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要是按照现代海战来推广到太空战,你会发现哪怕双方都是星战里面那种巨型巡洋舰,估计也是多少公里之外互相甩导弹或者躲在星球后面打冷枪。
这种影视或者游戏根本没有观赏性,举个例子吧
最近的《灰猎犬号》这可是二战早期的反潜战,你看到啥大场面了吗?
如果不是德军潜艇非常猖狂的战舰对轰,双方的打斗场面就会像是猎犬找兔子一样,兔子狡兔三窟,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猎犬99%的时间都在找兔子……
太空战恐怕有过之而无不及,99%的时间都在于怎么“发现对方”,海上还是平面,太空那就复杂了去了,还真能像星战或者战锤里面一样都是默认在一个“平面”上吗……随便找个陨石带或者小行星上一藏,再大的战舰也不好找。
(这一点美剧《太空无垠》比较写实地表现过,火星军和地球军的核心竞争点就是“隐形战舰”科技,和火星的“战略导弹平台”到底藏在哪,与其说比谁军舰多,不如说你怎么找到并摧毁敌人,地球军部队虽然多,但是只要个别火星舰队能够投射火力到地球,仍然是巨大威胁)
现代海战其实也很无聊,各位可以玩玩《战争游戏红龙》,所谓现代海战就是导弹互A,极限距离互相甩,比的就是谁的近防炮准。
为何现代军舰炮台那么小?
为何现代军舰皮薄馅大动不动被货船撞烂?
因为在远距离导弹打击面前,炮有啥用?
装甲再厚人家直接灌顶你怎么防,还不如点满近防炮和防空导弹的科技,进而——
最关键还是扫描科技,也就是我们经常讨论的什么“宙斯盾”“相控阵”
你只要能发现敌人,你就总有办法摧毁它,大不了饱和攻击。
你发现不了敌人,或者你隐藏不了自己,你都是一个死。
这样的逻辑下,太空科幻片没法拍,只能默认大家都跟老古董一样用着最牛逼的科技
打着最古老的侧舷对轰
这方面最“登峰造极”的就是战锤哥特舰队系列
甚至都不对轰了,直接碰碰船,梦回古代地中海海战
多柳蒸钢的帝国军舰 ×
会飞的帝国教堂 ×
帝皇的铁头娃战舰 ✓
但是这样确实好玩啊!
为啥金刚狼能出三部大电影。金刚狼扮演者都得了癌症了。还要拍他女儿的续集。
因为人家是近战兵。和对波相比,拳拳到肉就是好看。
为啥都已经有电磁炮了。绝地武士还要玩日光灯管。大家就是看个乐。
不然呢?
描写主角们坐在显示屏前,按一个按钮,發射了一个一瞬间打到几百万光年远敌方母星的玄学武器。然後大家看着屏幕大眼瞪小眼?战斗过程就看星球爆炸?steam上的游戏《宇宙沙盒2》高清版?
文艺作品必须好看,不好看就失败了。
合格的军事题材作品也不能照搬真实的军事状况,以现代战场的空旷程度,一个镜头转半天都拍不到一个人。
科幻重要得是精彩好看。
主流科幻太空歌剧说穿了基本就是把二战的套路搬上太空——航母搭载战机配以战列舰巨炮轰,隐身飞船则相当于潜艇,陆战有装甲部队和步兵配合,同时加上导弹、信息战、机器人、生物工程、量子物理等现代元素。
当然有的科幻则玩更早的套路例如古代武士拿刀剑PK或者古典海战时的互相撞击,我不觉得武士对砍或者玩碰碰船互相撞比常见的二战+现代套路更先进合理。
下面几张日本武士图片,你会发现日式机器人动漫和其有莫大渊源。
至于撞击,从公元前玩到维多利亚时代,也不新鲜。
外星人则是把地球上不同国家和气体生物结合神话传说脸谱化加工糅合而成。
有句很著名的话说:“艺术源自现实,高于现实。”科幻本质上是结合科学设定背景的幻想艺术,同样摆脱不了这个特点。
当你了解有关历史原型、典故后就明白很多让你惊讶、膜拜的五体投地的东西全是在经典套路上玩花样改改,而不是了不起发明创新。
很多科幻是用看似科学的理由为其核心设定找解释来自圆其说,不能当真的科学严谨,特别是标榜自己硬科幻的,很多逻辑自洽是基于科幻宇宙的设定里才能成立的,在现实可能完全是荒诞胡扯。
很多人看科幻看出优越感,把科幻宇宙设定中的自洽例如基于虚构的原理和效应、虚构的元素物质、生物才能成立的理论体系当真的科学,然后去搞鄙视链斥责自己不喜欢的科幻是软科幻甚至是奇幻魔幻了。
下面陆续补点科幻有关的图
下面几张是SW宇宙的海报艺术
我觉得大家都散了算了。
提问者号称专业的,看看人家多少视频专栏和回答。
这个提问不过是人家明知故问而已,你认真回答了弄不好还转手就被这“专业人士”拿去当作自己的东西了。
标准答案是:你就不该让孩子带去。
利益相关,北大本硕,2020年毕业生,拿到上海中学、深圳中学offer,入职深圳中学。
