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看待杨安泽带妻儿外出购物被美国人歧视,发文称「作为亚裔感到羞耻」?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公知体反问:

你爱美国,美国爱你吗?


user avatar   nell 网友的相关建议: 
      

注:本文无意评判黑白,更谈不上洗白,只谈此种心理产生的机制及其背后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根源。想要发泄愤怒、指责、谩骂的请出门左转,保证会找到不少有此同好的答主。


杨安泽回应了。

感兴趣的可以看原文,一部分翻译如下(划掉……不想翻译了,自己看吧)。基本和我分析的是一个意思。

首先是坚定的爱国主义立场,这个爱国当然是爱美国。他的所有发言、呼吁和诉求对象都是Asian American族群的。严格来说,新一代移民、留学生、持H1B签证或刚刚获得绿卡的华人是不在他的对象范围内的。

其次,这篇回应基本上和上一篇文章的立场一致,就是号召Asian Americans更多的投入到建设祖国(当然指美国)中,让亚裔获得更多的正面形象和社会认可。

这里要反对一下高赞所说杨这一行为是「亚洲人的思维方式」。恰恰相反,这是十足的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是「rugged individualism」。有翻译为「顽强的或不屈不挠的个人主义」。

这是一种推崇个人奋斗、不抱怨、以一己之力翻转乾坤的个人英雄主义精神。几乎所有主流好莱坞电影里反映的都是这种rugged individualism。

然而【反种族主义的话语理论】一直在批评「rugged individualism」,因为它用个人的努力掩盖了结构的不平等和系统的种族主义,它视那种对体系的抱怨为娘娘腔(sissy)、不爷们、loser。这种思维方式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victim blaming」(谴责被害者)—— 也就是你不成功跟社会无关,你要在自己身上找责任。

这其实是exactly杨安泽的文章所体现出来的思维逻辑 ——亚裔要从自己身上找责任,be a better American才是获得尊重的出路

这根本就不是什么亚洲人的或者儒家的思维方式,儒家推崇的是克己复礼,都克己复礼了,还去竞选什么个总统啊。早期的华人才是儒家思想的践行者。

所以这再一次证明了杨就是生于美国、长于美国的美国人,他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必须用美国人的逻辑去理解。

可能说了半天,好多人还是无法理解,还是只能用“跪舔””奴性“ ”叛徒“ “不自尊” 的模式去理解(摊手。

最后一点,其实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杨不是不够美国,而是太美国了。把美国的意识形态毫无批评的全盘接受,这就是他的局限性了。对美国种族主义的敏感和反思远远不够啊,相比来说,很多白人在这方面的反思意识都比他要强。但可能恰恰因为他不是白人,没有白人的”white guilt“历史包袱,反而丧失了反思的机会。他应该在大学的时候多选修几门社会学和人类学的课。

Andrew Yang Responds to Backlash on Washington Post Op-Ed [EXCLUSIVE]

What motivated you to write the op-ed?

Andrew Yang: This is a devastating time for our country. People’s lives are falling apart. For Asian Americans, it’s compounded by the fact that racism toward us has increased due to the fact that many Americans wrongly blame us for the virus. Asian Americans are often cast as “the perpetual other,” even if we were born in this country and have never known another home. It’s been hurtful because the idea of America is as someplace where we all belong. I’ve heard from dozens of friends and family members who are afraid to show their faces. I thought I could both raise attention to the hate being directed toward our community and highlight that we are some of the people who are on the frontlines trying to keep people safe and healthy.

It seems many are taking issue with how you used the word “America-ness” in the piece. Could you explain why you worded it as you did?

I realize that the op-ed fell short. I did not mean to suggest that we as Asian Americans needed to do anything more to prove that we are Americans. We’ve been here, we belong here and will continue to be part of the fabric of America.

To me, patriotism means things like volunteerism, acts of kindness to neighbors, serving others and leading by example. The reference to “wear red white and blue” was very specific to an initiative that we’re launching to help coronavirus relief. In hindsight, I really don’t begrudge folks for taking some parts of the op-ed at face value and being like “Andrew Yang thinks the way to fight racism is to lean into proving you’re American by wearing a giant flag.” So I get it. But ultimately my call to action was that it was time for us to step up, to lead, and to serve. Not because we have to in order to somehow prove we are American, too, but because our country needs us more than ever and we have so much to offer.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backlash that you have gotten from the piece?

