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不是单纯的节度使叛乱。
安禄山的官职是
其中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是节制兵权,也就是管理地方军队;
河北采访使是监察考察河北道(河北、东北)地方官员;加处置二字,代表有直接的处理权与决断权;
闲厩使:宫廷马官;陇右群牧使:西北地区马政;
尚书左仆射:尚书省长官,不加同中书门下无特别实权;御史大夫:中央监察机构御史台长官。
骠骑大将军:武官最高阶,类似于"上将";
要笼统归一下类,安禄山是兼了三镇两胡兵马的节度使;又通过群牧使等管了国家大部分军马的马政;又拿到了中央和地方的监察、人事处置权力;靠了这些才有造反的能力。单靠一节度使,是造不了反的。
所以玄宗朝核心问题是臣子兼官太多导致失去制约,而不是节度使制度有问题。
别以为安禄山是特例,像宰相杨国忠中央地方权力一把抓,地方使职更是多达四十余个,连史书都不能一一举出。比安禄山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单一从节度使而言,和我国目前的军区战区制度没什么区别。
从长远来说节度使这个制度是不可行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本身就是军,政,财一把抓。
这样的制度不用说古代。现代都不是兴国之路。节度使的权力实际上已经超越了汉初的王爷权力。已经向周分封制靠拢了。
短期之内还是可以的。如果君主是刘邦,李世民,朱元璋这样的开国猛人。啥制度都能玩的了。
unbelievable = 无法相信
识字率
明代:
明朝对社学的入学年龄规定:“民间幼童十五以下者。”即15岁以下的孩子都可参加,入学时也不需要考试,招生数额也没有限制,凡是愿意读书的,都可以来参加。
《明史·杨继宗传》中记载了这么一句话,即:“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
明代小说出版业繁荣,有大量的人购买这种休闲通俗读物。
传教士记载:利玛窦等合法传教士的著作,他们不约而同地记载道:他们惊讶地发现明国老百姓识字率很高(而那个时候他们使用二十多个拉丁字母的西班牙葡萄牙母国的识字率可能还不如用几千个汉字的大明),并且把识字率高的原因归功于两点:1.中国人特别注重文化教育2.中国各地方言差异大,要互相理解必须靠文字作为桥梁。
清当局:
第一,生员不得言事;
第二,不得立盟结社;
第三,不得刊刻文字。
第四,大兴文字狱
第五,篡改历史文献
第六,禁毁和篡改汉语著作
通过以上手段,经过两百年黑暗统治中国人识字率终于达到历史最低的 1% (清当局学部在1909年的统计,当时中国人的识字率不足1%)
吴蜀地广人稀呀,就像现在中国胡焕庸线以西领土占64%,人口占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