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到了另外一个新闻——加油站全面禁止扫码支付,但是刷抖音打吃鸡玩王者荣耀无所谓,我就纳闷了,同样是基于4G信号的网络请求,莫非扫码支付的网址有魔力?
见多了你就明白,消防部门想整活而已。
大学选择性的禁足学生,也是相同的道理。
很多大学都是这样,并非窝工一家,刚和我妹妹约饭,她在兰州上学,大爷的甘肃全省都一百多天没有本地病例了,回去还是要封校,更何况大连呢。
已经有数模大神建模论证了单方面禁足学生有害无益,为什么各个学校都坚持这么做呢?他们不是海量专精确算比你懂比我懂么?
因为这样做能免责。
禁足了学生,学校没有发生疫情,这是学校防疫工作做得好。
禁足了学生,学校仍然发生了疫情,学校至少做了点什么,没啥大毛病。
没禁足学生,学校没有发生疫情,除了学生生活质量高很多以外好像没什么算得上政绩的。
没禁足学生,学校发生了疫情——防疫工作不力!
算来算去,当然还是单方面禁足学生最安全——对于校方而言。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折腾学生不算啥错,skr~
现在大量学校都这么搞,并非窝工一家,除非上峰宣布疫情结束,或者有什么不得不解禁的理由,否则没有人会在不受任何压力的情况下宣布解禁的。
老有人说内卷内卷,其实官僚主义才是卷中卷。
2021.2.23
文章已在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上发表,地址: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2-6596/1707/1/012027
(开源,可免费下载)
2020.9
客观上,只针对学生的封闭式管理能起到防护作用吗?换句话说,禁止学生出校门,学生在校内形成大规模聚集,客观上一定有利于阻止传染病的传播吗?
对此,我建立了一个数学模型。模型的结果出人意料:禁止学生出校门,不仅未必阻止传染病的传播,有时还会加剧传染病的传播。
高校封闭管理的人员流动特征:小部分人群与外界流通,大部分人群在内部聚集,与国外的“养老院”和“监狱”非常相似,容易成为疫情高发地。
在模型假设中,首先对学生和教职工这两类人群做统一处理,都记为校内人员,总人数为 。其中,有 比例的人员允许出校,其余 比例的人员禁止出校。如果只允许教职工进出校园,那么 就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对校内人员进一步划分,将校内人员分为两类:易感者和潜伏者。其中,易感者没有感染,其人数记为 。潜伏者已经感染,但未被发现,其人数记为 。满足 。一旦有潜伏者发现,学校就会采取紧急措施,本模型就不再适用。因此我们仅研究未发现确诊病例前的人群演化。
对于校外,记走出校门后可接触的社会人员数量为 ,其中,存在 数量的潜伏病例。 是一个极小的常数。由于政府应对,不考虑社会人员之间的大规模传播。
假定人群是混合均匀的,即:在可能的流动范围内,人群会充分的流动并接触。
由于学校允许 比例的校内人员出校,而不同人群对于学校来说是不可区分的,因此单位时间内,平均有 的易感者和 的潜伏者被允许出校,允许与社会人员接触。剩余 的易感者和 的潜伏者禁止出校,只能与校内人员接触。下面分类讨论不同人群的接触情况。
对于允许出校的易感者,其人数为 。由于人群混合均匀,因此有 的机会出现在校外,与校外人员接触,有 的机会出现在校内,与其他校内人员接触。如果出现在校外,那么:可能接触到社会潜伏病例,数量为 ;可能接触到以 的机会出现在校外的允许出校的潜伏者,数量为 。如果出现在校内,那么:可能接触到以 的机会出现在校内的允许出校的潜伏者,数量为 ;可能接触到禁止出校的潜伏者,数量为 。
对于禁止出校的易感者,其人数为 。他们可能接触到以 的机会出现在校内的允许出校的潜伏者,数量为 ;可能接触到禁止出校的潜伏者,数量为 。
假定病毒以 的恒定速率在人群间通过潜伏者与易感者的接触传播。
最后,假定人群中存在 比例的幸运儿,能够自愈并回归易感状态(例如无症状)。单位时间内有 的潜伏者自愈,变为易感者。
除了 和 ,所有参数都是常数。
综上所述,我们有描述人群演化的微分方程组:
病毒传播的直观示意图见图1。
下面,对人群比例的演化进行数值模拟。
根据直观含义,假定参数取以下值: , , , , , 。由于社会人员和校内人员主要起比例作用,其数值大小不影响结果,因此这里简单取10和1。初始条件显然为 , 。
采用欧拉差分法,步长为0.01,演化1000个单位时间,得到图2。
