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分两层说,先说为何诏安、后说为何失败。
梁山好汉最终接受诏安的原因书里面写很清楚了,是扛把子•宋江不断引导的结果。
宋江之所以青睐诏安,书里面写很清楚了,他一开始就不想上梁山。
不想上梁山的原因,书里面交待了宋江之前是郓城县押司。级别不起眼,权力(影响力)非常大。
县令大人任期到了流水似的换,宋公明哥哥可是现管。公文经他手,县令的意志要靠他去贯彻,甚至于还得找他协调着办。
同时宋江家族还是当地土豪,有个宋家庄作为经济后盾和他开展社交的核心依靠。因此宋江利用公、私两重优势在江湖上广施仁义,人称“及时雨”。(这种人直到今天都有很多)。
就说宋江在生辰纲事件上的表现吧。
晁盖们智劫生辰纲犯了事,躲到宋江的地皮上。宋江可以帮助窝藏这股头号通缉犯,并且在官府侦破即将逮捕的时候居然可以提前得到绝密消息去通知晁盖,宋江在当地的影响力可见其一。
晁盖们有惊无险地跑到梁山,是因为连宋江大哥都罩不住、说明只有跑到三不管的地带才安全,说小了是占山为王当草寇,说大了就是扯旗造反才能有机会活下来。由此反衬宋江在当地就是晁盖们心中能想到最牛逼的朋友,宋江影响力可见其二。
安顿好以后晁盖派遣赤发鬼刘唐给宋江送金条,宋江以自己以及两个公安弟兄都家私颇丰为理由拒绝,您想到了什么?这比我爸是李刚牛逼多了吧。
随后宋江酒后误杀小老婆阎婆惜,被抓了把柄,最初选择逃亡,县里的公安居然有意不抓、纵容逃跑。回头宋江觉得自己亡命天涯不是个事,决定自首,为什么?家大业大放不下,也没必要。自首以后也不过就是个刺配,还选好了江州,去了以后还有人照应,还能悠哉悠哉过日子。一条命案就这么揭过去了,宋江的影响力可见其三。
以宋江在书中的设定来说,只要活在体制内,违法犯罪不留把柄的情况下要风得风要雨得雨(郓城县),还有产业、有油水、有行政资源、黑白两道通吃,想有预谋有准备地偷偷弄死个把人简直不要太容易。甚至都没有必要。
同时,宋江还有一整个家族需要兼顾。这些都决定了他的阶级成分同梁山那帮原生态好汉的不同。对宋江来说,即使上了梁山,唯有继续想办法回到体制内,才算如鱼得水回归自然。
————————
再来看为何诏安后会失败。
书中梁山108好汉完全体模式下,队伍成员大致分这么几个大类:
1、原生态好汉,来源主要是北宋的社会流氓。他们不事生产,以偷鸡摸狗打家劫舍收保护费或者受江湖老大资助为生。这伙人只求快意人生,故而反对诏安,其实并无清晰的人生目标。
2、因各种意外不容于主流社会的江湖大哥,是第一类人的主要资助者。他们有一定的经济地位和社会资源,上梁山是为了避祸,也有人是为了实现野心。这类人在晁盖牺牲前后逐渐统一到扛把子宋江的诏安路线上去,但一开始的诉求各有不同。
3、宋江为实现目标而扩大梁山队伍的过程中赚上山来的原体制内军官。这伙人通常都是被逼到走投无路了才投靠(投降)梁山,本质上他们跟宋江是一个成分属性,人生目标也大致想同。
————————
好,现在可以讲清楚原因了。
宋江和第三类好汉的全部都属于书中描写那个北宋社会的“既得利益者”,他们因为各种意外被迫来到梁山,梁山也许很自由、但是总归不如主流社会安逸,同时也不可持续发展(代代相续)。对他们来说尽快回到体制内过他们本来的日子才是王道。这里面不包括豹子头林冲(因为他的家人全死光光了,得罪的还是国家级领导人高俅高太尉)。
而第二类人,那些江湖大哥们,通常跟宋江们的成分近似,除个别有野心的(晁盖)以外,诉求也与宋江们类似,如卢俊义等。后期如鲁智深等表面上抵制宋江大哥的诏安路线,但实际与他的成分属性并不绝对矛盾,因而抵制活动并不积极。
第一类人,他们既无组织能力、又无经济基础,初始创业资金那十万贯生辰纲、它的可持续运作还得依靠江湖大哥们的操作。同时,第一类人还并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往小说根本没有人生规划、往大说根本没有革命纲领。就是一帮乌合之众,全靠江湖大哥们组织才有威力。
书中写的晁盖,影响力显然不如宋江,所以抢劫生辰纲以后才躲到宋江那里去。他的影响力实在太弱,后来上了梁山还差点被王伦给干死。多亏林冲冷不丁发难,才得以占山为王。这也就不奇怪晁盖后面会死缠着宋江不放、非得宋江上山了。
咨询不发达的古代,就是造反也得拉社会名流入伙,否则根本得不到社会关注、也就更不利于扩大队伍。比如我们熟悉的辛亥革命武昌起义,义军最后找了俘虏黎元洪出来当都督。
所以晁盖能找到的大佬就是宋江,而宋江之所以有能力是因为他的属性造就,而宋江的属性又决定了他大概率会走上诏安这条回归体制之路。为了要扩大队伍抵御朝廷围剿(实现晁盖占山为王路线),必然需要拉职业军人入伙。这帮人上山得越多、宋江的诏安路线得到的支持力度越大。相对应的,其他江湖大佬的不同声音、得到的支持就相对越少。
看到矛盾所在了吗?晁盖路线执行力度越大、按当时的情况最终就会离他预期的目标越远。
如果“原•扛把子”晁盖不死,凭他的身份那最后还未必能统一意见去诏安,结果作者把晁盖给写死了。。。
——————
再来看诏安后为什么失败。这里有偶然性。
