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我不认可阿甘正传的价值观? 第1页

     

user avatar   zhou-qi-n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正常,《阿甘正传》电影的价值观本身就是有严重倾向性的。

从内容的角度来说,《阿甘正传》就是一个保守主义的宣传片,洗白自己,抹黑他人。把美国保守势力都描绘成了一朵朵盛开的白莲花,反而左翼运动都是废柴。

什么是美国梦?就是即便你傻、保守、没文化、不懂抗争与思辨,也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很多人说《阿甘正传》太浪漫主义了,但懂王已经替所有人证明了《阿甘正传》的现实主义的一面——词汇量不如海淀小学生(大误)也能当美国总统。

PS: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说,我很喜欢《阿甘正传》。


user avatar   kat-ears 网友的相关建议: 
      

.

你的感觉很正确。

这个电影有很多名留影史的精彩处理桥段,确实很强。然而另一方面,它的割裂也是非常严重的。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它是一部改编作品。原版小说是一个以阿甘荒诞经历来解构和讽刺美国社会的小说,可以说是黑色幽默。然而改编电影时候的导演,Robert Zemeckis,基于不同的目的改变了整个故事的走向,但它又没法完全脱离原本的故事框架,因此造成一种自我矛盾。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大忠似奸』、『大奸似忠』,或者『你黑的方式这么真诚我都不知道你是在故意黑还是真的在歌颂』。


为什么要这么说呢??首先我们从小说原版的角度来讲,阿甘是一个脑子有点问题的残疾人,但作者让他上太空,出人头地,实现种种不可能的事情。其实讽刺了社会的荒唐之处。作者的意图可能是用一个荒诞不经的反例去凸显现实的不正常。所以他设计了这么一个智障主角。逻辑上是自洽的。就像金庸最后一本《鹿鼎记》想要讽刺武侠小说的种种设定,于是设计了韦小宝这样一个完全称不上『侠』的下三滥小人物,让他去成就以前那些『大侠』才能做到的事情。以这种反差来让你思考武侠的真正意义。同样的手法还有漫画中的『一拳超人』。

但是改编为电影之后,很奇妙,导演正好就是作者想讽刺的那种人。本来一个黑色幽默的讽刺,在导演的逆转乾坤之下,变成了阿甘是好的榜样,真诚,善良,好人有好报,整个社会里譬如阿甘女朋友、丹中尉这种角色都是因为太『聪明』而过得不好。

阿甘的女朋友珍妮,从小被父亲虐待,苦苦求生,长大后想出名,为了音乐不惜裸体弹唱吸引眼球,数次遭受挫折,想要自杀,最后还得了艾滋病死去。而比他傻得多的阿甘却一帆风顺,成为社会精英。这种对比很明显是在讽刺珍妮和丹中尉这种『折腾』。传达的是一种保守派讽刺这些人的意图。

那么这个意图和小说的意图,正好是相反的。

小说是:你费尽心机苦苦熬着,可能还不如一个幸运的白痴更成功。这个社会真TM扯淡。

电影是:你费尽心机苦苦熬着,可能还不如一个幸运的白痴更成功。因为这个白痴更保守派,是你们这些被毒害的人不够傻才这么痛苦的。自寻烦恼。你看社会都让这个白痴成功了,他是人性真善美的代表,你们这些堕落的傻屌只配落得不好的下场,像丹中尉那样『和上帝和解』你才能慢慢变好。不是社会扯淡,是你们『太聪明』。

小说的理念是一种自黑式的嘲讽,或者无奈,把社会的荒诞撕开给你看。但是作者是同情这些『不如傻子』的人的。

电影的理念就是完全倒过来,用一个设计出来的『傻子成功者』当作范例,证据,拼命描写他的真善美,然后完全割裂『真善美』和『成功』之间的逻辑联系,拼命把这部分处理得合理化,以其观众看完以为『阿甘能成功是因为他真善美』,蒙上观众的眼睛,从而达成一种『反智』的作用。

其实你认真想一想,『阿甘是一个真性情的善良的好人』和『这个人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成功』这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非常不合理。在电影中都是一带而过,力求把『先后出现的两件事』给混淆成『因果关系』,希望忽悠逻辑性不太强的观众。

