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治愈的标准一开始是第一次检测阳性后30天没有死,现在貌似已经改到10天了。
英国治愈的标准的第一次检测阳性后28天没有死,即使你第28天还在呼吸机上也给你算治愈了,第29天死了就不算新冠死了。
德国这个标准是14天
什么都不做单纯等几天都能够“治愈”新冠,上传统医学至少还给调理一下,肯定更能治愈了。
这其实是非常好的一个问题。
如果是在医学院里,这个问题本质上是在考验医学生的临床思维:
-什么叫诊断?
-什么叫治疗?
1.
我们先说诊断。
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经过多次修改,目前正在使用的是试行第七版。在第七版中,新冠肺炎的确诊标准共有三个,满足任何一个均可确诊:
1.核酸检测阳性
2.病毒基因测序高度同源
3.抗体检测阳性
其中确诊最多的是标准1,核酸检测以其易操作性及相对低廉的价格,成为了这次疫情中最重要的检测手段,在绝大多数国家,只要核酸检测阳性就算是确诊病例。
我们通过核酸检测发现确诊患者,反过来确诊患者的核酸检测结果应该是阳性——关于这点,我想大多数人应该不存在争议。
但如果没有核酸检测,我们能不能诊断呢?
大家可能忘了很重要的一点,核酸检测是最近十年才开始大规模运用的,而在2003年,我们面对SARS的时候,其实是缺乏核酸检测。
那我们那时候是怎么做的?
这是当年卫生部公布的SARS诊断标准——你可以发现,SARS的诊断标准没有核酸检测,甚至连CT都没有。
那么我们当年没有核酸检测,面对SARS就举手投降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就迅速控制住了疫情。
回到这次的新冠疫情,大家应该注意到,除了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这些诊断标准以外,在今年二月份,湖北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还有「临床诊断病例」这个类别。只要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就算临床诊断病例,先不管核酸检测结果,直接按照确诊病例的方案做规范治疗。大家思考一下,在湖北当时极其严峻的情况下,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诊断标准,而这个诊断标准的现实意义又是什么?
再退一步说,即便我们对于一个病没有明确的诊断、或者诊断完全是错的,我们依然能够进行治疗。在2003年SARS病原体被证实是冠状病毒之前,还有衣原体一说,我们现在知道衣原体一说错得离谱,但是不妨碍当时我们给患者做治疗。疫情早期,SARS患者的死亡率高达10%——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有90%的患者被治好了。
举这些例子,是想让大家知道一点,随着医学的进步,检测手段也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不去评价「纯中医手法连新冠都诊断不出来」这句话是对是错,我想强调的一点是,现代医学对于一个病的诊断标准,也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而诊断是否正确与治疗是否有效,两者并非因果关系。
2.
我们接着说治疗。
医学上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偶尔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这句话我从本科入学时就听过了。常读常新。
医学发展到今日,我们对于许多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仍然没有特效药。
什么叫「特效药」?其实并没有准确定义,我个人的理解是,像治疗丙肝的药物Harvoni(及其后续衍生药品),可以算是一个。口服这个药12周,每天1片,临床治愈率96%~99%。
然而对于大多数病毒,我们都缺乏特异性的药物,比如最简单的普通感冒(common cold)。有一百多种病毒可引起普通感冒,时至今日,都算「不治之症」——并非说感冒预后差,感冒本身是个自愈性疾病,但是普通的处方药并没有那个可以有效杀死感冒病毒,我们都是依靠自身的抵抗力自愈的。
所以这就引发一个问题——我们感冒了为啥要吃药?这些药的目的是什么?