1 先讲自己的情况。小镇做题家一枚,出身山区十八线小城市下面的农村,父母都是老实的农民,家里收入最高的是作为乡村退休教师的爷爷。可以算是从小过惯了苦日子的。从小就被家里教育要好好读书。尽管家长从小灌输的理念是读完大学要当官,但是自己却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反而从小就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初中的时候最想去的大学是北师大。高中选择了文科,在分科之后就被认为是清北的苗子,高考的时候发挥失常,没进自己心仪的院系,之后跨院系保研到了本校感兴趣的专业。一开始是有做学术的打算的,但是读研期间也算是饱受打击,认识到自己不是那块料。之后做过两个大厂的产品经理实习,经过实习之后确实认识到自己不擅长这种工作也不喜欢这种生活。反而是更喜欢在本科期间在学而思兼职的那种工作,觉得给人传授知识于自己也是一种享受,于是秋招的时候目标非常明确,下定决心做老师。秋招也比较顺利,拿下深中offer之后就没有再参加任何招聘。在上海中学和深圳中学里选了后者,待遇当然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就是喜欢深圳的气候和大海。
入职以后的感受:基本符合自己的预期。被领导赏识调到了高三。因为自己教的学科正是自己一直以来最感兴趣、最擅长,也是研究生的专业,所以备课做题之类的工作都没有太大压力。学校不要求坐班,基本上朝八晚五。(晚上如果有学生约了答疑会晚一些)几个月过去了,上课的功力有所进步,也越来越觉得自己确实很适合当老师,也确实很喜欢这个工作,每天上班并没有在互联网实习那种不想上班的感觉。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自己觉得教高中并不屈才。本科和研究生上的课,有一些知识还是能很好地融入到高中的教学中。再加上本人喜欢骑行、喜欢旅游,了解的杂七杂八的知识也比较多,所以课上的内容会比较丰满。另外深中的高一高二有类似于大学通选课的校本课,等我以后下去也打算给大家浅显地介绍我那小众的专业。
看到有答主说清北的老师教出来清北的学生,然后回来当老师,这听上去很讽刺。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读一个好的大学是可以让人有更多选择的机会,而自己选则做什么则是另一回事。
2. 说一下其他人的情况吧。深圳教育系统也只是这一两年异军突起,大量引入高学历的新教师。其实北京的一些名校早已如此。确实有一些人并不是那么坚定的做老师,已经离职或者有离职的想法,但是大部分人还是很喜欢这个职业的。
从我校今年的招聘状况来看,基本是清一色的清北海龟,偏文的学科基本是硕士,偏理的学科基本是博士。对于没有职业偏好的人来讲,一些基础学科确实也未必能找到比深圳的老师或者公务员性价比更高的工作了。
另外,深中毕竟是深圳最好的中学,所以招聘名单里看上去有这么多的清北学生。但是放到整个深圳教育系统来看,其实清北毕业生所占比重就小很多了,放到全广东、全国来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去看清北的毕业就业统计,从事中小学教育的毕业生所占比重并不高。(貌似不到10%?需要确认一下)所以题目的提问方式并不是太恰当。
我们校长曾经说,引入名校的硕博是“要用最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我自己并没有多优秀,但是我自认为还是给我的学生们上了一些不一样的课、提供了些许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信息。我也的确见到一些做了班主任的同事,在倾尽全力培养更优秀的学生。
人类的大脑实在太神奇了。
我出生以来,它24小时不间断工作,但却偏偏在考试的时候,大脑会猛的开始循环播放各类沙雕歌曲。
不会的题越多,想起的歌词越多。
题目越难,想起的歌词越沙雕。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谢邀,
基本上所有高复杂性的问题,比如说天气预报、地球洋流、股票预测、大型生态系统演化、癌症、狂犬病等等。
具体一点的,湍流、堆积固体颗粒的流动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