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怎么看待「网抑云」这个梗? 第1页

  

user avatar   kong-ji-yi-84 网友的相关建议: 
      

1

“交作业。”课代表站在我旁边。

闻言,我面颊抽搐,抱头而泣,在黑暗中硬生生挤出一个笑容:

“你说,连作业都整不完的我,怎么给她整个世界。”

2

我被老师叫去办公室训了一节课,身心俱惫。

回来时同桌问我怎么样。

我气若游丝:“没事。”

“你怎么有气无力的?”

我笑了笑:“温柔吗?半条命换的。”

3

语文作业填诗词。

“窗含西岭千秋雪,-”

我深深地叹了口气,目光游离而孤独。

这可是我最喜欢的话啊。

“先当孙子后当爷。”我如是写道。

不愧是你啊,杜甫桑。

4

语文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什么意思。

我深吸一口气:

“这种事情见得多了,我只想说懂得都懂,不懂的我也不多解释,毕竟自己知道就好,细细品吧。你们也别来问我怎么了,利益牵扯太大,说了对你我都没好处,当不知道就行了,其余的我只能说这里面水很深,牵扯到很多东西。详细情况你们自己是很难找的,网上大部分已经删除干净了,所以我只能说懂得都懂。”

5

班里同学在讨论小孩子。

A:“熊孩子真讨厌。”

B:“我蛮喜欢孩子的。”

C:“婴儿很麻烦啊。”

我眼含泪水:“生不出人,我很抱歉。”

同学:¿

6

课上老师提问:“如何赏析‘春风不相识, 何事入罗帏’?”

我缓缓站起:“记得那是2012年吧,我把这句歌词分享给她听,她问怎么了,我说没事,随手把她删了。我想,爱一个人,不打扰是最后的温柔吧。”

“这是李白的诗谢谢。”

“哦那没事了。”

7

“班里笑的最欢的人,手腕上有疤。”

同桌惊讶地看着我的手腕:“你怎么会有?”

“蚊子咬的疙瘩被我抠破了。”

8

同桌骂我:“一天天整这些烂活,你死不死啊?”

我浑身一颤,心脏有点疼。

“有的人八岁埋了,八十岁才死。”

同桌拍手叫好:“医学奇迹。”

9

回到家,我爸看我蜷缩在床上。

我爸:“咋滴啦?”

我看了他一眼,轻轻摇了摇头:“你不懂。”

我爸闻言大怒:“净整没用的,我活了大半辈子了有啥不懂的?!”

“导数法证明不等式你懂吗?”

10

学校发了新校服。

同桌:“这是纯棉的,可软和了。”

我对他笑笑:“那能穿到这件校服的人都很温柔吧。”

11

放假时半夜和朋友聊天。

“那个视频很好笑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稍等,到点了。”

我打开网抑云,随便找了首歌。

“我每天都在笑,你猜我开不开心。”

退出,返回QQ。

“可不是嘛哈哈哈哈哈哈哈。”

12

我点了保存文档,希望能给别人带去快乐。

可我的快乐又在哪呢。

13

不说了,叫我打游戏了,芜湖~起飞。


百万阅读纪念


user avatar   hu-jing-70-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也不必过于讽刺。

年轻人,尤其是学生,本身就是很容易自我感动的群体。 连辛弃疾这种狠角色都免不了“为赋新词强说愁”,更何况一般沙雕。

有时回想起自己少年时的装逼现场,尴尬的想抽自己。不过谁还没有中二病的时候呢?现在网络发达,也只不过把以前的个人表演换成了大型团体操。

话说回来,热衷于搞这些,说明我们的孩子们生活还不错。等被生活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那才真叫一个欲说还休。


user avatar   HoWondeR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曾经的我做体检时,

