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其实很无聊,先说一下,打得过。而且清军再怎么样也仅仅只是17世纪的军队,跟英军有代差。题主显然是想是想讽刺明粉认为“炮越多越好”的观点。。。。
但是仅仅凭借“盾车加死兵”的战术是不可能涵盖后金加清军的战术的。而且认为仅仅靠着“盾车+骑兵和弓箭”就能A平明军更是好笑的! 首先清军再怎么强,他都是属于当时中国的一份子,努尔哈赤自己更是明国的龙虎将军,在大明朝可是有官职的,你要是觉得他不是当时的“明朝人”那我也没啥好说的咯!而且松锦大战中清军仅有37门红姨炮的数据百分之九十是胡说八道,先不说努尔哈赤时代的后金军就可以做到:“;管辖三千人口者出一百五十人为兵,其七十五人配炮八门、长铳五十四枝;”,配炮率已经达到二十人一门,而每一甲喇装备如何呢?天命八年四月努尔哈赤的谕令“汗降书谕曰:“著每牛录遣甲兵百人,以十人为白巴牙喇,携炮二门,枪三枝;再将九十甲兵分之,其四十甲兵为红巴牙喇、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十人,携盾车二辆、水壶二个。黑营五十人,携炮十门、枪二十枝,又二十人携盾车二辆、梯一架、凿子二把、锛子二把、钓钩二个、镰刀二把、斧二把、席四领、叉二把、连夹棍一根、水壶二个及一月用之木炭、绵甲十五副。每一甲喇携大炮二门。”每五十人就有一门“大炮”,另外大凌河之战新铸造了红夷炮8门,大将军炮和小将军炮一共160门,这还没算上更小的型号,就像第二次抗倭援朝战争。明军带了1244门大将军炮,但是带的其他火炮、火箭之类的东西压根就没有任何记录。再还有,在萨尔浒战役前,明军在朴老屯与后金骑兵遭遇,被明军击退。此战明军斩首七十六级,缴获战马八十匹,盔甲六十二副,火炮二门,三眼铳十三杆。
最后,清军和明军都只是十七世纪时期的冷兵器火器混编模式,组织上和十九世纪的英军比起来有严重的代差。
新的财富分配导致新的权力分配。——巴纳夫,于制宪议会解散后。
谢邀。我的这篇回答主要分为两部分:“旧制度”与“大革命”。第一部分讲旧制度,第二部分逐一回答题主的观点。看到最后还有惊喜捏。
(4月8日增添:小棺夹把我给题主评论的回复几乎全吞了,但我不知道,以为发出去了,还是一位网友告诉我只看见“作者回复了”没看见具体内容我才发现我回复几乎都被吞了,我是真不知道我那些回复触犯了什么敏感词,真有你的,单机版知乎。回复内容我截图放在文末了。)
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资产阶级赖以形成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是在封建社会里造成的。[1]”所以,在谈及法国革命之前,我们就要先谈谈何谓旧制度(Ancien Régime)。
据威廉·多伊尔教授的看法,旧制度有“社会形态”、“政治制度”、“宗教和精神秩序”三重含义。我们分别进行讨论。
我们先从社会形态开始。
……它(指旧制度)为教士和贵族这些“特权等级”所统治,他们被免除了诸多基本义务,却垄断了全部的公权力和利益。实际上,享有特权且自认为不朽的寡头政府已使革命前的社会成为由特例、豁免权和不平等组成的混乱无序、毫无理性的烂摊子。1790年初,还有一个被广泛使用对此进行描述的名词:贵族政治。贵族政治最不合理的表现便是封建制度。在这一制度下,没有土地的领主却能向拥有土地的民众强征各种苛捐杂税。对农民占绝大多数的法国人而言,封建制度的消亡可能是区别旧制度和新制度所有变革中最根本的变革。[2]
那么,封建(feudal)是什么?或者更具体一点,法国在旧制度下的“封建”所代表的含义是什么?