很多人认为阿甘是『励志电影』。这个显然是不正确或者不全面的。

首先,阿甘不是『傻子』,而是天才。凡是一个稍微有一点运动经历的人都可以很容易知道,阿甘是运动天才。从小没有学过乒乓球,仅仅是受伤后练了一段时间,就成了乒乓外交的国家级运动员。小时候从一个腿脚不利索的儿童变成一个跑的比汽车都快的人,长大后靠着打橄榄球就能拿到大学毕业证,各方面他和『普通人』都没有什么关系。在军营里,拆枪破纪录,也显示着他的天赋。

其次,阿甘的成功一部分是靠天才,还有很大部分是靠了运气。比如越战,在战场炮击之下,全小队的人都负伤了,只有他一个人无数次穿梭在战场,把战友都背回去。这个只能说他运气好,你跑得再快,跟炮弹没法比。后来的捕虾等等事情基本上和他的真善美以及智商天赋也没有太大关系。导演的目的是希望你认为『阿甘为了战友的承诺,因祸得福,发了大财。』然后脑子里就想『我们要与人为善』,这个不能说是错的,是好心。但是他的手法有问题:是一种反智主义常用的『机械降神』手法。

典型故事是『河神』:你掉了一把铁斧子在河里,河神问你掉的是金斧子还是银斧子,如果回答铁斧子则河神会把金银斧子都送给你。

之前我就说过,故事,是一种『洗脑』『植入』『感化』『意图』,必然要有作者的思想。只是单纯罗列一系列事情,那出来的东西就像流水帐,或者历史年代表,不能成为故事。故事的本质就是『说教』『潜移默化』『熏陶』『洗脑』等等,都是一回事,根据力度不同而区分罢了。

河神的故事就是作者想要鼓励听众变得更加诚实,因此在想象的世界里他奖赏了诚实的人。

阿甘的故事就是作者想要鼓励听众接受『保守』的美国价值观,因此在电影的世界里他大肆奖赏了阿甘。一样的道理手法和意图。其实技术含量跟河神这种老故事,并没有很大区别。阿甘信守诺言,去见了战友的家属,然后去海里捕虾,突然天降飓风,把竞争对手全部干掉了。于是他发了大财。

其实一旦你知道了『故事』的本质,你对故事的鉴赏标准,就会陡然提升很多。就像一个从来没有被人骗过的人,被骗了几次,突然醒悟一样。阿甘正传这里用的手法并不高级,是很简单的洗脑,渲染,但仍然有很多很多人一提到这段,就是『因为阿甘对战友很好,所以活该他发大财』。那么你不妨想一想,如果阿甘有作者这样去给他开挂,就想让他发大财,他就算是如韦小宝一样厚脸皮的流氓,不照样可以成功吗?或者说,如果一模一样的事情重新发生一次,阿甘信守诺言去捕虾,在影片里那次他运气很好活着回来了,一样的事情重新来一次他仍然能活着吗??你今天丢骰子丢了666,时光倒流,你重新丢就一定是666吗?都只是运气的小概率事件而已,和其他因素并没有很强的关联。导演利用两件事的『先后次序』和『情感流向』就把完全无关的『信守诺言』跟『捕虾遭遇飓风活着回来』联系在了一起,折射出的是他无视逻辑或者说有意掩盖逻辑的意图。

之前我在哪吒的那个帖子里写过,观众看电影时候思考时间很短,能力有限,极易把『先后发生的两件事』认为是『前因后果的两件事』。

阿甘这个故事里,导演处处在用这种『春秋笔法』。如果你恰好又是一个性情中人,喜欢用感性而不是逻辑去考虑事情,那么就非常容易被煽动了。还是捕虾的事情,阿甘信守诺言去拜访战友巴布的家人,是非常令人感动的。确实折射出人性的美好。阿甘在做了这样美好的举动之后,导演强行飓风降神,给他了一个大奖励。这是在走情感,感性的人看到这样的好结果,皆大欢喜,其他问题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就像爽文里面,爽就完了,爽的时候还要照顾逻辑吗?


所以简单来说,如果你是真的看了这个片子很感动,想要去细细研究,那么随着你的观察越深入,这个片子将会变得越来越不堪一击。其最大问题就是导演在一个『讽刺』的小说架构上,加入了完全相反的『歌颂』内容,使整个故事成为两股完全不可能调和的力量自我矛盾。

如果用同样的改编手法去改编《鹿鼎记》,180度大转弯,那会是什么样呢?