其实感冒了即便不吃药,大多数人也会在一周左右痊愈,吃药的目的主要是缓解症状,让你没那么难受,比如泰诺中的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的,伪麻黄碱是让你少流鼻涕,氢溴酸右美沙芬是让你少咳嗽的。
的确,大多数人感冒了即便不吃药也能好,但如果你从「感冒即便不吃药也能好」论证「感冒药是骗人的」,这就错了。
能理解这点,你对医学的认知就更上一层楼了。
所以说回新冠,新冠病毒迄今为止有特效药吗?没有,没有哪个要能「治愈」新冠。但新冠的确有药,也有标准的治疗方案。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做的就是不断尝试,看哪个药效果更好些,副作用更小些。而医护人员并非因为没有特效药就放弃对新冠患者的治疗了,
不过在这点上,公众和专业人员的认识是存在巨大鸿沟的。专业人士知道研发道路之艰险,而公众往往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回答——「新冠特效药啥时候出来」、「疫苗啥时候能打」。
在公众眼里,一个病很严重,后来科学家们发明了一个药,吃了就好,这就算特效药。
如果以此为标准的话,我们应当如何回答以下问题?
-感冒了你不吃药能好,喝两碗鸡汤也能好,那么是否说明鸡汤能治愈感冒?
-同样是感冒,有个药物你吃了能比不吃早1天康复,那么这个药算不算特效药?
-一名很严重的晚期肿瘤患者,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能活12个月,用新的药物能多延长4个月,那么这个药算不算特效药?
-面对新冠,一个药能让住院患者的住院时间从15天缩短至11天,那么这个药算不算特效药?
所以评判一种治疗是否有效,其实是个相当复杂的问题。
当你理解了诊断和治疗的一些基本特征后,我们再回到这个题目本身。事实上这个问题本身存在逻辑谬误,就像我们之前说的,能否诊断出来跟能否治疗,有相关性,但没有因果关系。你把「A连B都诊断不出来,为什么A却能够治愈B?」里的A和B,可以做任何替换。比如「2003年我们连SARS都诊断不出来,为什么我们却能够治愈SARS?」。
网络上的中西医之争一直是个容易引发口水战的话题。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对你而言,并没有多大意义,而我们为获得答案所进行的逻辑分析和思考,也许才是弥足珍贵的东西。如果我的回答能给你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我觉得这就足够了。
PS5散热都上液态金属了,这超频带来的代价对比省下的钱,真的值得吗?
微软,xsx 公开性能12T,真·开局暴击,sony只好硬着头皮,提升频率,结果就是疯狂堆散热构件。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
如果一开始就打算用液金,那只能说索尼艺高人胆大,1亿销量的机型顶着这么大的风险搞,真的是永远滴神。不过管它呢,只要能熬过两年质保期,你能奈我何?如果真是这样,希望售后部门每天多烧点香吧。我也不打算买这初代版了。
作为消费者,出了钱的,评价一下好坏我觉得挺合理吧?索尼的无线耳机好,我会夸,他们家手机辣鸡,我会喷。这才正常吧,扯什么情怀和用户忠诚,都是资本家拿来骗鬼的,搞饭圈那一套更是恶臭。还不是为了我的钱。
微软恶心的也不少,这阿三搞出来的win10 bug多如牛毛,我觉得win10不行;但Xbox series x我认为这次的确比PS5设计更棒,我也会夸它。身为用户,就该从自己使用体验出发,别扯那些没用的了。当然如果你是利益相关者,那我觉得你说啥都合理。
PS5散热都上液态金属了,这超频带来的代价对比省下的钱,真的值得吗?