封建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和某一时期出现的经济与社会方面的现实……“封建”一词,在其活生生的现实中意味着一种经济组织的类型,其特征主要不是指残存的附庸关系和国家权力的分割(从典型的封建含义讲),而是指大地主利用一种超经济权力长期直接占有农民的剩余劳动产品,如强迫农民从事徭役、交纳实物或货币税务和地租。这些给了大地主以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地方权威。
无疑,在此应该考虑到各国不同特点和地区多样化所造成的差异。在旧制度下的法国,封建制度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奴役——领主的权利和对生产的征敛构成了这种制度的主要部分。在中欧和东欧表现为对人身的奴役,在那里农奴制和属于这一方面的权利占主导地位。[3]
旧制度下的工业主要是指手工业。而在这方面,行会制度占了支配性的地位。
行会是按等级制度组织起来的,在师傅之下有伙计、学徒。不同等级之间有严格界线。每一个行会在每个城市该有多少作坊(工场)、店铺,也有严格规定。行会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它的行业的特权,禁止经营自由,阻遏同行业中出现的竞争的危险,谋求供销平衡,调整产品价格,避免出现失业者。某一个行会只能生产、销售某一种商品,某一类工人只能制造某一类产品。伙计晋升为师傅,要付一笔可观的费用和通过行会师傅的考核。行会成为由少数人把持的垄断工商业的一种组织。[4]
但在旧制度下,资本主义正在崛起:
这个社会在本质上仍是贵族性的,它基于门第特权和土地财富。但是,经济演变使流动财富逐步增加,资产阶级的实力不断加强,从而腐蚀着传统的社会结构……18世纪末的法国固然是个以农业和手工业为主的国度,但是大规模贸易的高潮和大工业的出现(尽管是局部和初发的)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经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经济自由的要求必然激起那些依赖于传统经济秩序的社会阶层的强烈反抗。然而在资产阶级看来,这种发展和要求却是必不可少的。[5]
可以看到,旧制度的社会形态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在资产阶级之上还有着特权等级。
众所周知,旧制度下的法国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也就是教士等级;第二等级,也就是贵族等级;第三等级是什么?简单地说,就是非特权等级,毕竟第三等级和第三等级不能一概而论(连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能一概而论)。
革命者认为,旧制度政体的基本特征是国王实行无代议机构的专权统治。17世纪后半期,在路易十四治下达到顶峰的绝对君主制此后基本未变,在此制度之下,全部统治权、管辖权和所有权力均集中于国王一人之手,其行为只对上帝负责。1789年的革命者认为,在这一体制之下,人民没有任何权利可言,毫无人身和财产安全保障,亦无公认的法律来约束公共行为。他们还记得。在1787年11月路易十六如何出其不意地宣称朕意即法。[6]
旧制度下正在崛起的资产阶级决不甘心屈于特权等级之下,他们发现第三等级可以构成整个民族。资产阶级准备获得整个国家机器,正如西耶斯在1789年初发表的重要小册子所说的那样:
第三等级犹如一个强壮有力的人,他的一只臂膀还被绑在锁链上。如果除掉特权等级,国家不会少些什么,反而会多些什么。因此,第三等级现在是什么?是一切,是被束缚、被压迫的一切。没有特权等级,第三等级将会是什么?是一切,是自由的欣欣向荣的一切。没有第三等级,将一事无成。没有特权等级,一切将更为顺利。[7]
旧制度下,教士等级为第一等级。勒费弗尔教授所说,教士等级“俨然是一个‘国中之国’”[8]
教士和教士也不能一概而论,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旧制度下,法国政教合一,第一等级收入颇丰,而在一些地区,“好教士”们受到了普通民众的热爱(如旺代),天主教信仰在法国仍然具有根深蒂固的影响。
当然,大革命所完成的诸多重要业绩之一就是政教分离。
如果将大革命从1789年5月三级会议召开算起的话,那么大革命最开始是“合法”的。然而,旧制度的既得利益者绝不会转手将自己的利益舍弃。资产阶级的国民制宪议会(7月7日国民议会改名为国民制宪议会)正在危急中,而革命群众攻下了巴士底狱(7月14日),由此拯救了制宪议会,从此,“非法”的大革命开始了,也可以说真正的大革命开始了。
所有这些事件都是非法的,恰如大革命、如推翻王朝和摧毁巴士底狱是非法的一样,恰如自由本身是非法的一样。公民们,你们难道期待一场没有革命的革命吗?!——罗伯斯庇尔,1792年11月5日就8月10日起义和推翻国王一事回答吉伦特派代表卢伟。
时间来到8月4日之夜,那是一个夏风沉醉的晚上。题主声称:“随后贵族领导的国会对法国进行去封建化改造,在1789年8月4日的会议上贵族和教士完全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和特权。所以“八月法令”,反而比被巴黎民粹绑架的雅各宾派的革命更激进也更具有进步意义吧。”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制宪议会并不是所谓“贵族领导”,它的前身是国民议会,而国民议会是由三级会议中的第三等级代表所创立(6月17日),直到6月27日,国王才命令所有未加入国民议会的贵族代表加入,由此三个等级合并办公。
其次,题主说“贵族和教士完全赞成废除封建制度和特权”,这符合事实,但不完全符合事实。的确,这天晚上之后的8月5-11日颁布的法令定本里开宗明义的字句说道:“国民制宪议会完全消除了封建制度”,但如果简简单单地说一句话就废除了封建制度和特权,那为什么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不直接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建立,而是等到1956年才宣布社会主义建立呢?或者更直接一点,为什么不直接宣布共产主义实现了呢?