金庸用韦小宝这种真小人去讽刺伪君子,180度调转后,变成了金庸在歌颂真小人,而其他『伪君子』就像阿甘正传里面的丹中尉一样,并没有什么很大的过错,却被作者整得惨兮兮,还要靠『跟上帝和解』来逆转命运。换过去就是韦小宝偷奸耍滑,陈近南变成真正的好心大圣人,惨败,跟着韦小宝一起坑蒙拐骗杀人放火,然后东山再起,推翻了清朝,反清复明。最后告诉你人生就像巧克力,谁知道会咋样呢?反正面前放着一个偷奸耍滑最成功的例子,正经人那些好的品德有啥用呢?真的不如你学韦小宝。那这个鹿鼎记,就不是一个『讽刺』故事,而变成一个『洗脑』让你学韦小宝的故事了。

那一样的事情,不就是阿甘正传的导演在影片里努力忽悠你相信的内容吗?阿甘虽然傻,他就可以成功;珍妮活得那么惨,那么努力生存,有啥用呢?因为她不够『无脑』啊,她得『专注』,得『努力』,想得太多了,所以结局不好。你再看看丹中尉……

阿甘正传这个故事,是荒诞的,里面珍妮反而是很真实的。一个身世很惨的小女孩,这么努力活着,最后还被导演安排上了艾滋病,一度处于自杀边缘……阿甘身上那种满溢而出的导演的『善意』呢?怎么在珍妮这里就不灵了?珍妮小时候那么美好的一个小姑娘,不配吗?

所以问题在于,它源于小说的框架,与导演的意图不合。两者矛盾。

不是说你不可以写一个教人向善的故事,你可以一开始就用河神那种方法写。用机械降神给好人奖励。只不过这样的故事太浅显,随便谁看了都不会当真,只能算是儿童文学。

而先用一个反讽的框架,再机械降神传达导演意图,很多人就中招了。经过包装的简单粗暴的小概率事件安装在阿甘的身上,再多正面描写他的真善美,多用春秋笔法显得真善美作用比他的天才更大,这个机械降神就好像没什么问题了。甚至很多人还『总结』出来了阿甘成功的几大要素,什么『努力』『专注』『真诚』『善良』『守信』『拼搏』『跟自己和解』『当我想起什么时,我立刻就去干』等等等等…………简直都快成传销大会了。不枉很多影评人给阿甘扣上『反智』的帽子。

而且这种朋友,往往还双标得厉害:说起阿甘就是各种真善美,真实人性,你不信就是思想阴暗;如果你问他为什么猫王创作舞步功劳要被拍成是跟阿甘学的,或者为什么炮弹谁都炸偏偏不炸他,或者飓风为何绕着阿甘走之类的问题,他就会告诉你这些是『艺术的夸张』,当不得真的。

·


user avatar   li-jian-qi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个事情比较讽刺。

2018年的时候我回答过这么一个答案

当时我觉得这个东西就是“右派的鸡汤片”,有一大堆人反对,说这片是:

阿甘他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创造者的祖国,他的祖国在艰难中建立,但是因为自己祖国对信仰的执着,才有了上帝的眷顾,变成了最有钱的国家,还有一群人跟着跑,但是能力有限,陷入了迷茫。而阿甘的儿子代表了祖国的未来,他不知道是不是阿甘的亲儿子,但是他是最棒的,他能带领大家走向更美好的时代。

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的作品,被你说的一无是处。是的,我们大众跟风,把它捧上神坛,奥斯卡金像奖幕后工作者被我们收买了,让他们故意把这奖颁给阿甘正传。自己不喜欢看或者看不懂说人家被捧上神坛,弟弟行为,太弟弟了。

明明没看懂,在这里扯心灵鸡汤,还有一堆跟风的

阿甘能看出来右派价值观,能看出来剧情不合理。你这片真是白看了。
好莱坞是左派聚集地,片中反战,反暴力,反3k种族歧视,反越战,支持黑人平权,满满的左派价值观。楼主列举一下右派价值观在哪里?另外这些价值观就非要贴上美国的标签吗?
片子本来就是一个傻子的传奇演绎,你居然在挑剧情不合理!!!阿甘的经历主要作用是串起了美国从二战后到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整个历史。我觉得美国梦什么的到还是其次。猫王跟他学舞步、捅破水门事件等本来就是有喜剧成分,无所谓合不合理。
你无非就是所谓的爱国青年,对美帝价值观要嗤之以鼻,带着有色眼镜看这部片子罢了。


