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个误区,以为在家学习效率低,主要问题是自律性低,家里的环境不适合学习等。
仅仅这么简单吗?你要是这么想可就上当了。如果你曾经尝试过将这些环境因素都解决掉,你就会发现,即便不玩手机、不看小说了,效率依然还是无法像学校里那么高!
为了揭晓其中的秘密,我写了这篇这篇超级干货文章(包括高质量延伸资料),建议先收藏再看,建议仔细品。
原本就不愿意学习的学生先不说。对于原本愿意学习的学生来说,在家学习低效,核心原因是你容易失去系统性,遗落重要的学习环节。
很多学生缺乏一种宏观视野,没有意识到学习的整体框架是这样的:
我们之所以缺失这样的宏观视野,是因为在学校里,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学校和老师们都已经帮我们做好了,根本就不需要我们管。
制定学习计划是件比较复杂的事情,学校帮你搞定了;
执行学习计划,虽然是你来进行的,但学校派了老师来带着你做,算是帮你搞定了一部分;
检测与反馈(就是作业和考试)学校也搞定了;
修补漏洞(改错题、评讲错题、布置额外练习)环节,学校也帮你搞定了其中大部分。
你看,当你在学校学习时,学习的整个框架里,需要学生动手做的只有执行计划,而做计划、检测反馈、修补漏洞等多数环节全都是学校在做。平时是不是没有意识到,其实学校的作用还是蛮大的?
一旦你回到家里,情况就不一样了。从第一步,制定计划这个步骤就没有人帮你做了,而大部分人甚至没有意识到这一步需要存在!于是学习行为就变得很随机。今天起床坐在书桌前,想,作业都做完了,空余时间该干嘛呢?啊,这次期末数学考得不好,不如多练几道数学题吧。明天坐在书桌前又想,咦,英语单词会不会忘记了,要不要复习一下?这种随机学习的方式,效率能高吗?
更严重的在于,你有时候并不是轻松的随机决策,而是在反复的纠结和犹豫。读过我之前文章的同学知道,反复纠结和犹豫一个东西,会急剧的消耗你的意志力,进而导致你更有可能放弃学习,转而投向手机和娱乐的怀抱。我们来做个对比:
一个有学习计划的人,吃完早餐后看了一眼自己的计划表,哦,今早前一个小时要先学数学,于是他去学数学了——整个过程中他几乎没有消耗任何脑力和能量,大脑里也很清静。如果此时他不小心产生了一点想去玩游戏的念头,那个念头就很突兀的,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激起巨大的震动。这个震动会让他很警觉,心想,不能那么堕落。他就更可能比较轻松的调动了自己的意志力把这个欲望压制下去了。
而一个没有学习计划的人,吃完早餐后坐在书桌前发了两分钟的呆,反复犹豫,我到底是要学语文还是要学数学?又或者要看一看英语的语法?在犹豫的过程中,他的大脑消耗能量,念头变得杂乱。此时大脑突然产生了一个想玩游戏的念头,那个念头混杂在各种犹豫的思想里,如同在奔腾的河流里丢进石头,波纹被浪花淹没而未引起警觉。他更容易神不知鬼不觉的就去捡起手机玩一玩了,而不太容易调动意志力让自己去学习。
这里涉及到一点意志力的原理,可以参考文章:
所以第一步,在漫长的假期里,你需要给自己制作一个学习计划,类似于学校里的课程表。
学习的环节我就不说了,大家正常的自学就好。再来看看检测的环节。学完之后要检测,检测出了问题再去修正和补充——检测环节像是一个指路灯,告诉你后面该往哪个方向努力学习。如果没有检测环节,那么你可能长期处于低效学习状态而不自知,容易持续犯大方向上的错误。
在学校里我们靠老师进行考试来检测,在家里学习的时候,我们该如何给自己检测呢?
最容易想到的方法就是自己给自己做模拟考试。比如,当你自学了几天的数学中的立体几何一章以后,效果如何呢?你既然在立体几何这个章节又花费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那总该有点长进吧?比如正确率从80%提高到90%以上,或者完成一章试卷的速度加快了?你就该去做一张该章节的试卷,检测结果。
如果成绩确实提高了,说明你的自学是没问题的,继续学就好了。如果没有任何长进,那就要进入修正补漏的环节了。你要分析,为什么没有长进?