所以,正如勒费弗尔教授所说的那样:
……如果贵族仍然心存任何幻想,那么1789年8月5-11日颁布的法令定本里开宗明义的字句:“国民制宪议会完全消除了封建制度”,才让他们清醒过来。但这句话远不符合事实,因为需要逐渐赎买确保了封建制度还要延续很长时间,荣誉性特权和长子继承制甚至还未受到触动。[9]
实际上,他们所谓“完全赞成”是被动的,是有条件的。如果不是外省的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老爷们会赞成吗?更重要的是,所谓“完全消除封建制度”,土地却需要农民赎买,而且赎买完全之前还需要继续缴纳领主赋税,农民获得了解放,但土地并没有获得解放。不过呢,8月4日之夜还是具有十分重大的进步意义。
尽管如此,8月4日之夜的结果(由8月5—11日的一系列法令所确认)仍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国民制宪议会摧毁了旧制度,等级差别、特权、地方主义被一扫而光。从此以后,所有法国人都享有同样的权利,承担同样的义务,可以从事任何职业,缴纳同样的捐税。国土实现了统一,旧法国重叠的框架被拆毁,地方习惯法和省、市特权也不复存在了。国民制宪议会完成了破旧工作,下一步的问题是立新了。[10]
题主还说“比被巴黎民粹绑架的雅各宾派的革命更激进也更具有进步意义吧”,是不是民粹不是重点我们不谈了,雅各宾派是不是被民粹绑架了也不是重点我们也不谈了,但是题主的那个“更激进”和“更具有进步意义”确实挺让人蚌埠住。你要不谈雅各宾我也就罢了,你要谈雅各宾,那我就要给你说道说道,1793年7月17日(多说一句,两年前的7月17日,老爷们在马尔斯校场屠杀手无寸铁的革命群众),在外省不断地农民起义的推动下,清除了布里索等吉伦特派代表的国民公会颁布了土地法令:
一切原来的领主赋税,即根据封建权利而产生的代役租,包括1792年8月25日法令尚未废除的在内,一律无偿废除。凡因未缴或欠缴此种赋税而涉讼的,一律终止。所有记载此种封建权利的任何文契,一律限期由乡政机关当众焚毁。凡隐藏、欺瞒或私自占有此类文契的正本和副本的人,将被处以5年徒刑。[11]
这真正宣布了法国封建义务的终结。当然了,农民群众由此受益的情况各自不同,这里也不多叙述了。
封建的废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大革命在废除封建权利的同时,解放了直接生产者,即从此取得独立地位的小商品生产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导致了农民群众和农村公社最终向资本和雇佣劳动两极分化。它产生了雇佣劳动者和资本主义土地产业主之间在生产中的崭新的关系。资本一旦解脱了封建的桎梏,便使劳动力成为商品,由此确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在农业和制造业中的自主地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悬工业资本形成所必需的两个条件。农业问题和农民问题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占着轴心的地位。[12]
按题主的原话:“1793年后爆发全国性的保王军叛乱大多也不是传统封建领主雇佣或者召集的封建军队,而是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首先,题主的这个史实就有问题。
保王党叛乱是全国性的吗?并不是,只是旺代和布列塔尼等区域有。当时的叛乱只有保王党叛乱吗?并不是,还有由于1793年5月31日-6月2日起义中吉伦特派代表的被捕而掀起的联邦党叛乱(联邦党叛乱前身是区民运动)。确实,旺代叛乱不是由保王党发起的,而是农民自发进行随后由保王党领导的,但如果不搞清楚为什么会发生旺代叛乱,就会陷入像题主那样声称“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的观点。
雅各宾是不是民粹政府这里也不谈了,不是重点,重点在于旺代。我们现在来看一看旺代叛乱。
