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大部分的答主,看过法案原文了么
我觉得很神奇的事情是为什么现有答案会直接给这个法案下了“压迫亚裔”的结论,而没有一个人提出这个法案通过最有力的原因就是"Subgroups of Asian community has long been underrepresented by the broad term of 'Asian'",要反驳这个法案的答主们,难道不是首先该从这一点着手吗?
个人理解,这是“亚裔”群体的diversity被承认的表现,目前来看,可见的积极意义大于现阶段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消极影响。
(btw,对知乎上“如何看待”类问题都有些不解,毕竟大家都是在自己能接触到的信息范围内做主观判断而已。这种问题意义在于提供不同的视角,而不是说谁对谁错——你都能完全正确了,还要那些political science的学者们干嘛)
另,对左派右派撕b的事情没兴趣,对republican和democrat谁才是救世主的议题没兴趣,对没有事实依据的阴谋论没兴趣,只针对问题中的这项法案就事论事。
先排除可能的误解:
问题描述里说的“公共高等教育体系和医疗体系”可能会引起对其强制性的误会。以下直接上原文
(引用标注在文末)
注意最后一部分“这个法案并不针对像加州大学的研究生院校和专业学院。这项法案要对加州大学有效,只有通过加州大学校董事会投票表决”。
而且这个法案针对的是东南亚等国,就是要增加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分类,跟华人其实没啥关系 (毕竟调查问卷中问是不是chinese的已经很常见了)。下图原文。
法案被推动的原因: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在联邦法的要求下,美国在公共教育和医疗体系中对ethnicity的统计一直都是存在的,但是,联邦法只要求这些机构去把调查问卷呈现给民众,对于民众是否要提供自我的信息,从来没有强制要求,这项法案也没有改变这一点。
举个例子,自己申请过美国大学填表格的人都知道,申请表格会有一个区域去填写种族,但是一定都会有一个叫"I prefer to not disclose this information"的选项。医院等机构也是如此。其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基本的demographic了解,跟我国进行的少数民族人口普查是一个道理。当然,有大批的人愿意去说这是什么联邦政府的阴谋,或者说这种统计本身就是鼓励歧视,你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不过这种观点和这项法案无关。
要了解这项法案被推动的原因,要先明白一个背景:近些年在美国的global study的学术圈中,“Asia”这个地域区分法的合理性已受到了根本性的否定——这个粗暴的分发将很多文化差异非常大的群体归到了一起。同理,“Asian”这个概念究竟有多么具有代表性那也受到很多质疑:中日韩的大东亚文化圈是Asian,一堆斯坦结尾的国家是Asian,东南亚穆斯林国家也是Asian。
可以看出,这个被大家称之为“Asian”的群体,内部的差异,从文化背景宗教信仰来说,已经大到一些群体可以被作为一个不同的群体被对待,然而他们却一直以来都被一个过于笼统的概念模糊地覆盖着。
最直观的表现,在美国之前流行的Asian meme里,开亚裔玩笑说亚裔“眼睛小”,“A- is an Asian F ”配的图其实都只是东亚人的样子,还有youtube上很多华裔/日裔做的Asian culture的视频,包含的也只是中日韩,所以在一些youtube channel底下有人吐槽说“In a Chinese/Japanese/Korean's mind, Asia is just equivalent to those three countries”。
那么问题就来了,当所有人谈论到 Asian时,下意识想到的都是大东亚文化圈的人,那么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东南亚人、南亚人等,不就相当于被under-represent了么?说实话,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时间想到的之前一起实习的一个印尼小哥,在实习生聊天时就自黑开玩笑说 “Yea you guys are the ‘smart Asian kids', I'm just something else”
事实上,也逐渐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尤其是在加州这个亚裔群体大熔炉里面。所以,在这个法案生效之前,也有很多高校和医疗机构已经修改调查问卷所使用的分类,采用了更详细的分类方法。我之前申请的一个学校的问卷就把东南亚(马来西亚等国)和东亚(中日韩)区分开了。这个法案的推行,已经比很多机构的行动晚了一步了。
目前可见的积极意义:
对东南亚、南亚群体肯定是有很多好处的。举三个最直观的例子:1. 美国公共体系下的医疗机构需要可以给语言不通的病人提供翻译,更详细的问卷可以让人知道到该地区说什么语的人比较多,从而按需求配备翻译服务。2. 同时,长期以来大家都有个印象就是“smart Asian kids”占据各大名高,如果调查下来发现,东南亚群体的入学率远低于亚裔入学率,那就说明这个群体一直以来的竞争劣势都是被忽视了的。当然这个就又会撤出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口水仗,这里不多讨论了毕竟another story。只是说明,更详细的分类统计,确实会提供更多的信息。
