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我的六神装大鱼虐了
知乎规矩,先上结论:与站在历代兵家顶峰的同行们相比,并没有多高。
我觉得民间史观或者说知乎对韩信过于拔高了,比如本题下的许多回答,“不知道上限有多高”、“后世的人几乎没几个能达到他们的高度”,总之,韩信不仅做到了当时顶峰,连历代的同行们都能踩上一脚。
作为一个自认为对楚汉史还算略有研究的人,如果大家不嫌弃可以翻看我以前的回答,会发现我对韩信没那么感冒,相比于对韩信极度推崇的观点,我的观点有时甚至可以归于黑了。
总之,我感觉自己研究越多,越get不到上述极度吹捧说法的g点在哪?
首先,我们罗列一下韩信的战绩:
疑似以非主角参与的战事有:定三秦之战、出击关东之战、彭城大战。韩信在此期间没有太大闪光点。
以重要当事人参与的战事:
京索之战(为参战众将之一);
灭魏之战(与曹参合作,韩信为偏师曹参统主力,但韩信发挥很关键的打破僵局的作用,韩信由此反超曹参成为北方战线主帅。);
灭赵之战(韩信逆天微操击破赵军主力,但也不要忽视刘邦委派曹参镇守韩信后方保障后后翼安全委派陈豨攻击代地钳制赵国北翼,更别提在赵国南线投入大量军力参与攻赵营造了有利的局势);
灭齐之战(韩信同时展现出自己的政治短板和微操的长处,不讲政治害死郦生破坏刘邦拉拢田氏的计划,刘邦的反攻项羽的计划不仅被迫延后,还要从荥阳及各地抽调大量资源塞给韩信填坑,不过韩信通过逆天的潍水之战又证明自己捅娄子的能力有多大,填坑的本领就有多大。);
总结:与固有的韩信善于以少胜多、带少数人就拿下北方三国印象不同,我认为韩信是非常吃资源的将领,在韩信北方攻略的过程中,虽然刘邦不一定是直接配属韩信大量兵力直接归他指挥,但他始终以最高掌控者的形态将大量资源投入对北方,对韩信形成配合。韩信某些时候在局部可能处于劣势,但是在北方战场汉国始终处于优势地位。
举个例子,井陉之战,许多人唯一印象就是韩信智勇双全以少胜多拿下赵国,刘邦费拉不堪却将便宜占尽。
但事实是这样,井陉是连接太原郡与赵国本土的重要关隘,太原郡是韩信进军的后方基地,此时太原郡仍有赵军残余,太原郡北方的代地也在赵军手中,不消除这些威胁韩信绝对不敢进入位于太行山的井陉通道,更没有没有机会对着陈余秀操作。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曹参留在太原郡肃清残余赵军、陈豨负责进攻代地,韩信军后方的隐患被彻底消除;南线汉军一路攻进赵国河北平原腹地,陈余的战略空间被极度压缩;井陉赵军军营,李左车的建议刚被弃用,张耳在赵军中的暗桩便将情报送到韩信帐下,陈余被扒光了裤衩供韩信研究;从整体战局来看,汉军处于极大的优势中。
与其说一些“横扫诸侯的兵仙,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片儿汤话,不如沉下心来好好研究韩信为何会胜!
正是刘邦的投入和营造的有利的态势,加上韩信的才华,使他成为汉军在北方战线最锋利的刀。我不否认他是最快的那把刀,请诸公也尊重事实,承认刘邦在北方投入的大量力量。
对手成色方面:
魏豹以魏王临秦民,他的客军在河东毫无民意支持,战斗力非常一般,当时三流。
事实统治者为陈余的赵军比魏军强一些,但综合战力也比汉军、西楚军差了许多,只是当时二流。
有强大田氏加成的齐军,与赵军类似,守土有余的二流水准。潍水之战虽联合楚军勉强可称准一流,但韩信麾下也有刘邦投入的最精锐汉军,汉军战力胜但客场作战,旗鼓相当。
总结:韩信的北方攻略,功劳很大是事实,对手成色实在一般、没遇上什么强敌也是事实。
韩信的最后一战垓下之战:
垓下不是楚汉决战,只是剿灭西楚最后残余的扫尾战,这一战含金量一般。这是我做的一个汉军战略反击阶段的将领行动轨迹及汉军战果图,可以直接展示垓下之战的含金量:
(详细细节可参考此篇回答四面楚歌时的项羽还有10万精锐为何项羽放弃抵抗,跟以往的做派风格完全不一样?)
