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 8 月 1 日起,App Store 中国区无版号游戏将全部下架对游戏行业的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chu-le-75 网友的相关建议: 
      

4年后,另一只靴子也落了下来。

编辑丨陈静

2020年2月25日,苹果公司向中国大陆地区游戏开发者发布公告,要求他们在6月30日前提交“计划在中国大陆发布的任何付费游戏或可提供App内购买项目的游戏的批准文号”。

7月7日,苹果公司向海外游戏开发者群发邮件,提示他们,在中国区App Store中含付费和内购的手游产品必须在7月31日前提交版号信息。如果不能提供,游戏将从中国区App Store下架。

这意味着,自7月1日起,没有获得版号的国产游戏将从App Store国区下架;30天后,下架范围将扩至“所有没有获得版号的游戏”——不论国内还是国外。

这个7月注定不平静。

丨 现实

独立开发者林浩的一款游戏被下架了。他平时很忙,不常登陆App Store开发者后台,当他发现苹果在后台和邮件里发来的下架通知时,游戏已经被下架。

这款游戏上架时,App Store对版号还没有要求。2016年6月30日之后,即苹果要求开发者在App Store上线的游戏“需要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批才可发布”后,他还是没去申请版号。如今游戏被下架,他并不意外。

“无非是早一天晚一天的区别。”林浩对我说。以前苹果对个人开发者比较宽松,现在也严了起来。对他来说,更严重的是技术问题:游戏上架太久,这几年来技术架构变了又变,原本的引擎和编辑器早就不更新了。他自己也找不到原始文件,想上架App Store国区以外的平台,也很不好办。

因为疫情影响,杨博正在北美的家中开发新游戏。3年前,他的游戏已经在国内一家发行商的帮助下办了版号。出于种种原因,双方没能继续合作,杨博就自己把游戏上了架——他的工作室在北美,按照当地规定,只要在开发者后台选择区域,再做好中文支持就行了,非常方便。

如今,令杨博头痛的是,他不知道该拿以前搁置的那个版号怎么办。

张奕从不担心版号。她一直在大厂做开发,项目完成得差不多了,就准备好材料送去法务部排队,“剩下的就是等,过得快是运气好,卡住了也很正常”。

金志学工作的公司很早就开始未雨绸缪。自2016年以来,公司法务部要求所有产品必须申请版号。因此,除了2018年版号停发之外,他们自研和代理的游戏都没受太大影响。

我问他,苹果公告里说的是“含付费和内购”的游戏,免费游戏的情况怎么样。他想了想,回答:“按照要求,应该是要办的。但既然苹果这么说,纯免费的游戏应该还没事吧。”没过多久,他又强调:“将来所有游戏肯定都是要版号的。”

李虹对此感同身受。7月,她负责发行的一款免费游戏因为没有版号而下架,另一款免费游戏则正在申请版号。

2016年6月2日,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关于移动游戏出版管理服务的通知》,要求所有移动游戏都必须获得版号。6月30日,苹果在App Store开发者后台发布通知,要求所有在App Store上线的游戏“需要通过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审批才可发布”。

这些政策和规定一度在移动游戏开发者中掀起轩然大波。但随后,App Store十分宽松的上架标准仍然给了开发者喘息的机会。“苹果后台会建议你提供中国的版号,但不是强制性的,页面上那一栏你空着不填,也可以点Continue(继续)。”杨博说。这一点让包括他在内的许多开发者“忽视”了版号的重要性,将App Store视为最后的“安全地带”。

2020年7月,安全地带也即将消失。

丨 审核

站在不同立场上,不同人对越发收紧的版号政策和规定有着不同看法。金志学对我说,(版号新规)对开发可能不是好消息,但对发行或许是有利的。“有些开发者,尤其是个人开发者,觉得发行门槛很低,自己就能做,但其实发行在资质上有很多要求,比如ICP证,没有ICP证是不能向玩家收钱的。这个ICP证就是资质之一。”

