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餐油在外面,西餐油在里面。
中餐的油腻只是“看起来”。因为炒菜、炖菜或红烧肉类的菜,看着盘子下面有一层油,但实际上,吃完菜这些油也是剩下的,都没吃进肚子里去。
像很多西餐就不一样了。看着没啥油,油都在菜里面。我记得在哪里看过一个普通煎鸡蛋跟西式炒鸡蛋Egg scramble的油脂含量对比,用眼睛看起来,煎鸡蛋油汪汪的,吃完了盘子下面还留着一层油,好像特别油腻。但是西式炒鸡蛋是直接往打好的鸡蛋液里拌奶酪、牛奶,炒的时候把所有的油都吸进去了,看起来好像吃完后盘子干干净净的。实际上,西式炒蛋的油脂含量是煎鸡蛋的好几倍。这个文章最后提倡大家健康饮食,用煎鸡蛋代替西式炒蛋。
同样的原理可以套在很多中西菜式对比上面。炒青菜看着油汪汪,实际上吃进去的油脂不多;西式沙拉看起来不油,实际上沙拉酱里油脂含量很高,并且全吃进去了。中式的肉汤,看起来上面浮着一层油(很多人家也会把这层油撇掉再喝),西式的汤里面很多都加黄油、奶酪,以追求那种浓稠的口感。看起来浓稠不油腻,实际上全是油脂和热量。
更别说美式的那些高油高糖的美式甜点,半糖半脂的油炸物,免费续杯的碳酸饮料…他们不胖谁胖。
这个问题下面,大家从各种方面回答,看着还蛮乐呵的。但是,正常的讨论里面难免混进来一些奇怪的东西……
https://www. zhihu.com/answer/977209 256
在这个问题下面 @Armann Achmed 公然造谣中国人不肥胖是因为百分之八十地区的人民普遍吃不起油水多一些的中国菜,只能吃过期面包,牛奶(实际上中国人格外的不喜欢喝牛奶……)这样的东西。然而根据几年前oecd公布的人均肉食数据(包括,牛肉,羊肉,猪肉,家禽肉)来看,中国人均肉食摄入49.8kg,接近韩国的51.5kg,高于日本的35.7kg和土耳其的28.2kg。大概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两倍
这叫百分之八十人普遍吃不起带油水的中国菜?这叫营养不良的瘦弱?那么韩国日本也是瘦弱不堪?浪漫土耳其这个弟中弟干脆就处于饥荒边缘?
要知道土耳其人均肉食摄入是中国的百分之56,中国的人均肉食摄入是美国的百分之55。在吃上起码土耳其和中国的差距就像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一样大。你喜欢造谣是一回事,跑出来误导他人就不行了。下面评论区里可是有说令人发省的,也有感叹何不食肉糜的。这种行为,恶心
我觉得这个问题其实可能跟中国菜油不油腻没关系。这个跟饮食结构有关。
我们从谷物、蔬菜、肉类、水果这几个主要的饮食品种的消耗量数据来对比一下:
在谷物方面,中国的人均年消费量为152kg,美国为111kg;蔬菜,中国270kg,美国127kg;肉类,中国54kg,美国123kg;水果,中国64kg,美国110kg。(由于统计方式和口径不同,不同机构给出的数据略有差异,但彼此的高低趋势大致不会错)
从这个数据来看,中国在谷物消费量上比美国略高,蔬菜消费量是美国的两倍,水果的消耗量仅有美国一半左右,肉类消费量甚至还不到美国的一半。
无论是因为中国经济不够发达也好,还是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本就如此也好,总的来看就是中国人在日常饮食的结构上更偏重谷物+蔬菜,而美国人更偏重谷物+肉类,同时美国人吃水果也更多(水果的糖分较高)。美国人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美国发布的《国家水果蔬菜指标报告(2018)》就指出美国成年人中只有12.2%达到了每日水果摄入建议量,只有9.3%达到每日蔬菜摄入量。
另,根据我国发布的《国民膳食指南》,我国的营养学家建议中国人每天摄入的肉、鱼等肉类的总量控制在120g~200g之间,换算成公斤就是每年40kg~73kg左右。从这个数字来看,我国人均50多公斤的年肉类消耗量刚好处于健康区间。
(所以,以后如果再有人跟你说为了拯救地球、中国人要少吃肉之类的话,直接把鞋扔他脸上就行了。真要说吃肉多了损害地球环境,那么既坑了地球又坑了自己的,应该是美国人才对。)
另外,从糖消耗量上来看,中国近年来的糖类消费每年大概在1700~1800万吨左右,美国大概是在1300~1400万吨左右。但是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美国人均糖消耗量可以说十分之高。而这个消耗量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按照食糖4000大卡/kg的热量计算,美国人每年仅从食糖中摄入的卡路里就超过中国10万大卡左右——维持一个人每天生活所需的热量仅需2千大卡左右。这就是说,美国人每年大概要比中国人多吃近2个月的饭……
