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说简单也简单,但不太好明说。只能谈谈历史。
当然这回没法谈古代史了,只能谈谈近代史,什么近代史了,就是二战前。
大家都知道上世纪二十年代有一场经济大地震——大萧条。这场大地震直接改变了历史的走向,决定了今天的政治格局并且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
至于这场经济危机的由来原因,各家诸派都有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论,并且各个学派都坚信自己这套是真理,其它人的解释是歪理学说,根本扯不清。
但也不需要扯清,因为大萧条的原因跟今天要说的事没关系。今天的重头戏是各国的应对措施。
读过历史的人都晓得,面对当时的大萧条,事后证明,最有效的手段:要么直接学苏联,搞计划经济,可以从源头上消除经济危机。要么就学英美西方资本主义,搞凯恩斯挖坑埋坑那一套,给老百姓变相发钱,人为制造需求,等待周期结束或者其它国家苟不住挂了,自己就能获得喘息之机么。
两个措施的道理不难理解。不管大萧条怎么产生,但结果表现却是市场经济下有效需求的不足。
苏联直接取消市场经济,没有市场交换,市场经济下衍生的问题自然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复存在了呗。英美直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问题,发钱人为把需求变成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有了,经济正常秩序自然能继续苟下去么。
不管苏联还是英美西方资本主义,都是比较实事求是、有针对性的做法。正所谓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A我出2,按照套路出牌么,打法正常人都能理解。
但偏偏有几个奇葩的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历史上留下了不甚光彩的一幕。
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德国和日本,并且在他们一系列骚操作下最终都导致了法西斯的上台,本国国运就此掉头走向另一个方向。
德日面对大萧条的做法是什么了?查找了资料后发现内容比较繁琐,而且根据各自国内特点还略微有些差异。咱这不是搞学术,就不详细介绍了,我简单总结了下,有这么以下几点。
首先是减税,降低企业税收。和电视剧里和珅那个“救民先救官”的论调差不多,企业家都没利润了,你底层老百姓还想有饭吃。
其次了削减政府开支,主要是降低社会福利和公共事业开支,裁撤非核心公务员同时增加军警宪特人员和薪资福利。因为减税后财政缺口太大了,爱国老百姓和公务员要和国家共担损失、同舟共济么。
最后一条也是最诡异的就是加大企业的劳动力供给。这个操作真心看不懂了,太高深了。按理说经济危机、大萧条了,城市失业人员暴增,国家应该想着怎么解决就业问题,增加社会岗位吧。人家美帝都开始出钱搞挖坑埋坑这种无意义的事来人为制造就业岗位了。结果德日竟然通过一些措施增加劳动力供给,人为压低工作薪酬,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劳动者博弈能力。
例如德国就对劳工的最低薪酬限制放宽,允许企业主可以缓交、少交甚至协商不交社会保险。同时鼓励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这导致德国工人的薪酬迅速降低,劳动时间大大延迟,大量劳动者失去社会保障。
脾斯麦时期德国就建立起基本社会保障,大约1911年德国就已经颁布覆盖整个社会大多数人群的社会保险法典。结果在大萧条中,由于政府的政策导致失业劳动者中仅有可怜的百分之二十左右的人群能够享受社会失业救济。德国社保成为事实上的一个笑话。
而大日本帝国那就更狠了。城市基本没社保,明明大萧条了,农村作为很好的泄洪区、减压器,正确做法不是应该鼓励老百姓先回乡下种地,饿不死的苟几年么。结果大日本帝国竟然搞资本下乡,鼓励土地兼并,甚至采取行政措施协助大资本、大地主制造出大量的失地农民,迫使这些失去土地的破产农民进城打工,压低工人薪酬,制造更大的失业问题。
城市人惨,农村勉强没破产的农民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
二战前日本底层劳动人民的凄惨程度就不多做描述了,很多相关影视剧中都有所反映。不然226中安藤辉三那几句动员的话也不会引起基层士兵共鸣了。
其实真要横向比较的话,当时的一个中国老农,除非你运气不好,摊上刘文彩这种地方豪强,搞不好可能都比同时期的日本底层幸福一些。
这种对比的幸福感类似于今天帝国底层嘲笑着非洲人、印度人懒惰落后,病死率奇高,还在与老天做斗争。但并不晓得,人家即使失业也有其它活路,甚至可能活的更滋润,更洒脱。而自己失业几个月,即使没饿死,也会因经济地位下降而社会性死亡。
同时期的日本底层工人农民会因经济危机饿死,被迫去卖淫。但中国大多数底层在小农经济下却能继续苟很久。但这并不妨碍日本人觉得自己是文明人,而中国人都是些野蛮猴子。
回到主题上,为什么德日会逆练九阴,搞这种骚操作,最终翻船并使得法西斯上台了?历史书上都没细说,仅仅归咎于一句“严重的封建残余”所导致。
但这个严重的封建残余为啥导致德日必须这么骚搞,却语焉不详,没有定论,各种说法都有。
比较流行的说法是,严重的封建残余导致德日的大资本家和统治阶级都是一家人,故而既得利益集团绑架了整个国家,使得国家这么骚搞。不管啥政策必须先让大资本家们受惠。
另一种说法是从经济理论上的。认为当时德日政府因为封建残余太强,社会思想和经济观念太保守。所以导致美帝凯恩斯这种搞法反而无法得到认同,被当成骚搞胡搞,政府和社会更倾向“自由调节”“个人奋斗”“不劳动不得食”这种比较朴实的封建价值取向。
但认真思考后我觉得两种说法都不靠谱,因为任何国家不可能是铁板一块,既得利益者再裹挟,面对社会层面这么严重的问题,总有一些政客会火中取栗,背叛自己的屁股。就像古罗马的所谓平民派的执政官、保民官们几乎各个都是落魄贵族一样。
总有一些想翻身的落魄政治家会发现平民中酝酿的这股政治力量,并借助他们实现个人抱负。
而所谓的被理论忽悠瘸了更不靠谱,政客从来都是注重实际而不被伦理框架束缚的。保守价值观只是因为利益所在,而不是自己真的这么认为。
那是什么原因了,直到我从魏玛政府后期印钱导致的德国马克成废纸那才找到一丝灵感。明白所谓的封建残余到底是什么意思了。
其实很简单,还是一个经济结构的问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特征就是相对的过剩和绝对的不足。故而少量的放水,人为制造点需求,就能解决掉这点相对的过剩,继续往下苟。
但在封建残余浓厚的国家,因为封建残余原因,大多凭借低人权优势优先发展进出口导向的产业和帝国主义争霸用的重工业,从而导致国内市场狭小,经济结构高度扭曲,所以放水只会带来大通胀,而非解决有效需求不足。
简单的说,封建残余浓厚的国家,因为以前生产结构的扭曲,现在产生的“相对的过剩”都是老百姓们不需要或者消费不了的东西。
连饭都吃不好的德日老百姓们拿到钱后不会去消费帝国过剩的精美丝织品、飞机大炮、坦克汽车。只会去购买本来就匮乏的粮食等基本生活物质。
故而给老百姓发钱根本解决不了过剩问题,创造有效需求,反而是造成严重通胀,甚至造成货币信用危机。
想到此节。回望今天,不得感慨,都是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