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邀请我这个回答什么意思,是觉得我有优越感了,觉得别人低我一等了,还是只是问问。
(一)音乐本身所造成的欣赏门槛问题
品味这件事,根源是个门槛问题,有一些音乐的门槛相对比较高,也就是说,你能够欣赏这种音乐,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更多的学习。
比如古典音乐。一部交响曲四个乐章,一般短一点的也要40分钟出去了。当代人有多少个40分钟在那儿听一首音乐呢,而这只是时间门槛。欣赏比较大编制交响乐的最好的地方是音乐厅,这本身在客观上就限制住了很多人,除了音乐厅之外,如果想欣赏大编制的交响乐最好你有一套很好的音响系统,这玩意儿,动辄大几万,说是能给你震撼的,起码都得是五六十万这个级别的了。这又是一个大门槛。
因为这些门槛确实客观存在,造成了很多人进不去这个门槛。门槛里面的人看门槛外面的人,有一些优越感,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门槛里面的人有自由的选择权可以走出去,但是门槛外面的人却不一定能走进来。
门槛里面就一样了么?显然也不一样。
还是说古典乐,古典乐的发展时间那么长,实际上最受大家欢迎的还是古典时期-浪漫时期的作品。大概范围就是从巴赫到拉赫玛尼诺夫的这几百年。巴洛克往前和浪漫往后的很多作品,其实大众是接受不了的。比如 @圭多达莱佐 热爱的潘德列茨基。
这个作品叫《广岛受难者的挽歌》,这东西,很多古典乐迷也听不进去。因为这东西比起贝多芬巴赫而言,就是世俗意义上的不好听。那么欣赏这样的音乐,就需要更多的关于艺术史的学习,关于音乐本身的学习,你才能感受到这个曲子的巧妙和伟大之处,而这一层门槛,又是时间和知识上的门槛。
所以即使大家都进了古典音乐的门,在欣赏音乐这件事儿上,也未必能够充分交流,于是才有了所谓入门,资深这样的说法。
我拿古典音乐举例子,是因为聊古典音乐大家比较好理解。实际上在所有的音乐风格里面,都存在着这种现象,包括流行音乐本身。因为创作者的追求不同,导致欣赏者需要欣赏的门槛也不同。比如说同样是爵士乐。
这个,没有太多人会觉得难欣赏。
这个,没有太多人会觉得容易欣赏。
在确实掌握了一些比较复杂的音乐欣赏的时候,在谈音乐的时候自然会有优越感。就比如我刚才说的 @圭多达莱佐 有一次发了一个想法,大概意思是说流行音乐简单。结果被别人一顿狂喷。
他说的没错,站在他的角度上看,流行音乐就是简单。或者说,站在音乐本身的角度来看,流行音乐的复杂程度远没有他自己搞的那些玩意儿复杂。但是你作为一个欣赏流行音乐的人,你会不会觉得他在秀优越感了呢?
如果你感觉到了,我认为,那不是他在秀他的优越感,而是来源于你的卑微感。
(二)卑微感
我们先不谈优越感和卑微感的问题,先就题主的问题说两句:
为什么不能是粉丝真的觉得好听?毕竟没有那么多专业人士,对于他们来说听歌就是一个娱乐而不是什么有标准的事情,这首歌我听着很舒服、我觉得声线音色我都很喜欢、旋律很轻松、或者编曲很炸都是我认为这首歌好听的原因,怎么到头来就被按头粉丝经济了?
很多喜欢当下流行偶像的朋友们都有这样的困惑。你说的那些难听的我不喜欢,我就轻松,悦耳的。我就喜欢这些东西,我有什么问题么?
当然毫无问题。但是这里面有一个经常被大家忽略的问题是,你不喜欢这些东西,真的是因为这些东西难听么?
一个很大的可能性是因为,你听不懂。
很多人知道我喜欢田馥甄,有多喜欢,我是追着田馥甄演唱会去看的那种喜欢。很多人就很纳闷,问我田馥甄的音乐做的那么高级么?你为什么喜欢,我说我就是喜欢啊,我就是想看啊。一般情况下,没人能就这件事儿说我什么。因为他们眼里那些高级的东西,我也全都懂,我也全都能欣赏,我是在“阅尽千帆”之后选择了田馥甄,虽然和很多田馥甄的歌迷一样,但是我了解田馥甄以外的更大的音乐世界。
所以我喜欢田馥甄这事儿,你可能听了挠头,但是你也确实说不了我啥。因为我也不跟你讲田馥甄的音乐做的有多好,出类拔萃什么的,你也休想按我的头。因为论我喜欢的其他的小众的东西,比大部分人小众得多。
回头再说优越感与卑微感。
优越感和卑微感来源于和周围环境的比较。比如你跟我讨论音乐的时候,你很容易感觉到我在展示我的优越感。因为我确实是有一个很好的听音室啊。
有多好呢,我平时经常在知乎发的那个听音室设备加起来也有个四五十万了,但是我还是觉得那个地方不够好。于是我又准备搞两套新的设备,这是其中一套。
这套50年代的古董音响,能够还原当年的音乐在当时的顶级设备上播放的听感。这些玩意儿,很多人根本接触不到。我工作室的设备也差不多,我平时的耳朵就是在这样的顶级设备上养的。既能听到顶级的Hifi,也能听到顶级的监听,还常能听现场。在这种环境下所获得的听音体验,大部分人根本是无法理解的,这种无法理解不是你花了十年时间在音乐上就能理解的了的,是你必须有这个际遇才行。
在我的经验来看,很多人实际上不信现实带来的差距。很多人觉得他们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他们没道理没我明白音乐是怎么回事儿,所以很自然的交谈,就会变成展示优越感。虽然从我的角度,我并没有任何展示优越感的意思,我只是在说我的观点。我记得有人跟我说我在说我的观点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到普罗大众是根本没有机会听到这样的音乐的,说我没有同理心,从而说我在展示优越感。
那我应该怎么做呢?考虑到你条件有限,考虑到你可能不想为音乐消费,或者切实了解你对音乐消费不起,于是就告诉你,世界上没有这样的声音。
这样对么?