目前的数据统计也证明了这一点。一个2008年针对加州六万个医疗机构的数据表明:在加州,每30个老挝医生对应9万老挝赫蒙族和7万老挝居民,40个柬埔寨医生对应11万柬埔寨居民。同时,在这越南裔、老挝裔、柬埔寨裔和老挝赫蒙裔中,几乎半数的人英语交流有问题。同时,因为历史原因,有超过60%的柬埔寨裔有PTSD,即创伤后精神紧张性精神障碍。这些人在医疗沟通上面临的困境,是不可否定的。(引用标注在文某)
这个法案的通过,等于说是承认了之前对这些群体的忽视,也是广大柬埔寨裔/马来裔/印尼裔/泰国裔/等各种裔存在被承认的证明,对这些群体来说,这个法案的好处是杠杠的。即使身为华裔,也无法否认这点。
那这个法案就对华裔/日裔有害吗?不见得,甚至,有可能这个法案反倒会对华裔有好处。举个栗子,当“Asian”这个大的概念被打碎之后,之前数据上显示的“某大学40%的本科生都是asian,非裔只有26%,而拉丁裔只有20%” 就会变成 “某大学的本科生中,非裔26%,拉丁裔20%,华裔7%,韩裔5%,日裔6%,马来裔2%.....”。如此一来,“亚裔学生在录取中占优势”的说法就不攻而破了——拉丁裔录取比例都比我们高,凭什么要缩减华裔学生录取比例。
说白了,就是如果一个群体的多元化能得到承认的话,对这个大群体本身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目前猜测中的坏处:
因为这项法案颁布之前,很多公立医疗和教育机构已经改变了他们的统计方法,就目前来看好像也没出什么“亚裔药丸”“美帝药丸”的事情,只是一些之前被忽略的群体可能会更开心而已。
这个法案确实是为了“亚裔”中的少数群体才产生的,那么,对目前well represented的亚裔群体(华日韩裔)就一定有害吗?也不见得。这个法案主要想造福的不是东亚裔,但就目前的内容来说,没有和东亚裔的利益产生任何冲突。它既没要求加州大学的研究生院校,一个靠努力程度取胜的地方,去施行这种统计,也没有要求实行这些统计的医疗和教育机构接受更少的华裔日裔。
有的人会说“那他们要求按比例录取学生, 华人的比例不就更小了吗”。这个担心也不是完全没可能,尤其在加州这个民主党制霸的地方。我也并不否认华裔作为喜欢沉默的群体需要有诉求、发出声音。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任何已通过、或者在讨论的法规是能印证这种担心的。
还有另一种担心,是这个法案让亚裔“不团结”了。就事论事地说,SAC5事件亚裔是挺团结的,但Peter Liang事件就是华人自己在搞了。 说白了,作为大群体利益被侵犯了就肯定会团结,但如果是某个sub group的事情,即使这个法案没通过,大家都是各过各的,本身也没什么团结的。
结论
怎么看待呢?爱怎么看待怎么看呗~
反正至少从事实出发,我觉得这就是一个少数群体内部多元化被承认的事情。有人要是捕风捉影用这个事讽刺美帝政治正确那也随你便,只不过政治正确也不是这个法案造成的,有意见请去别处理论。
那些说华裔又被欺压的,我也不明白他们要华裔为这事抗议什么,难道抗议“不准给人口统计中增加马来人和柬埔寨人”么?Anyway, you are entitled to your opinion, but not your facts.
原文和数据引用:
California legislative information
http:// leginfo.legislature.ca.gov /faces/billTextClient.xhtml?bill_id=201520160AB1726Asian American Press
California bill would address APIA disparities in education and health果然通过了。
反对该法案的华人势单力孤,而且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势单力孤。
亚裔细分其实就一个理由,把华裔(或者说中国裔)给单独列出来,亚裔里面的非华裔是支持细分的主要力量。白人和民主党是乐见其成的,他们在里面推了一把。
那些亚洲小国来的,认为自己母国也没有能力当美国的敌人,美国人仇视可落不到他们身上,若是不细分,反倒可能会被拖累。
你们把美籍台湾人挂出来,殊不知他们的想法就是要主动与华人切割。
再看看民主党的“华裔”议员,他们的姓CHIU,LOW,TING。
他们不想代表“华人”利益,他们只想维护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他们为什么那么忽视华人的反对呢?
因为华人是没有什么政治力量的,却有着很多自相矛盾的政治诉求。互相扯后腿,基本等于零。
华人社区很难产生可以有号召力的领袖,在华人占多数的地方都遇到困难。而其他少数族裔却可以发挥远超自己人口比例的政治影响力。
还有一些我就不说了。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共产主义政党长期治理的喀拉拉邦在印度处于人类发展指数的前茅,这就是共产主义对印度的影响。
另外,南亚人是非常非常喜欢取经名的。这也是一个地域特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