First, I believe that we all understand what’s going on and want the same thing.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we’re all as American as anyone else and racism needs to be called out and combated in any way possible. I’ve experienced racism, as we all have. Second, I was deeply struck as a young person by both the oppression and internment of Japanese Americans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the courage displayed by Japanese Americans who were members of the 442nd

On a personal level, it pains me that some people took the piece negatively as it was meant to highlight the racism Asian Americans are experiencing and the fact that we are some of the people who are on the frontlines of this crisis. It’s interesting reflecting on how I faced critics every day on the campaign trail. Eventually, I felt bulletproof. There’s no other way to keep pace. But with the criticism around the op-ed, I’ve tried to take it in. On the one hand, I’ve been impressed — genuinely grateful for the conversation and even entertained (some of the content is really creative). But on the other hand, I’ve also been unexpectedly struck by the sting. I think it’s because I imagine it coming from people who have similar experiences as me, growing up as a scrawny Asian kid. The suggestion that somehow I’m more pro-White than pro-Asian — it’s obviously ludicrous if you look at any part of my life. I’m pro-people. And for anyone who would actually question that seriously, I’d hope they’d give me the benefit of the doubt.

There are some who unequivocally disagree, but some also say that your message was misinterpreted. Would you word it any differently if given the chance again?

So in retrospect, I would have made sure to reference that my op-ed was just part of a larger awareness campaign that some of the greatest voices in our community are getting behind, as a show of solidarity and leadership. Not to give too much away but when it launches I think it will be a lot clearer where my head was. But I am just one voice of many that will offer distinct experiences and perspectives. Hopefully, it will have the impact that we intend, so stay tuned.

Some were upset by my use of the word “ashamed.” I suppose a better word could have been “powerless” or “marginalized.” I pointed it out to acknowledge that anything I felt would be overshadowed by the experiences of others because if I felt it, I know others would be feeling something much more intense. Most people I encounter either recognize me or something familiar about me, though the mask changes that.

As far as the rest of it, I think the fundamental ideas are things we can all agree on. The racism being visited on our community right now is vile and wrong, and this crisis is tearing our country apart in multiple ways. We need to do all we can to help each other right now. That’s true of all Americans, Asian or not, which was something that was, unfortunately, not clearly conveyed in the op-ed. I’m encouraged that Americans of every background are being made aware of the harm that the virus is doing to our community specifically. That was the main idea of writing the piece for a mainstream publication like the Washington Post.

What’s your personal message to Asian Americans currently living in fear because of all this anti-Asian rhetoric?

This is a terrible time for everyone. It’s even worse when you are being made to feel like you are not welcome in your own country. As hard as it is, we can’t let fear and hatred win. We have to find productive ways to be engaged. I’ve been so proud of the activity from th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in COVID-19 relief. Last week, we were over 25% of the new volunteers to the Crisis Text Line. We are shipping PPE and donating meals; our platforms are enabling folks to better connect in a world of social distancing and more. I think it goes to show that doing more for other people is the best way to act in tough times. This is going to take all of us, so we’d better do this together.

Is there anything else you’d like to say?

Thanks for this opportunity, Benny! I appreciate the support I’ve gotten from the Asian American community a great deal and am very proud to be a small part of it. I hope that I’ve helped people feel that more things are possible for us in this country — I was told many times on the trail how excited folks were for their kids to see me. As hard as this time is for us, I know that by coming together, our community will continue to help shape America’s history and its future.