(1793年)2月24日公会下令尽可能通过自愿报名的方式,征召30万士兵,但必要时也可以动用强制手段,各省定额分配……在某些地区,民众的反对怨恨情绪更加强烈,3月初旺代省的征兵就引发了民众的暴力抵制,此后的几个星期里,这又演变为公开叛乱,民众开始反对整个革命进程。旺代的农民更是不满,因为当地身强力壮的年轻人都被政府抓了壮丁,派去了战场,农民和当局之间的冲突不断,其实这些战争与他们毫不相干。征兵的命令是由当地市镇的资产阶级官员颁布实施的,这些人因为公职在身,可以免除兵役。民众对这一点也很不满。国民卫队就是身穿制服的资产阶级一伙人,他们就在驻扎的地方入伍了,所以可以不用去前线作战,但同时却是强行拉壮丁的主要力量。农村年轻人和国民卫队之间的冲突中也夹杂着骚乱。这些身穿统一制服的、自诩为爱国者的人,强迫别人为他们打仗,这到底是些什么人?就是他们,在1791年的时候,赶走了未宣誓的教士,强行安插新人;就是他们,在市场上买到了上等的教会土地;损人利己的城里人总能从革命中得到好处,而周遭的农村和教会总在受罪。和平安详的过去好像很遥远了,那时候国王还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威,那时候教会还凝聚着人们的忠诚。在过去的整整一年里,法国西部地区到处都能听到这种抱怨,无论是招兵,还是关于未宣誓教士的问题,农民和地方当局总是冲突不断。8月10日革命后,双方的情绪更稳定,共和国宣告成立后,国王成了那些反对爱国者的人的新的凝聚点。1792年8月底在旺代聚集的成千上万不满者高呼:打倒国会,国王万岁,贵族万岁。实际上在这些骚乱中,贵族没有起到什么作用;到了1793年,叛乱分子才明确希望贵族做他们的领导,这时候贵族才参加了西部的叛乱;但是在爱国者看来,所有叛乱的都是贵族领导的。[13]
看来,直接原因是30万征兵令。然而,那场对外战争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呢?有趣的是,那场战争的发动正是由罗伯斯庇尔所竭力阻止的,有趣吧。旺代叛乱的根本原因请见下文:
大革命是法国政治制度由封建时代的特权制度向资本主义时代的中央集权制演进过程中的重大环节。革命带来的政治变革强烈地冲击 、震撼着整个法国的农村政治结构,然而对于偏远的西部地区来说, 这种变革却是作为一种外部力量强加给无物质和精神准备的农民的 。因此 , 革命所代表的现代化和农民所代表的传统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 。旺代叛乱集中体现了这一冲突。[14]
要说是大革命与旺代农民的冲突倒也不算错误,但如果像题主那样说“法国农民不堪被雅各宾民粹政府压迫的农民起义”的话,是很有问题的。
题主说:“法国大革命的主体是资产阶级吗?1789年的第一次革命是自由派贵族在领导,而1792年和1793年的两次革命后,法国的政治局势一直由巴黎民粹拖着走,这十年之间法国政府从未被所谓资产阶级控制过。”“1789年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人,所以也没有资本家,这里所谓的资产阶级就是大商人和大地主吗?那么革命后法兰西共和国的议会从未被资产阶级控制,议员们大多为中产知识分子。比如布里索、罗伯斯庇尔都是律师出身,算是中产市民。”
其实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这涉及到马克思主义经典学派和修正学派的冲突。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我自然用马克思主义经典解释来解释这个问题。
首先,当时是有雇佣工人的,是存在工场主等等的,并不是所谓“没有工业革命,没有工人,所以也没有资本家”。除去什么“自由派贵族”“民粹”等等这些次要的问题不谈,题主的观点可以总结为:法国革命议会的代表大多是中产阶级(律师、记者),不属于“资产阶级”,故法国革命并不是被资产阶级所领导,所以法国大革命并不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或者更进一步说,法国大革命不是社会革命而是政治革命。(我把题主原文放在前面了,可以看到我是没有篡改题主观点的哦)
这实际上是修正学派的典型论调。首先来看“资产阶级”的问题:
出身不是贵族而担任一定官职的那部分官员、职员和公务员可以算是资产阶级。过着资产阶级生活的产业主和食利者可以算是资产阶级……自由职业者当然也属于资产阶级。所有这些不同的类别,都是从数量上构成这个阶级的主要部分的人数众多的企业主家庭出身的,他们占有和经营由雇佣劳动使用的独立的生产资料,从而获取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并把工商业的盈利据为己有。资产阶级是一个成员众多的大家族,金融家、船主、工场主、批发商、零售商乃至小店主、作坊主和独立手工业者全都包括在内。[15]
那么,议会是否受到来自那些经济利益集团的影响呢?
