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如何评价一些老人为支持抗疫,捐出毕生积蓄,应不应该收这个钱? 第1页

     

user avatar   zhang-zhu-12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不应该。

第一,中国不缺钱,每年的财政预算里都会有一笔机动资金来应付这些突发事件;

第二,捐款要过各种慈善机构的手,不仅效率低,而且很有可能钱就不见了;

第三,老人也需要生活保障。假如老人因为捐掉了毕生的积蓄而衣食无着,万一以后再有超出了医保范围的大病,国家怎么做都不合适。

第四,可鼓励老人购买专项债或者国债,这是捐助国家最快的方式而且还能有利息收益。


user avatar   shui-qian-xiao-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收了,不符合长远的人道主义;不收,打击抗灾士气。本期睡前消息给出了一个妥协办法:

穷人捐款改国债,低息借用1年,保本偿还。

13分35秒——15分01秒谈的就是这个问题。我最近反复推荐国开行出售的防疫债券,对普通投资者开放,过几天可能还会有类似的投资产品。利率1.65%很低,但是绝对保本,非常适合给这些低收入人群转化捐款。

当然,这还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做法,从根本上说:

1政府应该管住自己的手,不要亲自下场敛捐款,因为捐款和整体的救灾资金相比是九牛一毛,为这点捐款专门腾出一批政府人员精细操作不值得,管的粗糙了又会挨骂。

2是国家媒体应该管住自己的嘴,不要天天报道穷人捐款献爱心。正常国家办事,连富人的捐款都不能指望,你还惦记穷人的?现在宣传已经是明显的负面效果了,给国家信用快速放血。官媒再继续炒作,就是用国家的信用给自己刷业绩,丧尽天良。

其他问题请关注睡前消息专题,本节目尽量在批判社会的同时给出解决方案:


user avatar   ba-la-la-lao-mo-xian-5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他们是真的爱国,是真的吃过苦所以同理心很重。


但这钱,是真的要不得,要了的,是真的不要脸。


这盛世,不应该需要穷人的血汗钱。


user avatar   yan-yao-fei-8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每每看到新闻传播老人捐款时,就感到一丝丝悲凉。为什么一个社会沦落到要鼓励弱者去捐赠呢?因为弱者捐赠分外感人吗?

我个人,倒是希望媒体更多的传播和鼓励富有的人去捐赠,比如那些在疫情爆发时开着私人飞机去国外的人。

媒体宣传本就没太多赚钱能力也没太多存款的老人捐款,尽管是为了传播正能量,另一方面,也似乎是在鼓励更多这样的人去捐赠,这令我反感。大难临头,本来应该是平常享受了更多社会发展红利,更有能力、更有积蓄的人承担责任的时候,而不是让那些已经不太有赚钱能力,没有享受到太多红利的人去承担义务。平时享受权利的人没承担多少,平时没享受太多权利的人却承担,这本身就是一种错位,一种讽刺。不应该传播和鼓励,老人是让人感动,但如果真接受了,会让人觉得这个社会可悲。

老人们的钱还是让他们留给自己吧,多给自己买点好吃好喝的,等疫情过去,旅旅游都行。那些老人已经为社会发展奉献了一辈子了,别再让他们继续透支自己了。就算要捐,目前也还没轮到去撺掇物质本不太富裕的人去捐钱。而是应该鼓励平时享受了很多红利和绿色通道,更有积蓄更有能力的去筹措物资!


user avatar   lu-xi-xi-55 网友的相关建议: 
      

北大副校长说:你是北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北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北大替你赔偿!’”这是最正确的做法。而不是因为讹诈的存在,就号召所有人见死不救。

我希望更强大的人们或者机构也对想好事的人说:你要做好事就去做,你要去捐款就去捐。你将来有什么事,我们会帮你,你将来没钱用,我们也给你捐。我们要让好人得好报,好人做好事,社会应该保护他、支持他,而不是让好人不要去做好事。

媒体报道正能量没问题,不然大家整天看到都是些妖魔鬼怪横行,看得人快绝望了。一个弱者帮助别人被报道出来,将来他有什么事别人也会帮助他的。这样才能良性循环。

很多人认为不应该接受老人的捐款,我认同不应该鼓励弱势群体去牺牲自己成全别人。但是简单粗暴地拒绝老人对这个世界表达他们的善良,是一种歧视。

特蕾沙修女也是又老又穷,不知道当初是否有人去劝她应该独善其身?