ICP证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由各地通信管理部门核发。林浩调查过ICP证的申请条件,在全国或者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经营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中小团队、个人开发者的确望尘莫及。

除了ICP证之外,还需要出版资质。李虹所在的发行公司本身有ICP证,因此他们选择与有资质的出版社合作,为游戏申请版号。

要办版号,得先去国家版权局办理著作权证明。开发者可以自己去网上申请,准备材料送审,原则上不用花钱。

也有些代办公司打着加快速度的名义收费。“很多代办公司会跟你说,5天是多少钱,15天又是多少钱。但也仅限时间,材料不合规还是不行。”李虹说。

她还强调,不同平台上的游戏版号需要不同的著作权证明。“如果要申请手游版号,就是手游的著作权;要是还想申请PC端的版号,需要PC端的著作权。”一个著作权证明不能对应多个版号。

出版国产网络游戏作品审批需提交的材料目录:
一、所在地省级出版管理部门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请示文件;
二、《出版国产电脑网络游戏作品申请书》或《出版国产移动游戏作品申请表》;
三、著作权证明材料及著作权人相关证明文件;
四、运营机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ICP证(复印件);
五、游戏画面截图;
六、游戏作品中文脚本全文及游戏屏蔽词库;
七、游戏防沉迷系统功能设置说明;
八、用于内容审查的“管理人员”帐号及游戏防沉迷系统测试账号;
九、游戏审查辅助材料;
十、包含所有申报文字材料的电子文档及游戏演示视频的光盘或U盘。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国产网络游戏作品审批》整理)

准备齐全的材料要经过“出版社—省局—总局”3个阶段。出版社对题材、内容进行初审,决定这个游戏能不能送,哪些问题需要规避,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之后,材料上报至省局,省局审核后给出批复文件。最后由出版社在后台提交至总局,经过一段时间排队,后台显示“受理中”,这时才真正由总局审核。

“总局审核之后的修改意见一般要在20天之内改完,不是20个工作日,是20天。”李虹说,“不过,不论是出版社,还是省局、总局,修改意见都是有弹性的,游戏公司也可以试着去说服他们,只不过他们总是更强势罢了。”

“你成功说服过他们吗?”我问。

“在出版社这个阶段,如果哪里真的不想改,其实可以硬送上去。但假如总局意见要你改,你最好还是改掉……”

这个过程中,出版社的作用非常重要。“现在做版号业务的出版社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李虹说,“大概从2017年开始,很多出版社,甚至是压根不了解游戏的传统出版社,也来做这一块。他们不懂游戏,也不能灵活处理问题,对开发者其实很不利。”

吸引出版社接连涌入的,是利益。李虹从2016年开始接触版号业务。自那时起,办理版号的价格一直不菲。“以前还有所谓‘七大类’(指不涉及政治、军事、民族、宗教等题材内容,且无故事情节或者情节简单的消除类、跑酷类、飞行类、棋牌类、解谜类、体育类、音乐舞蹈类等休闲益智国产移动游戏。——作者注),这些比较便宜,大概8000元,高的能达到3万元。”如今,一个国产游戏的均价在1.5万元到2万元,引进的海外游戏则要更贵。

