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外国人是怎么笑话我们的?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gong-72-9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初来丹麦的时候,我其实对他们的办公室环境不太适应。丹麦人好像心理年龄都比较低,在工作时努力维持着一种高中教室或者(至多也就等于)大学寝室层次的氛围…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当他们和你熟了以后就会开始疯狂的嘲讽和自嘲,有时候下口还挺重,让我一度觉得丹麦人说话是不是不太使用脑子这个器官。然后习惯以后,发现外国小哥各个都是人才,加上我骨子里也是个吐槽党,慢慢就喜欢上了这里。

事实上我们事业部是嘲讽技巧集大成者,在普通嘲讽之外,尤其擅长国家梗。原因在于我们事业部实在是太多样化了,丹麦本地人不超过40%,等我们这群“老外”习惯了丹麦的环境,就会发现吐槽彼此的老家是这么的安全和有趣,因为不太会被当作歧视少数,而且可供吐槽的资源又有那么多种…在我拿午餐时间打字的这会儿,身边已经有一个罗马尼亚人,一个希腊人,一个哥伦比亚人和一个意大利人跑来邀请我去餐厅。并在被我拒绝后摊开双手说“你看,你总是这样。”

是啊,你们也总是这样。


作为中国人我带来的第一个梗就是吃。据被我邀请吃晚饭的同事们描述,中国人(也就是我和我老婆)每天花在做饭吃饭上的时间超过三个小时,食物范围无所不包,且食量惊人,一岁小儿(其实是我儿子)也能吃下十几个Ravioli(其实是小馄饨),把最能吃的意大利人都吓得不轻。再加上我们丹麦的中国人每年二三四月就集群出动去扫荡西部海岸之生蚝,年底又漫山遍野地摘熊葱,带回去切了当韭菜下饺子。久而久之,中国人在吃方面的独特造诣和不懈追求就给了所有外国同事深刻的印象。

有一次,我的同事开夜车刚被一只鹿撞了正在郁闷。我当时突然想起在国内好像很少见到野生的鹿,且超市里从未见过鹿肉。于是便欣喜地提起这件事,打算将之作为“中国人食性并没有那么广”的一个证据,没想到原本就不太开心的同事直接没好气地回了一句。

“你应该去查查你们的历史资料。”

“没准你会发现你们祖宗留下来的一封信:孙子们,很对不起,但是我们好像把鹿都吃完了。”

中国人的食性很广吃法奇葩这个印象,还被各路去中国出差的同事引证过,在长沙吃蛇,在徐州吃狗,在四川吃兔头,在全国各地都能吃到各种包含了动物内脏的火锅等等等等。然而,最大的一口锅其实非常冤枉,因为那并不是中国菜。之前事业部老大去中国和客户谈项目,因为客户在日本呆过很久,我们中国区销售贴心的找了个高档日料餐厅。然后我们的老大就被一道菜震慑了,那是一道生鱼片,而鱼片的主人,那条只剩骨架的鱼,还在盘子上大喘气。这道菜其实经常吃日料的基本都见过,但是对欧洲人来说确实是十级精神冲击。(欧洲的日料店我并没有发现过这玩意儿)回国之后,他就把这个故事广为传播,虽然我一再解释这是日本料理,但老外真的很难把中国日本分很清楚…从此以后,“你吃的东西会动吗?”就成了部门内和去亚洲出差的同事打招呼的第一选择,不会动,则说明这次出差还不够融入。

事实上我的确也贡献了不少额外的谈资。因为我本人坚持做中餐,连早饭都要从网上亚超购买冰冻汤圆蒸饺奶黄包等。请客也一律中式,然后把同事对着年糕粉丝鱼头鸭脖发呆的照片发去朋友圈,以供嘲笑之用。然而大家似乎早就接受了这个设定,并且也开始从中找乐子。有一次,我们事业部开一个全天的重要会议,我在茶歇时默默地拿出了两个早上剩下的麻球吃了起来。当时突然来了个电话让我出去了一会儿,回来以后发现全会议室的人都在用奇怪的期待神情看着我,把我看得心里发毛。接着,我们老大开口问道,能说说你吃的这个球是什么做的吗?

