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统这种东西,是贵族们搞出来的东西,平民谁有血统这概念啊。
按理说中华人民共和国里,当贵族就是罪,都应该被吊死。
很多回答都像戳到神经一样,自卑大爆炸了。---- 其实是,你们的文化被五四运动革光了。汉族传统习惯,第一次认识,在互问姓名时,要介绍一大套。比如,姓陆,名机,字士衡,父抗,祖父逊。(哇,江东四大家陆家,陆逊一系的。)---- 跟中世纪骑士介绍自己 “John Smith, son of Edward Smith, son of William Smith" 差不多意思。(哇,掌玺大臣老 William 的孙子,可惜 Edward 不是长子)
因为国外没有“推恩令”而中国有。
嫡长子继承制的优点,就是封地城堡财产可以比较完整地往下传,只要不犯大的错误,被敌人灭掉,家族的荣誉和姓氏就可以给后人带来幸福生活,这样血统里面所包含的价值利益就很大。
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推恩令”嫡长子只有王位封号,但是封地城堡财产被大家瓜分了,这种瓜分到最后,所谓中山靖王之后刘备就是个编草鞋的。
“推恩令”对中国继承制的影响非常大,贵族遗产的继承权不再专属于嫡长子。无限瓜分遗产的后果,空有个贵族的姓,但是利益就没有了。
没有利益的所谓贵族血统,确实是屁用没有。没有利益,提这个血统做什么?
欧洲的老贵族不一样,嫡长子继承,排后面的最好是去当骑士,去接受国王的派遣到殖民地上班,拿点钱去开矿,去当传教士,去横渡大西洋寻找宝藏,卖鸦片烟也可以。
继承了财产的嫡长子,生活优渥,有社会地位,还可以和国王联姻,和其他贵族联姻。这里面的利益太大了,有这个贵族的血统,大概率是有过好生活。而且,欧洲的贵族历史很长,一直到一战时期,欧洲各国都有贵族在掌权。就算是到现在,这些欧洲国家的议员,很多依然是贵族后裔。
有搞头的血统,为什么不秀?
中国自近代史以来,农民起义就把江南地区的贵族、地主的脑袋拧了下来,在义军面前,任何人也不敢显摆自己的血统,这是不要命了。
满清灭亡以后,满清贵胄吓得脚杆打闪闪,改名运动如火如荼,一时之间什么爱新觉罗,叶赫那拉立马没了踪影,倒是凭空多出来姓冯的,姓马的,姓艾的,姓于的。
北洋政府,中原大战,以土地为核心的世家大族,生存艰难,一部分大地主卖了土地,要么进城,要么直接远走他国,从中国这块土地上消失了。一个跑到美国的中国地主,你的血统一钱不值。一些留下的地主士绅,眼看着时代的变化。
所谓的贵族血统,本来就被推恩推完了,到后来还不如贫雇农,不能当饭吃的东西,自然没用。
就像富贵那样,看着巧取豪夺了他家宅子的龙二被打得死死的,东西还没有掏出来就尿了。
纯种的容易患病,而且饮食上比较挑剔
在中国一般不是用于配种或者参赛的,没人看重血统的
本身在自然界,所谓的单一基因和纯血,都不占优势,即便一时占据优良的生态环境,最终也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很简单,因为中国最不讲究血统的原因,就是大家其实都是贵族之后。贫贱无三代,因为贫贱的人三代之后就没有什么后代子孙了,能流传到现在的姓氏都是贵族,而且还是老贵族
拿目前最多的“张王李赵”来讲
其实张姓源出于姬姓,黄帝的姓,老贵族了。也确实是黄帝直系血亲,黄帝的第五个儿子 挥,因发明弓箭,黄帝赐 挥公姓“张”
(发明弓可太牛X了,直接影响了整个冷兵器时代,决定了人类的命运,姓张的可以自豪一下)
王也一样,源出于“姬”,在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
李也很不得了,源于嬴姓,正是始皇帝嬴政的那个嬴,只不过起源不是在秦朝,而是在商朝
传说,商朝末期,皋陶的后裔理征,在商朝做官时,因上前直言,得罪了商纣王,于是商纣王便将理征处死,理征的妻子听闻后,便携带他们的儿子逃难,逃难到一棵李子树下,因饥饿难耐,便摘李子充饥,这样他们母子便活了下来,他们为纪念李子树的救命之恩,便改姓为“李”
赵同样起源于嬴姓,嬴造父被周穆王封于赵城而得名
注: 每个姓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起源,不能一一说明略过不提。
最烂大街的张王李赵尚且都是贵族之后,而是还是几千年的老贵族,各个都有过当王子公孙的老祖宗,还不够我们臭屁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大家祖上都阔过,互相秀血统就没什么意思了,谁还不是个数千年老贵族血统呢
这个问题已经成为正确集体记忆的汇集地了么?
