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两个问题:
(1)为什么会大跌?
(2)为什么会跌得如此流畅,几乎没有回调?
关于问题(1)美股下跌的根本原因是估值过高,跌幅大是因为离谱的高估。
关于问题(2)跌得如此流畅是原因是因为近些年来迷信“被动投资“造成的扎堆指数ETF,容易产生踩踏,是典型的正反馈过程的一次“反身性”的体现。
最后再谈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首先谈一下美股的估值处于何种水平。关于估值,方法有很多,比较出名的有 Shiller PE
可以看到,在2020年2月底大跌之前,Shiller PE 的估值水平已经超过了1929 年大萧条之前股市狂热的巅峰水平,处于极度盲目乐观的水准。仅次于2000年互联网 .com 泡沫彻底昏头的水平。
虽然短短一周内下跌了10%,使用 Shiller PE 法估算的估值,暴跌后依然处于极度乐观的水平。
我们都知道股票是上市公司股权的票据,它的价值来源于上市公司的资产能源源不断创造出来的利润。如果股票贵,而实际创造的利润少,那么股票的价格是虚高的;如果创造出来的财富是实实在在很多的,而股票不贵,那么股价的价格就是低估的。
巴菲特提供了一个看待股票是否便宜的实用指标,用股市的总市值和GDP做比较。GDP 是国民创造的财富总量,和当年的资本市场的总市值做一个比较,就能知道股票是贵还是便宜了。
Wilshire 5000 Full Cap Price Index(https://fred.stlouisfed.org/series/WILL5000PRFC)
这是一个衡量股票市场总量的指标,除以GDP,我们可以值观感受到,当前的这个比值已经达到了荒诞的1.5 以上,不仅超过了2007年次贷危机时期的1.05,甚至超过了2000年.com bublle 彻底丧失理智的 1.4。
换言之,就资产的价格和产生的利润之比,现在的水平是史无前例的。股票从来没有这么贵过。
无论是用学院派的 Shiller PE 看,还是用巴菲特实战的指标看,美股现在的估值水平,都是史诗级的离谱。
Shiller PE 是计算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2000年.com bubble 离谱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成分股互联网概念股没利润,是亏损企业,所以会失真。而如今股市的主要成分公司,都还是盈利的上市企业。所以 Shiller PE 在处理2000年 /com bubble 时有点实真。
我个人认为巴菲特的估值方法更加逼近事实一些,也就是说,如今美股估值是离谱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巴菲特会囤积破记录的现金,业绩”跑输大盘“。
我们晓得,股票背后上市公司创造利润的速度,不是决定股票价格的唯一因素;估值还要和利率做对比。同样投资100万美元,债券市场的回报和股市要持平,才是合理的。所有的金融证券,归根结底还是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来定价的。
如果无风险利率是3%,那么投资100万需要22.5年才能回本翻倍,股票的估值在23左右是合理的。如果利率走低的话,那投资债券的效率会不及股票,从而推高股市的估值。故而利率和股市的估值是倒数的关系。
观察美国的利率:
利率自从2008年次贷危机的救市之后,就没有节操两字可言。耶伦做主席的后期,好不容易重新开启了货币正常化操作的开端,还没涨回再上一轮的利率低点,就又扭头向下了。
原因无他,稍微放水放缓后,资本市场就立马躺尸当场。
货币政策正常化,就是个笑话。药不能停,一旦美联储不购买国债,就立马崩盘给你看。
关于央行扩表和国债的关系,参考:
衡量一个经济体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多少是靠债务”堆积“出来的假象,我们可以简单使用国债总量除GDP的方式来看个大概:
目前达到了105% 的水平,除了二次世界大战的巅峰时期,美国的国债超过GDP 120%之外,一战和南北战争时期,债务占GDP的比重都没有那么高过,现在可是和平时期。
我们刚刚用了巴菲特的指标,把股市的总市值和GDP做对比,现在已经达到了历史巅峰水平,而这个用作对比的GDP还是靠债务堆出来的呢。
如果没有这些债务堆积,这个市值和GDP的占比,又会到何种骇人听闻的程度呢?