我想了想回答说,类似面粉的东西吧…

只见一位在中国呆过三年的美籍项目总监突然跳了起来,指着会场的所有人大叫:“耶!我赢啦,你们都欠我十块钱!”



除了吃这个第一嘲讽优先级,关于老外眼里中国人还有些其他的槽点,有的公平,有的则不怎么公平,甚至纯属以偏概全。比如他们认为中国人都不太会开车,其实原因在于我和另一个在总部的中国同事(性别:女)的确获得驾照时间不长,开得都比较慢。外加丹麦小镇一般很难租到自动档,不少来出差的中国同事驾驶手动档技术惨不忍睹,五档起步,刹车不踩离合比比皆是。每隔一阵子,就会有老外跑来眉飞色舞的和我说:“你们中国人来这里出差啦!”问她怎么知道,答曰:“赶早来公司路上看到辆车,遇到红灯飞起来半米高!”

你咋不上天呢?

最爱吐槽这一点的其实是德国人,因为他们在开车的时候往往非常疯狂,双目尽赤、嘴角迸裂,上了freebon不开到二百五好像就对不起德国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原本丹麦人开车比较谨慎就经常引起他们吐槽,等看过中国人开车以后,那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仿佛我们糟蹋了驾驶这一个神圣的行业。有一次我从德国佛兰斯堡开去新明斯特的分公司,当时7号高速因为汉堡G20峰会的原因正在大修,我以65公里(略低于限速)非常安定的速度在一条小路上前行,后面跟着的一辆德国车却像犯了瘟病,左右扭动不止。我们一起开了一个小时后竟然在同一个停车场停了下来,开门之后,我才发现驾驶员是我的德国同事之一。当时这位老兄正在后备箱里不知道摸什么东西,可能是棒球杆。

此事过后,这位德国佬经常和人声泪俱下地讲起当时的经历:“那天我看见前面是辆丹麦牌照的车就知道要遭,谁能想到,驾驶员竟然是个中国人!“


在丹麦,还有一个和中国的巨大的不同就是等级制度。丹麦的等级制度基本不存在,甚至可以说老板日子过得还不如工程师。因为你的手下很可能会在周围贴一些这样的东西:

“为了您的安全,请不要指导我的工作。“

“以上看下,及目皆屎。以下看上,唯见屁眼。“

所以老板们为了自己的安全和不被看成屁眼,一般举止都非常小心谨慎,这就和中国有很大不同。尤其是我还在日本工作过,在那里老板发起火来可是要扇下属耳光的。我们事业部的大老板就特别喜欢听我在日本工作的经历,吃饭的时候经常就要温习一遍。我寻思,那种时候他可能刚受了底下人的气,需要靠YY来平复一下心情。

除了工作,丹麦的家庭里也是没啥等级制度的。打小孩是一种重罪,很可能会让家长失去监护权。我对此就颇为不忿,因为我从小挨打,多少想为祖国传统文化辩护,外加我儿子生来就一副欠打样…有一次吃饭的时候我就告诉本地人说,我认为适度打小孩是有利于小孩成长的,并且绝不会有后遗症。在我十岁以前老爹几乎每个礼拜都要揍我一顿,现在不也好好的吗?说完之后,一桌的人脸上都露出了诡异的微笑,一个同事跑来拍了拍我的肩说:“你确定吗?我觉得,你这个经历能解释很多事情…“


丹麦式的嘲讽偶尔也挺伤人,感觉他们对轻重的敏感度不高。有一次我和一个印度软件团队经理和一个丹麦运营总监一起吃中饭。席间我提起我的自行车在丹麦被偷了。这位总监一脸严肃地看着印度人说,是你干的吗?得到否定回答后又问了一句,那你能帮他弄一辆新的吗?我在旁边笑喷了,心里却在想这个尺度真是够大。