所以在我看来,能够感觉到别人在秀优越的时候有很大程度的原因是自己的卑微感。音乐其实是一个特别正常的社交话题,难免遇到有一些不认识的新朋友跟我聊起这些,他对我的背景也不熟悉。他问我听什么音乐的时候,我会说什么都听,问我喜欢什么音乐的时候,我会说喜欢田馥甄。你们想想看,这个答案,如果我同样的问题问你们,你们是不是也会这么说。
但是遇到了跟我秀优越感的人,我不会像题主一样说“每个人有自己的音乐品味……”这样的话。就比如下面这位同学,就是在我面前秀优越感翻了车的同学。
实际上,因为在音乐这个领域我足够自信,从他开始试图说的第一句话开始,我就丝毫感觉不到卑微感。所以,即使我明白他在秀优越,我也并不生气,让子弹飞一会儿,然后抽他一大嘴巴挺好。
所以,如果你对别人跟你在音乐欣赏秀优越感感到不适,我认为最好的方法是自己去了解更广阔的音乐世界。当你了解了以后,你会很容易的产生一种“别跟孩子一般见识”的感觉。你可以把他理解为一种优越感,但是在我看这其实是一种选择,你更透彻的面对在你面前展示优越感的人,这时候,发不发火的主动权在你了。
(三)优越感
我们还是要回头说说很多人的莫名其妙的优越感。
实际上我上个知乎每天也都在感受有些优越感的阴阳怪气。比如说有个真实的事,有一个许嵩歌迷问我高考语文多少分。我很实在的说我作文写反动了得了91,然后她就开始说她语文130,文章写的比我好,所以她比我更理解许嵩在说什么。还有一类人经常说我不懂音乐,因为我不做音乐。前两天还看到有人说,乐评人都是喷子,只会说不会做。
在我看,这些评论都是在展示他们的优越感。他们为什么要展示这种优越感呢?
因为他们不懂。他们虽然不懂,但是他们自以为他们很懂。关于这类人,我曾经写过一个答案,前面的一小段,我就不搬运了,你们自己看吧。
达克效应是一个非常正常的现象,不懂还认为自己非常懂。如同我上面讲的那个装逼翻车的例子一样,他可能在他其他朋友面前装逼都成功了,只是没碰上硬茬子。所以错误的经验认为我和他一样。
实际上我们的生活里不乏遇到这样的人。前几天我回答了Norah脱口秀的问题,就有人来教育我了。
我也不敢说我自己混的圈子有多大,多牛逼,平时做的生意也动不动也要过亿。确实在王健林来看,那是个小目标,我也确实不敢太吹牛逼,可能也确实不是大圈子。可能Norah作为一个快销品牌的销售总监兼职脱口秀演员,盘子没我踩得大,但是我都没觉得人家混的是小圈子。
但愿给我回复这几位,真是大哥吧。
无论你是在提及音乐也好,其他什么也罢。这个世界上总能遇上一些神奇的朋友跟你说你格局太小。你能怎么办呢?在知乎讨论音乐,我这种大Pro况且都遇到过。
你一个喜欢旋律悦耳,轻松流行音乐的,遇上这种人显然不是很新鲜了。
(四)我能做什么?
实际上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一般总会想,我能做什么。因为无论是什么原因,让人感觉到卑微感,或者说让人感觉到自己在展示自己的优越感毕竟不是让人舒服的事情。
我能做的只有两件事儿。
1:有空的时候,耐心的写东西,把我的专业知识传达给大家,并且回复评论。避免题主所说的“过度曲解”,用事实告诉你,XX音乐做的不行,就是不行。
2:尽量把我的试听空间和听音条件开放给大家,让大家能在认可我的环境下去感受音乐。我去年和知乎快闪课堂做了很多场分享,今年准备继续。
3:为什么写两件事儿还有第三,第三是,除了前两件事儿以外,什么都不干。如果你仍然感觉到我在秀优越,你活该。你就是卑微。
你就是蝼蚁,你活该痛苦。
谢邀,因为你喜不喜欢一首歌,和一首歌好不好没有直接关系。
别人在谈论的问题是一首歌好不好,你在谈论的问题是你喜不喜欢。
虽然嘲讽确实不对,但是品味也确实存在高低。我觉得也应该适当的接受一下自己因为品味、眼界、精力等原因没有听更好的音乐这个事实。
比如我吧,在爵士乐领域,古典音乐领域,电子音乐领域,都是入门……因为听得不够多,所以能接受的也都是烂大街的俗套歌曲。当然,我会继续听我喜欢的,然后尝试了解更多,我不会特别的“粉”一个人。
品位还不够高这事也没什么丢人的,品味是需要时间和精力去培养的,不如大大方方的在你心里承认,对我就是品位低。然后去扩展更大的世界,提高自己的品味。
反而比较多被嘲讽的是那些质量比烂大街的作品稍微高一点的音乐家/风格的粉丝:他们比起更低品味的大众稍微有了一点点进步,然后开始吹自己喜欢的偶像多么多么厉害,这样的话说多了,招人烦。
就比如华晨宇吧,不论主动被动,现在立起了一个音乐天才的人设。那挨骂就不奇怪了。毕竟华晨宇放在整个流行音乐史里,排不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