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为什么说明朝得国最正? 第1页

     

user avatar   yang-kuo-4 网友的相关建议: 
      




——《刘基事迹考》


user avatar   xi-nan-da-hu-you 网友的相关建议: 
      

一个国家得国的正与不正,就像小姐姐刚割的双眼皮,刚开始会担心会不会割得不好,然后男朋友说:哪里会,特别好。然后自己照花前后镜之后也开始自我陶醉,简直太正了,像天生的一样;到最后镜子照多了,会感觉哪里是像天生的,简直比天生的还美,巧夺天工。其实所有割过的双眼皮都是能看出来的,只是皇帝新衣没人揭破罢了。

得国最正者,唯汉与明。这句话通过明清史大家孟森先生在《明史讲义》中的反复阐发,在历史学界变得尽人皆知。其实这句话不是孟森的原创,这句话在明初就已经出现,并且经过了明末的进一步极端,成为了“得国最正者,唯我大明”;然后一直影响到清朝,康熙帝即“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再到孟森这里,作为反满意识的体现,进一步阐发。一句话,九个字,其作为话术的流变史,串起来就是明清五百年。因此在这里做一个知识考古,探讨明、清“得国之正”概念的五百年话术流变史。

一、乞丐皇帝朱元璋的尴尬开国

孟森在《明史讲义》中有句话很有名:

得国正者,唯汉与明。

这句话不是孟森原创,而是借鉴的宋濂在洪武七年所撰《〈大明日历〉序》中的一段话:

然(朱元璋)挺生于南服,而致一统华夷之盛,自天开地辟以来,惟皇上为然,其功高万古,一也;元季绎骚,奋起于民间以图自全,初无黄屋左纛之念,继悯生民涂炭,始取土地群雄之手而安辑之,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二也

古人的“得国之正”和我们现在概念里的“得国之正”内涵完全不同。我们现在赞汉高帝和朱元璋出身草莽而得天下,是站在吴晗所谓的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史观的角度;而宋濂赞汉高帝和朱元璋出身草莽而得天下,是站在他们不受“弑,臣杀君也”的儒家思想的指责。从古到今,无论是周武王、唐高祖还是宋太宗,都是很典型的“弑”者。而汉高祖和朱元璋出身草莽,并非帝王之臣,自然不能谈“弑,臣杀君也”。宋濂将他们的称帝的动机形容为“奋起于民间以图自全,初无黄屋左纛之念,继悯生民涂炭,始取土地群雄之手而安辑之”,也就是说,我是农民的孩子,怎么能当皇帝呢?但是众人都说了,皇天上帝已经决定了,就由你来当这个皇帝,我也没有办法,只能勉为其难了。

宋濂之所以要在洪武七年义正言辞的提出“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二也”,是为了解决新生明朝的认同危机,其大环境是绝大多数元末知识分子并不认同明朝得天下的正当性,认为朱元璋取天下非其道,就像朱元璋自己在《大诰三编·秀才剁指第十》中所说的那样:

朕知伯启心怀忿怒,将以为朕取天下非其道也。

和我们现在的想象不同,古人并不认为从最底层得到天下是多么正当的事情,特别是掌握文化制高点的士大夫阶级,对于草莽起家的朱元璋并不认同,认为其“取天下非其道”。

元亡之后,无数士大夫以或者激烈或者隐晦的方式反抗明朝的统治,上述剁指的伯启只是其中之一。在北方韩宋和南方徐宋皆以恢复汉人统治为口号进行抗明起义时,传统汉人士大夫的态度是期望元朝政府早日扑灭这些草寇。

以后来被朱元璋封为诚意伯、后世又被无数小说演绎为灭元第一功臣的刘基为例,在起义军刚刚起事时,刘基在《送高则诚南征》一诗中直斥起义军为谷中之草,必须尽快除之:

牧羊必除狼,种谷当去草;
凯歌奏大廷,天子长寿考。

在起义军势力渐长,又在《感兴诗》鼓励元朝诸将效仿唐朝灭黄巢事:

摩崖可勒中兴颂,努力诸公佐有唐。

将元朝与有唐并列,比朱元璋等辈为黄巢。可见,在当时士大夫心中,以“日月重开大宋天”为口号的起义军,和黄巢之流并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士大夫依旧将其作为黄巢之辈看待,面对朱元璋的征用,有以死明志者,有剁指明志者,亦有在诗词书画中表达对新政权不满者。例如旅顺博物馆有一副元朝人盛著所作的《沧浪独钓图》