所以还是一句话:药不能停。
嗑药已经磕到纯度和剂量不如上一次,就会休克死亡的地步。也难怪这周美股大跌之后,所有人都一致预期,美联储会继续买国债救市,已经达到了100% 的概率猜想。
逼近0,这个是市场对于未来美联储利率政策的一致看法。
经济结构好转和货币政策正常化,是痴人说梦,有的只是利率压低在压低,债务堆积再堆积,不断通过释放流动性,维持薄如蝉翼的未来。
所以2019新冠病毒只是一个诱因,一个小小的蛋白质刺突,刺穿的是不堪一击的美好幻想。真实情况的不堪,赤裸裸呈现的时候,喊疼是没有用的。
这个是美股会跌的根本原因:就算以债务疯狂堆积的GDP做标尺,股票都高估得离谱。
这个是我对问题(1)的看法。
另外一个夺人眼球的事实是下跌为什么是笔直笔直的?也就是问题(2)
在电邮采访里
Michael Burry 的看法是我很赞同的,这些年来迷信被动投资躺赢的想法,造成的扎堆,和十来年前的CDOs 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被动投资,起源于一个金融理论,认为择股和择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市场会消化所有有效信息,各种作,不仅毫无意义,甚至是有害的。
比较出名的是“巴菲特赌注”,巴菲特与一些知名的对冲基金经理对赌。他们主动管理的对冲基金,择时和择股的作用都是负的,收益率最后一定低于标普500指数。
这个赌注跨越的时间长度非常长,结果总是巴菲特胜出。也就是基金经历无论如何择时择股,最后的收益不如指数。
于是,指数投资就变得热门。这个理论催生了一个新的投资类别,指数 ETF。也就是一个可以直接在交易所二级市场交易的基金。基金完全不做主观判断,就是单纯跟踪指数。当指数收录新的股票时,就买入该股票。指数把某支股票踢出时,就卖。这种指数 ETF 的收益率接近指数的回报。当然,不可能100%复制,其中的偏差,我们叫 tracking error。
随着指数 ETF 的流行,这个 tracking error 越来越小。指数 ETF 的收益率不断接近指数的回报。
随着这个有效市场理论越发流行,和基金经理们不遗余力总是跑输指数,买入指数 ETF ,不自己主动管理的“被动投资”越来越流行。
现在美股市场上的被动投资的数量已经有超过主动投资的趋势,几万亿美元“躺投”,对个股的研究趋于停滞。反正都不如指数,还操那个心作什么。
那这是不是就是投资的银弹呢?
当然不会那么简单。
这是一个自我实现
当指数投资的成分股,入选了指数后,就会有大量的资金去配置这些股票,从而这些股票的涨幅就更好,而这些成分股的表现好,又造成了指数的表现好,这又会让更多的资金去投资指数ETF而非自己研究投资哪家公司,当 ETF 指数基金的资金规模占绝对优势的时候,被剔除成分股的公司又大量遭到抛售,使得指数的表现的 benchmark 对比下,又更优秀,这又造成被动投资的进一步流行。
这个自我加强的正反馈,会变成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
这和当初用大量的 MBS 堆积起来的房地产泡沫是类似的,因为MBS总是能兑付,造成房地产的杠杆变高,融资余额变高,推升房价上涨,房价上涨使得房贷变成更安全的资产,使得 MBS 更加受到追捧,使得房地产资金的持续进一步流入,让MBS更安全……
这种反馈可以让资产价格非常长时间内偏离基本面,获得不正常的高回报,从而促使社会投资狂热,助长泡沫不断屡创新高。
作为经验动物的人类,甚至会对此产生迷信,房价永不跌,股市牛市来了等等。短时间内的净值幻觉会推送人们的清晰走向更加不理性。
最典型的愚昧言论“你是要暴富还是要正确”。
每当这个言论开始甚嚣尘上的时候,基本是泡沫最癫狂的状态。
然鹅,树毕竟没法涨到天上去。
维持一个泡沫需要的资金量是指数增长的,当满足不了的时候,就会破灭。或者一些非常意外和欧偶然的事件,刺穿这个泡沫。
另外一个和 CDOs 非常类似的情况是加塞。
CDOs 打包了一堆好的和不好的债,只要不是很好的资产,混在大部分“优质”资产里,那么就可以卖出去,只要二级市场有人买,这些东西的真相就暂时不会暴露。
一样的,指数 ETF 里好公司和坏公司的股票,是打包在一起卖的。只要指数被动投资还流行着,那么很不咋滴的股票,也是能卖出去的。
这种加塞行为,在一个癫狂的泡沫里,是没人会去深究的。
能把二级市场价格一次又一次炒高,谁还关心价值?