【以下为原回答】

杨安泽的脑回路没问题。是我们不懂在美出生的第二代乃至第三代华人移民的真实心理。

第一代华人移民的身份认同仍然是中国人,第二、第三代华人移民的身份认同毫无疑问是美国人。

如果身份认同是中国人,受到歧视的第一反应是希望祖国强大来获得他人的尊重。但如果身份认同本身就是美国人,受到歧视的反应当然是要成为一个更好的美国人,让其他美国人瞧得起。

这个身份认同的不同,举个极端点的类比,就好比性别倒错,里面是女性的身份,外面是一个男儿身。你终其一生追寻的都是被当作堂堂正正的女人看那一天。

华裔二代三代最大的诉求,也就是终有一天可以被当成一个堂堂正正的美国人看待。

这其实是很可怜的。

你无法想象这种可怜,是因为你在和你一样的人中间长大。你没有经历过一瞬间不知道自己是谁的震惊。你不知道那种最好的哥们是隔壁家的Mike、初恋对象是高一年级的Judy,吃着pizza看新英格兰爱国者队夺冠、偶像是Tom Brady,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时的绝望。那种你做什么也改变不了的绝望。你从Pre-K开始每天早晨对着美国国旗宣誓,你不知道除了美国人你还可能是什么人。

至于父母的影响。这个问问你自己就知道了,父母的影响大还是你的朋友对你的影响大?

在单一民族环境中长大的小孩,永远不可能体会这些。性别倒错者可能略能体会。

不要嘲笑华二代、三代的自恨。因为你不知道那有多痛苦。

我亲眼看到亚裔的孩子(不仅仅是华裔,这里包括所有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流着泪说“I hate myself“。他们比任何人都知道自己的自恨。那种想要漂白自己的心情一点也不可笑。很多孩子都在自残、自杀的倾向中度过自己的青春期。这不是可以拿来开玩笑的事情。


为什么亚裔从始至终无法真正融入美国主流社会?

我之前在别的回答中也提到过,虽然非裔、拉美裔也很难冲破种族肤色的玻璃屋顶,但他们比亚裔更有底气。原因就在于美国白人对非裔和拉美裔的「负罪感」,对亚裔是没有的

非裔和欧洲人同为第一批踏上美洲土地,而且最初的身份是自由民,而非奴隶。这段历史我在这里写过。拉美裔呢?整个美国西部包括加州、新墨西哥、得克萨斯州都是从墨西哥人手里抢过来的,并且在签订《瓜达卢佩-希得尔戈条约》时信誓旦旦的承诺给予墨西哥人美国长久居留权和公民身份。

反观亚裔,包括中国人、韩国人、日本人、越南人。基本都是20世纪初才来到美洲大陆,他们无一例外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好的生存机会。是主动的、不是被胁迫的;是计算了成本和代价的选择,并且确实很多人因此获得了比在本国更多和更好的机会。中国人开始在加利佛尼亚修铁路,铁路修完了就开始开餐馆和洗衣房;日本人和韩国人在夏威夷种甘蔗,后来在加州种菜。当加州发现金矿的时候,获利的亚裔也不少,所以为什么潮汕一带把加州叫做旧金山。(置顶评论有指出,旧金山主要是广府人使用的名字)

亚裔在美国的边缘身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国白人对亚裔的定位始终是来抢工作的、并且还是那种全方位碾压自己的竞争者

因此,美国白人对亚裔从来就没有对非裔、拉美裔、甚至印第安人的那种“白人负罪”心理,后者虽然被歧视,但对「这块大陆也是我的家园」有更加理直气壮的声张。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白人对非裔和拉美裔的政治诉求总是那么小心翼翼,对他们的文化和历史研究的很透彻,企图通过立法和政策弥补对非裔和拉美裔犯下的罪行。所谓“政治正确”从一开始的诉求对象就是非裔,从来也不是亚裔

东欧、南欧移民、犹太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在移民早期同样受到了歧视,但很快就因为肤色、宗教、文化与本地人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成功融入了主流社会。然而华裔不一样,华裔始终是边缘,始终是外来者、也始终没有非裔、拉美裔在政治权力上的理直气壮


杨安泽一开始参政,诉求就是让美国人看到亚裔是更优秀的美国人。这一点从始至终没有改变过。所以这一次发文号召大家be a better American和他一贯的诉求是一致的。而且这也绝不是他一个人的诉求,而是代表了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普遍诉求。

