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苏联核工业体系基本上是从核军工体系发展而来,以早期的几个保密严格的核军工城市为核心,大多数都在乌拉尔和西伯利亚,比如今天著名的“灯塔”联合体(马雅克)和乌拉尔电化联合体(均为俄原子能公司下属企业)。乌克兰涉及核工业的分工主要是铀矿开采和核电运行。苏联50年代初核武器原料来源主要靠捷克和东德,乌克兰铀矿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境内矿床(五一、黄水矿床),之后六十年代的新发现更大,在苏联核计划早期的铀矿来源中地位非常重要。乌克兰硬岩铀矿储量很丰富,但品位一般,80年代重心开始转移到哈萨克斯坦和西伯利亚。乌克兰是苏联重要的核电站建设区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在事故前提供了乌克兰共和国近一半发电量——所以苏联在事故后尽一切可能的恢复了切尔诺贝利其他机组的发电能力。但是大部分的核电设备制造、几乎全部的核燃料浓缩转化工作都是俄罗斯区域提供的,苏联解体后乌克兰需要从俄罗斯进口核燃料,这当时作为美俄乌相关协定的一部分予以保障。
乌克兰在铀矿开采、核电汽轮机、锆材生产等环节继承了一些苏联遗产,但是远远没有到能支持维持建设核电和核武器的程度,这也是冷战结束之后在经济和政治压力下放弃核武器的一个重要原因。
切尔诺贝利的去污在苏联解体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几乎没有任何有成效的新工作,迫于资金压力,乌甚至开发了切尔诺贝利旅游项目。直到2000年以后用欧洲资金最终关闭电站,并建设了一个新石棺(或者说铁棺)。而发生事故的4号堆一直是被封存的,堆内物质的清理退役工作遥遥无期。连用于容纳退役的3个反应堆卸除乏燃料的干式乏燃料储存设施都是到2019年才由美国公司建设完成的。乌克兰能从中获得的经验自然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