改变参数,取: , , , , , 。其中允许出校的人员比例 增加了。模拟得到图3。
在图2和图3中,当 时,易感者比例为1,潜伏者比例为0。随着时间的推移,潜伏者的比例逐渐增高。易感者转变为潜伏者,比例逐渐降低。最后,二者比例会达到一个稳定状态,在学校发现确诊病例并采取紧急措施前,不再随时间变化。而这一状态下不同人群比例的值与参数有关。
综合图2和图3,我们发现,当学校允许更多的人员出校(图3)后,潜伏者的稳定比例相比允许更少人员出校(图2)时,有所减小。
将稳定条件
和约束条件
代入前面的微分方程组,可以得到关于潜伏者稳定数量 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求得解析解。
若仅考虑约束条件,还可将潜伏者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看做一个系数为常数的黎卡提(Riccati)方程,直接用分离变量法求解,得到潜伏者数量随时间变化的解析解。
请详细介绍下黎卡提方程在控制理论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 知乎
经本人尝试,上述解析解都是十分复杂的,不方便进行理论分析。因此,以下仍然采用数值模拟来代替理论分析。
为了研究允许出校的人员比例 对校内潜伏者数量的具体影响方式,我们令 从0到1以0.01的步长变化,以 为横坐标,对于每个 ,根据相应参数模拟1000个单位时间,取潜伏者比例的稳定值作为纵坐标。
假定参数为: , , , , 。这里,允许出校的人员出现在校外和校内的概率是相等的。模拟得到结果如图4所示。
通过图4,我们看到,当 时,潜伏者比例为0。这符合直觉,完全没有人员进出,当然不会有任何病毒传播。然而,当 时,事实与我们的直觉相反。当允许人员进出学校后,校内会产生一定数量稳定的潜伏者。而允许越多的人员出校,校内感染的潜伏者比例反而会越小。当完全允许所有人自由出入后,潜伏者比例会降至0,与完全禁止所有人出入的效果相同。
这类似于,电影院这种小规模流动的封闭场所容易发生大规模聚集性感染,而一个不禁止流动的大型社会,由于政府应对且人员充分流动,反而不容易发生大规模聚集性感染。
为检验结果的鲁棒性,改变参数,取: , , , , 。这里,允许出校的人员出现在校外概率增加了10倍。模拟得到结果如图5所示。
通过图5,可以看到,结果发生了变化。当允许出校的人员比例不大时,仍然是允许越多的人员出校,校内潜伏者的比例越低。当允许更多人员出校后,潜伏者比例会反弹。
因此, 时,存在最佳控制点。允许一个 特定比例的人员出校,能够使校内潜伏者数量达到最低。这个比例可以在图5的横坐标上找到。这个结果或许能为学校的政策制定提供指导性建议。
再改变参数,取: , , , , 。这里,允许出校的人员出现在校外概率增加了1000倍。模拟得到结果如图6所示。
图6的结果相较图5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允许出校的人员出现在校外的概率为10倍和1000倍的结果,差别已经不大,因此相关结果具有鲁棒性。
但无论如何,只允许教职工出入校园,即图中 接近0但不为0的情况,事态将是最糟糕的。这同样可以解释为何国外的“养老院”和“监狱”会成为疫情高发地。从人员流动特征上来说,就是小部分人群与外界流通,大部分人群在内部流动,形成聚集性感染。高校封闭管理的人员流动特征与“养老院”和“监狱”非常相似,容易成为疫情高发地。
其他讨论:在上述模拟结果中,潜伏者比例通常不为零,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但我们的模型所模拟的是平均意义下的结果,即:万一发生感染,校内人员被感染的比例。这是一个隐藏式的结果,但对现实仍有指导意义。
对于感染比例随允许出校比例减小的结果,我们的解释为:完全自由流动,相当于并入一个大型社会,人群间平均接触更少,更不易传染。或者可以这么说,假如学校里有一个潜伏者,如果学校禁止学生出入,那么他只能去食堂吃饭,而所有学生都聚集在食堂里,这个潜伏者会把食堂中聚集的学生都感染上。如果学校不禁止他流动,他可能会出校吃饭。虽然出校也会传染给别人,但校外餐厅的人数肯定不如全校学生聚集在食堂那么多,因此感染的人数会更少。
对于存在最佳出校人员比例控制点的结果,可以按文中提示的方法求得解析解,通过对参数 的偏导,得到数学上的解释。
最后,我们对本文做一个总结。通过上述模拟,我们得到了以下结论:
综上所述,我反对目前的只针对学生的封闭式管理。
*原创模型,欢迎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