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别急着下定论 等明年拜登把公知这几年特朗普欠着没给的工资补发了,你再看看他们的战斗力
不是,主要美国这几年自身有点失败,而且做了些自我打脸的事情,另外特朗普砍了很多组织的经费。
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一个大问题是:搞爱国主义教育的人不爱国。
公知怎么会没落呢,难道那些在网上给我们大众普及党史,宣传爱国,解答国家政策的人不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大众提供知识吗?
在网上给大家传播各种思想的各位,难道不也是认为自己在给大众服务吗?
教员写的毛选难道不是为人民发声吗?
大家都在想着用自己的知识为人民服务,公知怎么会没落呢?
希望公知没落的人,不过就是害怕上面这些事罢了。
————————————————————————
鉴于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这跳。建议有幸看到本回答的朋友可以去官方的信息渠道“学习强国”内分别搜索“公知”和“低级红高级黑”。你会看到,“公知”一词根本没有出现过,倒反是“低级红高级黑”是官方进行批斗的对象。
有些人先通过赞扬党的伟大,再拿出党章中部分句子进行自我解读,最后通过用基本的生活需求去指责党员,以图剥离党和群众的关系,这种人就是最典型的“低级红,高级黑”。比如这位答主,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你是其中的一员吗?,他先摘出党章中“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句子,再说党员如果春运买车票就是与民争利,就党性不足。这种说法毫无道理。人只要生存在世间,必然会使用到公共资源,如果一个人对公共资源的正常使用都要被批评,那这个世间就不可能有不被批评的人。按此逻辑扩展,那么“开车上班”占用了道路资源,在此人眼中,党员使用交通工具都是党性不足的。其离间之心昭然若揭。
此人还使用小号为其大号助威,如何看待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514.8万名,你是其中的一员吗?,断章取义,污蔑党员下农村或基层是为了逃避党费。
这种职业黑的做法实在太明显不过了,我看只能称其为“低级红,低级黑”。
我们党员“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实在工作中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把能使群众利益最大化的方案首先纳入考量。生活中在能力范围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用圣人要求,让渡自己的所有权利,使自己成为一个“不能使用公共资源”的人。对了,这不是圣人要求,孔子都还坐车穿华服,马克思也没把家产捐了住大街呀。
被建议修改了三次,就不多说了。
只简单说三个观点,剩下的其他观点和相关论证删掉。
题主的问题本身不成立。
一、因为真正的“爱国主义”和“公知”本身并没有根本性的矛盾,真正的爱国主义氛围,是可以催生出一批批爱国爱民的真“公知”,对国家发展是有积极作用的。“爱国主义”里一旦出现“屁股”高于“脑子”的论调,本身就是失败了。
像下边视频里这种:
二、公共知识分子这一社会角色有其存在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因为某些“砖家”的拙劣表现和可耻行为而“劣币逐驱良币”否定公共知识分子的社会价值,实质是讳疾忌医,这本就是和“爱国”背道而驰的,而把(公共)知识分子工具人化,更是一种偏见。
三、真正的公共知识分子只有把西方科技文化的本土化、大众化和去精英化做好,不高高在上脱离大众,才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东西文化隔阂和意识形态壁垒,继而参与到国家建设中,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
中国经济腾飞都30多年了。到今天公知们才开始末落,说明咱们的爱国主义教育极不成功。
事实上公知的末落不在于咱们爱国主义教育有多成功,而在于现代人的知识获取面更大了。知道了国外的真实状态。
这种从公知嘴里的外国到自己认识到了外国的转变才真正是中国人爱国的基础。
多看别国的优点并学习,多看自己的缺点并改正。这难道不是正确的三观?这难道不是国家进步的正道?汉之武侯直言不讳“益州疲弊”,从来就没有听说过武侯发表过类似于“厉害了我的蜀汉”之类的言论,武侯忠臣否?唐之魏征,三天两头地挑英明神武的唐太宗的毛病,魏征忠臣否?遍揽二十五史,从来就没有听说过哪个忠臣是善于唱赞歌的。而善于唱赞歌者,多半皆为蔡京、秦桧、严嵩之流。唐太宗有云“以人为镜,可以正衣冠”。唐之镜是魏征,然试问当今中国,可还有为镜之人?如今全国上下提倡,只看别国的缺点并嘲笑,只看自己的优点并炫耀。使得全国上下皆愿唱赞歌、皆不愿做魏征。在下深为国家的国运担忧。