医生说我性功能衰退。



我的对象——我是知道的——她看不起我。

我明明什么都给了她,却又仿佛什么都没给她。

我已经一无所有了,她却觉得这依旧没能换来她的幸福,和“性”福。

我得不到她。

我留不住她。



现在她要走了。

她父母也瞧不起我吧,过来和她聊了一趟,走了。

我把她父母杀了。

她不知道。

她从来没像这样在我怀里哭过。

我忘乎所以了,忘却了这只是假象。



哭完她又要走了,跟别人。

我开始回忆了。

我在想我哪里做错了,我还有什么没给她。

我和她商量过要孩子来着。

我当时还说想要个女孩,真是不自知啊。

或许吧。

我没能给她的,也就只有这个了。



她要走了。

我问过她了。

我问我还有机会吗。

明知故问罢了。

该离开的总会离开。



她走了。

我爱她。

在用我的小胶囊亲手把她送入永眠的梦乡前,

我只想对她说:






“生不出人,我很抱歉。”


user avatar   mei-yan-dai-xiao-61-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疫情后的世界,颇为残酷。从高三初三复课起,上海市跳楼自杀学生24人,其中浦东新区14人,小学生3人。

其本人之绝望,家人之悲痛,难以想象。

青少年自杀,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一项在上海展开的调查显示:上海地区有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的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也占到15.23%,更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成年人的世界更甚,中国每分钟就有2个成年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如果这些人恰巧都在某个平台上发表过自己的感受,那这个平台是不是也会被人讥讽为“x抑x”?!

是,网上的抑郁症是很多,网易云里也很多,但别提这仅仅是冰山一角,就算写下倾诉的其实是一个没有抑郁症、仅仅是连续数日遭受挫折、状态很差的人,他就没有倾诉的权力了?

为什么天天能看到有人在争论到底是不是抑郁症?

宁是医生?

根据《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数据表示:73.6%的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16.1%的人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的人数比例,仅为10.3%。

我不知道完全亢奋,整日正能量的人是否存在,但显然,这个世界上绝对不缺一些整日戾气满满的人。跳楼围观的是他们,网上催促“快死”的是他们,在别人诉苦帖子下面评论“矫情”的也是他们……

也正是这些人的存在,让抑郁、脆弱成为可耻的标签,让人们在面对面的交谈中,绝对不会提这些东西。

我发现有些人,口口声声说着“抑郁症”麻烦去看病,去吃药救治,但却根本没意识到,自己的一些行为,其实正在把这些人推回他们封闭的内心之中。

所幸还有网络空间,所幸还有网易云这样一个还算能够相互取暖的社区,更何况音乐本来就是情绪的倾诉和舒缓。

我觉得这样一个可以倾诉的空间很重要,希望正能量战士们在知乎骂就够了,不要去骚扰他们。


user avatar   luo-ma-20-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user avatar   zhai-mou-94-79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你跟他谈道德,他就跟你谈法律。

你跟他谈法律,他就跟你谈道德。

这就是家庭伦理剧狗血情节百出还有人追的原因。

父母愿意给弟弟二十万而不给老大,那确实在法律上是他们的权利。

问题是这样就伤害了老大一家的感情,在道德上就是立不住脚的。

本答案在谈伤感情这件事,就有人跳出来说我三观不正且逻辑不清,说那是人家父母的权利。

好啊,既然谈法律权利,那么大儿子将来也不需要对父母太热心,只要完成基本的法律义务就行了。

可是问题是,他父母现在或将来会仅仅满足于大儿子完成法律责任吗?

肯定会挥舞道德大棒子,把大儿子打得血流满面。

所以我劝题主远离这样的家人,警惕本回答下那些逻辑混乱不明事理的人。

————以下为原答案

这个事件更加证明一个事实:你老家就是一个烂泥潭。

所以你要远离他们。

他们怎么骂,随便。反正你以后少回去,如果要尽孝心,将来寄点生活费回去就行了。

如果你不离开这个烂泥潭,你会拖着你妻子孩子一起沉没。


至于村里人的看法,你还在乎干什么?