在美股屡创新高的时间里,巴菲特被年轻的股东批评跑输大盘,囤积大量现金是因为廉颇老矣。
一路上涨的K线是最好的智商粉碎机。
正反馈反过来的时候,会酸爽很多,因为流动性问题。
当股市下跌的时候,etf 指数基金赎回是按照指数抛售所有成分股的,这让所有成分股,无论好坏,一起下跌。而指数的下跌造成进一步的赎回热。
电影院正常散场的时候,几个门就够了,发生火灾的时候,死于踩踏的人会很多。
这个过程逆转过来会猛烈得多,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景象。
被动指数投资会造成强烈的“同涨同跌”的过程,会加剧单边的波动,减少市场的深度。
也破坏了正常的价值发现的功能。
天上不会掉馅饼,没有一劳永逸的银弹。
当你发现一个不用动脑子,但赚钱特别特别容易的时候,记住,这种享受的感觉,是高消费。
先说结论,美股下跌,疫情只是一个导火索,最主要的原因是美股自身流动性的不足,而这点在目前还未达到临界点(虽然快了),所以危机还未发生,但越来越近了。
——————————————————————————————————————————
周一,在几乎市场所有投资者的一致预期之中,美联储宣布紧急降息50个基点。市场也立刻闻讯上涨,一度涨超1%,然而……降息的作用只持续了10分钟,之后美股全天下行,最终收盘道琼斯下跌将近3%,又是一天的暴跌。
难道,降息不是好事吗?正常来说是的,但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是美联储在议息会议之外,紧急宣布的降息。而当看到历史上这种紧急降息都发生在什么时候,你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可以看到,这一张图表基本涵盖了近二十年内,所有能数得上名字的危机,如互联网泡沫破灭,次贷危机,911恐怖袭击,以及昨天……
而令人疑惑的是,实际上从疫情本身来说,虽然这次的疫情很可怕,但是从逻辑来讲,这并不是一个应该会对全球股市造成重创的经济事件,这是因为:
1. 本次疫情虽然传染性强,但致死率并不高
2. 人们普遍预期病毒会随着气温的升高而丧失活性,和之前的SARS类似
3. 人们预期全球的央行会推出宽松政策以应对短期的经济损失
从上面几点特征来说,这次应该是一次短期影响大、但对于长期经济基本面影响并不大,且有宽松的货币政策托底的事件。对于股市来说,它的影响是短期的,且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托底下,有可能还会利好股市。实际上,这也是春节之后,A股走出超级大反弹行情的逻辑基础。
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次的疫情,都无法和这几个大名鼎鼎的经济危机相提并论。
而除非,美联储觉得它们已经可以相提并论了。
也许这是因为短期的麻烦,如果不快速解决,会引爆成为长期的大麻烦。而这个大麻烦,在于流动性。
美股这次长达十多年的牛市,主要的动力在于企业的回购。在量化宽松的背景下,企业能够以很低的利率借到钱,而由于经济本身的增长速度比不上股市的增长,企业把这些借到的钱大部分用来回购股票,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
1) 回购可以减少流通股,从而推高EPS,提高公司盈利能力,推高股价(而这一点,本质上只是数字游戏,不是真正盈利能力的增长)
2) 给股东以现金回报
3) 显示管理层认为公司股价被低估
