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既然基础科研要求学术公开和实验复现,那中国和国外科技领域差距最大的是否恰恰是保密的工艺经验? 第1页

  

user avatar   MarryMea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是。学术公开不等于“透明思维”,实验复现不等于帮你复现,但最基本的是为什么要求科研人员或技术人员“甘愿十年甚至数十年坐冷板凳”?是大家一穷二白所以开不出工资、给不出待遇吗?是待遇好了人们反而试错能力下降吗?好像不是吧。

涉及军事和国家秘密的基础科研项目当然不需要公开,项目本身的存在都不用告诉你。但要谈踩坑,你像房地产这样大规模地去踩,绝对比国外踩得有效率得多。靠人试出来的经验,对人口最多的中国、印度来说能有多难追?特定领域的经验追不上不是因为“并没有在该领域开展这样的操作”吗?

谈奉献之前,先把劳动法的问题解决一下怎么样。

至于产研结合,容易做的领域和不容易做的领域差异太大了,指望学者都能靠这玩意养活自己是不可能的。

公开程度没有那么高。世界主要高校的学术科研信息的公开范围都是有限制的。学术科研信息较其他一般高校信息具有更加复杂的特性,最显著的表现是信息本身所含的利益的多样性。这些利益大多关乎学术研究的根本,不当地公开可能严重侵害这些利益,阻碍学术进步,打消研究者对知识探索的热情,进而导致大学丧失培养学术自由的能力。

信息涉及的公共利益越小,不公开对公众知情权的影响越是轻微,就越是可以不谈。学术自由权、科研工作特殊性等都可以成为信息不公开的依据。特殊信息也可出于保护公共利益而不公开。例如制作天花-马痘病毒嵌合体的论文就不可详细叙述其操作方法。

即使仪器你都有,也不代表你看了人家的论文就一定有能力复现。即使他们把实验过程中趟的各种雷写上去,你未必不趟到他们没趟过的雷。而且你还要考虑天时地利的:

有些观测是靠天文现象之类偶然发现的XX年一遇或不一定多少年一遇的自然现象,你有仪器也不代表你当时开着机对着那个方位,乃至地球阻挡了你的视线。这方面你不管是打几个太空望远镜还是在大洋、南极部署观测站,都需要长远的大量投资,而且即使依托军事基地也不是那么好搞的;

有些项目在特定国家的法律规定、民间氛围或历史进程下没办法搞。比如“实测大量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动物的效果”“实测在1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的情况下管理社会”,你在我国研究一下看看啊。




  

相关话题

  能不能把苏锡常的工业全体系迁移到甘肃河西的荒漠上,把苏锡常的土地空出来作为商品粮基地? 
  为什么中国的仿制能力这么强? 
  让一台小米9穿越到2012年,放在雷军的桌子上,会发生什么? 
  如何看待 10 月 30 日国内发布的华为 Mate40 系列,有哪些惊喜与遗憾? 
  美国有意加大投资 6G 领域,欲以「跨越式发展」超过中国华为在 5G 领域的优势,可能性有多大? 
  如何评价华为于 12 月 21 日发布的华为智慧屏 S 系列?有哪些亮点和不足? 
  老人在使用科技产品时可能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智能时代? 
  如何评价包产到户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 
  如何评价「大疆失宠」? 
  如何评价华为推出全新的 MateBook 13/14 2020 款?值得入手吗? 

前一个讨论
如果你们想要自创一个编程语言,你们希望它有什么特色?
下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简式等国外媒体不报道长五b发射成功的新闻?是刻意的吗?





© 2025-04-0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4-0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