还有一次也是我和这位印度人以及两位丹麦同事开两辆车从德国回丹麦。两国边境上有哨卡,会随机检查来往车辆,而所谓随机其实拦下的基本都是中东面孔…我本来打算坐印度人的车,结果丹麦同事说这样不行,你们如果坐在一起,那辆车里的含丹量(Dan content)就太低了…铁定会被拦下来耽误时间。我当时被这个霸气的说法震慑了,于是决定分开乘坐。然而过国境时印度人还是被拦了下来。和我一起的那个同事边开边评论道,看来那个丹麦人含丹量不够,可能祖上有鞑靼血统。而我,已经数不清他到底黑了多少人。


可以想象,如果一个比较自卑的人在这种环境里会有怎样的胡思乱想。事实上我开始的确有点儿不适应,让我真正释怀的正是丹麦人自嘲时候的无情劲儿。比如我们南日德兰地区久经战乱,有好些博物馆纪念1864普丹战争,然而我去参观的时候,却发现画风和国内的抗日战争纪念馆非常不同,导游甚至还编了打油诗吐槽自己国家。

我们的滑膛枪,是前装的。

我们的护城河,他冻上了。

我们的指挥官,严重晕血。

你猜得没错,丹麦陆军就是这。

要知道1864可是把丹麦军队直接消灭建制的一场战争。当代丹麦人如此释然,也是让我大开眼界。

丹麦人似乎从不把国家当成玩笑的禁忌,甚至我的丹麦同事也会嘲笑本国军力的弱小。

“你知道我们最新的国防预算会被用在哪里吗?我们准备在国境线上安装传感器,当遭遇大规模入侵时,我们就能立刻全境广播投降宣告辣!“

OTZ


在丹麦久了,真的会有一种返老还童的感觉,这句话当然可以从好的坏的两个方面去理解,正如同我说丹麦是个“童话王国“。一两年前,丹麦驻中国大使馆曾经在二战纪念日发过一条微博,说丹麦因为”在二战中及时投降“而躲过一劫。这曾在中国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但在我看来,这句话却正正反映了丹麦人的风格,好比一个天真透顶的孩子,对大人,说了个不合时宜的笑话。






看到大家这么热情,再诚惶诚恐地更新几条,都是我还能想起来的真实段子,不保证疗效。


1

有一天同事带着我们几个人一起下班,在市中心遇到了罕见的堵车,百无聊赖之中开启自我吐槽模式。

“明天我们要上本地报纸了。”

“头版头条,《十年一遇!森诺堡市区遭遇大规模交通阻塞》”

“据调查,此次交通阻塞可能与近期外来人口大量涌入有关。”

“图为一辆等待中的车辆,上面载着一个意大利人,一个罗马尼亚人,一个希腊人和一个中国人。”


2

刚来丹麦的时候本地人经常请我去当地比较有名的一家餐厅吃饭,连续给我点了一道名为“国王佛雷德里克的最爱”的主菜(其实就是土豆烧牛肉配甜菜酱),吃了两顿以后,他们问我感觉味道如何,我一时没忍住,说:“我觉得你们的国王应该是个脾气非常非常好的人。”

说完我就后悔了,但是在场国内的丹麦人却哈哈大笑,非常大度地表示我这个吐槽很厉害。

然而,之后他们请客还是频繁的帮我点这道菜。

?????


3

我的生活常识非常糟糕,经常理发把自己理成阴阳头之类。我老婆来丹麦陪我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怕我把自己养死了。

然后有一次去瑞典拜访我的老板,一个非常老派的瑞典贵族后裔。看到他在家里种了好多的兰花,我有点羡慕。然后告诉他我也种过不少,但是全都没活几天。

我老板一边喝咖啡一边慢悠悠地说道:“也许你可以试着给它们浇点儿水。“


4

曾经有一个特别不靠谱的产品经理离职以后,事业部的大老板(VP级别)在给整个事业部办公室人员的通知邮件里这么写道,

“从今天开始,Svek将不再继续为我们公司服务。我不是特别想感谢他在过去为公司做出的一切...”


