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片的场景如果有科学依据,那会更真正,更能打动普通人。
从这一点上讲,火星比任何一颗行星都更有想象力
以《火星救援》为例
马克·沃特尼在火星一等就是四年,他能利用自制的肥料种植土豆,对手头的所有材料物尽其用,前提是——太阳系没有任何一颗行星(卫星)可以提供这样的条件,如果放在太阳系外,救援的情节又说不通。
即使是以现有的技术,火星上也完全可以发展出真正的文明。
为何火星如此特别,以下的内容选 自罗伯特·祖布林(Robert Zubrin)的科普著作《赶往火星》
在我们太阳系内的地外天体中,火星独一无二,只有它拥有全部原材料,不仅可供生命存活,还能支持一个人类文明的新分支。
火星富含碳、氮、氢和氧,而且它们存在的形式从生物学上说都很容易利用,比如二氧化碳气体、氮气、水冰和永久冻土。
根据现有数据,如果火星表面很平坦,而所有冰和永久冻土融化成液态水的话,那整颗行星都会被超过100米深的海洋覆盖。
工业社会所需的金属种类,火星富含所有所需的元素。火星和地球一样出现过水文变化、火山作用,这可能会使多种元素富集起来,在当地形成高品质的矿脉。
在火星上,不但能用太阳能电池板发电。也能就地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光电池板和其他电子元件需要纯硅,只有火星上才有生产纯硅所需的大量碳和氢。
火星上有大量氘可用作核聚变反应堆燃料。对此进行开发利用,火星经济就将享受到丰富的电力。火星上的氘含量是地球上的5倍,是月球上的数万倍。
在火星上,大气层的厚度足以屏蔽太阳耀斑,保护植物在地面上生长。因此,我们可以用不加压的防紫外线硬塑料防护圆顶来保护薄壁充气式塑料温室,在地面上快速开垦出农田。
火星殖民者可以在地面上生活而不是在隧道里,而且他们可以在白天的阳光中近乎自由地活动、种植庄稼。在火星上,人类可以生存、繁衍到很大规模,用当地材料生产各种产品满足自己的需求。
对行星际贸易来说,意义深远的是:在太阳系内,人类可以种植庄稼供出口的地方只有火星和地球。
火星人可以通过为小行星带的采矿活动提供支持来赚钱,那片地区位于火星和木星的轨道之间,有许多小型富矿天体。在小行星上工作的矿工们没法在当地生产大部分必需补给品。所以他们需要从地球或火星进口食物和其他必需品。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到,做这样的生意,火星具有压倒性的地理优势。
未来行星际贸易的轮廓就:地球向火星提供高技术产品,火星向小行星带提供低技术产品和口粮,小行星带将金属运回地球,形成“三角贸易”关系。
因此,火星上可以发展出真正的文明,而不仅仅是建立一个采矿站或科学站。
个人文章专辑见微信公众号“人神共奋”
以及个人微博号“人神共奋的李刚”
《星际穿越》找物理界大牛Kip Thorne来当顾问
《三体》制作人在这里声援支持民科。。。
---------------------------------------------------------------
评论里有反驳说这是两码事,孔支持民科同样可以找科学顾问,不冲突。但拍这样一部电影,至少应该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不是吗?力挺民科是什么情况?
郭淮认为诸葛亮占领北原,就能断陇的结论,纯属YY。假定诸葛亮占领北原,就是下面这个局面:
所以,这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去陇右。
断陇,就是断绝陇道,切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以达到蚕食陇右的目标。
源于陇右和关中平原,都在黄土高原上,而陇右地势高于关中平原,两地之间主要靠谷道联系,所以连接陇右和关中,主要就是依靠2条谷道,一是陇山道,二是陈仓渭水道。
诸葛亮在一伐时,从祁山道出兵陇右,三郡投降诸葛亮,诸葛亮派马谡守住陇山道的西口-街亭,诸葛亮本人“称兵上邽”(《曹真碑》),亲自围住陈仓渭水道的西口-上邽(郭淮驻守)。
诸葛亮五伐,在关中断陇,即使断成功也没有任何意义,因为诸葛亮压根就没有派兵去陇右。
在关中断陇,周边都是敌人,要守住开阔地几十公里,才实现断陇,完全是搞笑。
所以估计郭淮这种说辞,也许是为司马懿守不住渭南,而在后世补写的开脱之词。
欢迎关注我 @大内义兴 ,以及我的历史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