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消息是,9月13日的发布会有不止一款产品。
传闻中的打印机吸引了不少关注,很多人都比较好奇打印机这种比较成熟的设备如何进一步提高智能。
但我个人最关注的是PC产品软硬件是否能有突破,尤其是软件。
菊厂在多设备协同方面做出的努力,我个人深有体会。
之前回答中,我曾总结过一幅图:
多屏协同的好处无需多说,友商的跟进就是最好的广告。
我个人使用多屏协同频率极高,尤其是协同后手机PC共享剪贴板对效率提升相当明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每次登录PC微信发现聊天记录没完全同步,都恨不得问候X小龙全家;
多屏协同后,不仅聊天记录都在,手机上的短信、网页内容也都可以复制。
再比如,知乎手机端可以对本人创作的内容进行关键词搜索,网页端却不支持这个功能。
每次在网页端创作需要引用过往回答段落时,心里都是一万匹草泥马飞驰而过。
多屏协同后,可以调用手机端App搜索并复制,过程更加简便。
除多屏协同之外,菊厂的云同步我也多次安利过,多设备无缝同步确实舒服。
前些天买了Petal One服务包,云空间升到了200G。
我现在已经把常用文件甚至软件安装程序全扔进了云空间,换任何设备都没压力,简单的word/excel文件还可以在线编辑。
更新鸿蒙后,PC与手机的协同进一步强化。
手机可以充当PC盘符,这个功能我已经用过不止一次。
手机上的相册有云同步,但其他文件往往需要通过云盘甚至插线,PC能直接访问肯定更方便。
比如前些天我需要拷贝手机上的通话录音,就是在PC端进行查找和复制。
总之,一项项系列累加带来的体验提升,使得我个人未来选购PC时很难考虑不支持类似功能的产品。
但也应该看到,正因为菊厂已经在多设备协同领域做了很多,进一步提升的难度肯定更大。
PC生态和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割裂由来已久,进一步互联互通肯定更加艰难。
硬件层面也是如此,过往菊厂PC产品做出了不少差异化的功能突破。
3:2的高素质触摸屏;
指纹电源键二合一的生物识别;
弹出式摄像头以及对应的全面屏ID设计;
菊厂较早甚至率先大规模引入这些功能,眼光确实相当准。
但PC整体上是硬件颇为成熟的产品,后续再打造特色功能的难度肯定更高,所以我更关注软件。
具体还是看发布会吧,菊厂能否在PC软硬件层面实现进一步的突破,我们拭目以待。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华为在“智慧”这两个字上面果然是过不去了。从耳机产品线的智慧音频、到可穿戴设备的智慧健康、办公领域的智慧办公。
我还是期待保不齐有的“智慧出行”,咳咳。
说回正题,办公领域作为华为全场景智慧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还能怎么为生产力加码呢?
尤其是现在的PC市场,看起来已经很久没有大的突破了,Windows阵营里上次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还是华为的“多屏协同”功能。
那么,多屏协同还能玩出什么样的花样?能不能跨越更多的设备和新的链接方式?
此外,除了硬件方面,1+8+N的全场景智慧战略,希望以系统级的分布式能力,打通硬件之间的隔阂。
那么在软件上呢?华为希望构建移动世界第三极的HMS生态体系,通过HMS应用、HMS Core以及广泛的生态赋能方案,构建旺盛的应用开发生态,持续推动软件体系的革新。
所以,云端数据能否有更加高效的协作方法呢?
以上答案,让我们一起期待13号的发布会吧。
华为找对了正确的方向。
华为当年起家就是做相关办公设备的。
后来才代理程控交换机,一直到做手机之前,华为业务一直是2B的。
当时,电信类甚至都不是企业,是邮电局、电信局,华为早年在做政府市场有丰富的经验。
后来,才有南电信、北联通,有中国移动。华为也从固话的程控交换机,做到无线的基站。这个时候就是国企公司了。
当时,挣这类钱的,除了华为,还有联想一类的厂商。
固网业务,到了一定速度缺乏需求,家用现在千兆入户,实际上还是看4K视频的时候带宽需求最高,也就20M够用,50M有富裕。
移动到了4G,4G满速度是300M,如果搞扩容已经不需要5G了。
所以,华为很早就做手机,做消费者业务。
从手机发展到电脑、平板、电视。
而真正利润丰厚的,其实是企业业务,云计算、服务器、交换机、打印机扫描复印……
政府花钱买的电脑,永远比个人买要贵。
华为的营销,其实对中老年用户有很大影响力,这些人个人买手机是小钱,但是可以决定单位采购什么品牌,这是大钱。
华为顺势做商业市场,贴牌进来赚钱完全没有问题。
这是对营销资源的有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