不过很赞同一位答主所说的:
只有畜牲才讲血统
很喜欢两位年轻人关于"好汉""混蛋""理应如此"的对联,其中一位更提出了"七斗八斗"的口号。还有后来身残志坚的年轻人喊的"xx子弟就是要xx power"……
随着一声声的"狗崽子",我确实坚信"儿好汉"们这套绝不是在秀血统。
毕竟我记得王年一还对一位"好青年"给予了高度评价,并且认为该青年一些讲话"有缺点,但不应苛求"。总之,根据正确的集体记忆来讲,确实只有外国人秀血统。
这么简单的问题,一句话回答这题就够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血统文化的本质就是洗脑文化。
在血统文化中,要做成大事,你得先有血统,没有血统的话,就只能当陪衬,当炮灰。
比如《权力的游戏》中,你想要反抗统治者的压迫的条件是得要有血统,没血统的人只有一个出名了,就是那个一辈子的使命就是抵住门,让主角好能逃走的傻子。
血统文化映射的意识就是没血统的人就不要做无谓的反抗了,好好跟着有血统的人干就行了,做好奴隶,服务好自己的主人就行了。
血统文化一般是封建领主和资本家为了统治人民而创造出来的一种世袭文化,是为了奴役人,是阻碍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的一种文化,是落后的文化。
不知道提主为什么对这种垃圾文化这么感兴趣,放着中国自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优势文化不理。
首先需要明确两点。
1、中国有血统家族,比如孔家,但是很少,而且名声么……
2、中国有血统情节,经常能见到xx是某某名人后裔/x世孙/亲戚之类的表述,但是这种表述往往都只是一种“与有荣焉”的点缀。
那么为什么血统论不吃香呢?
1、分封制到郡县制的转变
欧洲贵族为什么哪怕没落了也能硬撑着传上百十年、缺丁了还要从旁系拉人配种呢?因为他们的血统就是自己那片地的合法地契。而中国早早实现中央集权,这使得地方政治上的管理者从法理上始终都是要听中央的,更不能传给自己的子女,甚至自己本人能不能长期管理都不好说。所以说封地贵族这一条路就已经被堵的七七八八了。
这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农民活不下去的直接责任人是王朝而非领主,同时地方官员与乡民的区别也没有贵族与农奴那么高,所以农民起义的占比非常高。当农民的锄头经常时不时砍到贵族的脑壳上时,大家相信的也就不是“贵族血统更好”,而是“贵族祖上积了阴德,而现在阴德不够”了
2、科举的兴起和门阀士族的没落。
虽然封地贵族被堵了,但一个家族经营上百十年还是有可能富甲一方的,王朝换了无非就是换个老板,这操作到明末都有。
然而科举制的兴起使得中国这边是既可以“朝为田舍郎,暮入天子堂”又可能“天街踏尽公卿骨”、“飞入寻常百姓家”,即便是地方豪强,也往往难以持久。像《红楼梦》里堂堂四大家族、“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也不过是三四代人而已就“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这带来的另一个影响就是哪怕是三世贫农,祖上都有极大的可能阔过。
至于土地兼并,更是各个王朝死守的大敌,而等守不住时也就差不多改改朝换代了,尽管像前面说的那些换老板的仍旧能维持,但往往也要元气大伤,更不要说和新贵的冲突了。
3、神权的式微。
始皇帝的传国玉玺上就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玩的也是君权神授那一套,包括后面的皇帝,也是靠这一套来维持合法性的。但是这层窗户纸,早就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种直接写在正史上的话捅破了,刻着这句话的玉玺也被始皇帝自己扔进湖里去了。而后的五德终始,从刘邦那里就乱了就更别说了。
相比于欧洲那种皇权和神权互相印证的模式,中国这边唯一地位相当的儒教还在根源上扎着“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民贵君轻”这些大刺。这也就导致了哪怕是乡间秀才都明白作为贵族顶点的皇家也就是那么回事,也就更不要说次一级的其他贵族了。
有XX分之一血统这种行为,放在某个群体里叫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