立志四十五岁就退休的人,看钟老八十多了还日夜操劳在抗疫第一线。是不是也会心疼一下人家八十几还未能安享晚年,一把年纪还要冒被感染的生命危险四处奔波,要不要也劝劝他不要工作了,照顾好自个儿的生活就行了。

一些人觉得老年人捐款的热情是仅仅因为媒体炒作和煽动下的跟风,是对老年人心智的一种歧视。普通的老人虽然成不了特蕾沙,也没法做得了钟南山,但是普通老人也有自我成就的需求。这其实是一个世界的人不理解另外一个世界的人。

那些活过七、八十岁的人们,他们经历过人世沧桑,大半个世纪活过来,他们可能要比年轻人活得更加明白,在他们这样的年纪什么是对自己最重要的。

对于每个人,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最重要的事情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可能是想让自己吃好喝好、有的人是想要长命百岁、有的人是想拥有更多、还有的人就想终其一生做一个高尚的人。

你觉得让老年人把钱留着让自己将来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是为他们好。

然而这就犯了很多老年人对年轻人犯过的同样的错误,三个字:为你好。

可是,也许对于一个八十几岁、九十几岁的老人来,他们在意的未必和你一样,比起吃什么用什么,他们可能更在乎如何让自己余生过得更有意义、价值。

不管是年轻人省吃俭用为爱豆一掷千金,还是老年人节衣缩食为祖国倾其所有,文艺青年卖掉房子从此穷游天下,宅男把大部分的投入虚拟的世界里~本质其实是一样的,同样是花钱做了自己想要做的事,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为什么偏偏要觉得人老了以后,用自己的钱换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乐、换个乐善好施好名声的选择就是傻、就不值得?

其实广大年轻人在消费又有多高明?既然工薪青年省吃俭用买造价只有售价百分之一的奢侈品时,可以理直气壮的说千金难买我开心。

老年人为什么不可以?因为年轻人千金散尽还复来,因为年轻人还有未来。

老年人没有未来,正因为如此,请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理想和意愿生活。对于有一些人来说,让自己成为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这件事就像一些人倾家荡产去追星,不思进取玩游戏一样快乐。

你不理解这种快乐,试图阻止和打压他们的选择,反而会伤害他。

我写过一个故事,是我接受过一个比我更的穷人的帮助:

有时候,我骑电动车。在我家附近,有一个小小修车铺。

我第一次去大叔那里补胎,他干完活 ,满手油污地立在那里,对我说:好了。


我说,师傅,多少钱?

他说,4块。我忍不住惊讶,在这城市,这种脏累的活,时间成本和店租成本,收费那么低廉。

他老婆闻讯而来,纠正道:5块。大叔不高兴地扭过头,冲他老婆说:我说4块就4块 他老婆说:你每次都这样!



战火仿佛一触即燃。不想看两口子因为一块钱而吵架,我连忙喊:你们不要吵啦!丢下5块钱跑了。

后来我都把车推到他店里修,等待的时候,就会观察他的店面,不足10平方,供一家三口做生意,吃饭、阁楼上睡觉。 条件很艰苦。


有一次,他修车的时候,我坐在旁边看他修。我才发现他有一只手的手指不太灵活,仔细一看,发现他的四个手指齐齐断过 ,是重新接过的。

可是,大叔每次修车,要的价格都是那么低。补胎5块, 调整刹车5块,家里收到的小书架 ,抱下来请他帮忙拼装仍是5块。

我常常在想,他一天要赚多少个5块才能维持他的活呢?我真的情愿多给他一些,但是我从来没有这么做。

有一年春节,他回老家过年,回来的时候我发现他的店搬了,搬到隔壁更小更偏僻的店面。我向他买了充电器,买来用几个月,被我弄坏了。

我带着旧的充电跑下去,对他说,师傅买个充电器。这个坏了,给你..(我是想,把坏的那个送给他,好让他回收卖一点钱。)

不料 ,他看了一眼坏的充电器上的字, 然后对我说,你这充电器超过保质期有几天了。不过我还是给你换个好的吧?