在制宪议会中,除了百分之十三的议员是大商人和工场主外,有两个“压力集团”经常影响着议会的辩论:代表港埠利益的“制造业和商业的特别议员”,保护圣多明各种植园主、船主和炼糖主利益的马西亚克俱乐部。每当议会讨论殖民制度的问题时,这一俱乐部必定有人发言。此外,制宪议会的议员们不仅主张个人自由和思想自由,而且从内心里也主张经济自由。虽然制宪议会没有公开宣布经济自由,它至少坚持实行粮食的自由贸易、废除了行会,取消了大商业公司的垄断。所有这些改革对自由企业和自由谋利的开展是有力的。[16]
而资本主义的发展,下面一小节就会提到。
题主是这样说的:“法国大革命加速了资本主义发展吗?资本主义在法国革命前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但是大革命期间对工商破坏性很大,减少了对外贸易,在法国大革命期间大量精英携带资本外逃,法国反而提高了对农业经济的依赖,这又造成了与市民与农民的矛盾。这不是说法国大革命反而在阻碍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吗???”
诚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得是比较慢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呢?
为什么法国资本主义没有发展得更快一些呢?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缓慢的演变过程呢?这里除了包括手工业者、商人等在内的中小资产阶级的原因以外,还有农民的原因。农民中有自耕农,还有少地、无地农民。少地、无地农民是农村中的贫苦者,他们靠村社的集体权利生活。村社限制了自耕农的所有权。在旧制度下,自耕农首先要向领主交纳封建领主税,也要向村社交纳集体税,即村社对农民的土地有一部分控制权。农民不是他的土地的绝对主人。比如在收割以后,粮食归土地的主人,土地归村社,随便哪一个农民,包括无地农民,都可以到地里去放牲口。村社有利于全体人民,尤其有利于贫苦农民,但同时,村社却是法国历史学家所说的“农村个体经济”的一种限制,农民不能象他所愿意的那样严格而完整地经营自己的土地。这种村社,革命后依然存在,对作为资本主义渗透的一个因素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障碍。
法国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拿破仑肯定了这一推翻。从革命的稳定性来说,这个革命不是保守的。但是,法国少地、无地的农民非常多,村社是他们的命根子……革命没有触及这些农民的固有权利。1791年的法律规定:农民有耕种自己土地的自由,同时又保留了村社权利。这一明显的矛盾一直延续到十九世纪末,甚至到本世纪(20世纪)前半期,在某些少地、无地农民比较多的地区,还存在这种村社权利。这就阻碍了资本主义在法国农业中的发展。[17]
当然,战胜封建主义并不意味着新的社会关系的同时出现,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并不是资本主义成分在旧社会中不断发展、到有了足够的力量就能打破其范围这样一种简单的过程。资本主义还将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在法国最终确立。资本主义的进步在革命时期是缓慢的,资本主义企业的规模还不大,商业资本占着优势。封建主地所有制和行会制的灭亡,保障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独立性,又毫不妥协地为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流通关系打开了道路。这是一次典型的革命变革。[18]
另外,另一方面:
技术革新如今已摆脱了一切障碍,而人们却对此十分冷淡。由于谨小慎微、因循守旧、自以为是或缺少资本,小手工业主不经深思熟虑决不肯轻易接受技术革新。他们逐渐由不愿革新转变为反对革新,因为采用新技术,特别是蒸汽机,势必会导致资本的集中。小手工业主害怕自己沦为雇佣劳动者;工人懂得,机器将扩大失业队伍;农民看到,在集体权被取消后,他们将只能放弃土地。资产阶级希望革新农业耕作技术,因为土地仍是最宝贵的财富,因为农业生产提供国民收入的主要部分;但是,工业资本主义的情况就不完全如此。从事自由职业的资产者曾受过经济学家和百科全书派的熏陶,他们相信大企业能使科学同生产相结合,并有招收部分穷人做工的优点。然而,他们对扩大企业仍然犹豫,担心大企业会被金融家所操纵;担心企业的迅速致富会背离传统;担心经济的优势地位会削弱他们引以自豪的精神生活的作用;担心经济有朝一日会把政治垄断起来。即使在商人中,兴办事业的进取心也很不够。不建立银行足以表明他们的胆怯。很少有人想当工业巨头。法国人对英国经济普遍抱有偏见,相信建立在信贷基础上的英国经济势必会因采用机器而导致生产过剩,而欧洲一旦停止接受英国的出口,英国经济就会垮台。这种心理状态十分说明问题。假如法国像英国一样拥有丰富的煤矿,假如法国加速引进英国的机器和技术,大 革命或许会给法国人一个心理冲击,从而打开他们的视野。可是,战争相反却中断了外来的进步影响。[19]
题主说:“拿破仑是继承大革命吗?而当拿破仑重建君主专制体制后,资本主义才终于可以像路易十六时期那样的稳定的发展了。拿破仑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法国君主,加强中央集权,改革经济和法律,鼓励商业贸易。把议会作为顾问机构,建立个人君主专制,对外亲自领兵作战大肆扩张和经济掠夺。恢复天主教信仰与教廷和解,不仅在国内大肆分封贵族,把自己的家族成员扶上外国王位建立同盟关系。这都是路易十六和路易十四一直再做的事情呀。为什么说拿破仑继法国大革命呢???”
如果国王路易和皇帝拿破仑看到题主这番高论,两边一定都会觉得:凭啥把我和他并列?
拿破仑虽然痛恨1793年革命,但保卫了1789年革命原则,毕竟,他自己就如同富歇说的那样,都是“大革命的孩子”。
不过,也必须承认,他从未否定过革命,从未否定过1789年原则。他当了执政,皇帝,还是继续稳定或巩固大革命的成果,并按照这个方向走下去。这里说的大革命是1789年革命,不是1793年革命,这是两个不同的革命。这里说的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拍卖国有财产、国家世俗化——同罗马教皇签订政教协议:天主教不再是法国国教,确定信仰自由……等等。所有这些,还远远不止这些,都是在他统治期间彻底地实现或完成了的。人们又指责拿破仑恢复贵族制度。是的,拿破仑称帝后使用了过去一些贵族爵位的称号,不过,那些拥有这种称号的人,说不上有什么封土,也说不上有什么特权,如果犯了罪,也得到法庭上去受审。这不是旧制度下的贵族制度,而那种制度,拿破仑是不会也不可能恢复的。[20]
最后,题主又说了个什么罗马大革命:“古罗马废除王政,保护私有财产,实现公民社会,建立了一个议会选举的代议民主制政府,由大商人和大地主等资产阶级领导。为什么不能说罗马大革命才是资产阶级革命呢?相反法国大革命从未建立过一个稳定的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
题主说半天罗马什么什么的,其实意思就是法国大革命是政治革命,而不是社会革命,这就回到2.3.这一小节所说的内容了,这里就不多说了。
没有结语我始终觉得缺点什么,所以加了个这一节。题主的有些问题其实也挺有意思的,就是有些史实上的错误很难不让人蚌埠住。当然,经典学派和修正学派的论战随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低谷似乎停滞住了,但我相信未来国际共运逐渐进入高潮之时,这一论战必将再次激烈地展开,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保卫马克思。
最后,惊喜:
嘉然和我结婚啦,然然,嘿嘿,我的然然。b站搜索“嘉然今天吃什么”,关注嘉然,顿顿解馋!
附:对题主评论的回复
《Mermaid》
《Winter Alice》
《カクザトウ》
《Reminiscence》
我觉得鬼子有点自作多情了,人家泽连斯基讲话是给你们听的吗?在泽连斯基眼里,鬼子和黄皮猴子不见得有啥区别,怎么可能听得懂人话呢?就算听懂了,有什么资格感到不满吗?
所以总结起来,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你泽giegie和你拜爹爹在唠很重要的事情,你跟那裹什么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