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父母是高级知识分子是种怎样的体验? 第1页

  

user avatar   JoelButterly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爸爸John刚刚过完68岁的生日,他本科从康奈尔大学毕业,之后就读于哈佛大学医学院,住院医生实习期也是在哈佛大学度过的。他曾在很多个大学任教,包括哈佛医学院,达特茅斯医学院,以及达特茅斯学院本科部。(我的妈妈也毕业于康奈尔大学和哈佛医学院


没有人会期待一个医学博士在其他领域知识广博,但是我的父亲就是这样。我的父亲的智商有时高到吓人,他是我此生接触过的最聪明的人之一。他精通历史,生物,化学,工程,人文社科,同时会说多国语言

在他就读于哈佛医学院的时候,他是当时学校历史上GPA最高的获得者:除了一门课拿了98/100之外,其他所有课都是满分。而对于那门没有拿到满分的课,他坚持和我们说是因为教授把自己本该是对的答案误判成错的了。


大部分情况下,家长们都会期待孩子发展的比自己更好,但这对我来说着实有些难度。作为他的儿子,想要追赶巨人的脚步的我深感压力山大,但是在他的带领下我也更加的努力了。


我是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我的哥哥姐姐在高中的时候都遇到了一些问题,导致他们无法在学术上超水平发挥。所以,我的爸妈对于他们的期待是上康奈尔大学。而对于我,他们期待我能去比我爸爸更好的学校,最好是哈佛!最终我去了达特茅斯学院,这符合了他们的期待,但是我也知道他们同时希望我能去一个更好的研究生院(我最终也如他们所愿去了耶鲁大学法学院)。


在对于我的教育过程中,我的父亲从来不因为我的过错斥责我。他时刻期待我对所有事情做出百分百的努力。在我失败的时候他只会和我说“你能做的更好”,就没有然后了。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对我特别有教育意义的一项活动其实是每天的晚餐。每天晚上,我的爸爸会做好晚饭,等着全家人(爸爸妈妈,我,和我的哥哥姐姐)一起吃(他的厨艺一流,掌握西方各国菜肴做法,导致我离开家上学之后觉得自己的生活品质大大降低)。在每天的晚餐时间里,我的爸爸都会拿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的问题来考我和我的哥哥和姐姐。这些问题千奇百怪,却也鼓励了从小就好强的我在课余时间自己去搜集各种学科的知识


小的时候,爸爸喜欢和我们玩一个叫做Trivial Pursuit的游戏。在这个桌游里,我们会掷骰子,根据数字移动棋子,然后根据棋子所在的不同区域回答问题。(例:蓝色是人和地点,黄色是历史,棕色是科学)答对了就可以继续扔骰子回答,而答错了就换成对手走。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爸爸玩这个游戏,开局之后的他一个人完成了这个游戏没有给我一次掷骰子的机会。这意味着他连续正确回答了超过100个不同领域的问题,而对于一般人来说能答对一个就已经有难度了。



虽然从小到大和我在和爸爸的智力竞争中总是失利,但这些经历给了我无数正向的启示和引导。其中我意识到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好的教育到底意味着什么,该被用在何处。我认为在教育中,博雅教育(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至关重要的。博雅教育即强调涉猎多种多样的学科,是美国文理学院以及常春藤大学等综合性大学倡导的教学方式。因为,光光钻研某个学科是不够的,只有全面的了解这个世界,时刻保持好奇心和强大的求知欲并加之探索,人的思想才能丰富而有深度,才能在与别人的讨论中贡献出独到的,有意思的观点。


最后我想说的一点是,我的父母对高学历和之后所谓合适的职业的选择看得非常重。对于我来说,想要打破他们对我预设好的未来规划限制是非常难的。当初我选择创业而非当律师的时候,我的父母非常的反对。从这个角度来说,他们的观点对我的发展算是有一些限制吧。


最后附上我父亲简历中描述学历的片段

EDUCATION:

DATE INSTITUTION DEGREE

1970 Cornell University, Ithaca, New York A.B.

1973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Berkeley, in Biochemistry M.A.