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游戏出版物审批需提交的材料目录:
一、所在地省级出版管理部门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请示文件;
二、《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电子游戏出版物申请书》;
三、国家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批复(复印件);
四、出版合同及游戏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五、发行合同及发行单位发行许可证(复印件);
六、电子游戏出版物关卡介绍或过关攻略;
七、游戏防沉迷功能设置说明;
八、电子游戏出版物主要任务和主要场景的彩色图片(电子文档);
九、电子游戏出版物中文脚本全本(电子文档);
十、电子游戏出版物样盘;
十一、包含所有申报文字材料的电子文档及游戏演示视频的光盘或U盘。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电子游戏出版物审批》整理)
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互联网游戏审批需提交的材料目录:
一、所在地省级出版管理部门报国家新闻出版署的请示文件;
二、《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互联网游戏作品申请书》;
三、国家版权局著作权合同登记批复(复印件);
四、运营单位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及ICP证(复印件);
五、游戏画面截图;
六、游戏防沉迷系统功能设置说明;
七、游戏出版物中文脚本全文及游戏屏蔽词库;
八、用于内容审查的“管理人员”帐号及游戏防沉迷系统测试账号;
九、游戏审查辅助材料;
十、包含所有申报文字材料的电子文档及游戏演示视频的光盘或U盘。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境外著作权人授权的互联网游戏审批》整理)

海外游戏申请版号比国产游戏复杂,数量上还有限额。尽管没有明说,但海外游戏下发慢、批复少,都是发行商亲见。目前,国产游戏版号每个月会公开一批,海外游戏却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公布。

一家发行商向我抱怨,由于限额,他们负责发行的一些产品“硬生生把单机游戏改成联网”。我试着问他详细情形,他立刻拒绝了。

复杂的状况令发行商们更加谨慎。“比如有些国家的游戏,基本上连送都不会送。”金志学介绍,还有一些细节,如果不注意,很容易被打回修改,“比如海外游戏本地化不完整,被审核人员发现里面还有外语,肯定要改。”

所有送审游戏中不再出现任何一个外语词汇。2016年,开发者和玩家对这个规定热烈讨论过一番,如今,没有人再讨论它是否合理。规定被严格地遵守着,仿佛它生来便存在。

丨 时间

每一个送审的游戏都难免被打回修改。每修改一版,时间就会拉得更长一些。

没有人能保证一个游戏多长时间能过审。金志学说,他见过三四个月过审的,也见过一年多还没消息的。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文件《出版国产网络游戏作品审批》中,审批许可期限是自受理申请之日起80个工作日。实际上,80个工作日只是“到了总局之后”。李虹计算了一下,在到达总局之前,办著作权证明,出版社、省局审核、修改,都需要时间。计算的结果则是“不一定”——“我送过一个非常简单的游戏,5个月左右就批下来了,非常快。”

有些开发者却连5个月也未必能坚持。“(版号申请流程)太麻烦了,太慢了,只适合大厂、大作。”林浩说。由于收入不理想,又没有精力,他不打算找发行商办版号重新上架。

“爱咋咋地吧,除非……”他停了一会儿,不知在想什么,“算了,没有除非了。”

“版号还引出了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时候去接触发行商。”杨博说,“你肯定不能一立项就去申请,等游戏做完了版号正好批下来,这是不可能的。至少要等到开发流程过半,游戏像点样了,才有东西拿去申请。”这听起来很容易,实际上却很危险:假如从申请到游戏完成这段时间里,团队没坚持下来,那就完了。

对于中小厂商和独立开发者,这个时间点也很尴尬。杨博总结,个人开发者要联系发行商合作,要么初始阶段就让对方介入,多给些帮助;要么游戏已经接近尾声,各方面都完善,获过奖,玩家也看好,这时签合同会更有利。申请版号的时间刚好卡在中间,两边不靠。

“开发到一半,游戏还没有成型,你很难说服发行商相信它会受欢迎,发行商也不会看好。但没有发行商就没有版号……”杨博有些为难地说。

商业公司有更成熟的工作流程。金志学经手的游戏,从立项开始就为申请版号做准备。“不过我们所谓的立项,其实内部已经迭代了好几轮,Demo、介绍、框架、文本都比较完整,可以送审。”

但这个方法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理论上说,游戏最终上线版本和送审版本必须一致。上线后,版署会抽查,如果差别过大,还要下架复审。