我把钱递给他。他不肯收,他说:不要钱,我帮你换了。

那一刻,我心里非常非常的感动 。为什么一个这么贫穷的人,仍然愿意对陌生人心怀着慷慨。愿意给予。

他明明比我更需要钱。我愣在那里, 但我没有拒绝他的好意。只不过是几十块钱, 但是我就是愿意承他的情,接受这份庞大的,震憾我内心的善意。

只是后来,我每次去他店里买东西,都是尽量选最贵的。比如在100块的刹车和20块的刹车之间,我会不假思索地选择100块的。

因为我以为贵的东西,他赚的利润可以高一些。事实上,他的价格总是比外面要便宜。有一天车在半路上爆胎了,因为要换胎,所以我完全不想就近的修车店处理, 气喘吁吁地推到他的店里,花了半个小时,车重,汗流浃背。

我心里有个可笑的想法,想要让他多赚点。我把车放他店门一扔,交待师傅我一会儿再回来拿。

回家洗澡,等我再下来,发现车还没修。我就吃惊地问:师傅,怎么还没有修啊?

两口子笑呵呵地站在门口冲我说:因为要换胎,价钱高,没有经过你同意哪敢换啊。

我认真地对他说:师傅,我永远相信你的人品,你觉得怎么修就怎么修,要多少钱就多少钱。

这是我第一次当面赞美他。真正的善良是大叔这样的人。他的善良,会让我也想做个善良的人。

对于一个善良的人来说,我想,我所能做的最大善良,就是坦然接受对方的给予的善意,呵护这份善意,不轻易同情与施舍 ,让善良的人用他们安心而体面的方式赚钱。

我相信那些反对老人捐款的人也是善良的人,大家只是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问题。我想人们在关心善良的老人的生活质量之外,我们更应珍惜和呵护那些善良的心。

否则留住了老人的积蓄,却否定了老人的价值:我们不要你的捐款。潜台词是:你自身都难保了,还做什么好事?你这么穷了,你还捐什么款?

我不会告诉他们:你自己都这么穷了,你不能捐款。

我会告诉他们:你的存在,会感动激励了千千万万的人,你的行动让我们相信这人间值得,也开始学着做一个好人。最要的不是捐多少钱,而是你的善举,你捐的钱,和马云捐的十亿有一样的价值 ,量力而行,细水长流,你不需一下捐太多。

是的,这个国家不需要老人捐一点钱,但这个时代太需要好人来为人们做更好的示范。

比钱更有价值意义的是他们闪闪发光的心。不要否定它的价值,如果这世界没有善良的故事,那只剩下虞我诈的人间,众人吃饱穿暖,活得再长又何意义?

不要阻挡一个人平凡通往伟大的路,这就是一个普通人的诗和远方。

诗和远方不是花大钱环球旅行,而是能超越自己的困境去追求美好与理想。即使在阴沟里,也依然仰望星空。


如果大家真的有心关爱这些善良的老人,请记住他们,在他们需要的时候也伸出援手。把他们的大爱和善良接力下去。






user avatar   shi-ye-dao-38 网友的相关建议: 
      

应该收,但是我建议只收一小部分,这是对老人的尊重。

你想一下,这些老人大多都是70、80岁,经历过新中国成立之前的苦难,经历过WH大革命,经历了多少天灾人祸,他们对现在国家拥有的繁荣是最有体会的,也是最珍惜的。

当国家有难,他们不能出体力帮忙、没有渠道获取口罩等物资,只能用最直接简单有用的方式——捐钱,把毕业生省吃俭用挣来的血汗钱都给捐了,这样他们才安心。

他们心里只有一个想法:想国家好,望中国好。

如果全部退还给老人,老人会觉得自己帮不上忙,会内疚,会很难过。

我觉得政府部门可以收少部分捐款(千元以内),来支持老人的爱心,给老人一个支持国家的机会,这何尝不是一种遂他人心愿、助人为乐呢。

对于政府部门来说,现在宣传口的重点完全放错了,一些官媒大量的渲染“老人、底层人民”、“全部积蓄捐出来”,以此来加强所谓的国民的凝聚力。

但这种煽情牌打完之后,是不是应该思考将捐的款项公示公开?是不是应该让捐款人知道自己的钱在哪里为之重用了呢?

甚至,是不是应该更关心这么多老人、底层人民捐完钱之后,他们的生活会不会受影响呢?