首先不是所有人都没得到好处,最起码书中还是有大量好汉安度晚年的。
宋江主要是拿捏不准一个“度”。梁山团队对于北宋朝廷来说如果破坏力小了,那高太尉们只会派一次又一次的官军围剿根本不会诏安;如果破坏力太大,那朝廷可能顾忌诏安后尾大不掉、迟早要收拾领头的具有组织力的江湖大哥。
关于这个“度”,宋江的判断是一个值A,高太尉们的判断是另一个值B,A不一定等于B。书里面的结局就是宋江自己大概觉得刚刚好,而朝廷觉得需要剪除之。
其实这也可能是宋江料想的结局之一,毕竟他成功上岸洗白了自己和整个家族,最重要的是朝廷也不大可能冠冕堂皇进行清洗,所以包括他自己在内的江湖大哥们被毒死、好歹还能活下来大部分好汉融入主流社会甚至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拥有体制内身份。同时宋江家族得以保全。因此宋江发现自己中毒以后必须确保“悄无声息地去死”,那么他身边最有可能闹事的忠心的李逵,就必须陪他一起去死了。
先说军事,梁山有一个最大的短板,就是攻城。看梁山的攻城战例:打高唐州,是靠骗高廉出城伏击;打青州,是靠呼延灼内应;打华州,是靠冒充太尉;打大名府,是靠在城里纵火;打东平府,是靠董平内应。就连打祝家庄和曾头市这两个地主坞堡都是靠孙立和郁保四内应。只有东昌府是强行攻城攻下的,也是太守实在太菜,没有半点军事指挥能力,没了张清直接就麻爪了。这几战除了打华州和东平府之外,梁山基本上都是拿出了核心主力,但是战果依然差强人意。
梁山军队的主要兵源有两个,一是投降的官军,二是四处来投的匪徒。官军同化匪徒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年东北抗联改编了不少土匪,为了整顿纪律也花了大力气,更不要说本来军纪就不怎么样的宋军了,而匪徒同化官兵有一天两天就够了。梁山能把这些人约束得保持基本的令行禁止已经很奇迹了。这样的军队混战冲杀可以,但是与正规军列阵对战就不成了,典型例子就是呼延灼的连环马给梁山造成的威胁。依靠地形使用土办法一时能顶用,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再看梁山的军事科技,呼延灼打梁山的时候,凌振的火炮何等犀利,可是凌振上了梁山之后,火炮基本就是用来听响,因为梁山上无论是铸炮、造弹丸还是配制火药都不可能有官方作坊中的条件。还有单廷圭和魏定国的水火二军,上了梁山也没什么发展了。铸炮用的铁、配火药需要的硫磺、硝石还有配毒水需要的药物都是需要完整的贸易网络才能源源不断地获取,但是梁山好汉的专业技术基本上都是破坏贸易网络,有当过商人的也是小商贩居多,只有卢俊义是真正有大宗交易经验的,但是卢俊义也是个甩手掌柜的,净顾着练武了,商业的本事也没怎么学。没有商业流通,这些原材料,还有粮食布匹这两样最重要的物资就没法从贸易渠道获取,梁山劫掠的大量金银也花不出去,这势必导致梁山周围物价飞涨。梁山又不能竭泽而渔,直接从周围的百姓手里抢,就算抢了,靠在周边地区抢劫也供养不起这几万人马。梁山要么就得高价买粮,要么就得到远处劫掠,到远处劫掠,就又回到刚才的问题,梁山武将的能力固然不错,可是小喽啰就是一帮乌合之众,野地浪战打顺风仗,他们战斗力非常强,但是攻城战和撤退战都不行,而这两种战斗是远离梁山劫掠时不可避免的,总是这样冒险出击,迟早有吃败仗的时候。
那么,梁山就只能用割据州县、征收赋税来解决财政问题了。征税也是个技术活,除了宋江、蒋敬有可能懂之外,估计其他一百零六个人对征税都是两眼一抹黑,必须利用大宋原有的基层组织,税收效率不可能高,还会导致民怨沸腾。这样是不可能积累起足以和大宋抗衡的财富的,没有钱,这仗也就没法打了。
一旦开始建立政权,很多问题就都会暴露出来了,首先是天罡地煞的排名要崩溃。比如说刘唐、李逵、史进、穆弘、三阮、张横、二解这些人,砍人或许很厉害,但是要是让他们独当一面,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不要说和黄信、孙立、宣赞、郝思文、韩滔、彭玘、单廷圭、魏定国、裴宣这些人没法比,就是李云、蔡福恐怕也比他们强。假如黄河决口了,需要一个人来主管水利建设,该选董平还是陶宗旺?在东京要设一个情报站,这个总负责人应该派戴宗还是朱贵?这些问题都会造成很大的麻烦。蛋糕越大,分不平均的问题就越明显。内部可能会产生分歧,一些特别想回到朝廷怀抱的人,比如说呼延灼、杨志、徐宁,就有可能受到朝廷的诱降。在这个时候,又像前面说的那样攻城攻不下来,经济问题解决不了,那梁山离灭亡就不远了。
还选个毛
几个老头,谁能活到11月谁自动当选
之前在网上看到一组关于程序员的漫画,觉得用来回来这个问题很贴切!侵删
-----------------------------------------我是分割线-----------------------------------------
请各位大佬支持一下我的这篇原创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