不论如何,版号申请的时间仍然难以捉摸。一些文章建议开发者不要选择那些“排队多”的出版社,但许多开发者压根无从了解出版社是否排队,排了多少。有些时候,排队也是无法预测的。金志学说,去年版号重启之后,前几个月批复很快,后来又逐渐慢了下来。具体是什么情况,他也不清楚。

丨 困境

3年前,杨博把自己的游戏送去审核。他模仿“滚蛋吧肿瘤君”的句式,给游戏起名叫做“xx吧xx”。审核意见发下来,标题5个字里只有“吧”字过审,其他4个字都“不能出现”。

“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国内还没有分级制度。”杨博苦笑两声,换了个标题。有了类似的“经验”,他在开发新作时,一开始就对题材、美术、文字精挑细选,争取把难以过审的内容消灭在初始阶段。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止杨博一个。“不做过不了审的内容”无疑是好的,如果已经做了,也会尽量在送审前就修改。金志学上周帮一个游戏办下了版号。“是个末世题材的游戏,提交之前我们就觉得很难过审,所以就提前把素材改了。”他说,为了过审,游戏把血的颜色,以及刀、枪等武器,都改成了不那么“血腥”的东西。

张奕的团队干脆选择不做内容。他们的做法是,游戏在海外上线带剧情的“完全版”,国内则略去剧情,只上线“删节版”。制作团队会把这一点直接告知玩家,“按照当地法律规定无法提供”,玩家也都接受了。

“反正玩家也懒得看。”张奕说。根据他们的测试,国内玩家对剧情关注度不高。玩家不在乎,又有利于审核,越来越多的团队选择这么做。

但内容也只是小问题。时至今日,总局除了审核游戏中的文字、画面,对其他方面也有要求。其中重要的一项,是“建议”游戏在平台内测时,不论单机还是网游,都必须接入防沉迷和实名认证系统。

这给李虹带来了不小的麻烦。以前,只有网络游戏需要接入这两个系统,单机游戏并不需要。在她印象中,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单机游戏也需要防沉迷和实名认证了。(理论上说,单机游戏毋需实名认证,但在审查体系中,“免费游戏”“单机游戏”的标准与日常玩家、从业者的理解并不一致。——作者注)

“这对独立游戏的冲击非常大。”李虹说。防沉迷和实名认证系统需要服务器,而独立游戏大多是单机,开发实力也不强,假如测试期间就接入防沉迷和实名认证,需要一笔额外的服务器开销,很多独立开发者拿不出,发行商也很为难。

李虹说,她理解总局的意思——所有游戏都要受到监管。但实施起来难度很大。“总局甚至希望我们拿到平台盖章的保证书……可平台怎么能给每个游戏出保证书呢?他们根本不允许游戏在送审期间用他们的服务器!”

丨 出走

林浩为数不多的游戏收入绝大部分来自App Store。Google Play几乎没有收入,也没有宣传,而国内安卓平台的版号要求比App Store要严得多。游戏自App Store国区下架后,仅靠外区收入,他已经无法维持生活。

“爱咋咋地吧……”这是林浩和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正在准备转行。

金志学的本职工作是安卓渠道联运。在他看来,安卓平台和App Store完全不同。“App Store用户质量普遍高一些,买量也是以App Store为主。”金志学说,“但App Store可运营的点不多,安卓渠道会更希望我们提供运营资源,根据数据来决定一个游戏的推广力度。”

我拿同样的问题去问李虹。她的答案是,渠道资源对安卓平台来说非常重要,没有资源,安卓收入完全无法与App Store相比,有好资源,两者收入或许相当,安卓甚至要多些。但她马上补充:“这仅限独立游戏,大厂的玩法是不一样的,买量、广告投放,很快就能得到渠道重视。”

独立开发者把App Store视为唯一的安全地带,不无道理。“安卓平台需要更多维护,大部分独立开发者没有这个精力。很多人做完游戏,是手游就直接上架App Store,是PC就直接丢去Steam。”李虹说。她接触手游发行还不太多,之前主力一直在Steam,比起App Store版号新规,她更担心不知何时到来的蒸汽平台。