这么个吃法,不胖才有鬼了。
有趣的问题,已经有很多知友从生活经验和烹饪方式角度回答了,我还是用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吧。
医学上用来衡量肥胖程度的主要指标是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比如体重80公斤,身高1.75米,那么BMI=80/(1.75^2)≈26.1。
肥胖相关研究通常将肥胖划为两个等级:较轻的称之为超重(overweight),严重者才称之为肥胖(obesity,或其形容词格式obese)。
从世界经合组织(OECD)的数据就能看出,美国的超重肥胖人口(红色高亮)在OECD成员国中都是位居前列的,仅次于墨西哥和智利。
不过OCED的数据中没有包含中国,好在柳叶刀2014年刊登的一篇关于全球超重肥胖问题的文章有全球主要国家的数据,我们将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几个国家从原文很长的表格中拿出来比较一下[1]。
显然,在20岁以上的人口中,中国的超重率只有美国的一半不到,中国的肥胖率更是只有美国的1/7-1/8,说明美国人不仅普通的胖子多,体重严重超标的大胖子更多。
虽然表中列出的西方国家的体重超标率整体都比东亚的中日韩高过一个档次,但比起其他西方国家来,美国仍然是一朵奇葩,无论是同在北美大陆的加拿大,还是大洋彼岸的表亲英国,美国的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率都要高出10个百分点左右。青少年肥胖率方面,美国更是被法国吊打,美国的儿童肥胖率是法国的2-3倍之多。
所以,美国体重超标的人口比例远超过中国,而且严重超标的肥胖人口比例更大。题目描述中一位知友增加的内容说“中国的肥胖人口在数量上已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拜托,无论哪个国家有14亿人口的基数,想要XX人口不是世界第一都很难啊。
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NCHS)的数据,即使是号称“民族大熔炉”的美国,族群之间的肥胖情况也是泾渭分明的,亚裔人口肥胖率要远低于其他族群,而非裔族群的肥胖率是最高的,这和各个族群的平均教育和收入水平正好反过来。
其他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在美国,经济收入和受教育水平越高,肥胖患病率越低。有趣的是,在中国恰恰相反,社会经济地位越高,肥胖风险越高[3]。
因为题目主要是膳食,我们就不展开讨论基因、运动等方面的情况了,首先,过去的几十年间,美国的肥胖率是持续上升的[4]:
而从膳食健康指数来看,从1999至2010年间,其他食物成分变化并不显著,含糖饮料和果汁有轻度上升,只有反式脂肪一直在快速上升[5]:
与此同时,中、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人口膳食健康指数在增加,低社会经济地位人口的膳食健康情况在最近十多年反而逐渐恶化。
所以,对于题目涉及到的几个问题,我们可以大致回答如下:美国不仅整体肥胖率远高于中国和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严重肥胖的问题也更加突出,而这种情况在膳食方面的解释,可能主要是低社会经济地位人口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造成的。
参考文献:
因为脂肪食物并不是发胖的元凶,糖才是。
说个好玩的,是我参加一次国际会议碰到的。我们那个大会分好几个厅,每个厅讨论的课题不一样,我当时对糖尿病和高血脂还有高血压很感兴趣,就去了那个厅听讲。
有个在美国大学工作的德国教授,他的论题是:喝粥能延长老年人的寿命。然后他说了很多数据,证明他的理论。然后他后面一个发言的是新加坡的一个大学的一个西班牙教授,他的论题是:吃米饭容易血糖高,会降低寿命。他讲完后,我们会务组的服务员就递给前面那个教授一个话筒,让他俩打架。我觉得把他俩安排在一起讲就是想看他俩打架的。然后这两位教授开始还是很有礼貌的讨论,后面打出火来就开始飙母语,然后谁都听不懂另一个讲啥,抓住我们大会主席让他评理。说实在的,我喜欢吃瓜看热闹的乐趣就是这么养成的。看专业人打架,互相扔专业知识。太过瘾了。
后来更好玩的来了,我们那个大会主席后来开了个课题:淀粉的支链和直链对健康的影响。他觉得是烹调造成的。哈哈哈!