谢邀。
也许爱国主义教育很成功,但总体说教育,个人感觉是失败的。
因为公知没落以后,并没有出来大量更加客观理性的声音来取代公知。
比如说吧,我国目前在法制建设,经济发展等各个方面,还处在发展中,还需要长久的进步。这不是我说的,是中央定的基调。
那从这个前提出发,那世界上,人类社会里,必然是有在这些方面,比我们强的国家,这是合乎逻辑的。
公知没落的原因,是在于他们过分情绪化,极端的描述外国如何如何好,我们就特别特别差。
但他们没落之后,崛起的网络舆论,并没有发展出一套客观理性的,描述这些东西的话语体系。
相反,崛起的舆论,是完全否认这些。你不可以说我们哪里不好,你不可以说外国好,不然你就是带路党,恨国党。西方的好,全都是假象,全是虚伪,西方的人类整个就是个阴险邪恶的畜生一样呢种族,他们除了琢磨如何弄死我们,就不干别的。
你如果认为这是进步,那。。。我无话可说。
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市场经济时代来了,越来越多的人,不再认为是权力压制了他们,而是资本压制了他们。
公知诞生有一个特定时代,那就是中国与西方社会差距最大的时期;公知有一个特定光谱,那就是七八十年代的大学生,在接受五六十年代的教育后,突然接触了西方社会思想。这些人的共同特点,就是人生早期受到过权力的压制。
所以,他长大以后,他们自然就要想尽办法去反抗权力。
中国落后的境况以及中西方思想的极大差异,也让他们突然“祛魅”,觉今是而昨非,任何中国的落后都是因为“我们不够像他们”而诞生。由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极度缺乏知识分子,公知群体不但不受打压,反而如鱼得水,甚至爬到体制里的一定高度。所以他们也会觉得自己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坚持了新的思想。
当然,事实上,许多公知对于他们批判的东西也并不是那么了解。比如天天骂苏联计划经济的人,实际上很有可能微积分水平都很差,连俄语字母都认不全。
再说公知的受众,其实也是一个非常固定的群体,那就是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也就是公知的直接子辈。子辈眼看着父辈从小一直过着不好的日子,听着父辈的抱怨与骂骂咧咧,当然也认为权力是阻碍自己乃至阻碍国家发展的压制力量。
所以自然而然,他们也就成为公知思想的受众。大家可以问一问身边体制内的朋友,就会发现体制内70年代出生的人奇缺,这个现象直到85后才有所缓解,几乎出现人才断层。如今50后60后逐渐退休,85后还没有成长起来,各体制内单位要么在70后矬子拔将军、要么干脆提拔90后,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为什么呢?也很简单,大家都不愿意再过计划经济时代,一眼就能看到60岁退休的生活,再加上80-00年代中国法治不严格,通过投机取巧获取巨额利润的方式非常多,这一代人自然就没有必要进入体制去按资排辈。直接赚钱不香么?
但随着改革开放到了四十年,新时代早已不是老样子。现在的确没有办法一眼看到计划经济60岁退休的生活,但市场经济压力下,也不一定能活到60岁退休了。
对于70后的子辈,也就是95后新一代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成长环境已经远离中国全面落后的时代很久了,而随着70后的父辈纷纷选择下海,那么受压制的重点就不再是权力,而是资本。
新一代年轻人看到的父辈,不再是机关或者体制内天天被领导训斥的小职员或是工人,而是卷入资本洪流、随时面临解雇风险与中年危机的打工人;不再是需要赚工分的公社农民,而是需要自负盈亏、经常被农产品经销商压低粮价、抬高种子化肥价格的小农。而新一代年轻人自己经历的情况,就是基本上接触不到什么权力人物,但天天都生活在资本塑造的世界中。毕业前,大学生想的不是怎么找关系去给我分配到更好的单位(反正也不包分配了),而是如何能想办法把自己卖给资本一个高价。
所以我认为,公知的没落并不说明爱国主义教育的成功,因为公知本身也是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成长起来的人。他们的没落仅仅说明,95后青年人跟你已经不是一个成长环境,无非理解你天天批判我看不到的权力、却维护我天天感受到的资本是为什么。
年轻人心中,公知甚至文化人,都已经抓不到他们的重心。你以为他们被洗脑,实际上,他们只是不想被你洗脑而已。
想来,人类社会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代际矛盾吧。
因为他们亲身经历了资产阶级的毒打。
不把资产阶级关进笼子里,劳动者的未来决定一片黑暗。
跟爱国主义教育没关系,我国的宣传实力菜到抠脚,除了帮倒忙以外啥也不会,这大家都知道。
公知的没落,是因为铁的事实摆在眼前,就算你是个瞎子、聋子、傻子,也无法假装这些事实不存在。
就算公知,加上北美匪帮打钱和我国宣传系统助攻这双重buff,也磨灭不了这些铁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