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只会搞基础建设”、
这是当年黄亚生的一句话。黄亚生是长达20年的印吹。
这是2003年黄亚生教授在《印度能否赶超中国?》一文里面的论述
在发展本土企业的过程中,印度成功地推出了一批能够与欧洲及美国的最佳企业在国际上竞争的企业。而且,许多这些企业属于最先进的知识密集型行业,譬如软件巨人Infosys和Wipro ,医药及生物技术大王Ranbaxy 及Reddy 博士实验室等等。在去年公布的福布斯世界年度最佳200小企业排行榜中,印度有13家企业入选,但中国大陆仅有4家。
2003年,Infosys已经非常出名了,确实是印度企业的代表。
但是黄亚生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他写此文的一年,淘宝网诞生了,15年以后,它将成长为Infosys十几倍市值的公司。
我都懒得说腾讯控股
印度企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企业家们也成为了当地人心目中的英雄。尼赫鲁如若在世,他肯定会震惊于印度公众如今对企业发展领头人的敬慕程度。例如56岁的Infosys 的创立人摩西纳日亚那经常被当地人比作美国的微软大王比尔·盖茨,并且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
马云爸爸微微一笑,表示都是渣渣,表示别说中国了,在国际上都有粉丝无数。
黄亚生在谈到关于基础建设的时候说到
一个国家在软件设施方面具备优越的条件才能促进经济发展,有了经济发展才有了资源,有了资源之后才去建设高速公路。也就是说,一个国家有没有高速公路,是这个国家经济成功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总设计师说的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的结果是,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就不可能有那么多快递公司,物流公司,没有这些公司,电商要怎么做?哪来的阿里巴巴?
哪个国家不想快速更新基础设施?都想,怎么就更新不了呢?印度就不说了,柏林国际机场修了十几年都没修好,印度人做不好也就罢了,德国人现在都这个德行了,有你这时间,三峡都修好了。
一个斯图加特火车站项目,从上世纪70年代构想,到1994年启动,然后一直闹一直闹,工期一推再推,拖到2010年才开工,本来这个火车站项目叫斯图加特21,是指望2021年完工的--------按照中国的标准,你也太磨洋工了?八纵八横才需要多少年啊?你就一个破火车站而已,然而起码要推到2025年,按照柏林国际机场的那种搞法,2025年完工都谢天谢地了。
这是德国,欧洲工业最发达的国家。
不是中国政府“只会搞基础建设”,而是搞基础建设真是个复杂活。
你看中国搞的挺顺是吧,你来试试。
怎么说呢,题主的链接打不开,所以索性做一回标题党吧,直接引用一本书中的内容。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经济开始市场化改革并取得初步成功。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民主”会成为印度崛起的“后发优势”越来越成为一种颇为时髦的说法。但是我们认为这种论断是存在一定疑问的。如果根据近20年来经济上取得的“成功”,就能得出民主是促进印度崛起的后发优势的结论;那么是否也可以根据前40多年印度经济上的“不成功”,得出民主是阻碍印度崛起的后发劣势的结论呢?显然这两种观点都有失偏颇。
——《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第9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