我考虑过斥责我的这些朋友的说法,但是,下面的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其实我的观点压根不是什么“惊世骇俗”,就是在美国被影评人认为的大众观点。

只是说,中国人对于美国政治缺乏理解和敏感度罢了。

这个片子是1995年被美国《国家评论》列入100大保守派电影名单的片子,2009年这个片子又被列入25部最佳保守派电影排行榜的第四位。认为““汤姆·汉克斯扮演的主角、一个和蔼可亲的傻瓜,聪明得难以拥抱20世纪60年代的致命价值观。他一生中的挚爱、罗宾·莱特·潘出色表演的角色,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成为一个被药物腐坏的嬉皮士,面对灾难性后果”

片子是1994年上映的,当时正逢共和党的金里奇革命,共和党在1995年1月获得参众两院的控制权,1952年以后,共和党40年没在众议院获得多数席位了,从1933年到1980年,南方白人保守派都投票给了民主党。

一直到金里奇革命,南方白人保守派加入了共和党,才导致共和党的做大,大批新生代的保守党议员加入进来,104届的的230名共和党众议员,三分之一是新议员,54名共和党参议员里面,11名是新议员。

同时阿拉巴马州民主党参议员,科罗拉多州民主党参议员改换门庭,投奔到共和党。

大批的州长以及重要市的市长也被共和党夺取,整个翻天覆地的变化的顶峰,就在《阿甘正传》上映的时期。

国会的大幅度的变动非常能说明90年的美国人的思潮,也就这样了。

看这片子的时候,需要对94年的美国人的思潮,以及当年国会天翻地覆的变化有一个基本了解,然后再来驳斥我。

还是那句话,我的观点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理论,就是主流观点,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他心目中的那个神,不过如此罢了。


user avatar   xu-zhi-kai-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首先,《阿甘正传》并不是一部励志电影,而是一个讽刺故事。就这一点来说,极度讽刺。

这部电影实际筹备了16年,里面的细节数不胜数,先前找了好几个大牌明星都没有签约,后来汤姆.汉克斯接了这部戏,他要求剧里每一个历史事件都是真实发生过的,而阿甘在电影里的每一张照片包括广告都是闭着眼睛的。所以这部电影可以理解为真历史、假人物,从历史脉络入手才是看懂《阿甘正传》的关键。


电影以阿甘的人生经历作为主线,串联了近50年的美国历史。

都是大事。

3K党,种族歧视的历史。

小阿甘的矫正器映射美国50年代小儿麻痹症大流行。

猫王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摇滚音乐巨星。

阿拉巴马州州长亲自阻止黑人学生入学,史称“挡校门事件”,可见种族歧视在美国是有多么的根深蒂固。

肯尼迪遇刺。

越南战争。

嬉皮士文化流行。

大规模反战潮。

黑豹党。

乒乓外交,中美建交。

披头士乐队,约翰·列侬被刺杀。

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

卡门飓风袭击美国东南沿海。

苹果公司崛起。

艾滋病流行。

……

如果把《阿甘正传》看做是一个人的传记,逻辑上是说不通的,一个人不可能参与那么多历史事件。而且从文学创作的角度,阿甘这个人物从小到大没有心灵的蜕变,没有价值观的颠覆或者迭代,他始终如一的善良、坚韧,也始终如一的蠢,这片子所有的笑点,几乎全都来自阿甘的木讷和愚蠢,单纯作为一个人的故事,简直是蠢到家了,但他就是运气好,傻人有傻福,怎么都不可能励志。


阿甘和珍妮的爱情戏也没有贯穿始终,篇幅并不多,看起来更像是价值观的对比。阿甘代表的是传统保守的美国右派价值观,有信仰,听妈妈的话,响应国家的号召参军,对女人情感专一,为朋友两肋插刀,发财不忘老战友,近乎完人。珍妮则是左派嬉皮士文化的代表,反抗主流,浪迹天涯,吸毒滥交,最后染上艾滋病,给阿甘留下一个儿子。把这部电影看做是爱情片不是很可怕吗?