跳出来了,就别再跳进去受虐。

加油

———

给你举个例子吧,看通情达理的家庭是怎么处理和你类似的情况的,也免得有人在评论区非议我。

我有个好朋友,是兄弟俩。

哥哥被他爸从小培养上重点高中,从初中就给他哥买进重点初中。

而他呢,初中毕业,即便考上了普通高中,也不让上了。

但给他拜了师傅,学手艺,跟着父母做生意,开店。

后来他哥考上大学,他就成了店主。

后来他哥留在了重庆,成为某银行信贷部部长。

后来老家盖房,他父亲直接对他哥哥说:“当年倾力培养你,你现在出息了。当年你弟弟是受了委屈的,并且以后照顾我们就靠你弟弟。所以盖房子的钱,你来出,以后经济上,能帮你弟弟就尽量帮点。”

这个父亲是拎得清的。

他父亲本身是入赘的,但是能把有限的资源合理化分配,成就今日之局面,也是厉害角色。

所以尽管我朋友也曾经感叹父亲不公,但是老来一席话,也是释然了。

并且他哥对他也不错。

这样比起来,你父母就差远了。

其实,这个事情的关键不是钱,而是你父母心偏了不说还不明事理。

不求完全一碗水端平,但是至少他们心里要明白谁暂时受了委屈,并愿意有机会做补偿,而不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

道理就像:洪水来了,为了保城市,把水往农村引,是迫不得已,但是不能理直气壮啊,相反要想尽办法去补救农村受到的损失。


user avatar   wang-heng-13-28-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少回答提到强制生育,说说强制生育的问题吧。

现在生育率低的导致的问题,不是人口数量下降,而是劳动力(廉价劳动力)下降。如果现在瞬间消失掉一亿老人,导致人口数量减少一亿,会有人讨论人口数量下降的问题吗?

强制生育,特别是高压政策下的强制生育,比如说个别答主提出的不生育者每年上交30%(也有回答说40%,75%)的总收入作为罚款,这种政策下出生的人口,能转化成劳动力吗?强制生容易,如何强制育?假设真的实施上述高压强制生育政策,必然会引起以规避处罚为目的的生育。那么,生,是生了,至于怎么养,那就是我说了算了,只要保证成年前饿不死,依法参加义务教育,这样“养”的成本其实很低。其他的,不好意思,与我无关,学好学不好,犯罪不犯罪(犯罪更好,抓进去连饭都不用管了),什么早教、幼儿园、学区房、吃好的穿好的、高中、大学?不存在的,从怀上那一刻起,这个根本就不是人,不是子女,只是一个工具(没错,连工具人都算不上),规避处罚的工具,没有感情,只有怨恨。而在这种环境成长起来的人,心理有多么扭曲变态,可想而知,因为童年不幸而报复社会的案例还少吗?一个高中都没上过,心理扭曲变态的人,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吗?搞不好三天两头上街砍人,报复社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为强制生育政策的打击面极广,上述现像绝不会是个别现像,实施强制生育前,不妨先提高监狱建设用地及预算。

当然啦,肯定又有人会提出强制“育”的配套政策,比如说子女犯罪父母连坐,子女在多少岁前死亡按未生育进行处罚,子女成年后劳动产出不达标的部分对父母进行罚款等等。如果真的能这么搞的,只能说,辣真的牛逼,辣真的牛逼,但同时,也准备好灭亡吧。




  

相关话题

  网络左壬近几年为什么会变成魔怔? 
  如何看待“如果xxx这次挺过网络暴力,你我都有责任”这样的言论? 
  如何看待“如果xxx这次挺过网络暴力,你我都有责任”这样的言论? 
  「四脚吞金兽」是什么梗? 
  如何看待编剧汪海林在观察者网旗下观学院的演讲《我与流量的战争》? 
  如何看待2020年5月15日「新浪微博」官方账号自己被炸号? 
  如何评价亚文化圈的大势所趋? 
  如何看待「部分大陆人越来越喜欢在网上批判、嘲笑台湾」的言论? 
  为什么「喊麦」在知乎饱受讥讽? 
  六学到底是什么学说?和六小龄童是什么关系?六学是怎么演变出来的? 

前一个讨论
河北省的未来在哪里?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说东林党是江南财阀代言人?





© 2024-11-24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4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