只是这条路很大概率行不通。

我在另外一个回答里也说了,我对亚裔融入美国主流社会一直抱比较悲观的看法。这块土地本来也不属于我们。我们的未来不是复制杨安泽说的二战以后日裔美国人的道路,而是极有可能复制6、70年代以来日韩国移民的道路。

1960到1980年间,日本和韩国也一度崇尚赴美留学、拿绿卡,拿公民。但80年代之后,情况就变了。日本和韩国留学生留下来的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自己的国家越来越好,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多,还没有语言文化的障碍,薪水更高,他们留在美国有什么意义。留在美国的基本只剩下早期来美的日本人和他们的后裔了。这些人很多和当地人通婚,在逐渐融入美国主流社会的同时,亚裔的身份也丧失了。新一代移民,绝大多数都选择了回国。

亚裔从来也不是美国社会有机的一部分,从来没有血脉相连过。来是为了生计,走也是为了生计。这也完全吻合了2000年以来中国赴美留学生的趋势。一个特点是年龄越来越小,第二个特点就是学成之后回国的比例越来越高。

所以最终,美国华裔复制非裔民权和奥巴马之路来获得融入和接纳的方式是行不通的,比较可能的就是通过通婚、融合血脉、丧失华人身份的情况下融入,再就是复制日本和韩国移民的轨迹,新一代的移民回到自己的祖国。

在保持自己的华裔身份和融入主流社会之间,总要做个取舍。

美国相关回答:



user avatar   fu-sang-36-49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的一个很好的朋友,研究生毕业了就去上海打拼,我问他上海房价那么高压力那么大为什么还要去那里。他回答上海这种世界级大都市所具有的资源是小地方根本无法望其项背的,我们这一代人如果不能在上海立足后代只会更加困难,为了子孙后代辛苦一点又有什么呢?我能够感受到当时他的决心与信心。

前几天跟他聊天,一向坚强的他却满腹牢骚甚至有了回老家的打算。他说,在上海靠自己奋斗打拼实在是太难了,以前想着为子孙后代着想,但是到这里发现很可能根本就没有后代。本地女生宁可跟生活作风有问题的老外交往也不会考虑外省人。而外省女生一旦决定留下来为了使自己融入本地,往往比本地人更加轻视不待见外省人,通过刻意疏远外省人,来隐藏自己外省人的原罪。

自负的深处往往是自卑与自jian,通过欺压弱者来掩饰自己的懦弱罢了


user avatar   cao-feng-ze-37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我只能说搞快点。

毕竟从事实层面讲,一个香蕉人被红脖大人宰年猪,比我在这复读一百遍入关,对投降主义的打击力度还要大。

所以我只能说搞快点兄弟。


user avatar   wen-xi-15-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关于这次事件,一个白人作者,在他的名为《丑闻》的书中这样开头。



我觉得杨先生,读书读的太少了,闹了一个大笑话。说出号召中国人向二战日本人一样参军,把这当成一件光荣的事情。但他并不知道,这件事是日本人国民精神里一个巨大伤口。

只要观察,就会发现,日裔美国人很少,日本恐怕是亚洲最不热衷于移民美国的国家。

当然一般日本人也不会和你讲为什么,只会拿一些日本人更适合在日本生活的话搪塞你,

除非你真的和一两个日本人真的混熟了。然后他们就会和你娓娓道来,基本上每个日本人都对美国人留了一个心眼的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二战前作为敌对国日裔美国人的遭遇,财产充公,赶去集中营,被迫上战场,七十年后至今索赔无门。

这是一个全日本人都装作不知道,但其实无人不知道的历史。

基本上让所有在美日本精英,都留了一个心眼。

至少保留一个随时回日本机会。

日本人很少有其他亚洲国家,那种我换了国籍我就是外国人的想法,我不喜欢自己国家,换国籍就完事了。

所以日本人并不热衷移民。倒也不是什么高级精神,而是一代人用血和泪躺过雷了。

就算移民了,你也是生生世世都是日本人。就算你不把自己当日本人,所有人也都会把你当日本人。你就算再辩解,哪怕流尽最后一滴血,所有人也都仍然继续把你当日本人。那我费那么大力气干嘛,干脆躺平继续当日本人就好了。把热情就都放在如何建设,好日本就好了。

所以日本人不热衷换国籍,还诞生了一系列“家国情怀”。其实都有历史背景。

按理日本应该是全亚洲,最被欧美认可的国家。但精英换国籍特别少。大多都是虽然一辈子都旅居海外,但都仍是日本人。而且也不羞于做一个日本人。其实这是换了一种更聪明的融入方式吧。

然而这种血与泪的教训,到了杨先生口中这是一种荣誉?

