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都是抖机灵,这篇回答花了点时间,不限于对比Akai EWI与竞品Roland Aerophone,而是从更广泛地角度,介绍并探讨目前市面几款电子管乐的设计思路。
利益相关:EWI 4000s使用者——虽然我只有这一款,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走。其它几款的feature,即使不实际上手,云评测也能猜到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一、EWI 4000s 不完美的划时代创新
4000s虽已停产,但理论上仍有可能买到库存货,至少日本市场仍有销售,所以我决定从这款开始说起。我给4000s的评价是不完美的划时代创新。
之前30x0系列是真正的专业级产品,但3020m/3030m都是2U机架式音源,自重5kg以上。有些艺人需要频繁移动,外置音源不便携带。因此,4000s的设计目标就是All-in-One,一体机。
4000s即使算上4颗AA电池,也不超过1kg,可谓提包就走。从这一点来说,4000s是基本成功的。但它也有两个缺点:
1、灵敏度全系列最差,具体表现为对呼吸变化的强弱反应不如其它产品,甚至比入门级EWI-USB差。自行调Breath sensitivity旋钮,再通过软件调整音源的呼吸曲线,能一定程度弥补不足,但依然不尽如人意,最多得8/10分。
2、音色全系列最差。3020m及之前的机型是模拟音源,3030m是PCM音源,4000s是DSP虚拟模拟音源,5000与SOLO是PCM音源。音源技术路线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任何一种音源都可能做出好声音。[1]但是,如果把硬音源看作一台特殊的小电脑,音色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其算力水平。之前的机架式音源,即使是90年代的产品,在无需考虑体积与供电的前提下,音色与功能可以做得非常出色
键盘合成器也是同样的道理
虽然我这说法非常民科,不能单纯以PCB大小论英雄。但4000s作为2000年初研发的产品,全部组件都要塞进狭小的管身,恐怕不得不做出牺牲。除去头部的呼吸感应组件与尾部的电池仓、各种音频接口及其相应的子板,真正主板尺寸小得可怜。我当然舍不得拆我自己的4000s,网上找了张图,也看不出具体是什么芯片。
不管怎样,我的猜测是以当时的技术,DSP算力是不足的,具体体现就是音色单薄,俗称数码味重。其实之前说的灵敏度差,我猜与算力不足也有关。毕竟Sensor的灵敏度,很大程度取决于采样率嘛。当然,这段我是纯民科,如有错误请指正。
4000s的音色也不是没救。音色参数可以自己调整。内置的Reverb Delay比较弱逼,我建议输出干声,靠外部处理。如此,大概能做到8/10分,也不算太差。
总之,4000s作为EWI发展史上第一款一体化产品,还是可以的。但就目前的时间点,我不建议购买这款了。
二、EWI 5000的改进与不足
5000是现在的主力机型,外观尺寸与4000s没有区别,但是针对上一代产品的不足,做出了相应的改善。
首先,5000更换为采样音源,通俗地说,就是给真实乐器录音,然后你吹什么音,音源就回放什么音。新音源部分解决了上一代的音色问题,注意,仅仅是部分解决,提高仅限于模拟真实乐器这块儿。
其次,5000的灵敏度改善,而且设定更方便。这一点没毛病。
最后,5000还有一些小改动,譬如供电换成内置锂电池,去掉MIDI IN接口,增添无线音频传输,USB连接电脑更方便等等。这些小改动有些不错,有些我不太喜欢。我觉得改锂电没必要,相关利弊,大家都能想明白。虽有无线音频,但如果有原生蓝牙MIDI就更好了。这都是小细节,无关紧要。
5000真正的缺点在于缺失音源创造能力。刚才说到,5000使用PCM采样音源,然而它的软件仅提供“调整能力”,以内置音色为基础做调整,而非创造能力。其实前代3030m也是PCM音源,但具备全面的创造能力,内置Sound bank提供矩形波、锯齿波等波形,编辑过程跟其它合成器无异。
好吧,说实话,我常用的音色只有3个,这么多年也没编辑过啥。5000的音色库其实绰绰有余。但有句话叫“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所以5000对于普通爱好者算是相当友好,但对于专业音乐人而言,有点儿玩具了。
三、Roland Aerophone 年轻人有备而来,不讲武德
很长一段时间内,EWI几乎是电子管乐的唯一选择。之前电子管乐市场上还有YAMAHA的WX-5,1999年发布的产品,2017年彻底退市。
Roland的Aerophone系列,作为新产品冲击现有市场领导者,必须有两把刷子。在我看来,Roland算是用心了,很多设计明显就是冲着EWI的不足来的。