如果把阿甘代指美国,故事可以这么理解。美国曾经是一个一盘散沙的淘金农场,历史很短文化多样,可以说是先天不足,经过几次战争的洗礼,美国迅速强大起来。

一战的时候他们保持中立,大力发展军火工业,卖武器发家致富。二战开始他们依旧做壁上观,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被围困时,丘吉尔曾低声下气求美国援助,他们无动于衷,直到日本人发动了珍珠港袭击,把美国打痛了他们才参战。二战之后美国迅速成为世界老大,并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而是其他国家都打垮了,而美国本土从未经历战火,就像阿甘的渔船。

美国强大之后,有了很多追随者,就像阿甘身后的那些人,他们都以为阿甘有思想有抱负,但其实他自己都不知道目标在哪里。冷战结束苏联解体,美国失去了对手,经济并没有一飞冲天,反而陷入了持续的衰退,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

电影仿佛是在说,美国曾经很蠢,犯过很多错误,我们能富有强大主要是运气好,我们没有什么宝贵经验留给下一代,只希望你们更聪明,不要像我们这么蠢。

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编剧将一个人的经历和众多历史事件融合得相当完美,情亲友情爱情样样都不缺,而且细节丰富,喜剧幽默元素不断,深刻感人的情感戏也不少。

表面是一部故事片,实际当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1994年之前,电脑特技还不发达,处理大量的纪录片,把阿甘植入进去并不容易。丹中尉的断腿,实际是包着绿布拍摄,还有片头片尾的羽毛特效,当年实现也是很难的,这些在工业光魔的纪录片里都有展示,这种特效就是所谓“看不见的特效”。

电影出现了两个摇滚音乐的大咖,全片使用的背景音乐几乎就是一部流行音乐发展史,还融合了很多美国历史上的流行文化元素。

《阿甘正传》信息量确实太大了,在美国能够爆红当然是因为传统价值观的体现,从影视技术和艺术的角度,有很多东西可以学习,唯独傻人有傻福是学不来的,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也未见高明,阿甘的母亲是真的伟大,但一般人也不建议模仿。


本文节选自【壹戈说戏】专栏文章,剪辑了视频,可以印证一下画面:


2020-06-14更新


个人一向认为更新章节应该放在下面,不要覆盖原答案,这样似乎更人性一点。

如果有人跳过去我的专栏看了视频,他会知道,我这篇文章的观点并非原创,而是抄录拼凑了前人的观点,不止一个人,而我又记不住具体是谁说了什么观点。但文章整体是我拼凑的,在武汉疫情期间关在小房子里用手机一个字一个字敲出来的。

关于《阿甘正传》这个问题我回答了很多次,都没人看,所以随便复制了一段,加了几句话,没想到这一次竟然有了几千赞。

我并不否认这部电影的优秀,反而很喜欢这部电影。

但我并不认为它是励志电影,如果你非要励志我也不反对。评论里有个小伙伴说,他以阿甘为偶像,以阿甘精神“实操”,(他原话说的是“实操”),从一个普通三本考上了京城211的研究生,所以阿甘是可以励志的。

我只能恭喜。但我希望,以后,如果万一(我是说万一,并不想做个乌鸦嘴)。万一以后摔跤了,不要怪阿甘。

我喜欢这部电影,是他在影视技术上的工整,几乎没犯什么错误,每一个段落衔接都很完美,汉克斯的表演尤其优秀。拍这部电影就是来拿奖的,所以对于价值观的体现并不是很尖锐,他站在右派的立场把左派嘲讽为中二少年,他又站在左派的立场把右派嘲讽成了听话的傻子。实际两边都可以接受,电影才能爆红。

我最受不了的是很多文章里,对于非常明显的历史事件和社会问题只字不提。

看到傻人有傻福就是感动。那句话是母亲对儿子的宽慰,并不是什么普世价值观。

看到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就是热泪盈眶,那中国俗话世事无常说了几千年,你怎么不流泪。

看到阿甘跑步了就震颤麻痹,他就没看到阿甘不跑了,那些背后的追随者什么表情。

我写这篇文章,只为给刚接触电影的年轻人提供一个参考的方向,任何电影都不要脱开历史和地理去理解。

如果你非要说,“我不管那些,我就看到了励志,你看不到是你思想有问题”,这就属于不讲道理。

评论区还有提到左右派和左右翼的,我这个说法确实不严谨。

但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建议大家找找相关的资料厘清。

起码要知道东西方对于左右的定义是不一样的,而白左并不是一定就吸毒滥交,白右也不是自带种族歧视。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由于宗教的原因,中外的三观差异很大。