这幅画本身没什么特别之处,所描绘的也只是中国文人画中很常规的归隐之趣。但是它右上角的题画诗却十分有趣:

有趣之处一:诗以“沧浪可涤缨”开头,表达对于现实政权的不满;

有趣之处二:作者为“空同生郑樗”,郑樗全真教弟子,亦为《富春山居图》的作者黄公望之师弟,而《富春山居图》中黄公望自题的“ 至正七年,仆归富春山居,无用师偕往 ”中的无用师,即为郑樗。而《富春山居图》被烧成两段之后,后段则被称为《无用师卷》;

有趣之处三:题画诗的时间写为“至正辛亥八月”(1371年),而元朝至正年号早在丁末年(1367年)就已经结束,1368年即为洪武元年。因此,此处的“至正辛亥八月”应为“洪武四年八月”。

此处郑樗依旧使用元朝年号,且全诗都流露出希望能够找到世外桃源之期望,对于明朝的不满之处,溢于言表。

钱穆在《中国学识思想史论丛·六》“读明初开国诸臣诗文集”一文中提到:

明祖开国,虽曰复汉唐之旧统,光华夏之文物,后人重其为民族革命,然在当时文学从龙诸臣,意想似殊不然。

明太祖开国之后,其实文人普遍怀念元朝,而不满新建立的明朝。此 《沧浪独钓图》上的郑樗题画诗,可以算是“以图证史”的一个典型例子。

由此可见,在开国之初,一般知识分子对于新政权的认同并不高,远远不是我们后世所想像的大声欢呼“得国正者,唯汉与明”。因此,解决明朝开国的认同危机就成了朱元璋及其文臣们的当务之急。

在这个时候,对于刚割完双眼皮的明朝,朱元璋开始自问:会不会割的不好?幸好有暖男宋濂,告诉朱元璋:怎么会不好呢?简直和那个传说中的大美女汉朝的眼睛一样好看。

于是朱元璋满意的笑了。

二、我朱元璋和刘邦是老乡

明朝的塑造认同主要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风俗礼仪上恢复汉家之风(关于这一点,张佳博士的新书《新天下之化》有相当精彩的阐述,值得一读再读),一方面是塑造草莽得天下的正当性。

中国历史上,有且仅有两人起于草莽、终于皇帝,那就是汉高祖刘邦和明太祖朱元璋。因此,塑造和汉高祖刘邦的关系,成为了朱元璋及其后继者永乐的必然选择。

首先,将朱元璋的家乡和刘邦的家乡沛县建立起联系。在早期朱元璋的对其家族的自述中,相当质朴,并不和伟大人物扯上任何关系。无论是下限到龙凤九年(1363)、朱元璋亲自撰写的《朱氏世德碑》,还是洪武十一年(1378)朱元璋认为再立的《御制皇陵碑》,都相当坦率的承认本家朱氏出自金陵句容朱家巷通德乡,也不是什么显赫望族,而是以“服勤农业”起家。

一副我是农民我骄傲淳朴作风,我很喜欢。

但是,到了永乐朝编撰的《明太祖实录》时,这种朴素的表达消失了,不仅和传说中的颛顼攀上了亲戚,而且还将朱元璋御口钦定的世居金陵句容,改为了世居沛国(刘邦的老家),后来有一支迁到了金陵句容朱家巷,并且世代都是豪富之家:

大明太祖圣神文武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姓朱氏,讳元璋,字国瑞,濠之钟离东乡人也。其先帝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其苗裔于邾。春秋时子孙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其后有徙居句容者,世为大族,人号其里为“朱家巷”。

这段话有两点需要注意:

一、“世居沛国相县”,也就是说到了永乐朝,朱元璋已经和刘邦成了老乡,这是对宋濂“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二也”的进一步阐发,从取天下的相似性具体到了家乡的一致性,完成了对于明朝反蛮夷之礼仪、塑汉家之衣冠的溯源性建构,以此获得“得天下”的正当性;

二、“世为大族”,孟森在对自己“得国正者,唯汉与明”作解释的时候,提到了汉高祖和明太祖不同于以往帝王的伟大之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匹夫起事,无凭借威柄之嫌”,也就是说朱元璋和汉高祖都是一介草民起事,能力以外的资本为零。但是很明显,这只是后世人根据自己的“背景书”进行的一厢情愿的建构,无论是朱元璋还是后来的宋濂,都从来没有把自己草民的身份作为得到天下合法性的依据。反而,到了《明太祖实录》中,世代务农的朱元璋家族摇身一变,成为了“世为大族”,主动抛弃了自己光荣的草民身份。

