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绝句》,是小学生入门级的唐诗。这首诗看起来很简单,但有时候往往看起来最简单的东西,内在的构造却超乎想象的复杂。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二十八个字,看起来平平淡淡,没有明显的主题,观念,情绪。当然不是真的没有,只是藏得巧而深。
它有个非常强大的点,一直被忽略。就是,它仅仅用了二十八字,就几乎包括了你能想到的所有创作元素。
这二十八个字里包括了视觉、听觉,时间、空间;动物、植物,风景、建筑、工具;静态、动态;颜色、数字、方位;纵、横,停、留,迎、送;实数、虚数;近视图、远视图、仰视图、平视图、俯视图,等。
我们试着把这首《绝句》全部拆开,对应上面的元素,看看它的零件:
视觉:黄鹂,翠柳,白鹭,青天;窗,岭,雪;门,江,船
听觉:两个黄鹂「鸣」翠柳(鸣为听觉信息)
时间:千秋
空间:万里
动物:鹂、鹭
植物:柳
风景:天、岭、江
建筑:门
工具:船
静态:窗含西岭千秋雪(画面呈现静态)
动态:一行白鹭上青天(画面呈现动态)
颜色:黄、翠、白、青
数字:两、一、千、万
方位:西、东
纵:一行白鹭上青天(一行白鹭往天上飞,上下排列,为纵图)
横:两个黄鹂鸣翠柳(两个黄鹂一起站在枝头鸣叫,左右排列,为横图)
停:门「泊」东吴万里船(泊代表了停)
走:门泊东吴「万里船」(万里船暗示了船的来往,隐藏有走的意思)
实数:两个黄鹂、一行白鹭(数字为实写)
虚数:千秋雪、万里船(千秋和万里都是虚数)
近视图:两个黄鹂鸣翠柳(此为近视图,能看清黄鹂,说明观看必定不远)
远视图、仰视图:一行白鹭上青天(看整行白鹭飞上青天,说明是远看和仰视)
平视图:窗含西岭千秋雪(透过窗户看到远处山岭,说明是平视的角度)
俯视图:门泊东吴万里船(能一眼望尽江山船帆来去,只能是高空俯视图)
这首诗虽然写得简单平实,但是囊括元素之多,格局之大,诗中罕见。每句细分开来,都隐藏多种元素的独立与勾连。甚至最后两句,多种元素天衣无缝地交叠融合在一起。
「窗含西岭千秋雪」既表达空间概念,但又涵盖了时间概念。
「门泊东吴万里船」既表达时间概念,也涵盖了空间概念。
这种时间和空间概念的相互渗透,但毫不冲突。
如果只是元素的高妙运用,这首《绝句》还不够成为绝唱。关键的是,杜甫还在这首诗中输出了自己隐性的观点和情绪。
以「门泊东吴万里船」结合当时的「安史之乱」时代背景来看,不妨试着这样理解杜甫的心理活动:
「现在船舶都能够通行,做生意的人可以往来,一切富有生机,看来安史之乱已经进入了尾声了,天下就快要平定了吧。」
全诗用杜甫第一人称式的视觉为切入点,像是一台移动的摄像机,时而远景,时而近景,时而长镜头,时而俯拍。节奏明快,描写从容,透露着他当时闲适,充满憧憬的心态。
再有了观点和情绪,诗的元素就富有了生命力。
所谓大巧若拙,就是这等功夫。
-------------------------
个人公众号:在下行之
崇祯帝和一些明代宗室。
坦白来说,明朝诸帝的诗词格调都不高,即使是自认为学问可以考进士的明宣宗,就我看的几首诗而言,实在平庸。虽然他的画,的确不错。
如果说仁宗、宣宗、英宗等人的诗词,是平庸的代表。那么永乐的诗,可能就只能算打油诗了。例如当初日本来朝贡,最喜欢这种调调的永乐帝大喜,亲自写作了《日本寿安镇国山诗》,让他们带回去。从这首诗的打油水平来说,肯定不会是大臣代笔,只可能出自于自我感觉良好的永乐帝,诗云:
日本有国钜海东,舟航密迩华夏通;衣冠礼乐昭华风,服御绮繍考鼓钟;食有鼎俎居有宫,语言文字皆顺从。善俗殊异羯与戎,万年光景运当时……
这种诗,真的很像现代人写歌,为了押韵什么话都说的出口。
看《明诗纪事》时,可以说,看明朝诸帝的诗词实在是一种不太愉快的经历。直到,我看到了崇祯皇帝的诗,顿时一阵清凉。
崇祯当年为了褒赏著名的女土司秦良玉,亲自作诗《赐石砫土司秦良玉》相赠,诗云:
蜀锦征袍手制成,桃花马上请长缨。
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
蜀锦暗示秦良玉来自川蜀之地,桃花表明其女将身份,而最后两句“世间不少奇男子,谁肯沙场万里行?”,堪比“十四万人齐解甲,竟无一个是男儿”。
崇祯帝除了诗写得好,字也写得相当好,他和万历皇帝,是明朝帝王中有数的两个字写得非常出彩的帝王。后世顺治皇帝就是崇祯皇帝的小迷帝,对于崇祯的书法推崇万分,认为举世无双。
于明代帝王的低沉不同,明朝的宗室有一批真正被遗忘的诗词才子,他们的很多诗,读起来相当有趣味。
1、宁献王朱权(太祖第十七子,明朝藩王第一才子)
是的,就是那么被永乐皇帝连蒙带骗拉着靖难的单纯的宁王朱权,朱权是明初相当出彩的一个人物,好道教,著《天皇至道太清玉册》;好音律,著《太和正音谱》;好杂剧,著《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卓文君私奔相如》。
宁王的诗词也写得相当好,并且由于其对坑了自己一辈子的四哥永乐帝,一直耿耿于怀,所以有些诗词会隐隐约约的对永乐开嘲讽,有趣且隽永。其《宫词》云:
忽闻天外玉箫声,花下听来独自行;
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
“三十六宫秋一色,不知何处月偏明?”将宫人渴望皇帝宠幸的心情刻画的入木三分。但是,这不是该诗有趣之处,其有趣之处在“玉箫”二字,描写的是在永乐帝后宫中极为得宠的朝鲜妃子权氏。
《双槐岁抄》“ 臞仙宫词”条云:
忽闻天外玉箫声,一绝王司綵宫词。琼花移入大明宫,旖旎浓香入晚风。应得君王留步辇,玉箫嘹亮月明中。
朝鲜人贤妃权氏,尤浓粹善吹玉箫。
贤妃权氏是朝鲜妃子权、任、李、吕、崔五人中,最为得宠的一位。
2、辽庶人朱宪火节
辽庶人就是那位在嘉靖朝由于和嘉靖皇帝爱好一样(好道)而如日中天的藩王,被赐予“清微忠教真人”的称号,一时无二。可惜到了隆庆就直接被清算了,王位被废,贬为庶人。
嘉靖朝的辽王府邸,可以说是天下最风流富贵之处。钱希言《辽邸纪闻》记载:
世庙(嘉靖帝)时辽邸最盛,宫室苑囿声伎狗马之乐,甲于诸藩王。王亦风流好文,音曲词章、枭卢(赌博)击蹴,靡不狎弄。……。至今章华台前老妓,半是流落宫人。
“至今章华台前老妓,半是流落宫人”一句,直有《桃花扇》之韵。
朱宪火节的诗词造诣也很高,例如他的《登山》:
屏迹书巢寂寞间,蓝舆乘兴远登山;
山云挟雨忙飞去,不得逍遥共我闲。
“山云挟雨忙飞去,不得逍遥共我闲”,富贵藩王的潇洒姿态展露无遗。
3、靖安王朱新土睘(晋靖王曾孙)
他的《元夜怀易海洲中丞》中,有一句我爱到不能自拔:
淡月来深院,寒烟接暮天;
华灯明绮席,绿酒醉流年。
“绿酒醉流年”一句,读书至此,我深浮了一大白,飘飘欲仙。
4、朱谋土韦(宁献王七世孙)