阿甘命定的人生观,与中国人的人定胜天的人生观,抵触很大,这也是中国的文宣,在大多数国家难以获得认可的重要原因之一。

花絮就是印度西藏,国外就觉得很乖。

中国人也认命,而且还非常认命,但这肯定是付出极大努力,逻辑不留死角,尝试了所有机会以后的情况下,弥补情绪不均衡的破口,疗愈心理疾患的智慧,而且还留了思想活口,一旦时来运转,老子随时东山再起。

这就不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并陡然警惕了,不围堵你围堵谁?


user avatar   fu-chou-zhe-16-45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认可就对了。

阿甘本来就是保守派的价值观体现的作品。

即,我笨,我无能,但是我老老实实干活,所以我成功。

这是标准保守派的思维方式,即个人的成功是出自于个人的努力,而且还是没有偷奸耍滑的努力。

而这,也是美国梦的体现。

也就是说,努力,就会成功。

当然,我们都知道这是扯犊子,现实早就教育了我们,阿甘不存在,存在的只是特朗普之流,存在的只是何鸿燊之流,至于老老实实努力干活成功的?

抱歉,我们都知道,大多数底层人想要跨越龙门,老老实实努力是最不可能的,在刑法里面找方法都比老老实实努力来的现实。

这就是保守派的问题所在,他们想要描述一个努力就会成功的现实,但是现实是,努力就会内卷。(笑。)

所以,左派才会发现,底层人努力无法成功不是他们没有足够努力,而是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像有钱人那样努力,所以左派,或者激进派才寻求世界的改变,改革。

另外,你也可以知道,现在国内那群一天到晚叫嚣着努力改变命运的人到底是什么货色了吧。


user avatar   sywx 网友的相关建议: 
      

假如美帝在世界大战中战败了,阿甘下场会怎么样??


user avatar   jing-zhong-fen-zi 网友的相关建议: 
      

…阿甘正传的价值观本来就是宗教化的。

从A到B都是冥冥之中安排好的。

你如果不服从安排,出去搞左翼运动。

抽喝嫖赌毒,那么你最终就会把自己逼上天台。

如果你悔过,去找阿甘过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你就可以这安详中过完一生。

最近看美剧太空部队的时候,赫然发现还是出现了一位阿甘式角色。

然而他是被“丑化”,被“无脑化”的。

一个标准美国白皮战士,高大健硕。对体制绝对服从,哪怕四星上将站在面前都无动于衷。

这样的角色却被描述成“无脑,没有想象力,对着图片脑袋一片空白”;同时他相信“英国女王是全球最大的鸦片贩子”这样的阴谋论。而女主表现出的是无奈和同情,他们还有组成cp的可能性。

这一系列的剧情,真的很难让人相信没有谁背后控制美国文娱界。

资源扔在公众号了。

可能这个问题Y. X能讲的更好。

我也没明白丑化阿甘式人物到底想阐述什么。

@Y.X


user avatar   SiobhanChristine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刚好就很讽刺啊。

你不认可是对的,因为历史上阿甘并不存在啊。

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是什么人?

是因为残疾和弱智,永远被欺负的孩子。

是去了趟越南就丢了一双腿的丹,是根本就没回来的波巴。

是因为迷茫满世界流浪,不断地经历一个又一个渣男,最后死于艾滋病的简妮。

是因为心灵迷茫,糊糊涂涂的愿意相信任何人的行为的“跟跑”者。

然后因为历史上没有阿甘和阿甘的妈妈,所以弱智的孩子上不了学,只能永远残疾下去。

因为没有阿甘,所以丹就算被救了,也只能永远沉溺于酒精残疾一辈子。波巴的母亲和家人也只能永远当别人的佣人,穷困潦倒一生。

因为没有阿甘,珍妮只会永远麻木,没有可以回去的地方,也不会有后代,最后因为艾滋病死在某个角落;又或者之前在阳台上就不会下来,真的跳下去自杀了。

因为没有阿甘,所以那些糊里糊涂的跑步者也不会有一个精神领袖,只会永远的浑浑噩噩下去。

这才是那个年代真实的美国百姓的生活,这才是他们真正的结局。

正是因为现实中阿甘不存在,所以这部电影才是真的讽刺。

就是要让你不喜欢,因为不喜欢就对了。


user avatar   tan-zheng-yi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题主不要怕,也不要被这个题目下骂你水平低、没文化、没看懂的人吓到。