1977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 M.D.

1998 Harvard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POSTDOCTORAL TRAINING:

1977-1978
Intern in Medicin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 MA

1978-1980

Resident in Medicine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Boston, MA

(Clinical and Research Fellowships)

1977-1980

Clinical Fellow in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1980-1983

Clinical & Research Fellow in Cardiology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1980-1983

Research Fellow in Medicine Harvard Medical School


-----分割线------

谢谢大家的支持,关于更多父母对我的教育的例子可以看我的另外两个回答

1. 犹太人的聪明是先天的种族优势还是后天的环境影响与教育?讲到我对父母教育观念的总结

2. 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哪些问题? - Joel Butterly 的回答 讲到我用亲身经历谈对虎爸虎妈的看法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user avatar   phobos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级知识分子会一心扑在工作上,对家庭的付出,对孩子的关心会比较少,孩子如果不是学霸,或者成长问题有点多的,会感觉有点凄凉。他俩的人设很高,操守也很难挑剔,但现实就是有点残酷,说不出啥来。有时宁愿父母是普普通通的一般干部,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有啥说啥,而不是吃了饭把门一关,要读文献或者写稿子,弄得自己反而像一条心灵上的野狗一样无助。


user avatar   hei-se-you-mo-xi-bao 网友的相关建议: 
      

体验并不好。我爸爸就是高级知识分子,某市农林科学研究所的所长,党委书记,60年代的老大学生,跟袁隆平老先生很熟。

也许是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爸爸18岁的时候刚到广州上大学,爷爷就被打成右派,被批斗后含冤死去 ,家里也被抄家,姑父(也就是我爸的姐夫)跳楼自尽,姑姑一个人要拉扯大三个孩子,根本就顾不上我爸,也没人给他任何生活费,他只能利用自己所学的农业知识打工,比如去橡胶园割橡胶,帮别人收香蕉和菠萝蜜推着板车去卖,因为生活过得很苦他身材一直很瘦小,他喜欢同班一个女同学,但那个女孩子却嫌弃他的出身,屡次戏弄他,但我爸还是傻傻等了她十年。后来该女跟一个台湾的同学结婚了,我爸因为这个原因28岁才开始下一段恋情,认识了我妈后又谈了8年恋爱,直到36岁才结婚生了我。(我爸在中山大学毕业以后又经历了好多年的知识青年 上山下乡锻炼,在大瑶山的林场认识了同为插队知青的我妈,直到80年代初才回到城市。)

我爸就是典型的50-60年代被国家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 ,善良、单纯、脑子一根筋,对事业无限的忠诚,对家里却很少照顾。从我记事起,他就不断在外地出差,不是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去勘探,就是到各大林场苗圃做实验引种,我不是学农学林的,那些专业名词我也不懂,反正虽然他算科学家却和个老农民一样,常年四季不修边幅脚上沾满了泥,穿得邋里邋遢带着草帽,样子也显得很衰老。因为工作太苦,他得了严重的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但他也从不去看病,自己硬抗着,累了就躺下来休息一下就算是治疗了。(我爸有多像一个农民呢?有一次外宾邀请他参加学术会,到了五星级酒店门口保安拦住他不让进,因为他穿得太差,我爸也很倔,用一口流利的外语跟保安交流,直到外宾下来接他。)

爸爸引种和开发了很多新物种,得过很多全国性的科技奖,在业界很有名,但是在生活中完全看不出来。在本市也没谁认识他,因为农林科学家真的是非常默默无闻的在工作,他们即使出了成果一般也不会有人知道。而且在90年代以前农林人的收入水平很低,我家一直住在农林局家属区的老房子里,因为爸爸不争不抢的性格,分给他的房子是一套顶楼的两室一厅,还常常漏水,我们一家在里面住了十多年,直到爸爸当了科研所所长几年后才给我们换了一套隔壁单元的三室一厅(也是顶楼)。

