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津战争,松平容保把部队按年龄编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队,白虎队是一帮十五六岁的娃娃兵,朱雀队是青年主力,青龙队和玄武队是四五十岁的胡子兵。名字起得很气派,但这个编法怎么看都有问题。必要时集中使用老兵,这个当然可以,但是把一群小屁孩子集中编组,这就不知道是在想什么了。
我们再看看白虎队的表现:初战之前,队长自己出去筹集粮食了,一群没上过阵的半大孩子成了没上过阵还群龙无首的半大孩子,茫然不知所措之下和政府军交上了火,经验不足、装备落后、缺乏指挥,被打散了,一部分找到了大部队,另一部分由两个小队长带着试图返回会津城,碰巧城下失火,这群孩子远远看见城池方向冒烟,以为老家被端了,进退失据,精神彻底崩溃,于是誓死不当俘虏,纷纷自杀,最后有一个没死透的,被抬回去救活了,人们这才知道事情前因后果。大家感于这些娃娃兵们的骨气,于是白虎队一时传为佳话。
然而每一次“传为佳话”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因为所谓的佳话,实质上都是对失职和事故的粉饰。参加过军训的都知道士官的作用有多大,一群刚从高中出来的书呆子,有个职业军人带着,马上就能表现出相当的组织度和士气,而且只要这个军人在场,士气一般不会崩。既然松平容保的老兵们多到可以集中编队,为什么不拨出哪怕一个班,混编到白虎队里?自杀的那部分队员,属于标标准准的died for nothing,死得毫无价值、毫无意义,但凡有一个大人带着,绝对干不出来这事儿,至少不会远远看见城下起火就士气白到底,更不可能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切个腹再说。事件唯一的幸存者,比他的队友多活了六十年,不知道此公七老八十的时候,有没有细想过,到底谁该为此次“佳话”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