微软,xsx 公开性能12T,真·开局暴击,sony只好硬着头皮,提升频率,结果就是疯狂堆散热构件。这是我能想到的唯一解释。
如果一开始就打算用液金,那只能说索尼艺高人胆大,1亿销量的机型顶着这么大的风险搞,真的是永远滴神。不过管它呢,只要能熬过两年质保期,你能奈我何?如果真是这样,希望售后部门每天多烧点香吧。我也不打算买这初代版了。
作为消费者,出了钱的,评价一下好坏我觉得挺合理吧?索尼的无线耳机好,我会夸,他们家手机辣鸡,我会喷。这才正常吧,扯什么情怀和用户忠诚,都是资本家拿来骗鬼的,搞饭圈那一套更是恶臭。还不是为了我的钱。
微软恶心的也不少,这阿三搞出来的win10 bug多如牛毛,我觉得win10不行;但Xbox series x我认为这次的确比PS5设计更棒,我也会夸它。身为用户,就该从自己使用体验出发,别扯那些没用的了。当然如果你是利益相关者,那我觉得你说啥都合理。
1,
“魏变法强三代,秦变法强七代”,此说到底有什么出处不清楚,但严格上讲应属历史发明范畴。
这段文字暴露出了2个史盲级的误解:
一是误认为东周时期的变革是在一次孤立的变法活动中完成的;
二是误认为变革的红利期可以简单到用伦理辈分概括。
客观上讲,上述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划分——并不是说课本有大错误,而是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及特定章节划分因素让一部分中学生产生类似的误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刻意迎合,使这一误解进一步加深。
具体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低龄的朋友当中,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在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后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不大喜欢学习或中枢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的朋友会极力排斥和自己臆想有冲突的客观事实,最终形成了网络上“秦教徒”的普遍亢奋及普遍被嘲弄的现实。
2,
有关“魏变法强三代”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朋友大抵没有认真看过年表。
李悝变法正式执行的时间节点在魏文侯最末期,如果真要捅到“三代”的话,那应该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三朝。
即使纠正一下,矫正为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朝,也有大问题:
一个是魏文侯一朝整体在李悝变法之前,而魏国的衰落事实上正是在李悝变法之后的魏武侯一朝开始的;
另一个是魏惠王一朝在中期就已一落千丈,强势期根本凑不到一朝。
总之,“魏变法强三代”是不成立的。
3,
“秦变法强七代”也有大问题。
其一,秦公室作为周代古老封建主(或奴隶主)之一,最迟在秦武公也已经开始了变革活动,且在东周时期一直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国,显然超过了“七代”;
其二,战国前期的秦国虽整体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林剑鸣语),但相比于齐、楚两国而言,秦国在与魏国对抗时的处境明显好太多,秦灵公、秦简公对魏国还有强有力的反击,说此时的秦国不“强”无疑是荒谬的;
其三,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在秦献公末期,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已经相当凶狠,但凡稍微查一查地名,也能看出当时秦军的攻势绝不亚于秦孝公一朝,把秦国“强”的时间节点定在秦孝公一朝也是不合理的;
其四,秦二世一朝其实也不能说不“强”,当时秦军打到赵地被纵军击败,其实和秦昭襄王一朝、秦庄襄王一朝的情况也差不多,秦被灭这是在秦王子婴——从这个角度上看,应该一直捅到“强八代”才对。
总之,这一观点和“魏变法强三代”一样都是错误的。
4,