从小我们家可以用贫困来形容,爸爸妈妈一直是省吃俭用的,因为工作忙没老人帮着带孩子,加上后来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爸妈也没有生更多的孩子,只生了我一个。然而他们从没管过我,我上幼儿园不适应,被不负责的老师虐待,然后只上了几天就没上了,他们就把我独自一个人扔在家里就各自上班了。有时候我就去邻居家玩,到了中午自己回家踩着小凳子热饭菜吃。我五六岁就学会了自己煮饭和炒简单的菜吃。因为白天家里没人跟我说话,院子里也没有同龄的小朋友,我常常自言自语,跟自己想象中的朋友玩,养成了一种很孤僻的性格。家属区的邻居都看不下去了,就给我们家介绍了一个保姆。但我爸非常的执拗,他为了省钱(当时家里确实很清贫)把保姆赶走了。他觉得我很懂事,一个人在家玩不吵不闹的挺好。到上学之前我都是这样一个人在家度过的,这对我的性格养成起到了很糟糕的作用,我一辈子都很难交到朋友,很难融入别人的生活中,没有正常的社交,直到参加工作以后还是对人情世故懵懵懂懂的,父母从没教我任何待人处事的常识,因为他们自己也所知甚少,只能靠自己慢慢试错,四处碰壁,所幸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适应,我还是比较像一个正常人,还晋升了副高,在单位也算是一个高级知识分子了。

在我认识里,我父亲就是一个非常固执的人。虽然他头脑很聪明也很有才气,但他完全是被60年代的价值观洗脑了,只讲奉献从不想收益。作为子弟,他完全可以想办法让我去他们局里工作,那我也能算是一个公务员了,但他从来不去做半点努力。我只能靠自己微薄的能力去医院辛苦的倒班。他自己本来也有机会调去市委机关工作,因为他写作能力很强,在县基层的时候就跟后来的市长一起共事过,市长也很欣赏他,但是一个人不跑不送不去求人是不可能有人主动把升迁的机会给他的。在本市国土局刚刚挂牌筹建的时候有人暗示他,只要去市长和省厅那里跑一跑,局长的人选就是你的,但他居然毫无行动,所以最后他依然只是农林局下属一个科研所的所长。

因为爸爸的原因我从小就对高级知识分子没有那种崇拜的光环,我常常想我要是生在普通工人的家庭就好了,至少童年会有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家里会有欢声笑语而不是一片死寂。会有人给我梳头发打扮得漂漂亮亮,而不是什么衣服简单就给我穿什么,甚至买两件一模一样的让我天天穿,我小学同学都以为我从不换衣服,发型也丑丑的,以致从来没人跟我玩。我爸爸或许对国家对农林事业有贡献,但对于我他就是一个魔障,我常常想要是我有另外一个爸爸别说过得更好至少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知识分子通常比别人更乖僻更自私狭隘吝啬目光短浅故作清高胆小懦弱……

因为小时候就被关在家里使我丧失了社交能力,我这半辈子都过得很艰难。读小学就不喜欢跟别人讲话更喜欢自言自语。8岁左右识字以后我才找到唯一的乐趣就是读书。可我爸身为知识分子却从不买书,家里除了他的专业书籍就是少量从单位图书馆顺回来的书。他也从不给一分零花钱给我买书。实在没书可读的我就把家里那些不适合儿童的书读了个遍。我的唐诗启蒙教材不是幼儿学唐诗也不是唐诗三百首,而是繁体竖排影印本的中华书局《唐诗别裁集》《宋诗别裁集》《词综》,不得不说虽然不是文科生,但是作为高级知识分子我爸爸对文字的审美和品味还是在线的。虽然那上面都是繁体字,但是作为小学生的我不知怎么读着读着就慢慢认识了,然后在长大的过程中又出于本能找更多的书来读。现在我自己的藏书有将近2万本吧。虽然我很聪明也很喜欢读书,但因为性格的原因让我有心理障碍,我没能读高中也没能读大学,只读了中专就参加工作了。记得我爸还说女孩子不要有太高的学历,早点参加工作多好,自己有工资拿不会给家里增加负担。当时真的很佩服我爸爸的脑回路,穷了一辈子,一切以省钱为目的……

