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哥被封在蜀地之后,十分不爽,可是面对强大的项羽又无可奈何。面对这种困局,季哥刚开始也是想直接掀桌子跟项羽拼了,但是季哥又是个有点理性的人,他并不想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一把全部梭哈了。当时的刘邦心里非常清楚,客观条件他是无力改变了,唯一存在的变数就是人力资源了。在这种绝境下,人才是唯一可能让他翻盘的因素。当时的困境让他已经没有太多选择了,恰好这时候萧何告诉他韩信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以当时的危及情况来看,只要有人能够提出解决方案,季哥必信,季哥必用。君不见,科技大佬乔布斯在病危的时候也请过巫师来治疗啊!!!不过刘邦比乔布斯幸运多了,韩信是货真价实的,美国巫师都是神棍!!!
言归正传,韩信能够被拜为大将的最关键因素还是在萧何的推荐上。正所谓韩信不遇萧何必将一生蹉跎!!!
我们从《史记 萧相国世家》中可以得知,萧何是秦帝国的一个基层公务员,也可以算是统治阶级的一员了。与此同时萧何也是一个经过秦帝国考核的优秀公务员,同僚们甚至想要把萧何推荐到中央任职,这说明萧何在公务员圈子里混得也是风生水起。
但是萧何的交际面是非常广泛的,他并没有局限于自己的公务员圈子。起义之前的刘邦可以说是沛县的闲散人员,经常到处喝酒不给钱,勾搭良家妇女并且让其未婚先孕,这简直就是沛县黑道上的大哥。即便这样,萧何却与刘邦关系非常好。这说明萧何是一个十分喜欢结交各色朋友的人物,他看人不从门第出发。一个交际面非常广的人,能见识到的人就多,牛鬼蛇神见多了,是人是鬼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从萧何的社交能力角度来看,萧何发现韩信有大将之才并不奇怪。
再来谈谈刘邦,其实并不能说刘邦没有识别人才的能力。当年张良在投奔景驹的路上遇到了刘邦,即便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刘邦就对张良一见如故,直接被留侯的才华所征服。留侯也是刘邦这辈子最为尊敬的人,面对张良的建议刘邦照单全收,从来就没有反对过。由此来看,刘邦识别人才的能力并不差。但韩信投奔刘邦后,并未马上得到重用是事实。我想这关键的点应该是在推荐人身上,最先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是滕公夏侯婴,这哥们儿出身也就是个养马驾车的。一个司机向老板推荐某个人,你觉得老板会很重视?如果刘邦不是念在当年一起混社会的交情上,我估计韩信连治栗都尉的差事都谋不到。但是,经过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萧何郑重向汉王推荐韩信,汉王立刻醒悟,直接越过众多一起打天下的嫡系兄弟将韩信拔擢为大将军。
综上所诉,刘邦拜韩信为大将军原因有三:一、刘邦身处绝境,几乎无牌可打;二、刘邦有并吞天下之雄心;三、萧何的郑重推荐;
我不认为韩信封坛拜将的故事真实存在,它可能是民间传说在司马迁笔下的再创作,或者是司马迁对史料的误读,什么误读?把淮阴侯韩信和韩王信搞混了。
《高祖本纪》第一次出现【韩信】的名字是在还定三秦前夕【韩信说汉王曰:“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日夜跂而望归,及其锋而用之,可以有大功。天下已定,人皆自宁,不可复用。不如决策东乡,争权天下。”】但此韩信非彼韩信。【徐广曰:“韩王信,非淮阴侯信也。”】《韩信卢绾列传》的记载也证明了这一点【沛公立为汉王,韩信从入汉中,乃说汉王曰:“项王王诸将近地,而王独远居此,此左迁也。士卒皆山东人,跂而望归,及其锋东乡,可以争天下。”汉王还定三秦,乃许信为韩王,先拜信为韩太尉,将兵略韩地。】
《高祖本纪》之后出现的两次【韩信】还是【韩王信】:【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二年,汉王东略地,塞王欣、翟王翳、河南王申阳皆降。韩王昌不听,使韩信击破之。】《韩信卢绾列传》载【汉二年,韩信略定韩十馀城。汉王至河南,韩信急击韩王昌阳城。昌降,汉王乃立韩信为韩王,常将韩兵从。】平定韩国的韩信仍然是韩王信。
《高祖本纪》接下来的韩信才是淮阴侯韩信:【三年,魏王豹谒归视亲疾,至即绝河津,反为楚。汉王使郦生说豹,豹不听。汉王遣将军韩信击,大破之,虏豹。】注意,这才是我们熟知的淮阴侯韩信,为了与韩王信区分,第一次登场加了前缀【将军】韩信。韩王信在平定韩地以后被刘邦正式册封为韩王,从此称韩王信,而淮阴侯韩信为汉将军攻打魏王豹。【将军】和【大将军】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韩信因为萧何推荐登台拜将的故事有好几个问题:
一 ·萧何是不知道打战的,刘邦此时已经久经战阵,怎么萧何会知道韩信是军事天才,刘邦不知道;
二·即使刘邦知道了韩信是军事天才,在没有任何资历的情况下让韩信获得全军的指挥权,真的会让人信服吗?先想一想,刘邦属下,曹参、周勃、灌婴、韩王信······一群实打实打出来的将军,现在来个从来没带过兵的人成了他们的上司,可能吗?
三·据《汉书》的记载,韩信得到重用的时间对不上。《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萧相国荐淮阴累岁乃得通】,萧何推荐韩信,类岁才通,而根据事实,汉元年四月,兵罢戏下,刘邦入汉中,八月就出关还定三秦,也就是说如果韩信真的在汉中封坛拜将,其实连半年都没有。
我认为真实情况是这样的,韩信在汉中时由于夏侯婴的推荐成为治粟都尉,之后因为是管后勤的和萧何交好,萧何就经常在刘邦面前称赞韩信,但还不到说要把全军交给韩信指挥的程度。韩信真正崭露头角是彭城之战以后,刘邦重新集结兵力,在京索间击破楚军,韩信此时才第一次指挥了一支军队并立下了战功,引起了刘邦的注意,于是刘邦封韩信为将军进攻刚刚背叛的魏王豹,结果韩信成绩超乎预期,直接把魏国灭了。这也是韩信开始变得与众不同的开始。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