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下的绝大多数回答又是在一本正经地瞎答。
先说结论:《红楼梦》如果近年写出来,大概率在大众中不会这么火,但会轰动严肃文学界。诺奖也一定是曹雪芹的。
某些回答拿《三国》、《西游》作对比,某些拿张爱玲、老舍作对比,还有的甚至网文标准都扯出来了。这在我看来都属于无稽之谈。这些人讨论的不叫文学。
4. 敲重点!以下是正经内容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从18世纪文学的角度来看,它应该是当时全世界最伟大的小说,没有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即便是在西方媒体的排行中,《红楼梦》的文学地位也能够和卡夫卡、巴尔扎克等人的作品处于同一地位。
如果从文学的角度来分析红楼梦的话,我愿意说《红楼梦》这本书写人物、对话像简·奥斯汀,写场景像巴尔扎克、思想有点叔本华的内味儿、脑洞上和博尔赫斯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同时这本书里还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大量中国古典诗词,整本书的结构也是全世界绝无仅有的。
上面一串话看上去像褒义,但也这是要结合时代背景来看的。如果在18世纪的中国,有人写出这样一部作品,那他一定是个旷世奇才。但如果放在21世纪,还有人写出一部“对话像奥斯汀、场景像巴尔扎克”的作品,我只能说:他一定是读书读太少了!!
是的,《红楼梦》放到今天来看,最大的毛病就是,曹雪芹读书读太少了。但凡他要是读过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卡尔维诺……哪怕是这些人当中任何一个的作品,《红楼梦》的结构、文笔都会比现在完美得多。可惜他出生在18世纪的中国,当时的小说几乎是一片荒地。同时又有着文字狱的迫害、封建思想的约束。他根本没有多少榜样可以参考、学习,可读的书极少。
(这样一来,这个题目就存在一定的歧义:到底是在问如果曹雪芹在18世纪写完《红楼梦》拖到21世纪才发表,还是21世纪出了个新的曹雪芹,写了本现代版的《红楼梦》?
但是,换个角度想,如果曹雪芹出生于现代,那他的古文功底就不会这么好,写诗词也不会那么信手拈来,文化底蕴也不可能这么深,对贵族生活的描写也不可能那么细致入微……这样一来,《红楼梦》就完完全全会是另一本书了。
所以,我们只能假设,曹雪芹在18世纪写完了《红楼梦》之后,穿越到21世纪,并发表了这部作品。)
那么,按照现代的标准来分析《红楼梦》,它一定是存在缺陷的。
除了上述三点之外,我认为《红楼梦》放到今天来看再没什么不足之处。而这三点,我个人觉得都是可以容忍的。不会影响到它一流小说的地位。尤其是在考虑到了这本书的优点之后。
当然,《红楼梦》的优点远远没有某些“红学家” 吹得那么天花乱坠。时刻要记住,这只是一本小说,不是什么天书。如果拿着基督徒读《圣经》的态度去读《红楼梦》,跪在地上逐字逐句地去解读内涵,这人八成脑子不太行。
这里说的优点,是指相比于世界一流的小说,如《战争与和平》,《追忆似水年华》这种小说而言,红楼梦更为优秀的地方。那些别人都有的优点就不提了,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红楼梦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的伏笔和隐线。人名象征命运这种手法,其实西方小说也曾用过(比如著名的法国史诗《Tristan et Isolde》),但远远没有红楼梦那么多、那么巧妙。这可能也和语言习惯有关(论汉语的优越性#狗头)。每个人物的判词、所写的诗都暗示了他们后来的命运,且每首诗都符合该人物的性格、心境,甚至连每首诗的水平都恰好与作诗人的才华相符合。这一点西方人如果读懂了应该会惊为天人。毕竟西方的小说与诗歌很久以前就已经分道扬镳了,在小说里穿插如此大量诗词的作品,据我所知是一部也没有。拿诗词暗示命运这种高级的手法,是中国文化里特有的、独一无二的长处。
另外,红楼梦的结构布局之精巧,也和任何一部西方作品都不一样。一个比较值得注意的点就是,几乎所有的西方的现实主义小说都是我称为“线性写作”,即以一个或几个主要人物为支点,建立一条或多条故事线,随时间推进。最好的例子比如《战争与和平》的四大家族,《米德尔马契》的三对恋人。不同故事线之间会有交汇以及相互支撑,但相对而言还是独立的。然而,红楼梦的写作方式,就如同博尔赫斯所说的“迷宫”。它是以整个贾府为整体在写作。宝玉虽是主角,但也挑不出一条属于他的完整的故事线。黛玉、宝钗更不行。他们必须存在于贾府这个整体中,才能将故事继续下去。数十个主要人物的命运相互交织、缠绕在一起,才构成了这个故事。个体在这本书里的位置是被淡化的。
而且故事在结构上的高度对称、首尾呼应,从石头起,到石头结束;甄士隐和贾雨村,太虚幻境……这样的手法也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在国外的任何一部小说里都找不到。