客观上讲,秦魏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有多种因素,变革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肯定一点,秦国的变革应确比列国更为彻底,具体原因当于秦国本土士人并不兴盛、朝中多由外籍士人充斥有很大关系。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因素,比如魏国地缘环境的绝对劣势,比如特殊外交环境下的大势所趋,等等。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末期也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先进,当时仍在吸取中原的变革经验。
当然,你非聊某些影视作品或某个不太负责任的纪录片里的一些内容,那当我没说。
打个岔,《韩非子》那段说的是军功赏罚的落实情况的区别,不是军功系统有或没有的区别。
5,
不过,你要非站在“老秦人”或者“秦吏”的角度,那肯定是另一个结论。
1,
“魏变法强三代,秦变法强七代”,此说到底有什么出处不清楚,但严格上讲应属历史发明范畴。
这段文字暴露出了2个史盲级的误解:
一是误认为东周时期的变革是在一次孤立的变法活动中完成的;
二是误认为变革的红利期可以简单到用伦理辈分概括。
客观上讲,上述误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中学历史课本的章节划分——并不是说课本有大错误,而是由于内容过于精炼及特定章节划分因素让一部分中学生产生类似的误解——除此之外,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影视作品刻意迎合,使这一误解进一步加深。
具体的结果大家也看到了,在低龄的朋友当中,有一部分学习能力比较强的朋友在进一步学习历史知识后会有颠覆性的认识,另有一部分不大喜欢学习或中枢神经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的朋友会极力排斥和自己臆想有冲突的客观事实,最终形成了网络上“秦教徒”的普遍亢奋及普遍被嘲弄的现实。
2,
有关“魏变法强三代”的说法,提出这一观点的朋友大抵没有认真看过年表。
李悝变法正式执行的时间节点在魏文侯最末期,如果真要捅到“三代”的话,那应该是魏武侯、魏惠王、魏襄王三朝。
即使纠正一下,矫正为魏文侯、魏武侯、魏惠王三朝,也有大问题:
一个是魏文侯一朝整体在李悝变法之前,而魏国的衰落事实上正是在李悝变法之后的魏武侯一朝开始的;
另一个是魏惠王一朝在中期就已一落千丈,强势期根本凑不到一朝。
总之,“魏变法强三代”是不成立的。
3,
“秦变法强七代”也有大问题。
其一,秦公室作为周代古老封建主(或奴隶主)之一,最迟在秦武公也已经开始了变革活动,且在东周时期一直都是绝对意义上的强国,显然超过了“七代”;
其二,战国前期的秦国虽整体处于“被动挨打”的态势(林剑鸣语),但相比于齐、楚两国而言,秦国在与魏国对抗时的处境明显好太多,秦灵公、秦简公对魏国还有强有力的反击,说此时的秦国不“强”无疑是荒谬的;
其三,秦国在秦献公时期就已经摆脱了被动挨打的地步,在秦献公末期,秦军对魏国的攻击已经相当凶狠,但凡稍微查一查地名,也能看出当时秦军的攻势绝不亚于秦孝公一朝,把秦国“强”的时间节点定在秦孝公一朝也是不合理的;
其四,秦二世一朝其实也不能说不“强”,当时秦军打到赵地被纵军击败,其实和秦昭襄王一朝、秦庄襄王一朝的情况也差不多,秦被灭这是在秦王子婴——从这个角度上看,应该一直捅到“强八代”才对。
总之,这一观点和“魏变法强三代”一样都是错误的。
4,
客观上讲,秦魏两国之间的此消彼长有多种因素,变革只是其中之一。
在这里,我们必须要肯定一点,秦国的变革应确比列国更为彻底,具体原因当于秦国本土士人并不兴盛、朝中多由外籍士人充斥有很大关系。
但即使如此,我们也不应忽视其他因素,比如魏国地缘环境的绝对劣势,比如特殊外交环境下的大势所趋,等等。
从目前已知的情况来看,秦国在战国末期也并不比其他诸侯国先进,当时仍在吸取中原的变革经验。
当然,你非聊某些影视作品或某个不太负责任的纪录片里的一些内容,那当我没说。
打个岔,《韩非子》那段说的是军功赏罚的落实情况的区别,不是军功系统有或没有的区别。
5,
不过,你要非站在“老秦人”或者“秦吏”的角度,那肯定是另一个结论。
主公:北风先生可知我为何请您前来?
北风:先生早先问我政敌命数,我以“昨日你家发大水 你妈变成老乌龟 ”作答,近日主公忧心忡忡,唤我前来不晓得是否还与童谣有关?
主公:不错,近日我睡梦中常有小儿唱“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云云,越唱越小细不可闻,不知此童谣何解。
北风沉吟半晌道:主公可知何谓童谣?