不认可它的价值观很正常,从我们接受过平等、法制教育的现代中国人的角度看,这个片子的价值观本身就是有一些问题的。

比如,片中在大游行那段,把黑人民权组织黑豹党塑造成了欺男霸女滥用暴力的黑人纳粹;

在讨论中国的那段,把左派反战艺人约翰列侬讽刺成一个抢话接茬的傻逼;

再比如阿甘的名字Forrest明着告诉你来自美国3K党的创始人/奴隶贩子Nathan Bedford Forrest…等等,

《阿甘正传》艺术意义上的好看,并不是因为他的价值观绝对正确,而是它的这个故事讲的好、拍摄剪辑配乐手法好。

美国南方白人右派的文艺输出能力一直是很强大的,从美化南方奴隶制的小说《飘》(乱世佳人),到美化3k党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象征》(上图来自本片),再到美化越战的《阿甘正传》,一百年来他们一直在强势输出一些文学艺术手法高超的文字作品,小说、漫画、电影全面开花。

《飘》和《阿甘正传》的艺术成就大家比较熟悉,1915年的老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简单给大家讲讲,这部宣传「雅利安天赋权利」的默片刷新了北美的票房和电影票价记录,引发了美国3k党的二次复兴,直接影响了后来纳粹德国的电影宣传手段。

上面三个还只是比较极端的例子,右派娱乐资本家、编剧、漫画家一直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通过电影、漫画等手段宣传种族主义、堕胎非法、越战伊争正义这些右派价值观,这几年比较有名的是拿了很多奥斯卡奖项的克林特东木。

其实包括咱们经常看的部分超人、蝙蝠侠超级英雄电影里,潜移默化地融入了一些右派保守主义观点。

推荐大家看看网飞今年的新剧《好莱坞》,里面讲右派当家时代的早期的好莱坞。

在剧中的那个时代,电影里用个黑人女主黑人编剧、拍个同性恋题材、黄种人演员非丑角都是不可能的事儿,南方白人观众不允许,票房优先的娱乐资本家也就更加不允许了。

你要知道,大多数娱乐资本家眼里是没有善恶的,有人买票就拍、有人不买票还砸电影院就下架。二战前期,好莱坞各大片场曾经应德国纳粹的要求重新剪辑电影、开除犹太员工、封杀犹太演员,就是怕纳粹德国不买电影了。

从川普胜选这件事来看,今日美国仍有大量持右派观点的白人基督教徒,多到可以让川普这样一个白右搞笑艺人当上总统。

好莱坞作为美国的朝阳区➕横店,有人拍右派电影去迎合这部分观众卖更多的票房是很合理的呀,纳粹有钱买票都能谄媚迎合,本国保守右派干啥不迎合?

我对此类美国右派文艺作品的观点就是,不用批斗它们。觉得好看的,咱们可以看、可以研究,学会它里面令人觉得好看的文学、艺术表现手法,写出、拍出、画出我们觉得价值观对文艺作品,弘扬我们觉得对的价值观。

与题主共勉。




     

相关话题

  如果大陆也可以拍《阿甘正传》,那应该怎么拍,结合哪些史实比较靠近原版的风格? 
  如果大陆也可以拍《阿甘正传》,那应该怎么拍,结合哪些史实比较靠近原版的风格? 
  《阿甘正传》获奥斯卡的原因? 
  《阿甘正传》获奥斯卡的原因? 
  如果大陆也可以拍《阿甘正传》,那应该怎么拍,结合哪些史实比较靠近原版的风格? 
  《阿甘正传》获奥斯卡的原因? 
  生活中那些忠于自己内心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生活中那些忠于自己内心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为什么我不认可阿甘正传的价值观? 
  如果大陆也可以拍《阿甘正传》,那应该怎么拍,结合哪些史实比较靠近原版的风格?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巫师财经宣布退出 B 站,以及 B 站的回应?
下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 2020 年 6 月 5 日发布的 OPPO Reno 4 系列?有哪些亮点和槽点?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