因为年轻时的坎坷经历和为国家的农林事业做贡献太辛苦,爸爸得了严重的支气管哮喘和肺源性心脏病,不到77岁就撒手人寰了。这就是所谓的高级知识分子,穷了一辈子,省了一辈子,为人民做出了贡献却忽视了自己的子女,可是多年以后除了自己的女儿大概世界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再会记起他。


补充一点就是2020年我爸去世前一个月,当年瑶山的知青非要来我家看他。他们一群70多岁的老头老太太自己驾车穿越了几个城市来看我爸,虽然那段岁月都过去了近50年,他们之间也从未再见面,但热情却不减当年。他们都很喜欢我爸爸,里面还有个老太太暗恋了他很多年。也许在我眼里我爸是个不通人情世故、吝啬、固执、愚顽的小老头,但在他们眼里的我爸却还是当年那个热情、聪明、幽默又活泼开朗、一身才华的翩翩少年……


因为很多知友私信我,对我的家庭很感兴趣,我就再说说我爷爷。其实我家最大的知识分子是我爷爷。

我家世代行医,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是开药店的,但是到了我爷爷,他不愿意继承家里的药店,他想学西医。家里不支持他,觉得他的想法离经叛道,他就自己独自穿过茫茫的太行山走出家乡(河北永年),具体他求学的经历我也不是很清楚了,因为没人告诉过我,但他最后去了日本的帝京大学留学。回国以后他在冯玉祥的部队当过军医,还在南京鼓楼医院工作过,在那里认识了我奶奶(护士)。日本侵占南京的时候我爷爷和奶奶还有一些医院的同事一路逃离,先后在江西南昌等地行医,后来在湖南的一个小城定居并开了一间诊所,当时诊所里有一个外科医生(我爷爷),一个内科医生(我姑父的爸爸),一个药剂师,一个护士兼保育员(我奶奶),还有爷爷的两个外国医生朋友。这是小城第一个西医院,是当时全县城医疗条件最先进的地方,最初来看病的都是县长和一些有钱人财主。后来医院名气越来越响,我爷爷也成为了当地最高明的医生(没有之一),因为他会做外科手术,被当地的乡亲传得神乎其神:某某村民被牛顶了肠子流了一地,这个大夫一下就把他治好了……医院越做越大,后面慢慢内外妇儿都有了,我大姑姑也被爷爷送去北京读书培养成了妇产科医生。后来跟当内科医生的姑父结了婚。解放后,医院被收归国有(现在也是当地最好的医院),我爷爷当了院长还入了党。在我爸爸小的时候,家里还是很富有的,家里有别墅洋房,有保姆,爷爷经常领着我爸和我姑姑的孩子去戏院看戏。我爸是爷爷50岁才生的老儿子,比我表哥大不了几岁,他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倍受宠爱。可惜到了18岁那年风云突变,他考上大学去跟爷爷报喜,爷爷手一挥,叫他滚一边去。过了一段时间就发生了被抄家、姑父跳楼自杀,爷爷得了重病郁郁而终的那些故事,爸爸一生的好日子也被定格在18岁以前。从此,他一生都走不出心里的阴影,成为了一个郁郁寡欢的倔强少年。

(其实论不幸的话,我爸爸并不是家里最不幸的那个,论成就他也不算家里最出色的。爷爷是个注重教育的人,他的五个孩子,个个都是名牌大学毕业。我大姑姑毕业于协和,二伯父毕业于湖北公安大学,三伯父毕业于某军事院校,小姑姑毕业于北航,是西飞公司为数不多的女高工。三伯父还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役,但可惜的是文革时期他患上脑部肿瘤,因为无法医治选择了卧轨自尽。大姑姑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还要在医院上班,我都无法想象这么多年她是怎么过来的,然而她不但成为了妇产科主任,还去了长沙进修,从事生殖医学研究,担任过夏家辉院士的助手,晚年还成为了市政协委员。)


user avatar   shuo-shu-44-10 网友的相关建议: 
      

如果孩子是个普通人,那么就跟工人家庭生了一个智障差不多意思,父母也想不通自己上辈子造了什么孽。还不止,如果一个小区里都是教授呢,对门孩子加州理工、楼上孩子普林斯顿,地缝是没有的。以为家里有个免费家教?天才解题是没有套路的:这不是一眼就看出来了吗?