这位宁藩后裔,是明代十分出名的一位学者,他博闻强识,是宗室中的佼佼者,著书一百一十二种,有明一朝,仅次于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杨升庵。
其《元夕曲》云:
六十余年白发生,眼中元夕几回晴;
江南不是无灯火,取尽脂膏照上京。
“江南不是无灯火,取尽脂膏照上京”这一句,如果不是对明朝赋税制度有一定了解,相信会轻飘飘的放过,认为是一句不太可解的闲笔。
其实,他讽刺的是明朝一直以来对于江南地区的重税政策,对于江南地区的赋税研究,可以说是著作汗牛充栋,但是就我目前看到的而言,尚没有用到这一句诗的。
实际上,这一句诗比喻相当妥帖和新奇,我们江南一片黑暗,不是因为没有灯火,而是我们把脂膏都用来贡献给北京了。
真·北京吸血实锤,如今的河北人看到这里应该很有感触,想情不自禁的吟一句诗:
华北不是无灯火,取尽脂膏照上京。
此处,又当浮一大白。
5、朱胤梢(临川王孙)
一般而言,我们认为明朝宗室作为既得利益群体,肯定对于剥削百姓乐此不疲。这一点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对的,看看《明太祖钦录》,就能知道向秦王这种藩王当初是多么猪狗不如。
但是,既得利益群体中,也有反思者和批判者,临川王孙朱胤梢就是其中一个。他目睹了宣大修边时,百姓死伤不计其数的惨状,写作了《七哀诗》,在该诗的序言中,他说明了写作此诗的缘起:
万历三年甲戌冬,宣大修边,三晋受役民兵四千余人,而死是役者千五百有奇,乃为夫妇之词,凡七章,命曰七哀,取古题以记今事,董斯役者可闻而念之也。
诗相当有批判性,诗云:
长城万里连云开,去年曾筑今已颓;黄沙满眼更何处,驱逐远过单于台;前负土囊后起催,腹空肉破谁能来。呜呼父母不我哀。
“去年曾筑今已颓”,典型的明朝豆腐渣工程;而“呜呼父母不我哀”则直指政府(父母)不怜悯百姓。而此时的政府是谁家的政府呢?正是他们老朱家的。
可能想到这一点,他也感觉十分的无力。
6、朱常氵左(益端王四世孙)
《防露馆稿》中有诗云:
三春过大半,半在雨中过;
落叶如秋雨,听来不耐愁。
颇凄楚。
就我看明代宗室的诗词来看,众多宗室中,宁献王这一支和靖江王这一支是文风最为鼎盛的。而这种鼎盛的文风甚至比明朝的国祚更为长久,明朝灭亡之后,清初的画家中有非常著名的两位:石涛和八大山人(朱耷)。
石涛就是靖江王王的后裔,其印章有“靖江后人”一方;而八大山人则是宁王后裔。他们二人的画,都是我想当欣赏的,特别是八大山人的荒诞水墨。
我理解里,因为中国发展太快了。
这说起来你们可能觉得离谱,但是事实就是这样。大量引入外资和外来技术开始后经济发展太快,在这种高速发展下做技术导向企业就是不可能的,你做技术带来的增长率远远赶不上加了外资杠杆的竞争对手的增长率。
哪怕企业真的技术强壁垒高能活过竞争,企业里的员工也必然要被大量挖角,因为员工在这种环境下理性选择也是赚快钱。2000年赚了1000万的和2000-2020每年100万收入的在2021比资产时前者几乎无悬念完胜的背景下,没人会有心思在一家公司搞什么技术的,必然都是想着快,抄,上,做出影响力,跳槽,收入翻几倍,下一轮。
等中国也一年增长两三个点,利率接近0,普通搞技术的可以30混到60的时候,这种公司反而会更容易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