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不硬核,但还是鼓励年轻人多看。
就像有些回答说的,大家对硬核的定义不同。
例如瑞幸咖啡,我对这件事情比较硬核的理解,就是找一个老哥。他以前在神州做过O,和陆老板汇报过,大概知道陆老板习惯怎么用资产和钱来讲故事,他也听过陆老板跟他讲瑞幸的操作思路。
加上老哥已经在另一家汽车公司做O,那就比较方便,蹭饭的时候可以听到掰扯一下。
这种信息在我看来比较硬核,不过确实无法出圈。对于我这个旁听小弟,唯一能把老哥的经历变现的手段,就是在一些资本要参与这个项目投资时,介绍老哥去做一次“咨询”。
说实话,赚的钱还不如去接点知乎的小广告。
再远点,像乐视,当年讲乐视故事的自媒体号没几千也几百。
有几个能说到点上?
亲身和贾总讨论操盘方案并执行的人,来来回回就三四十号人。其中不少人也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职务,还扎扎实实在各种公司上班,简历用各种职场社交app都能找到。
他们脑海里的过去能说吗?不能,只能停留在咖啡厅和酒桌上的闲聊里,感慨两句拿来下酒。
真正的核心逻辑涉及到大量的利益牵扯,国内一票专业财经媒体尚且只能反复在外围打转,何况是资源相对薄弱得多的自媒体呢?
不是他们不想硬核,而是这块没法硬核。
知识储备不说了,你还要能找到对的人和数据,找到了还能够保证能够说出来。
总不能人均浑水吧?
半佛仙人这类内容,本质就是娱乐内容。除了帮助用户消磨时光、营造“获取知识”的感觉,最大的价值就是给年轻人一个概念:
钱的逻辑很重要,要了解。
能做到这点,已经善莫大焉,再要求点别的就过分了。
买一份专业点的分析报告得多少钱?单靠B站那点激励哪够。
只要不抄袭不洗稿,那就资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