主公:上次先生曾做讲解:童谣者,谶语之一种。且自古以来童谣多言坏事。如“帝非帝,王非王,千乘万骑走北邝。”预言的是少帝献帝仓皇而逃的故事。“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 ”则是讲董卓败亡。多是上天借幼童之口示警。
北风:不错,古来童谣多是恶兆,盖因“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乡野童谣往往从字面上就能看出恶兆,正因恶言出于童口,才尤显出诡异莫名。
您梦中所听的童谣便有两个版本其一是:
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上小书包
我去上学校
天天不迟到
爱学习爱劳动
长大要为人民立功劳
此歌四平八稳,无甚波澜。民间曾有
@卓钥解为隐喻帝王更迭,主歌功颂德之意。其实是解错了,却说天下可有几个小儿晓得后面三句唱词。小儿都不晓得又谈什么童谣呢。
此童谣全篇无甚恶言,亦与古谣大异其趣。
@卓钥将倒数四三二句结成一个反复提到的人名,更是失去了童谣简洁有力的古意。须知童谣博大精深,往往层层递进,句句勾连,无一字浪费,怎么可能把几句话浪费在一个同样的意思上呢?
此童谣真正的原作其实是:
太阳当空照
花儿对我笑,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
我去炸学校,
老 师不知道,
一拉线我就跑,
砰的一声学校炸飞了!
这童谣才符合我国童谣自古以来的风格,可传千古。
主公:那此童谣又做何解?
北风:这首童谣本是天机,但主公既然梦中可以听闻,显然天机已露,我直说却也无妨。此儿歌讲的是几大公案。全歌环环相扣,精巧异常,必是前辈高人所留。第一句:
太阳当空照 讲的是本朝代替前朝,前朝者青天白日是也,此为本朝第一大公案,至今争论不休。
第二句是:
花儿对我笑 讲的是本朝第二桩公案,“花”者“华”也,花是草本何来“笑”?显然是被风吹过前仰后合,取笑之意。所谓花过风是也。
小鸟说早早早,
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这两句前后互动讲的其实是一件事,小鸟连说的三个不是早,而是“糟”,显然有一鸟人连说“糟,糟,糟”,为何要说“糟,糟,糟”,显然是因为看到了“你为什么背着炸药包”
@卓钥说“为什么”古意指胡,倒是没错,只是此胡非彼胡。此胡身背炸药包,显然要由他引出一桩大祸事。这便是本朝第三桩公案。小鸟出声相询,自然有要帮的意思。隐隐点出第三桩公案祸主的姓名。
至此,童谣所言之事一句比一句隐晦,所说却是越来越多,描写也越来越详细。此首童谣的精华所在,便是最后四句。
我去炸学校,
老 师不知道,
一拉线我就跑,
砰的一声学校炸飞了!
这四句讲的其实是一件事,最晦涩,但也最详细,让我们好好分析分析:
这里的我指的是“学生”,他要去炸“老师”所在的学校,可谓忘恩负义,不讲师生之情。而且此人行事鬼鬼祟祟,“老师”并不知晓。一拉线就跑,可见心意已决早有逃亡之意。最终炸飞学校,算是闯下塌天大祸,惹出本朝第四大公案。
主公:这又与我有何相干,难道此事要照应在我身上?
北风:此童谣机巧之处便在于此,从时间上分析从前朝,到花儿,再到小鸟,时间上是递进关系,此事必然发生在“背炸药”之后。童谣中说“一拉线我就跑”为什么要跑,跑和什么密切相关?“跑开来”是也,亦可通假为“泡开来”,此事多半与尊夫人有关。
主公神色一凛。
北风:按童谣所言,炸学校势必成功,此辈必得意忘形,弹冠相庆。这便又犯了主公所在的地名。
总之按后四句话,主公对身边一手提拔之人不可不防,尤其要防止此人点炮逃跑。至于此人的身份多半可从尊夫人身边查起。
主公脸色惨白,忙道:北风先生可有禳解之法?若能相助,在下必有高官厚禄相赠。
北风沉吟半晌道:童谣皆是天数,事到临头已无改天换命之可能,天道昭昭,顺应而已。只不过吉人自有天相,这破解之法早已落在先生自己身上。
主公急切道:先生此话何解?
北风道:童谣所说之事是学生一早去炸学校,学校固然保不住,但老师却能死中得活。求活之道便是先生的名讳,先生若想不被早起的学生炸死,只需顺应天道,“不起来”即可。
主公拍掌,大笑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