些非技术因素,拿下这样一个大标之后,巨款到时候不管干什么都是赚的。芯片产业是一个高度依赖市场化的一个产业,前期有巨额的投入,后期有市场的话就可以有巨额的产出,但是在我们这里好像有没有市场并不重要,先把钱拿下来再说。
如果说想要从源头上杜绝,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这样的招投标的方式需要改变吧,或者有真正的技术性专家组来完成招投标的审核工作,而不是单纯的身居高位的领导们看着好看就拍板了。其实何止武汉的弘芯,弘芯只是因为数额巨大被曝出来而已,全国有多少没有被爆出来的?就算不是大项目,聚沙成塔,造成的浪费也是惊人的。
我认为国家首先应该保证
0,主管领导是廉洁奉公、熟悉技术的内行。
这是一切的前提。做到了这一点后,其他具体措施有:
1,把产业链上下游考察一遍,看看具体哪些环节是卡脖子的关键,然后就投资这些具体的环节就行了,有成熟技术的环节没必要重复造轮子。
2,建立一个合作平台,实现技术共享,产学研结合,找到具体的难点逐一突破,防止低水平重复投资。
3,对某些可以用数学或计算机科学描述的问题,可以设置高额奖励,向全社会征集答案。
市场的交给市场,一劳永逸。
你只要让搞政治的搞市场一天,前有钢铁、光伏、水电站,后有芯片、电动车,以后还会有火箭宇宙飞船的。
整个手机行业吃掉60%利润的全球唯一巨头,需要其他公司来教他做事?
前期错过了殖民掠夺,后期在分蛋糕战争中站错了队
要我说,绝大多数建议都只是“看起来很美”。真要人人都能执行,那玩意比跑步迈入人类大同还难。
毕竟你看对年轻人来说,有什么办法让他们在身体还没有扛不住的情况下,放弃熬夜的习惯呢?作息规律这话说起来简单,知乎上有几个人能保证做到,而不是到了12点之后依然玩手机?
很多身体的损伤都是缓慢积累出来,短期内没有感知的。因此才会有年轻人或者壮年突然猝死的状况,事先很难发觉。
要避免这种问题,比较可行的做法是两个:
1.每年第一天,强制自己购买全套体检服务(此处广告位招租)。
人就是这样,“下次一定”就是一定没有。但如果你提前花了钱,大概率会记在心里,然后抽个空儿去做一下。通过全套体检至少可以规避很多潜在风险,尤其是早期癌症这种的,一般公司学校体检查不出,但全套体检会找出问题,及时避免悲剧。
2.购买智能手环或者手表(此处广告位招租)。
现在大多数产品都标榜自己拥有检测心率、预警猝死等功能。我曾经在年初疫情严重时就不忍看到基层工作者过劳而去世,写过文章呼吁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给大家分发手环,如果心率有问题及时通知,这样可能很多悲剧都不会发生。
反正网上是这样吹牛逼的,如果做不到告他虚假广告。
哪怕做不到百分百靠谱,至少也是一道护身符对不对?尤其对于很多的互联网企业而言——
你们确定宁可出现员工猝死的惨剧,也不愿意多点预算来给员工每人发块手表吗?
至于说酗酒焦虑这些,真的就是看个人体质和自控力了。
你比如说我就能强制自己滴酒不沾,哪怕领导要我喝酒,我都会找理由不喝,为啥?
我痛风。一想到发作的撕心裂肺,给我82年的拉菲都能不碰。
至于说焦虑的问题,其实我也没啥好办法。因为几乎每个月都能梦见重回高中参加高考,然后啥都不会,我也很绝望啊……
那么,唐僧在花果山念一段紧箍咒,就会当上猴王吗?
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花果山的猴子会认为如来是猴王吗?
不扎根基层,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原答案被折叠了:
盖世猴王为何裸死猴山? 数百头母猴为何半夜惨叫? 动物园最大猴群为何屡遭黑手? 游客投掷的食物为何频频失窃? 连环强 J母猴案,究竟是何人所为? 动物园管理处的门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 数百只小猴意外身亡的背后又隐藏着什么? 这一切的背后, 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 是性的爆发还是饥渴的无奈? 敬请关注今晚8点CCTV12法制频道年度巨献《题主的不归之路》 让我们跟随着镜头走进题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