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你想生活在哪座城市?为什么? 第1页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一年来,迷上了牛津


user avatar   xi-hu-dan-shui-y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国内比较大的城市基本都去过,也曾在杭州、成都常住。如果要选一座“最喜欢”的城市,我或许会选择青岛。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我可笑。

青岛的确没有烟雨西湖的秀美,没有春熙路太古里的风骚,没有阿里网易大厂加持,也没有川菜火锅风靡街巷。

山东难以洗刷的官僚风气,青岛市区高攀不起的房价都可以成为不喜欢青岛的理由。

但这依然不影响我——从一个浪漫主义者的角度,爱上这座屹立在山海之间的城市。

这座从胶州湾渔村成长起来的城市,坐落在崂山脚下,黄海之滨——遥望是山,放眼是海,晨雾中的山海浑然一体。

海洋赋予青岛包容的胸怀,大山则给予青岛仗义的品行。“山文化”和“海文化”在这里碰撞,在这里生长。


1897年的青岛,是德国殖民者打造的样板殖民地。各种样式、各种风格的建筑在这里交融——新罗马风碰撞了德国青年派,拜占庭建筑融合了巴洛克风格。

思维和信仰的碰撞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几乎所有的建筑都风格迥异,耐人寻味。


与此同时,青岛市区的丘陵地势,使得这里的建筑群落连绵起伏、高低错落,营造出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层次感。

而建筑之间的梧桐、槐树、银杏等景观乔木,和青岛的早期建筑融为一体。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奠定了独属于青岛的城市美学。


进入新世纪以后,青岛的城市美学迎来了再一次的提升。优美曲折的海岸线身后,是紧凑致密的城市建筑群落。“红砖绿树”的旧城和高楼林立的新城,碰撞出一个全新的青岛。

从奥帆中心远眺,可以看尽青岛夜景的繁华。初秋的晚风,迤逦的霓虹,绚烂的烟火,足以让人爱上这座城市,在新世纪的动人景致。


我不喝酒,但依旧感受到青啤在青岛人的生活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社区里、菜市场、小卖部,装扎啤的大酒桶随处可见,客人直接用塑料袋盛满一袋便直接带走。

喝青啤似乎是一件不需要理由的事情,不需要节日、不需要聚会、也不必拘泥于正餐或是宵夜,它早已融入到青岛人的生活中。

海洋赋予青岛包容的胸怀,大山则给予青岛仗义的品行,而啤酒则赋予青岛人热情好客的性格。

来青岛旅游的游客问一句哪家店的啤酒海鲜好,路边的大爷便会操着一口只能听懂一半的口音,给你指出三五家店来。

坐在出租车上随口夸一句“我觉得青岛这座城市可真不错”,司机师傅的兴致便被激起来,能够滔滔不绝地和你聊到下车为止。

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座城市,让老青岛人、新青岛人都为之感到骄傲。这种骄傲是随性的,也是毫无保留的。

生活在这里久了,所有人都不可避免地沾上这座城市的味道——温暖,包容,时代感夹杂着人间烟火——也便是我喜欢青岛最重要的理由。

(图侵删)


user avatar   lao-yang-liao-gao-kao-zhi-yuan-tian-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相关话题

  第十个国家中心城市大概会什么时候公布? 
  农村什么最让你感到惆怅? 
  有什么关于重庆的冷知识? 
  2021年的十四运到底能为西安带来什么,对西安本地人来说到底是利还是弊? 
  国内哪个城市合适永久定居呢? 
  上海的地理位置给上海这座城市带来了哪些发展优势? 
  开封是什么时候开始被郑州超过的? 
  如何评价太原这个城市? 
  甘肃 山西 广西这三个省哪个未来发展潜力最大? 
  成都的气候是否宜居? 

前一个讨论
你为什么相信有外星人?
下一个讨论
北大保安是如何快速分辨是否是本校学生?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