日本人怕是要骂死杨先生了。

历史还真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不知道这个是触碰道杨先生知识盲区,还是杨先生觉得华裔都不太懂日美历史,可以随便扭曲。

如果是前者,还能理解。如果是后者,那就有点丧心病狂了。拿日裔的血给华裔熬毒药,杨先生是想做亚裔之敌,以一人之力团结整个亚裔族群?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感谢大家喜欢这个答案。

我想了一下,这几天准备陆续给大家找点那段历史资料。因为那段历史是很日本历史很边缘的部分,大家看的时候多加注意,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这本书中文版本,感兴趣的可以买一下


user avatar   lu-xin-zhe-48-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从暂时做稳了奴隶变成想做奴隶而不得,发文哀嚎几声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


user avatar   liu-kai-94-14-81 网友的相关建议: 
      

很早以前我就说过,美国的华裔,天生带着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在华裔的小资产阶级的问题下,我已经贴过好几次毛主席的文章,骗了很多赞。

现在我实在懒得贴了,大家自己去百度吧,看看是不是一说一个准。


算了,发发善心,给个链接,随便摘两条大家对照一下。

七、团结观点上
 重视个人利益,固执己见,个人利益高于群众利益,领导能力强就服从,否则就看不起,发牢骚,闹分裂,你有一套,我也有一套,所谓文人相轻,行动自由,不管团结,允许不允许,就开路一马司。
八、在政治斗争上:
  夸大个人英雄主义作风,忽视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斗争性不强,不坚持原则和立场,易犯调和主义,不是过“左”就是过右。

顺便拜一下主席的伟大智慧。


user avatar   sinya 网友的相关建议: 
      

终于可以给杨安泽盖棺定论了,杨安泽就是一个黄皮肤的白人至上主义者

因为《华盛顿邮报》是美国唯一对中国比较客观的大报,所以我一直有订阅。4月这篇文章发布的时候我就阅读了全文。杨安泽这篇文章不仅仅说他“作为亚裔感到耻辱”。他还说,亚裔美国人应该因此多加“回馈社会”,以证明自己是“合格的美国人”。他甚至还举了二战时期日裔美国人进集中营和被白人拉去欧洲战场当炮灰的历史,说“日裔美国人通过牺牲证明了自己的‘美国性’”。

当时我读完的时候,气得差点砸坏公司的电脑。同样愤怒的,还有黑人和日裔美国人。黑人流血流泪抗争了几百年而争取到的种族平等,竟然被杨安泽说是靠自愿为美国牺牲受赏赐得到的。而二战中美国政府对日裔美国人实行种族灭绝的历史,竟然被杨安泽说是变成美国人必要的过程。


不过杨安泽通过这篇文章露出他的狐狸尾巴,也算是好事,终于可以撕破脸骂他了。其实在杨安泽的竞选活动一开始的时候,我就知道他是种族自恨的白人至上主义者了。

为什么呢?首先杨安泽的竞选口号是“数学”。他还说:“我是一个数学好的亚裔,是特朗普的对立面。”了解美国文化的人其实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自我丑化,迎合白人种族主义恶趣味的低俗笑话。(白人很喜欢说“你们亚洲人就是数学好”,其实是嘲笑亚洲人书呆子没有吸引力的意思。)

而在19年底,有一个白人演员公开把杨安泽叫做“chink”(针对华人的侮辱性词汇)。如果你对一个黑人讲“nigger”(针对黑人的侮辱性词汇),绝大多数的黑人一拳就下去了。结果杨安泽被侮辱之后,竟然毫不生气,一副太监奴才样地说“没事,骂我没事。我们应该对话。”