是还有陌生题型没有见过吗?如果是这样,你还需要继续增加练习量。
是已经见过的同类题,现在又不会了吗?如果是这样,说明你对这类题目的研究太肤浅,已经不是增加题量的问题了,你需要对那个题型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抓住其核心。当然,想要挖掘题目的本质,你可能需要一些高阶的思维方法,夏令营课程中有很多讲解。夏令营开始之前也不用着急,之前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其中的一部分,比如说“条件核检法”这种方法就在《进击的学霸》里有讲到过,可以仔细研究下。
点击查看链接: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一种叫做费曼技巧的方法。这个方法由一位叫做费曼的物理学家发明,他是一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当你用常规方法学习完某个概念后,就可以通过费曼技巧检验自己的学习情况。操作方法如下:
1、准备一张白纸;
2、在白纸顶部写上你想理解的概念;
3、用你自己的话解释它,就像你在教给别人一样;
4、遇到解释不了的地方,就通过查课本、问老师或上网搜寻答案;
5、1-4反复循环。
所谓费曼技巧,简单来说,就是在大脑中模拟教授别人。模拟教授的过程能够快速找出概念中你模糊的地方,完善你的学习。同时,反复的解释思考,也能加深你对概念的记忆和理解。
如果你把某个概念讲解的非常流畅,所有要点都讲解到位,那么说明你对这些概念已经掌握透彻了。如果讲解时有卡顿、模糊或者讲不下去了,那么说明你对这些概念的掌握还不够;对于这些模糊、卡顿以及讲不下去的部分,你就需要重新学习;重复循环这个过程,直到你能够流畅讲述这个概念,就说明你完全掌握了。
要注意的是,并非每个地方都需要用费曼技巧检验,那会占用过多的时间。对于比较基础的、很好理解的内容,一般不需要用;对于较复杂的、可能产生模糊、卡点的内容,就要通过费曼技巧检验一下。从思维能力上来看,逻辑思维特别严密、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同学,需要用到费曼技巧检验的情况较少;而对思维能力较弱,做题做的迷迷糊糊、听课一知半解的同学,费曼技巧就能起到较大作用了。
这种方法也能帮助你了解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某个知识点或题型,避免进入“以为自己懂,其实没懂”的尴尬境地,建议大家尝试一下。
这里我们小结一下。在家学习的效率低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的框架不齐全,缺失了制定计划、检测反馈、修正补漏这三个环节。当我们通过种种方法补齐了之后,效率就会有所提升。
当然,那个最明显的原因——环境更松散了,不容易自律——也需要解决,所以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我还是对此给几个简单的建议。
显然,在学校的环境里,我们天然更容易专注,这是保证我们高效学习的基础。学校的环境很简单——书桌、试卷、在写试卷的同学、在讲课的老师,就这么几样,而每一样都能够让你联想到现在该学习了。在这样的环境里,你自然容易专注于学习。
而在家里环境可就复杂了。你一般在卧室里学习,而卧室里堆满了各种生活气息的东西。你的手机就在旁边充电,边上有零食和水果,某个柜子里可能还有小说漫画。一堵墙之外就是客厅,有舒服的沙发,还有电视。甚至就在你书桌上,可能就有很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我见过一个学生,书桌上摆了十几本课外阅读休闲书籍,还有两三个机器人组装玩具,两三张NBA球星海报,以及一些奇奇怪怪的装饰。
假设你在学校里学习,做完一道题,伸了个懒腰,你的视线稍微从桌面往上抬高了一点,你看到了什么呢?前桌在埋头做题,老师在讲台上改试卷——非常的单一的信息。你的大脑会做出什么反应呢?没反应,几秒钟之后继续回过神去做题了。
可是在家里就不一样了。昨晚一道题,伸了个懒腰,你的视线稍微从桌面往上抬高了一点,你看到了书桌边上有一本小说,于是大脑开始自动思考——唉,要不要读一会儿小说休息下?这是第一个诱惑。假设你意志力很强,没被诱惑到,扭动脖子的一瞬间,你又不小心瞟到墙上的一张球星海报,于是大脑开始自动思考——咦,好久没看球了,不知道现在东西部排名怎么样了?得分榜第一是谁?这是第二个诱惑。
你书房里的环境越杂乱,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越多,你面临的诱惑就越多,你就一个个的去和这些诱惑战斗吧,打完一个再来一个,打完第二个再来第三个……你就是叶问能打十个,也总会有打输的一次吧?
你看,由于环境太杂、诱惑太多,你给自己的学习制造了很多不必要的障碍。
最简单的解决方法是,急剧的简化自己的学习环境,把无关内容减到最少,包括:
1、手机和电脑最好不要出现在书房,搬到客厅或者其它地方去,锁起来;
2、书桌上和面前的墙上不要堆放装饰品、无关书籍(小说漫画等)、贴海报和堆放其它杂物;
3、书桌上可以保留水,但是不建议保留食物。
总之,越简单越好。
良好的环境,加上完整的学习框架,你在家学习的效率就不会比学校低多少了。在疫情还未得到控制、被迫在家自学的特殊寒假里,希望各位同学都能够高效利用时间,学有进步!
最后给一点其他的技术连接:
(*专注力*是一切学习状态中最重要的,是高效学习的基础——这篇3万字超级干货,把关于专注力的一切彻底讲清楚了!)
(10000+赞高质量答案,彻底说明白了意志力这件事情)
(在家学习最容易产生拖延症,建议研究下)
(这一篇长达2万字的干货,超过2万赞,6万收藏,详细讲解了高中学习的主流策略体系,强烈建议先看)
策略师新书《学习的逻辑》发布,京东当当有售。
这本书凝结了我很多年研究和实践,对初中/高中生的高效学习做了系统论述,且紧密结合中国的应试环境和教育生态,可操作性极强(部分内容甚至就是我们学习策略课程的一部分)
双十一期间,京东当当都在打折,有需要的朋友赶紧入手了~
当当链接:https://u.dangdang.com/N6RM
京东链接:
之前新京报2月25日发表文章: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文中成功女性表示“我这么成功,中国男性没人有胆娶我,只有西方发达国家的老外才会娶我爱我尊重我...”
到了3月5日,新京报:起底海外买精生子。
而且新京报起底的内容很多从是“如何看待中国单身女性海外选精生子的新闻”几个知乎用户高票回答搬运的,然后“融会贯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