而这种对于朱元璋开国的拔高,到了嘉靖朝之后,随着外部异族危机的越来越大,推翻异族元朝统治的朱元璋,被再次无限拔高,直接抛下了他费了好大劲才攀上的“老乡”刘邦,成为了千古一帝:

独我太祖高皇帝起自宇内风烟之中,迅扫胡腥,再开天地。故宋龙门颂其功高万古,得国之正,则所以上承唐虞三代以来之正统者,惟我明而已。以此方之,则谓汉、唐、宋皆闰位可也”。[徐奋鹏:《徐笔峒先生文集》卷八《古今正统辨》,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明刻本,叶4a—4b。]

不仅挫宋巨唐被明朝人放进了闰位(和正位相对,表示得天下不正),而且连作为汉人缔造者的汉高祖,也被放进了垃圾堆,直接被宣称为“皆闰位可也”。简而言之一句话,“得国之正,惟我明而已”。

到了这里,照花前后镜的明朝不仅觉得自己的双眼皮割得丝毫不做作,而且是古往今来最好看的双眼皮,连那个绝世大美女汉朝的眼睛都比不上自己的。

三、“得国之正”,一个话术的历史累积

至此,从朱元璋的“将以为朕取天下非其道也”,到宋濂的“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二也”,再到徐奋鹏的“得国之正,则所以上承唐虞三代以来之正统者,惟我明而已”,时间越后,明朝的得国被拔得越高,这正是顾颉刚“古史累积学说”在“得国之正”这个概念的很好提现。明朝前无古人的“得国之正”,通过历史累积,最终达到了无与匹之的地步。

这一套“得国之正”的话术,到了清朝康熙帝,再次达到了高潮。

如果说“得国之正,惟我明而已”,还只是明朝知识分子的自我陶醉,那么到了清朝,当康熙帝说出:

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

时,这一套“得国”、“得天下”的话术,就得到了最高掌权者的直接背书,成为了最高政治正确。而伴随着这一句话的背景,恰恰也是清朝在扫平全境之后产生的认同危机。

时间仿佛一个轮回,当朱元璋看到开国文人第一的宋濂所写的“较之于古如汉高帝,其得国之正,二也”这句天才的建构话术时,肯定露出了满意的微笑;但是他不会想到,几百年后会有一个清朝异族政权取代自己的朱家天下,并且从异族皇帝的口中,说出:

得天下之正者,莫如我朝

人们总是这样,以为自己的双眼皮一定比史上所有人都好看。


user avatar   nian-que-yi 网友的相关建议: 
      

朱哥不要啊


user avatar   da-lin-lin-79-16 网友的相关建议: 
      

。。。。。。更新0205。。。。。。

前两天看了篇文章,说历史粉是顶流,坑死了一大批历史剧。

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前两年满清剧那么多,胡编的天马行空,都没一个人说个不合史实。今年一部大明风华,有鞋拔子版朱元璋漏了个脸就被骂上了天,殊不知鞋拔子脸的朱元璋就是你明自己创造出来的。

感觉明粉战斗力还是不行,想观察明粉的可以到评论区看看,各种各样的都有,但是无一例外战斗力差得很。说实话我自己写的答案,我知道是有问题的,我也知道问题在哪里,但是他们几百个人竟然没有一个说到点子上。

有人劝我关评,我觉得没必要,因为在历史知识和逻辑上吊打明粉还是很好玩的。

。。。。。。更新完毕。。。。。。

以下是原答案:


选择性尬吹而已。

韩林儿怎么死的,朱元璋心里没逼数么?

朱元璋起家的本钱是属于什么系统的,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吴王的称号谁封的,明史上写的清清楚楚。而且这时候还跟元庭勾勾搭搭不清不楚的。

刘福通在北方把元庭顶住了,给了朱元璋发展壮大的时机,等朱元璋灭了陈友谅张士诚,红巾军就剩下韩林儿一个小皇帝,人家矬宋好歹善待了柴氏,曹魏也封了献帝,你朱元璋呢?

关键性问题,他朱八八不认韩宋也就罢了,为了继承元的正统,说自己祖祖辈辈世受元朝皇恩是什么鬼?自己爹妈怎么死的都忘了吗?