但是我要说的并不只是这些表面的东西。其实杨安泽整个政见,都是基于白人至上主义。

杨安泽的政见总结一下其实就下面这三句话:

  1.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导致美国蓝领失业。
  2. 特朗普准确地认识到这批失业蓝领的不满而得以当选总统,但是他却解决不了问题。
  3. 正确的做法是科技企业加税,给所有人每月发1000美金。”

乍一看他的政见既新奇又有道理。但是你仔细一想,这不胡说八道嘛!美国哪里失业率高了?2016年大选的时候,美国的失业率接近50年来的历史最低点。我在旧金山无论是要雇程序员还是雇女佣都雇不到人。稍微过得去的申请人都要狂加工资疯抢。美国的劳工缺口极其严重,底层劳工工资远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墨西哥人、中美洲人、福州人、温州人冒着生命危险都要偷渡来美国工作。美国哪里缺工作了?

那些锈带失业白垃圾(white trash),没有身份问题,一百美元买一张机票就能来旧金山。他们可以去唐人街餐厅刷盘子,可以去酒店洗厕所,还可以来我家当家丁、女仆(我不歧视白人)。这些人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他们不用担心身份问题,不用担心半夜移民警察闯进家门。在现在这个美国社会,他们甚至可以靠着自己的白皮,拿到比新移民更好的职位,更高的工资。

结果呢,他们不满了,愤怒了。他们虽然知识、文化、技术通通没有,算数能力不如在汕头路边帮父母摆摊的10岁小孩,但是他们觉得,凭着他们的白皮,凭着他们的“美国人”身份,就应该有又轻松,又简单,又不需要动脑,收入还特别高的工作。而洗厕所,刷盘子,做家佣的低贱工作,就必须由他们眼中低贱的中国人、拉美人去做。

所以很多伪装成左派的白人至上主义者,比如杨安泽、比如《纽约时报》,喜欢装中立,矢口否认白人至上主义,却去反思什么“对底层白人的忽视”,报道什么“铁锈带劳工的心酸”。那些在酒店擦厕所的拉美人不心酸了?那些在法拉盛刷盘子的中国人就不心酸了?那些白垃圾比中国人没文化,比拉美人懒惰,还跟着特朗普喊“中国病毒”。对于这些又无知又懒惰又心肠恶毒的人,我只想说,你们失业就是应该的。要我同情你们,要我们硅谷交税给你们每月发1000美金?呸,想得美!


user avatar   cao-tu-dou-94 网友的相关建议: 
      

说一个我在美国见到的令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亚裔故事。

我2020年在波士顿旅行跨年,住在一个读博的同学家里。

他和女朋友住在一幢很宽敞的公寓里,还买了车,特别接近传说中的“Big house fancy car”生活。

说句实话,从香港飞过来的我真的有点酸。

但是他们也有一个不大不小的烦恼,就是他们的楼上是一对很不和谐的夫妇。

男的是一个在美国随处可见的那种暴躁饮酒男,女的则是长相很典型的东南亚裔(个人猜测有点像菲律宾人)。

美国的房子因为年头很久了所以很多房子的隔音并不好,但是因为地广人稀,距离邻居还算远,所以隔音效果往往也差强人意。

但到了我同学这里是一个例外。

按照他的说法:“He has been beating her.”

所以他们隔三差五能够听见楼上尖叫、击打和摔东西的声音。

甚至还曾经惊动过警察。

按照常理推断这样的夫妻生活持续一小段时间就会很快走到尽头,但他们的关系则并不是这样。

令我困惑的是,他们竟然一直在这种争吵、家暴、和好的关系中维持着令人惊异的动态平衡。

后来真正让我震惊的是一次我们下楼的时候见到了那对“夫妻”。

我同学和我交换了一个眼神努了努嘴,抑制不住好奇心的我向他们看去。

那个暴躁饮酒男在公寓外面一边打电话一边来回踱步,旁若无人,情绪激动。

而让我震惊的是那个东南亚女人,她提着菜站在门口,眼睛一直定定地望向他,这里面有我能猜到的惊恐和那种绷紧的不安,但也有着我无法理解的别的情绪,甚至看起来有点像依恋……甚至是爱。