5

有一天同事们一起吃饭,餐桌上话题是“旅游时的悲惨经历“。

我说起去布达佩斯旅游的时候,先问酒店楼下是否能停车,前台说,虽然不允许但从来不会有警察来这里。于是我停了一小时,然后发现多了一张折和22欧的罚单。去找前台理论,她又告诉我说,很多人都在布达佩斯被罚款,但只要以后不再来的话,直接开走不交钱也没事。我又信了她的鬼话,结果开回丹麦以后,收到匈牙利交警转交欧盟停车机构丹麦分局的一张110多欧的罚单。

他们听了我的故事以后是这么安慰我的:

“今日最佳“


user avatar   xiao-yang-99-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摘自《李希霍芬中国游记》一书。



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男爵(Ferdinand von Richthofen;1833年5月5日-1905年10月6日)是一位德国旅行家、地理和地质学家、科学家。曾于

1868-1872

年来华考察。当时正是同治年间。

他的侄子就是一战时德国王牌飞行员“红男爵”曼弗雷德·冯·李希霍芬,他的远方侄女是英国小说家DH劳伦斯(《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作者)的夫人弗里达·劳伦斯(原名弗里达·冯·李希霍芬)。


在近代地理学领域中,李希霍芬被视为重要的先趋,他在世界各地的地质纪录与观察结果、文献都非常详尽,倍受学者推崇。


书摘:

“那么中国人到底有没有绝对超越欧洲人的方面呢?目前我还没有发现,或许在某些方面他们比欧洲人先行一步,但是前进的脚步很快就停滞下来,目前唯一值得称道的就是中国人耕种的技术还算先进,其他可以说一无是处。比如印刷术,虽然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印刷技术,但远不如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先进;再比如中国人发明了火药,但他们的枪炮当前却及其落后;虽然中国的教育史可以追溯到德国人还在茹毛饮血的时代,但中国人对当代科学文化一无所知;他们的天文学历史何其悠久,却远超不过托勒密所达到的高度;中国人在马可波罗时代就开始开采煤矿,但至今找不到一丝矿物学,采矿学和地理学的痕迹;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但他们只在自家的海面上航行,靠的是笨拙的船只;在建筑(主要是寺庙)和雕塑上中国曾达到相当的高度,但是很快就跌落下来;在音乐方面他们想来无知;在医药学上至今中国人还在使用所谓“龙骨”;虽然几千年来中国经历了很多战争,但时至今日没有一只纪律严明的军队,更谈不上战略和防守战术;道路和交通工具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尽管这个庞大的帝国亟待解决的就是交通问题;在宗教方面,中国人已经陷入迷信的泥潭难以自拔;在哲学上,当代的中国人再也无法达到孔子的高度。无论哪方面,中国都处于要么停滞,要么从低水平向更低水平退步。只有一点中国人可以引以为傲,那就是在人口繁衍方面,中国人堪称全世界的榜样。除了种稻子和高粱,他们最拿手的就是生孩子!!