这里倒不是说两种写法孰优孰劣。但显然,作为一部在写法上与主流文学完全不同的作品,《红楼梦》是可以让人眼前一亮的。比起《白鹿原》、《丰乳肥臀》这种一味在写法上模仿西方的作品,肯定是要强很多。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红楼梦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文化运动之后,整个中国的文化都断层了。论文化底蕴,没有任何一本中文小说可以与红楼梦相提并论。古典诗词、衣食住行、古代贵族的各种生活细节……这些都是这本书独一无二的宝藏。放在18世纪出版,这本书是中国古典文学最后的辉煌,要是放在21世纪,那就是“中华文化伟大复兴的先锋” 啊……
另外,据我所知诺奖还是挺喜欢有文化底蕴的作品的(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倘若曹雪芹憋到21世纪才发表这本书的话,光凭他 “重现了一个时代的贵族生活”,在我看来就足以拿奖了。
先前提到的,刻意模糊时间与空间的写法,其实也能算作是一个优点(在当时是天才笔法)。但放在21世纪来看,并不是特别先进,就不多说了。
还有这本书的思想性,放在整个中国文学里肯定是排第一的。但考虑到真正一流的作品大多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体系(尤其是19世纪文学),红楼梦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占优,也不多说了。
以上就是站在21世纪的角度去看待《红楼梦》的大致结果。总的来说,和现在的一流文学相比,《红楼梦》胜在结构、诗词以及文化底蕴,输在文笔和写作技巧。这里关于文笔再多提一下,我个人比较厚今薄古,最好的文笔我认为属于乔伊斯普鲁斯特等人。当然,如果曹雪芹只是和莫言这种二流作家比,那他的文笔还是非常好的。据我所知还没有任何一位中国作家的文笔超过了曹雪芹。
因此,《红楼梦》现在出版,拿诺奖应该绰绰有余。且大概率还是会被捧为最伟大的中文小说。
举一个特殊的例子,福建东山岛。这个岛曾经因为某种原因变成了半岛,现在因为保护环境,当地政府又计划把它重新变回岛,完美契合题主的题目。
这个可爱的小岛位于福建南部,靠近广东的部分。古称铜山,是郑成功抗清的根据地之一。是东山县的所在地,拥有铜山古城,关帝庙等多处名胜古迹。
东山岛
铜山古城
动漫感十足的关帝庙
但是,在1953年(没错就是1953年)邪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打破了这个小岛的宁静。原因是当时朝鲜战争处在最后的谈判阶段,我军重兵集结朝鲜。东南沿海空虚,这让国民党反动派看到了“反攻大陆”的希望。被无数果粉吹嘘“狡如狐猛如虎”,实则费拉不堪,在淮海丢弃十几万大军的常败将军胡琏率领金门守备队偷袭我东山岛守军。
7月16日,也就是朝鲜停战协定达成前的11天。国民党军一万大军及自称最精锐的国民党空降兵偷袭了东山岛。当时我军驻岛只有一个半营的公安人员(没错就是公安叔叔)。面对汹涌而来的国民党军,不慌不忙防守反击。固守待援。最终在福建军区援兵的配合下,我军共歼国民党军3000余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登陆舰艇3艘,击落飞机2架。国民党军余部登舰溃逃。其中最搞笑的是有的国民党空降兵因为降落伞挂在树上被公安叔叔俘虏。有国民党飞机因为飞的太低而被机枪击落。而常败将军胡琏又一次狼狈不堪的逃回了金门。
东山岛防守战胜利官兵合影。
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也打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美梦,但有一个现实的问题,如果国民党再次入侵怎么办?我军大部队能不能及时增援海岛?而一个孤悬海外的海岛县,怎么发展经济,发展物流,方便与大陆部分县市的交流。
于是当地县政府决定,修筑八尺门海堤,变海岛为半岛,在堤坝上修建一条公路,便于平时物流与战时运兵。于是在1960年,经过几番辛苦,八尺门海堤终于建成,东山岛由海岛变成了半岛。
八尺门海堤
然而五十多年后的今天,东山岛又面临一个新的问题。随着交通工具的进步,海运,空运都很便捷,跨海大桥也早已修建。一个全封闭无底端涵洞,底部海水无法汇流的海堤已经不是唯一的交通选择。而由于八尺门海堤的存在完全隔断了海水,造成了海堤部分海水严重富营养化,导致海水缺氧,藻类滋生。严重影响了当地养殖业。而今天费拉不堪的台湾,也早已经不是什么军事威胁,海堤在军事上也变得没有意义。因此当地政府又有计划,拆除海堤,恢复东山岛岛屿原状(跨海大桥底部有涵洞,没有完全隔断海水,因此不算把岛变成半岛,而海堤完全隔断海水)。
如果这一计划实现,八尺门海堤拆除,那么东山岛就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因为人类的原因,这个岛在不到七十年的时间里由岛变成半岛,又由半岛变回岛屿。经历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往复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