但这造成一个后果,是公司在市场上的流通股越来越少。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苹果公司从2016年至今,由于回购,流通股数已经从2016的53亿股,减少到了44亿股,降幅达到17%。这种现象,在美股各个大型公司的年报中,都可以轻易找到。而通过这种回购,苹果公司在盈利不变的情况下,就可以将自己的EPS盈利水平推高20%,在估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也可以轻易将自己的股价水平推高20%。
这其实也是我们经常疑惑,都认为美股泡沫很严重,但是从PE估值角度,其实整体估值水平虽然偏高,但远没有达到原来科网泡沫时期的水平。这就是因为由于股票的回购,EPS已经不能反应企业真实盈利水平的增长,使得PE这个指标也不能反应目前美股的估值水平了。
流通股数的下降,就会造成市场流动性的下降,更容易在下跌的时候,出现流动性危机,产生突发式的暴跌。而更可怕的是,目前这些流通股中,最多的部分都是在美股的ETF中。如果查阅美国知名大公司的股东名单,基本上都会看到Vanguard和Blackrock两家公司的名字,而这两家基金都代表着美国ETF基金,而这两家加起来的股本基本都占到10%以上,分列除创始人之外的第一、第二大股东。
ETF这种被动型基金的特性是不具有逆周期性,因为它是完全根据公司市值来调仓,在股价上涨时会无脑买入,而在股价下跌时会无脑卖出。
于是,如果出现股价大幅下跌的情况,会出现ETF被动卖出股票,且越跌越卖。试想,当你的第一、第二大股东在疯狂抛售,而市场的流动性已经不足的时候,造成的结果,将是核弹级别的破坏力,你会发现已经没有买盘可以承接这种下跌的力量了。熟悉中国2015年那一波杠杆牛市的朋友,肯定对于这种情况不会陌生。
而别忘了,美股的公司早已经通过借贷,把自己的杠杆率提高到了极限。如我们所熟知的麦当劳公司,目前的资产负债率是117%,客观来说,已经是资不抵债状态。
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是承受不了股价的快速下跌的,哪怕是短期的也不行。
所以说,疫情也许是短期的麻烦,但如果这个短期的麻烦,造成了股市的过度下跌突破了极限的时候,那么这个短期的麻烦就会爆发成了长期的麻烦了,流动性危机造成的无止境的暴跌,公司的破产会接踵而至,且会在极短的时间内以可怕的速度爆发。而这,才是现在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如此恐慌的原因。
疫情是否会成为压垮股市的最后一根稻草现在还不得而知,这取决于美股是否还会继续暴跌直到达到公司的杠杆已经无以为继,产生崩盘效应。
而有一点可以肯定,现在的位置距离这个临界距离并不远了,否则也不会逼得美联储打乱正常的节奏,连几天都等不了而紧急降息。
所以,这一系列的事件,都不是因为疫情而恐慌那么简单,疫情的背后,是整个美股市场深层次的危机。也许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降低我们风险资产的持仓,并密切注视着,接下来几周的美国股市,是否会进一步继续暴跌,直到一切无法挽回。
谢邀。27号已经跌到美国国家队之前的护盘点了,这个点比较重要,跌破很多人被套,包括国家队。美国的股市在美国的地位相当于中国楼市在中国地位,重仓美股的不止一般的保险基金,还有美国人的养老保险。如果持续大跌,这些行业估计要倒不少公司,更别说对整个金融系统的影响。
以往美股大跌肯定会引起全球进入衰退,但这次未必。因为贸易全球化破坏和08年的经济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还没苏醒,光脚不怕穿着的。何况这次大跌还可能引起特朗普的封闭贸易政策转变。对中国相对其他国家影响就更小了。对外贸易重心已经从美国转向欧盟,而且还有国内大市场做对冲。
你们以为<外国人申请永久居留权征求意见稿>这时候推出来仅仅是时间上的巧合?