所以说大家都是孙子,装什么大头蒜?


user avatar   zhang-shuai-guo-56 网友的相关建议: 
      

这时候从河里钻出来一个河神,问朱元璋道:你掉的是这个金的韩林儿呢,还是这个银的韩林儿呢?


user avatar   shaung-zi-shi-zi-zuo 网友的相关建议: 
      

其实“得国正”是一个不好定义的概念,但是“得国不正”却是一个很好定义的概念。

何为得国不正?谋权篡位、阴夺天下、勾连豪族、绥靖世家、杀戮太甚、异族入侵、剃发易服,是谓得国不正。

明朝得国正,不是因为他干了什么事情,而是因为他没干上述这些事情。


顺便说一句,得国正不正从理论上很难定义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倒是很容易判断——这一点可以从他们对舆论的态度来判断。譬如俺大清,虽然嘴上说自己得国至正,但却搞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葩“盛世”——其他盛世都是经济越发达,文治越宽松;康乾盛世是经济越发达,文狱越严密……

得国正的朝代可能意识不到自己有多“正”,但是得国不正的朝代一定会意识到自己“得国不正”。

这就跟一个好人坏人一样。知乎上大多数人都是好人,可是大家会天天说自己是好人吗?恐怕都没这个意识。如果有个人见人就说自己是好人,渴望别人认可其好人的身份,不用说,大概率干过坏事。


user avatar   zhong-zi-bin-63 网友的相关建议: 
      

数据不可信,还有个原因,有关调查是什么调查?是哪个专业机构还是部门发布的?

数据来源有什么论文支持不?

—————————————————————————

评论设置了已关注才能评论。

我自己确诊过,所以不相信这个数据。

作为一个十大几年的老病号,来回复发,我已经过了有人为我发声就高兴的年代了。

因为他的目的未必是帮我,结果更是未必对我有益。

很多人说好多没去看过,那这9000万数据是咋来的。如果按照某个比例,这个数字岂不是应该更大?

我认识我们好几个医院的心理科大夫,门庭冷落,如果像这数据统计的,岂不是每天应该门庭若市?

我从来没有那种自己抑郁,全世界都有问题的观点。

有抑郁症治疗就好了。没必要总是呼吁和夸大。

————————————————————————

觉得数据有问题,我们单位大概有一千多人,我几乎都认识的。加上社会交往,加入了几个心理咨询的圈子,我身边确诊的人数不足五人。

我所在的四线城市,大概有四百多万人。但身边接触到的抑郁症患者很少。在心理学圈子里已经包含了很多有点问题,有的确诊,有的没有确诊的人。所以不知道这个数据是怎么来的。

按照统计,十几分之一的抑郁症。。。这个就很神奇。。。感觉有点哗众取宠。。。。这个周刊,你是认真的么?

因为这个数据感觉明显失真,所以也不知道该说啥。

不过抑郁症的诊断总觉得还是比较随意的,国内的心理学圈子也比较杂乱。之前有一次坐网约车,司机正好是我们这医院心理科的大夫,聊了一会儿,嗯,挺不专业的,开车的过程中,和媳妇吵了一路。。。。

倒不是因为他的斜杠职业,而是确实感觉不对路。

总体几年求医的经历,感觉除了精神病院没去过,其他的感觉都就那么回事。当然这方面和我所在的地区医疗水平有关。。


user avatar   UMingGong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是什么?按理来说九十年代经济比八十年代要好啊
user avatar   hu-xin-xin-46-29 网友的相关建议: 
      原因是什么?按理来说九十年代经济比八十年代要好啊
user avatar   hei-bai-man-bu 网友的相关建议: 
      

聪明人靠统计数字和洞察来得出结论。

平庸的人仅依靠统计数字来获取信息。

笨蛋成天看个案小作文来悲鸣或自嗨。




     

相关话题

  假如宋徽宗宋钦宗和崇祯互换,大明和大宋会面临怎样的命运? 
  同样是重文轻武,宋朝和明朝的差距怎么这么大? 
  明朝进士履历中的治某经是什么意思? 
  明朝疆域实际疆域到底有多大?包不包括西藏? 
  如何评价明朝这个朝代? 
  为什么清朝的人均粮食占有量不如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金元明,这是清朝的治理失败导致的吗? 
  为什么清朝少有名臣,明朝就很多? 
  明朝的火药工艺如何? 
  如何评价明末抗清英雄张苍水张煌言? 
  用杨靖宇穿和服、扮成日本武士来比喻宋应星留辫子头是不是有些强词夺理了? 

前一个讨论
为什么隋朝留下粮食能够唐朝吃了50年?
下一个讨论
网传张若昀版《霍去病》即将定档,共 90 集,大家觉得会爆还是扑街?





© 2024-09-1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09-1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