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冰射手曹草草 说的非常好,洗碗机这东西要么就不上,要上就要上大的---小的洗碗机总共才洗那几个碗,我手洗两分钟就完事了,太不实用。
所以要上就要上大的,13套的那种。问题就出在这,我买房的时候可没考虑这房型能不能放下这么大的洗碗机这种问题上。事实上我装修的时候才发现,虽然买的房型已经是128平的较大户型了,但是厨房空间比较小,下柜的空间很难放下一个13件套的洗碗机(除非下柜完全不设置杂物柜-主要用来放米面粮油还有其他厨房杂物)。由此可见很多人房型面积比我还小,估计想放下就更难了。
所以 @keith199 我们是买不起六七千一台洗碗机么?不,我们是买不起能放得下13件套洗碗机的厨房,是买不起拥有那么大厨房的房子。
ps.内弟的房子只有92平,上了一个小号的洗碗机 完全就是鸡肋。
洗碗机对人的生活的影响不仅仅是自动清洗碗筷上。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这个要分成一阶效应和二阶效应。
吃完饭之后,对锅碗瓢勺的清洗,直接节省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个是一阶效应;但是在没有洗碗机的情况下,因为预计到自己可能会花很多时间清洗锅碗瓢勺,而这一点就会降低自己做复杂的饭菜的动机,从而在做饭的时候就尽量做的简单,甚至于点外卖不做饭,这是二阶效应。
一阶效应影响的是直接的时间占用,二阶效应影响的是饮食质量。这一点在我身上就体现的特别明显。读书的时候租的房子没有洗碗机,那就每天吃的特别简单,坚决不做任何需要占用很多盘子和碟子的菜,以少洗、不洗为目标;而后来有了洗碗机之后,整个菜谱的可选的范围就瞬间扩大了。
要说洗碗机的市场表现,这个市场和其他的家电确实有区别。如果看销售增长,那确实一直都很迅速,我国的洗碗机销售量在家电行业连续很多年都增速第一了,甚至于可以说是发展最快的新兴品类。在2020年,洗碗机销售量都同比大幅提升31%,相比于洗衣机的-3.6%来说,可谓是逆势增长。
怎么看都是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
但是具体到普及率……我国的冰箱和洗衣机的普及率早已经达到了90%以上,而洗碗机的这个数字却依然是个位数。
这就跟「销售员去孤岛」的寓言说的一样:
两个皮鞋的销售员去了一个岛屿上,发现所有人都在赤脚。一个销售员打电话给总部说:这里没有我们产品的市场,撤! 另外一个销售员同样打电话给总部,而说的是:这儿市场前景广阔,速来!
要说好的一方面,这说明市场的潜力依然非常大,不像洗衣机和电冰箱那样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但是另一方面,这也说明洗碗机要进驻千家万户,确实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也依然存在的着阻力。
这就有点奇怪了,按理说,上面的一阶效应和二阶效应,对所有的家庭都存在。那么这个阻力,主要是存在于两点,尤其是对于年纪相对较大的人来说,一个是对洗碗机成本的考虑,二是面对未知事物的保守。
这两点其实也是相互联系的,因为年纪大了,稳定状态就是最好的——哪怕是其实他们也觉得人工洗碗是一件麻烦事。这个时候,往往就需要一个「说服的契机」,用某一个或者几个不可替代的优点来打动他们。
最近这两年,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大行其道。「节省能源」这个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实洗碗机的使用是有助于对电力使用平滑化。
我前段时间和合作者做了一篇工作论文,用的就是杭州电网的数据。数据描述的就是长达三年的过程中,人们是如何根据用电费用来学习和优化自己的用电方案的。我们用人们在结果表明,人们在用电这方面是能够展现出相当大的弹性和控制能力的。在我们的模型里面,每个家庭都试图在解下面这个方面的最优化问题:
参数比较多,不过结构很清楚。第一项是计划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其中关键的参数 和 代表了高峰期和非高峰期用电的替代效应。他们的替代效应越强,那么在给定的价格结构下,家庭就更容易获得更高的效用——原理很简单,替代效应越强,意味着家庭把高峰期用电挪到非高峰期的能力就越强,所以就能够用更少的总支出,获得同样的效果。我们模型的预测和现实吻合的很好:
这个模型带来的启发就是,选电器,最好就选替代效应比较强的。而洗碗机就是其中之一。收拾干净餐桌之后,洗碗的时间是可以自己决定的。这就可以错开用电的高峰期,平滑自己的电力消费曲线。别小看这一点节约,对自己来说可能是小事,但是对整体来说是一件大事。
清洁能源发电量往往是不够的,并且没有多少弹性可以发掘,比较平稳。而用电高峰期烧的,主要还是煤炭这样的非清洁能源。所以平滑高峰和非高峰的用电量,表面上总体的用电量可能没有多少变化,但是背后对环境的保护和对温室效应的减少是可观的。根据Finn et al.(2013), 不用其他手段,仅仅通过用电管理,就可以达到21%的成本下降:
和4%的的碳排放下降:
并且一些优秀品牌的洗碗机还会从设计采取一些更加省电的技术。比如方太E9的『高能气泡洗}技术,因为在水中加入了空化气泡,清洗时的冲击力和覆盖面积都大大加强,缩减了清洗时间。而非传统的高压冲水,所以要比传统的洗碗机更加的省电。
说到这个高能气泡洗技术,还要提到另外一个通常阻止老人购买洗碗机的因素——对水的使用的问题。其实这就是一个常见的误区。手工洗餐具对水的利用效率是很低的,因为人只有两只手,这就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只能照顾到很少量的餐具;
而如果要保证洗碗效果,就一直需要用活水,对水的使用并不少——当然,如果说自己是洗碗高手,可以用很细的水流保持高效,那自然另当别论,但是问题在于,真的需要把宝贵的技能点,点到手工洗碗这个上面来么?
