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我想起我小时候,老妈一次太生气就把我往门外一推,重重把门关上。她老人家预想的版本是,我会站在楼道哭哭啼啼,心如刀绞,苦苦哀求,道歉认错。当然如果能赌咒发誓,下不为例,那真真就是极好的了!
然而……
哭哭啼啼倒是有的,但那可不是悔恨的泪水,而是屁股开花疼的!我告诉你们电视剧里的都是骗人的!管你是革命烈士还是真正的猛士,疼痛超过一定限度,眼泪和鼻涕是不受控制的!不招,不屈服那是可能的,但是不落泪,不流鼻涕,根本不可能!为啥我知道,因为我就是这样的!
道歉?道歉是不可能的!这辈子都不会道歉!苦苦哀求?我堂堂男子汉大丈夫,怎么可能苦苦哀求?然后五六岁的我哭哭啼啼的敲了敲门发现老妈不开门。然后心里的想法是:“既然不要我了,多说无益,自谋生路吧!”
然后我就自己下楼去了!
然后我母上大人听到外面渐渐没声了,开门一看不见了人。咬碎了牙,气炸了肺,追出去把刚刚走出楼洞的我给揪回来,进行了一波紧张刺激,生动活泼,感人肺腑地全面教育。什么大慈大悲手,大仁大义脚,大爱无疆棍,时间太久已经不记得细节,只记得老妈一句十万分贝的狮子吼:“你还敢跑了!”
但是今天我都还记得我听到这句话时脑子里那萦绕不去的疑惑:“不是你让我'滚'的吗?”
因为我这种铁憨憨,关到楼道里十分钟可能就可能跑得没影儿了,所以我老妈后来就再也不敢把我往门外推了,都是说一句:“你给我站着别动!”最滑稽的是有一次她老人家大概是气急了,忘了我这“异于常孩”的脑回路。一个气不过又把我关到外面去了,结果等她想起来这熊孩子不能用这一招儿的时候,我已经跑得没影儿了。老人家又气又急,最后在墙根儿看到我蹲在哪儿仰望星空,思考宇宙苍生。
我曾经疑惑,为啥我的母上大人这么喜欢把我推出房门。直到后来某次母上大人跟外祖母发生争吵,看到她老人家被外祖母推出房门,我才恍然大悟。那是一个欢乐的暑假,母上大人带我去看望外婆。结果她们母女俩因为一些我也搞不明白的原因发生了争执。结果我的母上就被外婆推出房门,而后我就看到了截然不同的版本。母上大人就在门外,哭哭啼啼,心如刀绞,苦苦哀求,道歉认错。问题是她老人家那时候都三十大几了,不是应该出去转一圈开开心心地再回来吗?
由此看来,把孩子推出门外,然后把门一摔大概在母上大人心里是压箱底的核武器!所以她气极之际才会本能地祭出法宝,指望一击必杀,深藏功与名。但是吧!她老人家忽视了一个最简单的事实,那就是我跟她的性格完全不一样!我不吃这一套!她觉得我被关在外面会好好反省,而我则觉得,反省也没啥用,已经这样儿了,天大地大,走吧!结果这事儿闹得谁都下不了台。
我与我母亲性格相反这事儿真的完全无解,在那些懵懂的,青葱的,叛逆的时代,它无时不刻撕扯着我们之间那看似脆弱的母子关系。
我母亲外刚内柔,不管是谁只要肯对她放低身段,苦苦哀求,她绝不会为难别人。而我则外柔内刚,轻易不表态,怎么样都行,一副人畜无害的佛系模样。可我绝对不是真佛系,一旦心里拿定了主意,把话说了出来,那就绝不退让。管你威逼利诱,管你痛哭流涕,管你要死要活,统统都没有用!铁石心肠,六亲不认,哪怕要玉石俱焚也寸步不让。
因此我不会轻易跟别人说,”你给我滚,离开这个家”如果说了,那就再无转换余地。这也是为什么我哪怕只有五六岁在听到老母亲这么说以后,连求都不求一下,就觉得多说无益,准备一走了之。而我的老母亲偏偏是刀子嘴豆腐心,嘴巴里的狠话那是一个比一个狠,其实她老人家只是为了等着我说两句软话来下台阶,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兑现她的狠话。
很难想象,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就已经这么铁憨憨。现在回头来看觉得有些滑稽,但其实说起来满满的都是泪,小时候因为性格跟母上大人不一样,不知吃了多少冤枉亏,挨了多少冤枉揍。多少次一句话能解决的问题最后都上升成一场竹笋炒肉,屁股开花。最冤的是,挨了那么多揍,我都不开窍,完全理解不了母上大人那种跟我截然相反的逻辑。误会最终变成了怨恨,直到我成年以后,有了些历练才搞明白问题的根源。
说了我自己的故事,其实是想说把某一种教育孩子的具体操作普遍化的说法极事极为荒谬的。孩子的性格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打手板比啰嗦一百遍都好用。有的孩子,你给他一下他反而太过恐惧,大脑一片空白。有的孩子关在门外关进黑屋是会认真反省的,有的孩子关在外面想着的是,“算了,走吧!”而关进黑屋想的是“葫芦娃厉害还是孙悟空牛逼呢,还是天马流星拳比较厉害!”(是我!从小就不怕关黑屋……);有的孩子巴掌没落下就知道认错,有的孩子你一顿胖揍他咬着牙不说一句软话(本人)。哪里有什么万用的手段能对每个孩子都管用呢?
但是有一条,具体的操作当然可以不一样,搞清楚孩子怎么想的,搞明白孩子的性格特点才最重要。家长往往本能地认为孩子跟自己应该相似,所以用自己的经验来揣度自己的孩子。但基因是很奇妙的东西,你自己的孩子可能跟你的性子完全相反!如果家长都不知道孩子的性格特点,不明白孩子思考问题的方式,那么惩罚措施基本上都毫无益处,不过是泄愤罢了。
反之,如果知道孩子是怎么想的,知道他的性格特点,就算罚得重些,甚至外人看来有些不近人情,都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益,更不会妨碍亲子关系。
简单地说,罚就要罚得孩子心服口服。怎么罚不重要,重要的是让他心里也服气,觉得你罚得没错。所以,一边罚,一边问,打一巴掌,给个枣,直到达成共识,让孩子心服口服。做不到这些,怎么罚都是在给亲子关系埋雷。做到了,棍棒底下照样出孝子。当然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是上上之法。只是没有哪个父母一上来就是满级,练级总不免出差错,所以上善伐谋也是要一步一步慢慢来。
最后给问主一个建议,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大大咧咧一点比较好。用不着一点点小事儿就斤斤计较。大方向不要错,小方法慢慢调整。孩子比家长想象的要坚强得多!譬如本人吧,挨了那么多冤枉揍也没长成个暴戾不仁或者胆小怯懦的样子。相反,跟老母亲多年的误会倒是让我对不同性格的人更加宽容。细想起来,家母为人端正,以身作则,这才是教导我向善向正的核心力量。因此,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尽力跟孩子多沟通也就足够了。
年深日久,江湖路远,我们做父母的其实能掌握的东西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多。教育孩子其实说白了就是接受一种不一样的人生,就是把自个儿的心再撑大一圈儿,而非复制另一个自己。许多人总想着掌控点儿什么,其实说句不中听的话,我们连自己的人生都掌控不了,何谈掌控孩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