稍微多说两句。
其实华人在海外,尤其是欧美社会遇到的很大的一个问题是意识不到种族的重要性。近代以前,中国基本都是处于一个“国家=天下”的状态。这就导致了很多中国人在面对近现代以威斯特法伦体系为基准形成的“民族国家”没有形成一个明确概念,因而在欧美,尤其是在北美(USA/Canada)这种移民国家里生活的时候政治上十分受挫。
不管你承认也好,否认也罢,一个人在美国的社会认定更多地来自于一个人的种族(race)而非阶级(class).以我们最关心的教育为例:大学录取会很大程度上根据你的种族来决定录取标准,而不是社会阶层,更不是政治倾向。不管家境如何,只要你是亚裔,那么你就有大概率碰到录取标准的歧视问题。
在这个前提下,任何一个有智商的人都能够看出来:在美国这个大背景下,在争取自身(个人/族群)权益的过程中,种族的优先级是排在最前面的,其次才是政治倾向和意识形态。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你在填表的时候,不会让你选你是conservative还是liberal,只会让你选你是“white",“Asian”还是“Hispanic”. 而事实上,只要一个族群能够意识到美国社会种族优先的前提下,内部的政治光谱不仅不是问题,反而是优势,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犹太人。
犹太人在美国有多成功想必不用多说。但是犹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左翼或者右翼,而是通过在不同政治光谱上的发展,成功的让自己的种族在美国取得优势。说右翼,犹太人里面的一大票银行家企业家大家也有所耳闻;说左翼,犹太人中的囧叔,主持界传奇larry king,喜欢谈笑风生的华莱士等等都是业界传奇。这样他们右手掌控了经济和政治力量,左手掌控了舆论和传媒的力量,最终让族群取得成功。可见,以族群利益为先,则族内各个政见派系均受益;以政见利益为先,则族群分崩离析。
反观以叫兽为首的旧华“精英社会活动家“是怎么做的呢?不仅不去积极组织和联络真正能起到作用的政治基本盘(一个越来越壮大的华人群体),反而主动地去做出例如:损害自己族群的利益以换取一小撮外部政治利益(SCA5),试图不断的分裂族群内部力量(亚裔内部细分法案)等等赤裸裸乃至荒唐可笑的背叛种族利益的行为。这种叫兽,如果不是脑子进了水,那就只能是因为政治觉悟和政治水平实在太差,吃枣药丸。
----------------------------
断脊之犬,狺狺狂吠。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我特别震惊,不单单是文章内容,更重要的作者身份:美国百人会会长及首个法学院院长?这样的人竟然说出如此粗鄙之语?不过回想一下,这倒是解决了我一直以来的疑问。
作为一个在美国各个领域都有杰出贡献的种族,作为一个平均收入和学历都远超平均线的种族,作为一个贡献了马友友,关颖珊,刘玉玲等杰出人才的种族,为什么美国华人的政治地位如此的低下?为什么华人的权益总是受到系统性的侵害和歧视?最重要的是,为什么华人,尤其是旧华人及其后代的自我认同和民族荣誉感低到令人发指?现在看来,这些旧华人中的“精英”“社会活动家”政治水准低到不堪占了很大一部分原因。
其实在美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各个族群之间有竞争,有合作,也有斗争。但得到尊敬的条件只有一个:拥有力量。这个力量可以是经济力量,可以是知识力量,当然也可以是政治力量。所以这次大选华人主动出击,参与助选的行为我是非常认同的:重要的不是你站在哪一条队,而是展现能够左右选战结果的政治力量,这才是华人赖以发展的基础。相反,任何一种任凭意识形态洗脑而站队的行为都是政治水准低下的弱智行径。
其实稍微看了看叫兽的个人经历,未免有些可怜他。作为一个数次试图否认和摆脱自己华人身份的“社会活动家”,他的“习得性无助”十有八九也是在成长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在中国崛起,新华人一步步向前的大背景下,他就像一头曾经被锁链拴住的幼象,完全没有意识到力量的对比总是会转化的,而华人政治家真正的基本盘只有自己。在这种情况下,旧华人的社会认知,一种貌似平等实则歧视的社会认知,只会进一步地被抛弃,最终由新华人引领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旧华人畏畏缩缩的活了一百多年,却连美国这个国家的一点基本精神都没有学到,而这些分明写的很清楚: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毕竟,大清都亡了,也请你们这些遗老遗少们滚回历史的尘埃里吧。 -------------------
原答案
这个所谓教授才真是把“歧视”二字阐释的淋漓尽致。
之前新京报2月25日发表文章: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文中成功女性表示“我这么成功,中国男性没人有胆娶我,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外才会娶我爱我尊重我...”
