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型快樂遠勝消費型快樂,快感大大滴,且持久~~
更多音樂作品都在蝦米,歡迎關注:十方的虾米音乐人主页
提起卡农,很多人都会脱口而出“我听过!”——如果他们指的是《D大调卡农》,那就有些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了——卡农是一种谱曲方式,而不是某篇具体的音乐。
比如妇孺皆知的《两只老虎》就是一首标准的“卡农”,它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卡农这种谱曲法。
这段画面截取自1964年的实验动画《卡农》,作者诺曼·麦克劳伦是动画史上首屈一指的先锋艺术家。
镜头中先是出现了一块字母A的积木,它一边在方格盘上旋转运动,一边奏出《两只老虎》的旋律,然后消失了;接着出现了字母B、C、D的积木,它们顺次开始完全沿着A积木的路径在盘上运动,各自奏出自己的《两只老虎》,只是音高略不相同——这竟产生了奇妙的效果:四段《两只老虎》交错叠加起来产生了全新的听觉效果,而四块积木虽然沿着完全相同的路径运动,却能互相交缠绕转,产生复杂的场面。
这就是卡农,几段相同的旋律在时间上逐次展开,又在具体的时刻上互相配合,产生新的听觉效果,由于多个声部地位均衡,这种新的效果往往显得奢华优雅,是巴洛克音乐中相当常见的题材。
就以《D大调卡农》来说,它先以大提琴启奏2小节为单位的和声不断循环,之后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依次加入,奏响完全相同的旋律,但这一点儿都不显得单调,反而有一种盘旋回转的愉悦感。
不难想见,卡农这种谱曲方式几乎是一种时空中的构造游戏,几个声部的配合实际上是一个声部与自己的配合,相当于逻辑上的自我指涉,这在一些伟大的头脑中诞生出了一些精妙的花样。
巴洛克音乐最伟大的代表巴赫谱写了相当多的卡农,其中有一首螃蟹卡农(Crab Canon)可以写在莫比乌斯环上,也就是说,它的两个声部虽然完全相同,但是其中一个声部要倒着演奏,两个声部如果结束后再倒回去,就能无穷无尽 。
到这里,我们已经知道了音乐上的卡农。
什么是卡农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8854361681412096想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知识,请在微博、微信公众号、哔哩哔哩、YouTube,搜索「混乱博物馆」,关注我们。
你们这些直男连口红色号都分不清
来让我们学美术的来告诉你们
。
。
。
。
。
。
我们也分不清!
我认识大红,朱红,橘红,土红,玫瑰红,桃红,深红,香苹果,波斯菊,蔷薇,淡妃,肉色,豆沙红,熟褐,赭石。。。
但我依旧说不出你的纪梵希和阿玛尼到底尼玛是什么红。
蟹邀
我觉得是【艺术不畏惧不同的人生】这一对艺术的基本认知。
你可以说这是一个知识,也可以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甚至也可以说这只是常识。艺术设生乃至艺术家的人生,因为这一点的存在,会和周遭人非常不一样。然而不是真的试过搞搞艺术的话,对这句话的理解可能挺难深入的。
不懂艺术最令人遗憾的,是人生将会必须去取舍,他们必须去区分什么是对自己“有用的”什么是“无用的”。然后为了追求“有用的”而去修剪身上“无用的”东西。一辈子下来,很容易就变得光秃秃的,除了一根主干就没有别的了。
而搞艺术的人最值得骄傲和幸福的一点,或者说艺术本身的一个特性,就是一旦你拥有了创作的能力,那么人生遇到的任何事情,做的任何尝试,都将不再是浪费,他们都会变成你生命和创作的养料。越是走的深,走的广,走得独特,创作就会越有灵魂,开枝散叶,葱郁繁茂。
会有这样的不同,是因为从事艺术和从事别的事有一个客观上的不同。
世间绝大多数的事情,都要求你攀登,所以你需要燃尽自己的生命去接近峰顶,为了近一些,再近一些,一路埋头,琢磨着如何不掉队,琢磨着如何快点走,超越同道的人。而艺术与其是要你攀登,不如说是负责教你如何去欣赏一路的风景,所以作为这些风景的引路人,他们自己就不能只埋头于攀登,他们需要用心记下这些东西哪里有趣,哪里美丽,哪里新奇,哪里与众不同。他们需要去走走别人没走过的地方,以便于看看是不是有别人没见过的好东西,他们甚至需要去装点一下那些本来不好看的地方,让他们引人入胜。
所以艺术,则往往是把人生本身结晶。伟大的艺术品,都是人的经历,感受,情绪的析出物。这个析出物不追求标准化,而追求个性化,不追求一致性,而追求多样性。如果偏执一点,忘记了其他,把自己削光去追逐某些东西,迎合某些东西,反而会拾人牙慧,落入窠臼,让自己在艺术上的输出能力大打折扣。所以一旦你把艺术定为目标,你需要做的,就不必一定要是攀登,而是锤炼和提纯自身。让自己的感觉锐利,感情纯粹,在自己的灵魂内部挖掘,对外部世界伸出尽可能深广的触角,以便于尽最大的可能去发掘那些人生里、世界里值得的一看的瑰丽风景。
一个老板如果最终沦落为搬运工,一个贵族公子哥沦为贫祚寒门,一个人努力一生一无所获,在艺术之外,他的人生将被定性为悲惨和失败的,因为他从攀登的途中跌落下来了。但放到艺术的语境中,这段人生经历却会弥足珍贵,因为他经历了旁人没有经历过的,也势必会看到和旁人不一样的,对艺术创作来说,如果善加运用,这就是无价之宝。
《红楼梦》《骆驼祥子》《活着》《茶花女》《挪威的森林》,这些作品,其中不乏世俗意义上失败的灵魂,悲惨的人生,但这都不妨碍这些作品成就伟大。
《三国演义》《西游记》《汤姆索亚历险记》《悲惨世界》《鲁滨逊漂流记》《权利的游戏》这些作品,也不乏世俗意义上的丰功伟业,绚烂奢华,这也不妨碍这些作品成就伟大。
一段锦衣玉食的经历,可以是漂亮的结晶;一段风餐露宿的经历,也可以是漂亮的结晶.....