“其实落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还傲慢自大不知改进。要论算计和经商的才能,中国人远超过日本人和朝鲜人。但是越是小民族就越具备无限的力量和生存能力。虽然中国很早就和欧洲有接触,但是为自大所害,他们压根没想过和欧洲人学习点儿什么,更别说派人到欧洲取经。而日本人就不同,一旦发现欧洲的确有先进之处,立即燃起强烈的学习欲望,派人到欧洲学习。朝鲜人如果有此机会,我相信一定会向日本人那样孜孜以求的。”

书摘:“中华民族的特性对欧洲人来说不是很容易理解,如果谁想从哲学角度研究这些特性,那首先就要以家庭为基本载体。自古而然,并且通过严苛刑罚保障的儿女对父母移植到服从也导致了中国人墨守成规的特点。另外他们的生长环境,比如一直会担心缺衣少食,那种认为生来就应该劳作的思想和中国人善于投机和算计的特点也不无联系。在婚姻方面更是要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与爱情没有任何关系。男女双方在婚前根本就不会见面,有如此生活经历的中国人根本就不会理解什么是温柔,什么是生活的乐趣,什么是浪漫。”

“几百甚至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过着这样的生活,渐渐地他们追求自由和更高生活品质的本能被磨灭了。这和人种没有任何的关系。中国人从人的本性上来说和我们没有任何区别。当然这种家庭伦理秩序也造就了中国人一些优良的特性,比如他们的服从执行能力较强,能够冷静地思考,比较谦虚,能够自觉维护公共秩序。在中国,家庭观念对每个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家族观念的形成或许和自古已有的传统和习俗有很大的关系。”

很长但请耐心看完!!!!!!!













——————————————————更新

后面几章中,对晚清湖南人性格的描述:(很长,但是请耐心看完!!!!!)

@Tony Soup




















在近代地理学领域中,李希霍芬被视为重要的先趋,他在世界各地的地质纪录与观察结果、文献都非常详尽,倍受学者推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知名的飞行员曼弗雷德·冯·里希特霍芬(Manfred von Richthofen,有红色男爵the Red Baron之称)是费迪南·冯·李希霍芬的侄子。

中国西部的甘肃走廊南缘山脉,曾有一部分的英文名称是依李希霍芬的名字命名的,如Richthofen Range,也就是今日的祁连山脉。

李希霍芬用在华考察的资料,完成了巨著《中国——亲身旅行和据此所作研究的成果》。该书于1877年出版,“丝绸之路(Silk Road)”一词便首次出现于该书第一卷中。

李希霍芬在考察中国景德镇期间,以地名命名景德镇高岭出产的用于烧瓷的土,从此便有高岭土其名,闻名中外。


李希霍芬早期所留下的背景资料不多,出生于上西里西亚(在今日波兰境内)的卡尔斯鲁厄(Carlsruhe,今名为Pokoj)。他曾就读于布雷斯劳大学及柏林洪堡大学,1856年获得博士学位,并在奥地利的提罗尔(Tyrol)和罗马尼亚西部的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进行地质研究;在1860年到1862年之间,李希霍芬参与普鲁士政府组织的东亚远征队[Preussische Expedition],前往亚洲的许多地方,例如锡兰、日本、台湾、印尼、菲律宾、暹逻和缅甸等地旅行。1863年到1868年间,他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做了大量的地质勘查,他的研究间接导致了加州后来的淘金热潮。1868年到1872年间,他转到中国做了七次远征,这段时期中,他正式地指出罗布泊的位置(新疆已干涸的咸水湖,旁边有古楼兰遗趾)。

1872年后,李希霍芬回到德国,1873年到1878年间担任柏林地质学会主席,1875年起,在波昂大学任教,1883年到1886年年间服务于莱比锡大学,1886年后则转到柏林洪堡大学,在他众多学生之中,最出名的是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Sven Hedin)。李希霍芬晚年担任德国地理协会的会长多年,并协助成立了柏林水文学院,1905年10月6日卒于柏林。


user avatar   sch-76-4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坐标韩国。

在一次留学生聚会上,因为在坐的只有我一个中国人,他们纷纷同我讨论起中国的北京,美食,文化…他们很多都去过中国,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后来话题被引到了中国人口上,一个一直没开口的新西兰人讲话了,他轻蔑地说,中国人就像兔子。

我说对不起,你在说什么?