我和同学后来又聊起了那个眼神,我们的结论是这并不仅仅是我们想象的“为了绿卡”或者是“为了在远在家乡的亲友面前维持那种幸福的美国梦的幻觉”。

因为上面的猜测是基于明确的目的和自我意识才能做出的决定。

而她更多的是一种放弃自我人格之后,幻想以此来换取施舍来的“安全感”“的斯德哥尔蒙症候群。

对她来说,变成这样一种依附的存在的确会受到伤害,而且她但凡能少骗自己几回也能看出来她只是那个暴躁男的泄欲工具。

但当她这样完全把自己的人格交出去之后好像就能换取到那种“洋大人”的认同,换取暴躁男少有的不饮酒的时候对她的短暂温柔。

真的可悲。

这对夫妻的关系在我看来是很多在美亚裔的缩影,可能对于那个东南亚女人而言,作为亚裔,她也像杨安泽一样“真的好羞耻”。


本文作者 @曹泽宇


user avatar   xuxiaofe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我其实挺可怜杨的。

我是在上海的苏北人,年轻一代对这个名词应该没啥感觉,但是二十年前,我刚从北京来上海时,每次我自我介绍我是苏北人时都能遇到诧异的打量。

后来我知道了,苏北人在上海口碑不太好(仅限那个时代及其之前的时间点。用苏北人举例只是因为我是苏北人,评论区以此为由批评上海或苏北的评论都会被直接删除)。

苏北人被歧视,是因为苏北人在上海不能做到100%符合上海文明的要求,这一点是客观原因。我要因此以自己的苏北人身份为耻吗?

歧视苏北人又有多文明?歧视他人的不文明和不能融入当地文明的“”不文明”到底哪一个该觉得可耻?

我是从乡土气息特别浓重的小村进城的,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因为不知道如何融入城市生活而痛苦无措,所以,我阅读时 能感受到杨这样的人的身份认同痛苦。

但是,如果看不透人生困苦的根源,不如信教算了。

歧视他人,歧视不同,才是根本性错误;而不同本身只是人生百态的常态。

在城市生活的农村人,在美国生活的华裔,一心融入所在地文明是没错的,也是正确的、正当的选择。杨是美国人,他支持美国 批评中国,站在美国的立场看世界都没什么问题。

但是,如果没有对不同的接纳心态,不能接纳美文明之外事物的能力,就不会有对母族的接纳,而没有对母族的接纳,就是对自身得否定,应该很痛苦吧。

就是说,杨这样的人,不是说要接纳华裔文明,而是要能接受美国所谓diversity,否则,于人于己于社会都是痛苦。

华裔在美,就是美国人,遵纪守法之外,腰杆挺直做自己,同时积极反抗,才是正道。一味地漂白自己,就是向邪恶低头,非正途。




           

相关话题

  美国医保网站出现的故障和中国12306网站的问题是否可以类比? 
  美国西雅图工地意外中遇难华裔学生家属获赔,具体情况如何? 
  如果没有英国殖民,北美的地质、气候条件下,各部族自然发展,有可能形成横跨大洋、农业发达的统一国家吗? 
  为什么有的白人金发夹杂黑发? 
  外国人总说 we need to talk 是为什么? 
  如何看待美最高法叫停拜登「要求大企业强制疫苗或检测」?这会对美国疫情管控带来什么影响? 
  为什么美国人喜欢发邮件而不是打电话? 
  为什么感觉这几年美国的GDP上升的比欧洲几个主要国家快? 
  立陶宛和美国有什么历史渊源?在现代有什么往来? 
  如何看待美联航 UA3411 航班暴力强迫乘客下机事件? 

前一个讨论
如何看待英国首相鲍里斯新冠肺炎病情恶化,转入 ICU 进行治疗?
下一个讨论
你能读得下去《1984》吗?





© 2024-11-21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21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