一个软弱到凋零的人生,可以是漂亮的结晶;一个刚强到破碎的人生,也可以是漂亮的结晶;
一个从匮乏走向辉煌的人,可以是漂亮的结晶;一个失去一切最后只是活着的人,也可以是漂亮的结晶;
所以艺术家对人生,有“不怕浪费”的特权。
试想一下,有一个职业的人,不在乎走和别人不一样的路,不拒绝任何享乐,也不抗拒任何痛苦。因为他们伤和奶都能转输出,这简直是Bug好吗?
当然,你也可以跟我抬杠,说不搞艺术的人,他们的灵魂如果经过磨练,也是有价值的。
问题是,其一,当你对这种灵魂进行“有价值”的判断的时候,你很可能一只脚已经踏在了艺术,精神的领域,以这些为前提在判断了,不管你是否有意识到这一点。
其二,从功利,世俗一点的角度来说,经历磨练的灵魂,甚至于“失败”的灵魂,如果要带来实际的价值和利益,艺术是一条最简便且最好的,可以真正带来世俗意义上利益的途径。艺术可以真正将这些经历变成实实在在的利益,有时甚至是经济利益。
我知道很多谈艺术的人怕谈利益,这是没有必要的。艺术本身就是人类进行财富产出的无数渠道中的一种。只不过艺术不是把物质,而是把精神酿成财富罢了,对此完全没必要避讳或拔高。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生经历丰富的人,不管成也好败也好,最终都会选择或者尝试写书、写诗、绘画或拍电影之类艺术创作的原因。比如曹雪芹、溥仪、史铁生、张海迪、乔布斯、弗里达这样的人,即使不是科班艺术家,作品也能生动感人。这也是为何有故事的女同学/男同学假如搞艺术,总是能受到更多关注的原因。因为这确实是一条实实在在地可以把自己的人生和经历,转化为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方式。
试想,如果你不懂艺术,你不就白白地错过了把自己独特的人生经历、感受、人格结晶为财富的方式了吗?
这难道不是错过了一个亿?这难道不是遗憾?
由此可见,懂一点艺术,明白艺术不畏惧不同的人生,不仅仅是给自己的人生寻找价值,也是懂一种看待他人人生价值的方式。
我们常说中国人压力大,中国人不认可多样的人生,中国人容易丢失自我。而艺术恰恰就是一种教育人们宽容和欣赏多样人生,肯定自我,发掘自我的方式。
当然,话不能说绝对,并不是所有艺术家都有将人生经历变成养分的本事,也不是所有的非艺术家都丝毫不敢下一步闲棋。
但问题会变成这样是因为,部分自诩艺术家的,不一定真的明白了如何萃取生命。不是艺术家的人,也未必就不懂这个道理。
如果你说“我不是艺术生,但我也是这么想的呀”,那么恭喜你,你或许确实是个在艺术上有些根骨的人。
如果不做艺术,你仍然要攀登,但关注艺术,会让你的攀登旅程不再那么艰辛,而是充满体验和回忆,多姿多彩。
如果你失败,没有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艺术会鼓励你说出自己的故事,发现真正的自己,然后告诉你这一切并非毫无意义。
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你的人生将充满采撷,任何体验都是你手里的原料,你会体会到创造和析出的酸甜苦辣。
所以艺术家还是要尽力去明白真艺术的道理,而不是艺术家的人,也可以多少有一点点艺术精神。
毕竟,拥有“不畏不同,不怕浪费”的人生,这也是多么大的一个诱惑啊。
相关回答:
9012年了姐姐,我怀孕到八个月都是叫外卖好么……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
大成拳的阴招儿挺多的,封眼、插眼、戳喉、踩脚摁倒打百汇、上星、哑门、濂泉、人迎……
我该怎么证明自己是正当防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