他又说中国人就像**的兔子,不停的交配繁殖,并做出侮辱的手势。

我把桌上水瓶一下砸到他脸上。

最后被拦住了,没打起来。

不欢而散。

————————————————

后来听一个日本朋友吐槽,这个新西兰人不仅侮辱中国,还嘲笑日本人智商低,韩国人长得丑,加拿大是个垃圾国家等等。活到二十多岁纯属运气好。

另:答主是吉林的,体格不壮,但绝对不是忍气吞声的类型。惹到我头上,我肯定要整他的。

--------------------------------


两年前的回答突然就火了…

求照片的我就不在这里发了,去我微博看吧

微博:沈辰桓


weibo.com/u/5619194095


user avatar   zhao-xin-88-68 网友的相关建议: 
      

高中地理老师讲课,说到现在很多落后的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已经转移到了非洲,那里的黑哥们一个月只拿七八百人民币的工资还乐呵呵地。讲到这里老师搞怪地做了一个傻傻的表情。全班都笑了。

我听得不寒而栗,当上世纪八十年代,欧美的老师讲到产业转移,说中国人只拿一两千的工资还乐呵呵的时候,欧美的学生是不是也会这么哄笑?


user avatar   yezz 网友的相关建议: 
      

2007年,我的美国寄宿家庭,女主人十分心善,男主人是一位绅士优雅的医生,有自己的小飞机,古董奔驰和游艇。他们收养了一个中国孤儿,给最好的私立教育和生活,视如己出。当年他和我讨论过中国,他认为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一个superpower的全球领袖国家。他还说,中国将在十年之内崛起,美国不能小觑。

今年是2017年。我的一位加拿大同事,公司里的奇葩。40岁,没车没房没朋友,把钱都花在喝酒和昂贵的品牌时装上。宁愿在零下二十度骑自行车上班或者穿着一件3000刀的皮衣坐公交,也不愿意攒钱买一辆车。他十分渴望恋爱,可是由于自己双商感人,从没有date超过一个月。

虽然他平时最爱把民主平等自由挂在嘴上,可他在谈话中会透露优越感。

经常问我认不认识加拿大本地某小明星,会理所当然地认为我们的文化你们都应该了解。

当他看到六十年前偷渡移民艰苦的历史照片,会开玩笑问我“你是不是也是这么来到北美的?”

当我们聊到奥迪A8的时候,他会傲慢的说:“我怀疑你从没见过A8。”

我想说明的是,我接触的所有高素质的北美人,就算真的有种族歧视,也不会表现出来。甚至说,高素质人不会有什么地域或种族歧视。他们深知,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种族之分,只有阶级之分。

所有那些接触到的有地域歧视的人,无论他是加拿大的同事,还是在上海便利店里看不起外地人的阿姨,或是因为无知,或是自身的低素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loser,一定要把别人想象得比他们生活的差,从而去找寻一些可怜的优越感的人。

知道我当时怎么回答我同事质疑“我怀疑你从没见过奥迪A8” 这句话吗?

我当时嘴笨:“这车在中国十五年前就流行过了。”

可是后来我朋友教我一个更精彩的回答:

“我是没见过。不如你买一辆给我看看?”

怼人技能Get!

——————
更新:

我怎么会沦落到和加拿大loser做同事的?
- 他在整个population里面都算loser,虽然他双商感人,工作散漫懈怠,但他自我感觉十分良好。大家仍会给三分薄面。

为什么我认为当代游戏规则核心是阶级之分了呢?
- 不要说什么阶级之分本质上和地域歧视没有区别,都是歧视。这不是我设定的社会游戏规则。你所看到的一万美金的头等舱和一千美金的来回机票,二十万美金的车和两千美金的车,无论你是何种肤色来自哪里,你都可以买。那这些东西区分的本质核心是什么?

中国有没有崛起?