---- 那么好处有吗?没挨过打。因为他们有文化,自信辩得过你。孩子议论文水平,在跟父母的争执中,不知不觉地就提高了。跟我抬杠?我可是幼儿园开始练的童子功。但是从长期来看,是一个坏处。你们有小孩的,一定要给他补上棍棒教育这一课。其实社会就是这么简单粗暴,没人跟你讲道理。应该让孩子先适应起来。


user avatar   vtt-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请转告他,理解他理财的初衷,成家之后确实更需要理财观念,很有丈夫的担当。但是,观点是对的,实施的措施是错的,买金条才能保值,买黄金首饰并不能。

千万不要为了省钱不买钻戒而硬要买黄金首饰,殊途同归。

钻石和黄金首饰都不算保值,买到手就是二手价了。只是相对于钻石,黄金首饰更容易回收变现,作为原材料上哪儿都能回收,还有统一的价格体系。

但黄金零售价和回收价是两码事,不是同一个价格体系,而且没有绝对联动关系。

比如连锁品牌的金价为500+多的时候,回收价400+起起伏伏,可能回收价跌到300+的时候,零售均价依然坚挺在500+。

回收价格是按照国际走势走的,零售价格是根据国际走势+每个品牌自己价格体系决定的。回收时还要自损当年的手工费。

买珠宝,除非买得起拍卖行那种的,才会保值(不亏本),被名人用过还能增值。这不是什么珠宝人利益相关我才这么说,这是经济学,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总而言之,买首饰最大的价值是佩戴时获得愉悦感的价值,不是变现价值。

如果还是各自坚持,闹的不愉快,那就不是买什么的问题了,而是三观不合的问题:你们在想法有出入的情况下,无法有效沟通达成一致的立场,解决生活的挑战,那就需要重新考虑下要不要结婚。

你想买钻戒,他不想买,这不是三观不合。你想买,他非但不想买还要1234567pua你,这才叫三观不合。

适合进入婚姻的状态是求同存异,和谐共处。

婚前,双方还没有求同的共识,真的不适合草率地进入婚姻。

以上。

图文并茂的详细版本请参见:




相信钻石是骗局、智商税的,可以继续相信,我无意改变别人的想法,但非要杠的话,就是你对。

不管是什么行业,都要学会独立思考。先去行业最权威的书籍、学术网站了解一下客观事实,再判断别人说的话,是专家还是砖家,才能不被营销文章所左右。

那篇钻石是骗局的文章就是莫桑钻的营销文案。后来又被卖培育钻石的拿来做文章。

产品本身没有错,错的是宣传的人:宣传时踹着明白装糊涂,一半对一半错地歪曲事实,故意踩低别人拉高自己,主动引战扩大影响力。

这种行为,对于消费者而言,洗脑有效但耍人可耻,毕竟没有人喜欢不知情,更没有人喜欢别人把自己当韭菜。

我相信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得到事实真相,并且有能力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




  

相关话题

  现在90后员工容易离职,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留住他们呢? 
  如何看待华为要求清理34岁以上的员工? 
  为什么大家对机长和船长的尊重程度要高于长途大巴司机? 
  如何优雅地拒绝别人借钱? 
  营养品和营养品的区别到底有多大? 
  为了做好本职工作你都get过哪些匪夷所思的技能点? 
  快节奏生活有利于还是不利于人的自我实现? 
  你买的最成功的东西是什么? 
  是什么让你决定留在小城市? 
  怎样查全一个方向的文献?导师总问「你查全了吗」? 

前一个讨论
理想细绳随机切为n段,为什么最短段长度的期望为原长的1/n²?
下一个讨论
网传西安媒体发布的一则视频中出现了两个身份不同的「马雪娥」,这究竟怎么回事?如何看待这一事件?





© 2024-11-23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3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