到了3月5日,新京报:起底海外买精生子。
而且新京报起底的内容很多从是“如何看待中国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的新闻”几个知乎用户高票回答搬运的,然后“融会贯通”了。
美国领事馆这个周末必须加班。
18世纪,北京话在奉天府(沈阳)、锦州府 取代了原本一直通行到明末的昌黎话(由满文《三国志》对音可证)。
奉天府的北京话,是现代东北话(哈阜片~大碴子味)的正源,当时的沈阳话是大碴子味(饿=ne),跟近代闯关东之后受胶辽官话强烈影响的“曲么菜味”沈阳话不同。
锦州府的北京话,是现代锦州、葫芦岛、秦皇岛几个区县(秦锦片)的正源。秦锦话从锦州府扩张,在卢龙(永平府城)取代昌黎话的时间应该晚于锦州,具体时间不明,可能是19世纪。秦皇岛由于形成市区的时间已经是近代,一开始就是说秦锦话。
18世纪的北京话另有两个分支:顺天府(北京)& 承德府。朝阳、赤峰的建置虽源自承德府,但近代受移民(主要是汴宋官话)影响形成的单元音化“干面子味”跟承德已明显不同。
了解了昌黎话之后,越来越发现,现代东北话虽然音系在17~18世纪被北京话洗掉了,但是词汇却可能有相当大的数量,是从明代辽宁(昌黎话)继承下来了。几个最基本的例子:
A、“没”的两个声调—— mei4来 vs mei2钱;
B、嗯呐,来自上古燕国【诺】(na:k),昌黎话最大特征;
C、唠嗑;;;D、屯里、屯下、老屯、XX屯 等等“屯”相关词汇;;
E、扔=leng,这个词原本以为是胶东话影响,现在看来是明代辽宁继承而来。
F、朝鲜朴氏=piao,这个很可能说明,丹东在明代并不说胶东话。
等等等,还有很多很多。
现在觉得,东北话的历史纵深一下就不一样了,
他全面融合了 幽州(北京)、平州/营州(卢龙/昌黎)、登州(牟平/蓬莱)的文化厚度,
近代在黑土地上,迎来了空前的爆发。
总体还可以,开场雷军先自我吐槽了一波“在微博开了一星期的发布会了”
第一个卖点是全息幻彩屏,可见小米也要走颜值+工业设计的路线,而不是只玩跑分了。
接下来则是一些手机的设计细节,比如这个“天使眼”
说这些还蛮让人觉得有新意的,感到了小米不再只是不服跑个分的套路了。
接着就是强调轻薄,感觉是为后面的电池做铺垫啊哈哈:
然后第五代屏幕指纹解锁,其实还是不错的,就是被iQOO直接跟进了第六代技术的发布,亮眼度低一些,但实际使用应该还是很不错的:
然后,军军有开始骚操作,直接放2轮王源的宣传视频:
不得不说,对于粉丝圈来说,这招真的很到位了,也显示去了小米一直以米粉为重的态度。是个加分项。
然后就是到位的尬聊环节,感觉比吴亦凡更让人看着舒服一些啊~
小米这波营销+公关的升级还是可以的。
然后就是女生为主的“汤圆”粉丝群,和男生为主的“米粉”粉丝群,交互欢呼。不得不说王源还是实在人啊:
然后跑分没啥意外,安卓旗舰水平
拍照确实小米史上最强,DxO第三其实也很不错了:
对了,补一句,这个系统老化18个月疯狂暗示不卡顿的友商啊:
样张环节,这年头国产安卓的发布会,iPhone可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雷军还是厚道,没把明哥的V20拍月亮放上来:
基本同价位无敌了:
电池果然。。。,快充有线无线都不错,PPT魔性啊:
配件到是继续“真香”
说到堆料,加大内存是最简单的之一:
最后:厉害。。
这定价只要供货稳定,肯定是爆款了,确实有些让人意外,对比其他3000价位的手机确实性价比拉满。
关键,关键,就是能不能轻松买到了。
接下来,小米9SE,骁龙712首发,性能在日常使用中其实也不错。
摄像头配置在2000档也属于恐怖:
可以说打2000档友商的产品,配置和性价比方面稳稳的:
还有一个对饭圈来说,很有吸引力的杀手锏:
所以看得出,小米这次发布数字旗舰和次旗舰,也算是转型之作,性价比还是不错,但也加入了很多非跑分元素的东西,并且放弃了大电池,追求快充和轻薄好看,总体来说前途还是不错的。
归根结底还是看最重要的这张PPT能执行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回答和拓展:
猜价格:果然主力机型是我预料的2899-2999的超级能打区间,低配转为小米9SE的形式,高配没有走量机型发布,留给后面的MIX4们发挥:
评价定价:
评价小米9SE: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阅读到这里,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