说句难听的,有没有正式感谢这些捐款人呢?不能因为捐款人跑掉不留姓名,而真的不去要捐款人信息了。

捐款人不愿留名是高尚,接受捐赠的人不答谢是无耻。

一方面我看到老人们捐款,会感动不已,但我更想看到老人们被感谢、被尊重,这才是一个文明国家该做的事情。


感谢大家的赞,评论都一一看到了,大家家里都有老人,老人的想法其实特别简单,就是想给国家出份力,想得到该有的尊重,尊重他们的捐款的意愿和权利。

在此基础上,我们更要去关心老人捐完款之后的生活保障,这需要政府方面能给出柔性适中的措施,捐款没有对错,怎么回应这份捐款,尊重这份老人家的爱心才是最重要的。

在这次疫情下,不仅要关心老人的精神世界,我们还要关心微小企业、个体户以及底层人民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收入,这方面的思考我写过一些文章,大家可以去看看,希望和大家多互动。

下方是精华传送门,点击即可阅读~

个税师爷到:疫情之下,你和你的老板,都还好吗?

当口罩工厂正常运转,口罩的产能是否能满足当下全国的需求?

PS:我的本职工作是一名税务师,如果你有任何关于薪水、五险一金、社保等问题,可以私信我,欢迎大家和我互动~(公众号:师爷到)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user avatar   ye-lai-nan-feng-qi-21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个人认为可以接受,但不能全部接受。

接受一部分是因为情义无价。他们虽然年老但往小了说他们是心善心慈见不得人受苦,往大了说他们同样作为国家的一份子,作为从艰苦岁月里一路走来的长者,他们同样怀着一颗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心,个人的力量轻于鸿毛,但是他们对这个国家的情感却重于泰山,不要小看任何一个为了国家愿意做出奉献的人。

在那一辈人眼里上前线是无上荣光,做工人搞建设是光荣……只要是能为这片土地奉献,那就是光荣。在这份光荣面前金钱显得微不足道,在他们年老时,还能为这个国家尽一份力,何尝不是一种老怀安慰呢?而国家接受了这一份力量,说明国家没有因为他们年老而将他们放在一个弱者的位置上,而是将他们同样视为国家力量的一份子,这是一份骄傲,骄傲的老人们,值得被尊敬。

至于不全部接受呢,老年人的钱攒了一辈子,这份爱心太沉重了,可以接受他们的一颗心,让他们留下大部分的钱好好养老过日子,告诉他们您老的钱咱们收一部分算是您老尽的一份心,咱们国家如今富了不算钱呢,您老辛苦一辈子,晚景美满也算是为咱们国家尽了一份力,挺好。


user avatar   mu-rong-chen-xi 网友的相关建议: 
      

21世纪,GDP总量占世界16%的强大国家,

正面宣传,也需要与时俱进。心意领,钱拒收。

贫困老人捐款被劝回 村委:这份心意备受感动

2月2日上午9点,桓台县果里镇周家村村委大院里来了一位特殊的来访者——87岁的王希芳老人,他揣着积攒多年的1000元钱来到村委,自愿捐献给村里。
王希芳说,在最困难时,政府和村里都帮助过他。现在是疫情防控最关键阶段,自己年龄大了,帮不上什么忙,捐这点钱,给志愿者们买点口罩和消毒水,算是表达自己的一点心意。
村委工作人员考虑到王希芳是孤寡老人,且生活较为困难,执意不收。在他们的劝说下,老人才把钱拿了回去。对于老人的善举,周家村“两委”及村民都很感动。“有群众的支持,疫情防控这场战役就一定会打赢。

【莱阳贫困老人捐款被拒 争当志愿者】

2月5日一早,莱阳市山前店镇北薛格庄村疫情防控点,工作人员远远地看到一个步履蹒跚的老人向他们走来。“那不是村里的老刘吗?”防控点的村干部发现,来人正是刘洪明,村里的五保贫困户。
  “我来捐点钱,这些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我这个无儿无女的老头子不害愁了。现在疫情这么严重,你们每天在这执勤这么辛苦,这是我一点心意,你们收下吧。”刘洪明边说边从兜里拿出了400元钱往工作人员的手里塞。看着被老人整理的整整齐齐的400元钱,听着刘洪明朴实、真切的话语,在北薛格庄村疫情防控点执勤的工作人员都心头一暖。
  “大爷这钱您好好收着,您的心意我们领了,这钱您留着自己用,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考虑到老人的自身家庭条件,工作人员又把钱塞回了刘洪明老人的手里。看到执勤的工作人员执意不肯收自己的钱,刘洪明又主动联系村委,表示自己愿意当志愿者,为村里老百姓执勤、站岗。


user avatar   li-de-bao-99-6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当然不应该收,可以把钱退回去,但是要给老人一个荣誉证书。现在的医院多贵啊,随便一个感冒都可能花几百块,那些钱让老人留着以便日后身体不舒服时有个保障多好。


user avatar   xupeng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01

今天无意间看了人民日报的一篇报道,主题是:87岁的老人为抗疫捐出了20万。


这位来自重庆叫倪素英的老人捐出了自己毕生的心血。


20万,攒了整整30年,这笔钱也许是用来留给儿子的,也许是来给自己养老的,也或许是这个独居老人用来抵御生活的意外的。


但是无论如何,她都悉数全部捐出来了。


走进这位83岁独居老人的家,发现这位一次性拿出20万捐款的老人过得并不那么好。


天花板是塑料棚做的,原本的也许早就被浸透了,老旧的皮沙发开始泛霉,发黄的白墙上贴的是一张张的日历...