- 十年前,北美广告上几乎看不见亚洲面孔。这十年品牌广告上的中国面孔越来越多,商场里都会银联/微信支付,商家为了迎合中国消费者会在新年时候推出一系列周边产品。

我相信祖国还有许多进步空间,民生上的,军事上的,国民素质上的。二十年前台湾人香港人还有很强的优越感,而现在我们大陆实在是很不屑这种所谓的优越感。在我眼里,这是和中国国际地位迅速提高分不开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个提醒我被嘲笑了要多考虑自己身上的问题。

加拿大同事,平时下了班就是吃饭喝酒买衣服,然后上约炮软件上找女人。

他现在准备买房凑首付,40岁的人,硬是问了两个姐姐(都50岁)和父母要了钱凑出来10万加币。他是家里幺弟,从小过的顺风顺水,父母和姐姐经常扶持,一人吃饱全家不愁。

我公司有个华裔员工开辆英菲尼迪轿车,他当我面说“I don't think he can afford that kind of car.”这个华裔员工怎么着工资都比他高50%,家里住的是豪宅区,不知道他哪里来的勇气去揣测别人。

我后来直接怼了一句"Who do you think you are"。

当我能力比他强,工作比他认真,脑子比他清楚,学历甩他几条马路,年龄比他小十岁,见识比他广十倍,还看到一个连工作都不能好好完成(他有成人多动症,无法集中)的人说出这种话,还有圣母婊劝我多考虑自己为什么被嘲笑?

我呸。


user avatar   wang-rui-e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个刚经历的:

走到哪买到哪绝对算一个

在法国大家乐国际机场报道:

这一溜,还以为是在国内百货商场呢,导购也是一口熟练的中文

吓得我赶快找个Espace Fumeurs(吸烟处)找人侃大山去了。

二把刀水平的法语,基本就是“笨猪”“傻驴”的程度,就夹着英语当方言讲

然后有人问我是日本人还是越南人

额。。难道是因为我比较矮?难道你不觉得猜中国人机率比较大吗?

“中国人不都是拎着购物袋的吗?!”

@王妈妈

对此有诗赞曰:

跋山涉水到巴黎,法风烧饼难寻觅。

笨猪傻驴咩呵西,吸烟区域恨难栖。

却问故乡何处是,定是越南凄凉地。

我闻此问常戚戚,没钱买包我有理。

我!有!理!


user avatar   yxyang-73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化学实验课,中和滴定,有个仪器实时记录滴了多少液体和当前pH。

实验结束需要把数据作图,作为cs狗发现仪器有个usb接口就顺手倒腾了半天把数据拷走了,然后直接弄进excel生成ph curve然后贴到lab report上。

在大家纷纷对我的做法表示“卧槽你搞啥”的时候,旁边的小哥半开玩笑地来了句:

“You know, he's going to sell the data to the Russians...”


user avatar   xu-te-4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些中国见闻

1、吃虫子



2、穿睡衣外出



3、被合影

"真应该1美元照一张”

来来来。跟我家孩子照一张,抱着,笑一个 O(∩_∩)O

这位姑娘不但被合影,照片还被背后那位猥琐男做了手机屏保

请和我的狗合影一张,我就不用了



4、超强装载技术


5、安全意识基本没有

Are helmets expensive?

OMG 后面的小女孩还抱着一个baby啊

这样坐多舒服,而且戴袖套也不戴头盔。


6、发现疑似狗肉




7、哪都能睡觉


8、中国老人好厉害。希望我80岁也能像他们一样灵活



9、奇怪的食物


10、乱晾衣服

“China, you're so weird. I love you.”



----------------------------------------------------------------------------------------------------------------------------------------------------------------------------------------------------------------------------------------------------------------------------------------


自相矛盾的中国


外星(国)人就业证


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亚洲人乒乓球这么厉害了.....


上海的Daft Punk,好酷炫


......怎么都让你们碰见了,真是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


cool kids


我想大家都见过。。这真不能怪小孩,有些家长认为小孩随地***好像很正常一样。。


告诉你为什么他们买得起,因为.....