韩信击败的是与巅峰状态不可同日而语的不完全体项羽。(韩信的一大遗憾就是没有与兵临荥阳的完全体项羽进行一场成色十足的对战,没与天下力量最强的对手来一场火星撞地球的史诗决战。)
最后总结:这样的履历,我认为韩信很强,但我不觉得韩信比白起、卫霍、李靖、徐达以及永远健康的二号首长强到哪去,大家各有千秋而已。深入剖析就会发现,他一样需要整个军事体系的支撑,需要后勤,需要有人配合,需要有人保护侧翼,该摇人的时候自己也坚决摇人。
他决非民间史观所认为的没有他汉军天都塌了,他只是汉军体系支撑下一颗非常耀眼的明星,没有哪个名将能脱离体系存在。
正如李靖脱离唐军的体系不会成为萧铣的卫国公,二号脱离了我军体系运气再好也就是当淮海的另一个杜聿明而已。
“感觉韩信和张良一样,的确是楚汉时期顶尖的人才,但他们本身不能脱离刘邦集团这个体系。不然一个就在项王门下做郎中,一个就只能在南阳周围打打游击。所以并不是像一些类似通俗演义一样的叙事中描述得那样五项全能,刘邦离开了就不行。”
这是另一篇回答下一位知友的回复, @陈方华 我比较赞同这个观点。
在另一篇回答张良的回答下,我的观点也与之类似:都说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那么张良到底有哪些事迹能够体现这一评价呢?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不能,因为亲兄弟也要明算账不是。即使一个人,他有很多领地,也没办法把它们合并,何况不同领地的继承顺位也是不同的。欧洲这些王室疯狂乱伦,也没统一欧洲。不过查理五世的领地加起来是相当庞大。算血统,欧洲那些王室都是世代联姻的亲戚。
查理五世(1500年2月24日-1558年9月21日),即位前通称奥地利的查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19年-1556年在位),西西里国王(称卡洛一世,1516年-1556年),那不勒斯国王(称卡洛四世,1516年-1556年),低地国家至高无上的君主。 他在欧洲人心目中是“哈布斯堡王朝争霸时代”的主角,也开启西班牙日不落帝国的时代。
查理五世是哈布斯堡王朝广泛的皇室联姻的最终产物。他是出身于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国王腓力一世与卡斯蒂利亚的胡安娜(疯女)之子,阿拉贡的斐迪南二世与卡斯蒂利亚的伊莎贝拉一世的外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和勃艮第女公爵玛丽的孙子。
查理于1506年(他的父亲死于那一年)继承了低地国家和弗朗什孔泰。当他强悍的外祖父斐迪南二世在1516年去世后,他成为一片巨大领地的拥有者,这片领地包括他母亲的卡斯蒂利亚和斐迪南二世统治的阿拉贡、纳瓦拉、格拉纳达、那不勒斯、西西里、撒丁, 以及整个西属美洲(在他统治时期,西班牙在美洲的殖民地由于征服墨西哥和秘鲁又扩大了好几倍)。
在祖父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后,查理又得以继承哈布斯堡家族在奥地利的产业。通过向选帝侯行贿等手段,他在1519年战胜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当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
1555年在击溃新教力量的最后努力失败后,查理五世就开始脱离政治生活。他把自己的个人帝国——西班牙和低地国家传给了儿子腓力二世;把神圣罗马帝国传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1555年10月25日放弃尼德兰王位给腓力;1556年1月16日放弃西班牙王位给腓力;1556年9月12日放弃皇帝帝位给斐迪南)。
查理五世的家庭
妻子:葡萄牙公主伊莎贝拉,1526年结婚
子女:
腓力二世(菲利普二世),他的王位继承人,享年71岁。
玛丽亚(1528-1603),嫁马克西米连二世,享年74岁。
胡安娜(1535-1573),嫁葡萄牙太子若昂,终年38岁。
马克西米利安二世(1527年7月31日-1576年10月12日)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48年至1550年马克西米利安摄政西班牙,1562年被选为波希米亚国王(1564年-1576年在位)和罗马人民的国王(1562年至1576年在位),1563年又被选为匈牙利国王(1564年至1576年在位),1564年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也曾试图成为波兰国王,但没有成功。