1、产品线丰富。目前产品线从低到高有4档,分别是玩具级Mini、青春版Go、主流级10、旗舰级30。相比EWI之前的两档产品线,玩具级USB/专业级5000,罗兰分级更加细化,总有一款适合你。
2、全系列采用仿真实乐器的思路,吹嘴与按键模仿萨克斯(玩具级Mini仿竖笛)。其实除了EWI,历史上其它电子管乐都是仿真设计。EWI的电感固定按键设计很巧妙,但对新手极不友好。其原理是拇指接触背面的金属板(地线),其它手指触摸正面的金属按键,即形成回路,被判定为按下。但敏感度太高,容不得半点差错,碰到一丝一毫,回路就接通。
很多人从真实乐器转电子管乐,仿真设计更友好。
3、音源改善。两款专业级乐器都是双引擎,一个采样音源搞真实乐器音色,一个Zen-core搞合成器电音。罗兰显然是有bear来,不讲武德,就是瞄准EWI 4000s仿真差,5000又合成瘸腿的弱点。双引擎,一个左正蹬,一个右鞭腿。
4、内置扬声器。这一点对我并不重要,但我很理解。很多用户不戴耳机、也不接音箱,直接就可以听到声音,这是非常便利的。当然,内置扬声器也就图一乐,听个响。真正使用还得接正儿八经的音箱。
5、连接与编辑便利。毕竟有后发技术优势,譬如蓝牙连接,手机APP等等。
总之,罗兰作为后发挑战者,主要考虑的是仿真按键上手友好,专业级乐器音源不缺腿。然后针对大众消费群体,很体贴地搞了内置扬声器,没耳机也能自娱自乐,蓝牙连接更便利。看得出,罗兰是认真分析过EWI的不足与消费者的需求,这套组合拳打得还是挺漂亮的。我个人会考虑旗舰机30的。
四、EWI的仓皇还击 SOLO
Akai于去年推出一款新品,名字就叫SOLO,我对这款还是比较失望的。
先说最大的变化,自带扬声器。去掉尾部的喇叭,其实和老产品长度差不多。我不反对加扬声器(虽然我个人觉得没用),但这么搞夸张有必要吗?长度非常蛋疼。大家可以自行想象以吹竖笛的姿势举一根杆子,杆子越长人越累。而且我怀疑机身变圆柱体也是因为配合喇叭的缘故,不好看。
颈部弯曲角度加大,应该是配合乐器变长的改变。如果不加大弯曲角度,举太高累得慌。(不过看文档,似乎新品比旧款轻了近100克)
此外的变化都是小打小闹,譬如加入F#键,去掉不常用的Bend up(右拇指上方的弯音)等等。但核心问题不但没有解决,反而变本加厉了:这次内置了200个PCM采样音色,100个自然乐器音色和100个合成器音色,但依然只有编辑能力,没有真正的创造能力。所谓编辑能力就是在固有音色基础上调整一个filter两个LFO,但固有波型无法改变。新音色包括不少中国民乐乐器,诸如二胡、古筝等。
在我看来,Akai把目标客户定位在大众娱乐这个范围,所以,新改动基本都是围绕大众的便利与需求来的,而且也是针对Roland竞品的特点来的。譬如,自带扬声器方便自娱自乐,不是所有人都接专业音箱或是走声卡。这一点也是针对上面提到的罗兰Aerophone自带扬声器。去掉Bend up,反正绝大多数人也用不着,不如换成舒适度更高的指托。200个音色,总有一款适合你。但我还是那句话:我可以不用,你不能没有。SOLO只能作为一款娱乐级乐器,而非真正的专业旗舰机。
SOLO作为娱乐机,还是可以买的。我只是对Akai迟迟没有一款较为完善的专业级乐器表示遗憾。
五、雅马哈真.电萨克斯
雅马哈近期推出一款电子管乐YDS-150,YDS其实就是Yamaha Digital Saxophone的缩写。上面提到罗兰的Aerophone设计仿真,雅马哈这款,好家伙,更进一步,直接赛博朋克。完全就是高仿高音萨克斯。
从官网给的参数来看,音源还是采样回放音源,而且内置73个音色里有56个是萨克斯音色。我对它的合成音色能力没啥期望,不过设计者本来也就没打算往合成器方向设计。连接能力还行,也就常规接耳机、音箱、USB、蓝牙无线音频,在当下算是中规中矩。
总之,这款乐器的设计定位就是电萨克斯,而非更通用的电子管乐合成器。
六、其它产品
其实目前市面上还有好几个新电子管乐,譬如法国的Sylphyo
国产雅思乐
还有我非常感性的NuRAD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NuRAD,其实它在EWI系列辈分很高,但直到去年才有商业化生产。EWI的发明者是Nyle Steiner,既是小号演奏家,又是电子工程师,非常稀有的人才。老爷子的发明被Akai商业化生产,就是市面上可见的Akai EWI。
但是,Nyle Steiner还有一个发明,从未商业化生产。2000年初,Nyle Steiner曾为Michael Brecker造过一台原型机,其实就是把EWI上下排列的按键改为左右并列。
直到近年,Berglund Instruments根据这台原型机制造了商业化产品,才有了这款非常复古的“新”产品。论辈分,NuRAD其实跟EWI 1000算同辈,也有铜管乐器版。
油管上有Nyle Steiner试吹NuRAD的视频,让人颇为感动。
需要注意的是,NuRAD仅是MIDI 控制器,需搭配外接音源使用。
这些产品,不做详细介绍,仅提名。有想尝鲜的朋友可以考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