当你被邀请参加婚礼只因为你来自美国,并且意味着你有音乐天赋,来一个shake it off....♪♪♪

“这不把你们当猴耍吗?” “他们就是这么对我们的,不过他们管我们饭,我想这还可以接受。”


中国的建设太疯狂了,到处都是起吊机。。


跟billionaire合个影


我都脱光了,就剩泳衣了,结果看见中国人都还穿着衣服呢,能不能好好玩了。(谁叫你们一到水边就脱个精光)



在中国的福利,看比赛直播不花钱啊,尤其还是帕奎奥和五月天的世纪之战。


中国的卡拉OK太棒了,Asians love Karaoke!!



体验拔罐


时尚的facekini




------————————--------------————————————————————————————----------------------------------------------------------------------------------------------------------------------------------------------

参加中国人的婚礼,看着都累,中国人结婚好复杂,weddings are quite the production here.

原文:

“Attended a Chinese wedding in shanghai today. A most interesting affair as it included, bouquet toss(during the ceremony), a master of ceremonies, balloon release, champagne pyramid pouring ceremony, free packs of cigarettes, guest takeaway favors, a personalized cartoon on how they met, three different attire changes for the bride and groom, the bride serenading the groom, a full length music video starring the groom for the bride, a candle/sparkler lighting ceremony, a drinking contest (slamming red wine), dinner with lobster and turtle, cake cutting ceremony, a showing of beauty and the beast, a video production crew, 3 photogs, and last but not least a slide show of wedding pics including shots in 6 different gowns, multiple locations (including Paris) and even underwater shots. No, not in water, underwater. Needless to say, weddings are quite the production here.”


user avatar   zxuefe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怎么没人提《圣斗士星矢》啊?

这个系列作品的特色不就是回回都是一部的戏就半天时间么?

黄道十二宫篇:纱织中了天箭座的箭,必须12小时内突破圣域十二宫。

北欧篇:奥丁代言者希露达被海皇戒指蛊惑令冰川融化,纱织代替希露达阻止冰川融化但是只能坚持12小时,必须在时限内摘下希露达的戒指。

海皇篇:纱织代替人类承受波塞冬的洪水,应该也是只能支撑一天之内的时间。

冥王十二宫篇:被哈迪斯复活的圣斗士要在12小时内取下雅典娜的首级,实际目的则是为了雅典娜去冥界并且唤醒女神圣衣,12小时候被复活的圣斗士们就消失了。

冥界篇:记不清打了多长时间,但从纱织被塞到缸里抽血开始到解决应该也是一天之内。

黄金魂:在本篇剧情里有好几天,但对应到冥界篇时间仅仅发生在冥界篇12黄金击破叹息之墙到打死神之间。

火星篇:马尔斯获得阿丽娅的权杖后建立起巴别塔吸引火星,会在12小时内毁灭地球,主角们必须在12小时内突破新十二宫。

土星篇:这篇好像打了很多天……


user avatar   yi-han-71-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




  

相关话题

  很想出国留学,但不知道我這樣行吗? 
  本科申PHD最看重什么? 
  在上海生活有哪些有趣的笑话或段子? 
  你们觉得中国的仇外现象是怎么造成的?还有多久这个现象会淡化? 
  你的专业知识在实际生活中曾经有过哪些妙用? 
  有哪些关于高考的段子? 
  为什么很多国外家庭可以和宠物睡觉,而很多中国家庭不让宠物上床? 
  出国留学的选择,你后悔了吗? 
  各位路过的帅哥美女,给我讲个爆笑的笑话可以吗!!?? 
  2021年留学生在疫情下放弃出国的理由是什么? 

前一个讨论
如何评价@江歌妈妈在微博上泄露刘鑫家人的个人隐私的行为?
下一个讨论
有没有不需要起桥的卧推技术,背部实在拱不起来?





© 2024-11-0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