两年前,杨博和国内发行商接触过安卓平台,结果是“走不通”。没有版号,平台压根不愿收,即使收也只能上线测试版,不能内购。由于身在北美,杨博自己把游戏上线了Google Play,但这又与国内玩家几乎无关。

杨博的新游戏刚签了一个大平台的独占。有了独占,他打算把内容做多些,卖相打理得更好些,再去和发行商谈。对于国内发行商,他的希望是越简单越好。“大家其实都想要个能覆盖国内所有平台的发行商,不光是手机,PC、主机也都要……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

大厂纷纷把目光投向海外。张奕告诉我,许多大厂游戏会先开放外服,把国内玩家引导去外服参加测试,体验“完整版”。而国内主播、营销号传播剧情、直播录屏之类的事,厂商也不会去管。

“很多游戏从上线开始就是为了保海外市场,国内就有一天算一天了。”张奕说。李虹对这种做法不置可否:“只要(开发者)能承受玩家批评,就没什么不可以的。”

李虹把发行商的出海能力看得尤为重要。“必须抓住一切机会加强出海能力。”她说。只有这样,中国发行商在国际市场上才更“说得上话”。

“说得上话”是双向的。李虹告诉我,作为发行商,她会尽量采取各种方法为开发者获取更多的收益和资源。为了不限制开发者的创作,如果他们一开始就不在意国内市场,或者不愿意在内容上妥协,那就直接上线海外。这时,出海能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对于那些重视国内市场的开发者,李虹所做的是“告诉他们现实”——“如果他们在开发过程中来问我,这个能不能过审,那个能不能过审,我就会告诉他们现实情况,哪些过审概率不大。”不过,她再三强调,不会干涉开发者创作。

丨 前路

8月1日即将到来。

金志学从网上留意到了一些“苹果内部人员”的消息。根据他了解的说法,苹果原本打算给那些没有版号的游戏半年左右的缓冲期,但或许是有关部门施压的缘故,现在这个缓冲期没有了。“不少海外大作其实都没有版号,目前他们也正在联系国内发行商解决版号问题。”

“正在申请版号的游戏要怎么办?”我问他。

“这种游戏可能不会下架,但会先屏蔽。等到版号申请成功,屏蔽就会解除。”金志学说。

“那更老的游戏呢?”

“有一些游戏,苹果的要求是在更新时必须提供版号。如果不提供,游戏就不能更新,但旧版本也许不会直接下架。”他如此猜测。

我没有再问下去。

(应受访者要求,林浩、杨博、张奕、金志学、李虹为化名。题图、插图中出现的游戏均与受访者无关。)

原文链接:等待苹果版号新规


关注触乐,看更多有趣、高质量的游戏领域回答。




  

相关话题

  子弹短信 10 月 9 日在 App Store 下架说明了哪些问题? 
  App store被自动扣费,作为消费者如何维权(以及追回退款)? 
  有什么高逼格的软件? 
  如果现在腾讯真的做出了 3A 游戏大作,玩家们的态度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 
  2021 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中国手游玩家人均氪金为 344 元,你去年为手游一共花了多少钱? 
  Xbox 负责人菲尔·斯宾塞表示任天堂、索尼不会伤害游戏行业,并对科技公司进入游戏行业担忧,如何解读? 
  如何看待将要实施的游戏总量控制方法? 
  你是怎么走上玩单机游戏这条路的? 
  如何看待 SE 宣布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并将合作开发 3A 大作? 
  为什么大部分游戏里都不用 AI 随机生成 NPC 的故事和对话,而是开发者自写故事和对话?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川普发布行政令,在45天后禁止微信及上属公司腾讯在美国的一切交易?
下一个讨论
二战后的苏联怎么才能避免与西方国家冷战,以休养生息?





© 2025-05-07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5-07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