此情此景,我想的是:


一位老人生活在这样一个逼仄潮湿的环境,她或许从来都没有住过明亮有阳光洒进来的屋子。


如果她拿着这笔钱换一张舒服的沙发,粉刷一下墙面,多买点好吃的,让自己晚年生活过得去舒适些,那该有多好。


面对这样的老人捐款,按理说应该酌情考究一下捐款的自身情况。


但当老人抱着一沓沓现金走到捐款机构的时候,工作人员还是招收不误。


恕我阴暗,对于这样的正能量,我实在是有些吃不消,明明是积极温暖的事情,但是看到老人佝偻着腰背摁下红手印的那一刻,心里和吃了苍蝇一样难受!


如果我在场的话,我大概会不留余力地阻止这场「爱心」的行为发生。


“奶奶,这可是你的养老钱啊,或许有一天,它还会成为你的救命钱,您捐出去的不是钱,是您的保障,您的性命!”


“奶奶,疫情固然紧急,但请你先顾全好自己,您也是同样重要!”


02


微博上现在有个热门话题是#不要宣传老人捐款了#。


可以发现疫情期间,关于老人捐款的话题一直不缺有媒体在报道。


我们真的那么缺钱吗?


缺钱缺到,需要年上花甲的环卫工人,捐出自己起早贪黑、好不容易才攒下来的12000元。


他在纸条上留着:急转武汉防控中心,为白衣天使加一点,我的一点心意。


落款:东巷环卫。


他说:“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


我也好希望那个工作人员,可以把钱还给他:我们收到了好多好多捐款,已经不再缺钱,冬天工作太辛苦,您多穿些衣服。


还有一位成都的环卫工人,微薄的收入,工作5年才积攒下10000余元,也全部都捐出去了。


这些环卫工人自己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呢?


他们大都家徒四壁,一日三餐清粥小菜。


付出意想不到的辛勤劳动,却整日只奔波在生活的温饱线上。


这份钱捐出去后,也许连温饱都没有了。


有退休的环卫老人,捐出去十万块之后,银行卡就只剩下13.78元,很难想象他之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老人平日靠捡垃圾为生,最后捐款9000元,村委起初不同意,之后获得首肯后,又回家取了1000块,凑足10000。


还有双目失明的残疾老人,为武汉捐出1千块。


以及常州的老大爷,偷偷放下纸箱,里面放了整整50万现金。


50万,也许也是他一辈子的积蓄了。



03


相信,大家都知道一位叫白芳礼的老人吧,他也常常出现在媒体报道中。


白芳礼,1913年出生于河北省沧州市的一个农村。因为家境贫寒,他从小就放弃了念书的机会,13岁时就给别人打短工。


1944年逃难到天津,起早贪黑靠蹬三轮勉强度日。


解放后,他靠自己的两条腿拉扯大了自己的四个孩子,其中三个都读了大学。不仅如此,他还供养自己20岁就守寡的姐姐、支援侄子读书。


1974年,白芳礼老人在运输厂退休后,曾在一家油漆厂补差。


1982年开始蹬三轮拉客,每天早晚奔波攒下了一些钱。按理说,自己孩子都读大学了,他也该安享晚年了。


然而在1987年,已经74岁高龄的他却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靠蹬三轮的收入资助上不起学的孩子念书。


就这样,白方礼老人开始了他蹬三轮生涯,这一蹬就是19年。


近20载,35万,圆了三百多名贫困学子上学梦。


90岁那年,他把饭盒里最后一笔钱递给校长,无奈地说道:“我干不动了,以后可能不能再捐钱了。”


媒体和民众无不为这位老人的事迹感动,而我在第一次听到白芳礼老人的事迹后却深觉悲哀。


我总觉得,报道和人们的关注缺少了什么。


人们的注意力,只有爱心,20年,35万,资助了300名贫困学生的上学梦....然后深陷在自己可怜的自我感动中。


但我们从来没关注到的是,这位老人,一年365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风吹日晒,他都不曾停歇,始终奔波在拉客的路上。