所以一个问题真的是有两种形态的,而且还可能相反。
中国菜真的油腻吗??
备注一下:新加坡现在高血糖的人很多,他们得到的结论就是和饮食习惯,吃米饭有关。可是中国是吃米饭的大国。我们血糖高的人比他们少的多。这就很好玩了。世界上的华人的饮食习惯是相同的,可是不同国家得病情况却不同。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中国菜看起来油,只是因为中国菜的油基本都还在液态啊,并且大多数蔬菜类的油都主要集中在表面,没有完全吸收进去。你以为什么蛋黄酱之类的酱汁是什么东西?那都是呈现固态的油啊。。。各种油炸的食物,看起来表面没有油了,但是结构内部都是油啊!
第二是中国菜里面使用的糖比较少,甜点这个方向也不发达,虽然碳水比较高,但是一顿吃好几碗饭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第三我觉得有时代因素,真正摆脱贫困还没有多久时间。主要的肥胖问题都是小时候出现的,中国还有很多人没机会在小时候得到工业化条件下几乎无限制的食物供应。未来肥胖率增加估计还是一个大的趋势,不过总体应该不会比美国更严重。
肥胖主要是因为大量食用碳水化合物特别是糖分。
跟油脂关系不大。
这个可以看野兽生活研究所 的科普。
通俗的说,道理也简单,糖分是最容易被直接吸收的。体内没糖可用的时候,才会动用脂肪和蛋白质。
脂肪摄入是容易受限的,就像你一个人一般也不大可能吃完一整盘扣肉一样。但一瓶可乐,含有十块方糖这么多的糖,可能咕咚咕咚十几秒就喝完了。这些糖分最终都会转化为脂肪。
很容易找例证。
比如法国比美国食用更多的奶酪等脂肪,但法国明显就没有没有美国肥胖。
墨西哥和中国的人均GDP差不多。
但因为饮食习惯接近美国,大量吃糖,肥胖率远比中国高。(墨西哥肥胖率为32.4%,中国为7%)。
所以中国人不爱吃甜食,家长反对小孩喝可乐一类的,是个好习惯,要保持。
您好,首先中国肥胖率也高,但没美国那么高,没美国那么胖。
可能原因一:中国菜分为“餐厅派”和“家常派”。餐厅的烹饪方法主要以美味色泽为主,因此食用油用的非常多,而家常菜的烹调方式与油的使用量以健康营养为主。后者才是大多数中国人日常食用的中餐。
可能原因二:中国菜也有相当多菜式与烹饪方法使用的食用油特别少,但国外流行的中餐菜式,特别是普通中餐馆流行的菜式恰恰都是使用油脂较多的菜式。因为多油是弥补食材与烹饪技艺上不足的最简单与廉价的方法。
可能原因三:中国人很少人以商品化的半成品食物或成品食物为日常饮食。如商品化的饼干,面包,香肠、酱料等,这些商品化的食品油脂含量更高,而且油脂是混入食品中不显而易见的。商品化的食物通常油脂含量在10%~25%甚至更高。即使是最"清淡"的白面包或苏打饼干通常油脂含量都在5%~10%。如果油脂太低的食物口感太差了。注意这些油脂会随食物被完全食入,而中餐大量油脂则是作为菜品残余被丢弃。
原因四:美国人在日常饮食中相比中国人更喜爱甜食,如甜甜圈,冰淇淋,巧克力制品,奶油蛋糕,甚至这些甜食经常作为美国人主食。这类甜品油脂含量与糖分含量都非常高。而中国人和中餐较少食用甜食,中国人日常饮水以白水或清茶为主,多数人没有饮用碳酸饮料或咖啡(糖+奶)的习惯,甚至很多地区与许多人讨厌甜食。糖分同样导致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