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讨论油镜为啥要用油。
不少国内书籍和资料解释得很简单。
比如有的是这么讲的:
分辨率D(越小越清晰)在0.5λ/NA 到 λ/NA之间,有些资料就写成D=0.61λ/NA。 λ为光的波,NA为数值孔径。而数值孔径NA为物方介质折射率n和物镜0.5倍孔径角θ的正弦值的乘积。所以,把物方介质从空气换成香柏油后,折射率从1变成1.5,数值孔径增大,D值也就变小,变得更清晰了。
然而当你进一步思考,会问“当介质改变时,孔径角会发生变化”吗?光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比如用物理教学软件简单模拟一下:
当把介质从油换成空气后,会发现,似乎:
1,从光路图上看,油镜用油,和不用油,介质之外的光路没啥变化(这里不考虑色散等像差),区别只是工作距离。空气时样本需要更靠近物镜才能合焦。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何一部分油镜在不用油时无法合焦,完全看不清东西,此时的工作距离不够。
2,由于样本更靠近物镜了,孔径角θ貌似变大了,即n变小的同时sinθ变大了,那数值孔径NA真的改变了吗?
(注意,这里的描述和结论都要打个问号,有些其实是不正确的)
总之,普通人单纯从这个公式,不容易理解问题。
还比如,有的资料是这么解释的:
说光在空气中折射的角度更大,所以很多光就漏掉了,物镜的进光量小,所以不清晰,用油后物镜进光量大,所以清晰。
于是很多同学马上就问,我把卤素灯或LED灯调得亮一点,是不是就清晰了?为啥非要用油。
事实上,你调得再亮也不会变清晰。
上述这些解释方法都不是特别好,不容易理解问题。
我觉得有一些书还是解释得通俗易懂的。看过之后,你就知道油镜用油,数值孔径增大清晰度变高,本质的原因在于物质的临界角。
大家都知道全反射和斯涅尔定律,所以,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N=1.5)的最大出射角约为42°,也就是临界角是42°。
所以如果你不用油,射入物镜前镜片的光束,缩在一个较小的夹角范围内,小于84°
而如果你用油,射入物镜前镜片的光束,夹角可以达到110°以上。
若这个光束夹角小于物镜设计的夹角,就无法利用前透镜后面的镜片们的整个设计面积,与光轴角度较大的光线无法参与像的形成,因此无法充分发挥物镜的分辨率,牛头变狗头,会变得模糊一些。
此外,从图上也能看出,理论上载玻片底部和聚光镜之间也应该用油,这样从灯泡射出的光线才能更好地充满整个孔径角范围。
此外,还有人问,干镜用油能不能提高分辨率,因为单纯从D=0.61λ/NA的公式,似乎答案是能。但实际上,用油就违背了物镜的设计条件,光束夹角虽然更大,但超出了镜片的设计面积,最重要的就是像差问题,干镜是针对空气来设计减小像差,而且光学上越偏离光轴的光线,像差越大,所以超出设计的大角度通常都会带来明显的像差,比如色散,劣化像质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