炎炎酷暑,他被烈日晒得晕了过去;


高烧39度,一边吃着退烧药,一边继续蹬三轮……


衣服大多是捡来的, 一日三餐两个馒头配一碗白开水。


在整整20年期间,我们都遗憾没有看到这样的报道:


“校长拒绝收白芳礼老人的捐款,需要捐款的不是他。”

“媒体呼吁老人不要再捐款,请有关部门多多关注贫困学子。”


如果可以,我希望关于白芳礼老人最后一次捐款的报道是这样的:


“90岁那年,他把饭盒里最后一笔钱递给校长,无奈地说道:以前您都不收,这次无论如何都要收下,让我这个老人也完成一下平凡的英雄梦。


最终,校长从中抽取了50元,并告诉他,拳拳之心,大爱无言,您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04



有关单位只顾收下一份份来自老人的捐款,却再也没有余力,去关注他们之后的生活到底过得如何,是否困难,是否需要帮助。


很多老人,在捐出自己的生活保障之后,面临着饿肚子,无人看管,生病不能自理,无法负担医药费的情况....这些他们都不得而知,也从来不在他们考虑的范畴之内。


老人,我们在用不上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是社会的边缘人士,便捷的生活与他们无关,互联网发展再高速最后也将他们抛下…


你们只知道报道老人捐款,有告诉老人如何在疫情期间防护吗?


有专门给不会网购,不会抢货的老年人专门买口罩的通道吗?


他们不能在疫情期间保护好自己,没有口罩的时候只能在高铁上掩面哭泣:


他们不会网购,有网友去药店买口罩,碰到一个70多岁的老大爷,他拿着10元钱,问店员能不能拆3个给他。最后被店员拒绝了。


宣传他们捐钱,却也从来没有宣传如何给老年人更好的防护。


去你的#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拿钱的时候叫得欢实,你的大妈和大爷真实的生活情况不是多么的慷慨无私,而是他们求助无门。


你大爷只会怯懦的问身边人:“小姑娘,你们的口罩都是哪里买的?”


你大爷也只会从垃圾箱捡别人丢掉的口罩。


你大爷因为买不到口罩,被逼成了手工人,放下自尊心,还要供网友嘲笑。


他们为了保护自己无所不用其极,内衣口罩,橘子皮口罩.....


这些真实的生活困境,您们有看到吗



05


这两天,我在家看完了《切尔诺贝利》,这个故事背景是苏维埃发生了核电站爆炸,成为了世界上最严重的人为灾难之一。


剧中,有一个孕妇,接触了自己被辐射的丈夫后,最终腹中的婴儿替母体接收了辐射,生下来就死亡了。




我也想对爷爷奶奶们说,不管是2003年非典还是2008年地震,您们已经守护我们太多太多次,现在我们长大了,也是时候该我们来守护您了。


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照顾好自己,我们有科技,有互联网,有知识,也有作为一个年轻人的担当。


疫情之下,您也是我们的牵挂,请务必顾好自己,剩下的,交给我们。


媒体的作用在于引导。比起“xxx老人捐款xxx万,感动人心!” “xxx环卫捐出毕生心血,你大爷还是你大爷。”这些媒体可怜的自我感动,慷他人慷的行为外,


我希望之后看到的,都是这样「退回」「拒收」的报道。


谢谢了,拜托了!


来源公号:都市青年图鉴




     

相关话题

  你有经历或看到过,哪些微小但感人的暖心事? 
  2022届1000w应届毕业生应该是史上最难就业季吧? 
  一个很有意思的有关幼儿园的纠纷,应当如何处理? 
  为什么公务员加薪迟迟难以实现,而部队加薪却十分顺利? 
  工人阶级抵制996,但竞争力上不去,中国如何在各行业领先? 
  有什么一说就会暴露年龄的话? 
  女生路上被陌生男生要微信会有什么反应,内心感觉开心,厌恶还是如何? 
  如何看待当今互联网「反转瓜」现象,此类现象增多会消磨被反转群体的正义感吗? 
  为什么郑爽这样的人能火? 
  突然关闭社交网站,远离虚拟世界,这样好吗?是什么心理? 

前一个讨论
传统医学在新冠肺炎中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下一个讨论
为什么中医没有得到外界认可?





© 2024-11-08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11-08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