马克西米利安1527年出生在维也纳,父亲斐迪南一世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1556年至1564年在位),母亲安娜是波希米亚和匈牙利国王弗拉迪斯拉夫四世的女儿。1548年马克西米利安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1530年至1556年在位)的女儿玛丽亚结婚,查理五世同时也是马克西米利安父亲斐迪南一世的哥哥,即马克西米利安的伯父。(堂兄妹乱伦)
腓力二世。西班牙国王 (1556年-1598年在位)和葡萄牙国王(称腓力一世1580年-1598年在位) 。查理五世儿子。1570年马克西米利安将女儿安娜嫁给了腓力二世,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安娜是腓力二世妹妹玛利亚的女儿,生下腓力三世。(甥舅乱伦)
腓力四世,娶奥地利的玛丽亚·安娜(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女,母亲玛丽亚·安娜是腓力四世的亲妹妹)。(甥舅乱伦)
怎么说呢,法学本科,月薪500元就别去了。真丢不起那人。你得有点傲气不是。
我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3年毕业的,原来叫中南政法学院,湖北是二本,外省算一本。后来政法与财经合并,变成211。中南政法学院原为五大政法学院之一,在南方厉害,广深司法系统好多师兄都是中南政法一脉。02年底,班主任劝我在本校保研,我当时不肯读书了,主要是心思不在课本上了,想去大城市发展。
我老家在苏州,跑去苏州人才市场,本来投了中国银行苏州分行的法务岗,结果人事负责人说,我们这里清华北大人大的法学生简历有很多,还有研究生呢。
我心想,HR的嘴,骗人的鬼。北大和人大就算了,03年的清华法学算是个什么东西,清华文科恢复才几年,也来苏州抢饭吃?清华呢能有几个法学毕业生在苏州?心里骂归骂,牌面上打不过,在中国,清华两个字砸死人呦。
当时苏州人才市场上,我还投了一个张家港国泰外贸公司。我是国际经济法系毕业,专业极其对口,国际贸易术语通则是熟练的,再加上刑事民商各类法律护航,还是很香的。人家外贸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说了,张家港和苏州一样,都是苏州。本乡本土的,做外贸来钱快。
我对他后半句存疑,将信将疑,于是去张家港一看,待遇还是不错的。第一年保证不低于3万元,保证月薪达到2500元。公司有单身宿舍,可以选择住公司,我在张家港还有亲戚,可以选择住在亲戚那里。这个价位在2003年应届本科生里面,大概算是顶着天花板了。国泰里面的人还说,外贸系统来钱快,据说开单以后,还有按单提成,乖乖,算起来钱景可观。但我那时还是想去大城市发展,一门心思想去北京。
04年,我就去了北京,当北漂。我北漂第一份工作是1900元,转正后2200元。还不如苏州老家辖下——六线城市张家港的外贸公司的水平。我想,既然北漂了,就忍忍吧。人生地不熟,咱还得奋斗。
05年,老家在北京发展的发小先买了房,叫我去看。我看了眼馋,销售也机灵,发展我跟着发小一起买。于是,我家里出首付,在北京南二环买了一套房,我还贷款,月供2000元。这时候钱就不够用了。巧了,公司涨薪,涨到2700元。我心里还是不满意,我还得打魔兽不是。80后年轻的时候,还是挺看眼前的,这样是不对的。我那时候就开始想办法找工作,跳槽。
06年,最终还是跳槽了,谈了个月薪4000元的工作。好,这下和我父亲供我读大学时候的薪水同一区间了,他一个处长03年才4000元一个月。我出道不过3年,我也4000元一个月。于是,人飘了,志得意满。我父母都是民航系统的,我们民航子弟,去天津民航学院,分配到南通兴东机场,一个月才能拿到900元。后来航油系统被中石油和中石化给并购了,他们又托了关系,挤破脑袋进了中石化。
后面一切就比较自然了。反正03年出道那会儿,起步比不上97级的师兄师姐们,他们包分配,我是99级,里外里就差了两年,就得自己找工作。
但是,但是严肃的说,我们那一届赶上了中国经济起飞,干什么都能干成。同学里面检察官居多,文科女生多嘛,女生都喜欢进检察院;不管男女,做法官的都很少。考公务员的也有,工商、税务、海关、边检、城管……都不乏其人。
还有一个大的方向是进银行,我们班在银行系统的,比去公检法司的加起来还多。那时候刚开始发展股份制银行,民生华夏汉口一大堆同学在里面。金融系统里面,做股票证券也是一个方向。还有同学去搞煤炭和钢铁贸易的。
还是应了那句话,我们各有各的工作岗位,我们都有美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