洗碗机在这方面天然就是有优势的,因为对水的利用可以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改进。油污不是难洗么?但是有一些技术是可以移花接木的。比如清洗军舰附着物的「空化射流」。因为军舰长期在大海航行,往往都会附着很多藤壶之类的海洋生物,要把这些牢牢附着的海洋生物冲下来,是很难的一件事情。
目前的做法是让高压水流在流经空化喷嘴时产生大量空泡。利用这些空泡在接触舰体表面时溃灭产生的额外冲击力,来清除掉船底上粘的特别牢固的海洋生物和污垢层。
这个想法非常的聪明,一方面利用了气泡溃灭时的瞬间冲击力,另外一面把水打成气泡,也显著的减少了用水量。作为在洗碗机领域有深厚积累的方太集团,就成功的把这个方法微型化,应用到自己家的产品方太E9上来,称为『高能气泡洗』。附着力远远弱于藤壶的的日常油污的下场也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只要洗碗机选择恰当,省水的反而是机器,而非人力。
有知友说,对高能气泡洗非常感兴趣,但是觉得方太E9的价格有点高,那可以考虑一下NJ01柜式, 外观只有8套大小,但是容量是11套,很实用并且也是高能气泡洗技术。
洗碗机解决了省水和省电的问题,其实这对于老一代人来说,已经是非常好的理由的,能够说动他们去「试一试」。而只要一试,好处谁用谁知道。
从数据上看,洗碗机市场已经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接受度不断提高。而随着以方太为代表的洗碗机厂商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引爆更广泛的大众市场,冲击两位数的市场渗透率也指日可待。
Finn, P., O’connell, M., & Fitzpatrick, C. (2013). Demand-side management of a domestic dishwasher: Wind energy gains, financial savings and peak-time load reduction. Applied energy, 101, 678-685.
说真的,我要有那耐心把餐具一样样摆进去,我都把碗洗好了。
以前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当时对老美家庭的几样东西印象比较深:
烘干机我觉得是神器,所以回国立马就买了,还专门买的单独热泵式的,叠置在洗衣机上。从此黄梅天阴雨天再也不担心衣服什么时候干,也省了晾衣服收衣服的时间,最关键的是,烘干机烘出来的衣服柔软程度完爆悬挂晾干。
水槽粉碎机,同样是个神器。有了这个,家里几乎就不会有湿垃圾,做鱼做肉洗碗洗菜的过程中,再也不用拿手去把那些恶心的废物一次次地从水槽滤斗小心翼翼地扔到垃圾桶,超级改变做饭洗碗的心情。
可惜,我查了下知乎和其他网站,很多人反馈说水槽粉碎机不适合中国高层住宅,容易堵塞下水道,于是作罢。
大烤箱也挺好用,可以做出来很多不同的菜式,尤其是我还是个肉食动物,对烤肉烤鸡烤羊排什么的有一种深深的执念。只可惜家里厨房不够大,只能买个稍微小点的那种,而且国内超市也没有美国那么多针对烤箱开发的半成品食物,其实买回来使用的次数也不多。
唯独对洗碗机,我完全没有动过任何购买念头。
首先说明下,家里的厨房是我的绝对领地,洗菜切菜做饭洗碗收拾厨房间这一整套流程都是我一个人负责到底的。
对这一整套流程而言,洗碗机的存在,顶多把我的工作量从100降到90,甚至可能只降到95。
为啥这样说?对大多数的中餐来说,其实做饭中最废力的部分并不是把菜倒在锅里划拉那两下,而是洗菜切菜配菜的过程。而且,每做完一个菜,就得洗一次锅,这个洗锅的工作,洗碗机做不了。太慢,等不了它。
吃完饭的收拾工作,也不仅仅只是洗碗。首先需要把吃剩的菜倒掉,把每个盘子中剩余的残渣基本清理然干净。这个活洗碗机干不了
完了还要清理灶台,擦干净那些炒菜过程中溅出来的油点,食物碎渣等,这些活洗碗机干不了。
最后是把厨房的地面拖干净,因为在做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有水点,油点,血点等掉落在地上,这个活洗碗机也干不了。
洗碗机唯独能干的事,就是把已经基本清理了一遍的盘子洗干净。对普通中国一家三口来说,也就三五个碗,三五个盘子,几双筷子的量。用热水加洗洁精,分分钟清理干净,根本就不算个事。
我有把它们塞进洗碗机,再从洗碗机掏出来的功夫,我都已经洗完了。
功能对我来说鸡肋,而是它还那么大个体积,占我那么大空间,上海房子那么贵,我的厨房真没那么多地方给它。
为啥老美家庭都有它?首先老美厨房比我们大很多,装大的洗碗机不成问题。另外老美还不炒菜,他们吃的很多都是超市买来的半成品,基本不用自己收拾,剪开包装随便煮点拌点,讲究点的放烤箱烤会就是一顿饭,吃完后盘子上的残渣直接倒进水斗打碎吸进下水道,很多人一顿饭做完吃完手都不带油腻的。对他们来说,洗碗还真就是最突出的的又恶心又费力的工作,于是交给洗碗机最好了。
对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中国人来说,洗碗机就像100块钱的法拉利优惠券,你说有用吧它确实有点用,但跟工作总量一比它又根本不够看,还得费劲吧啦一顿操作才能领到这么张100块的法拉利优惠券,我觉得犯不着。
等啥时候洗碗机的存在相当于法拉利半价哪怕八折了,估计洗碗机就慢慢流行了。
我家没用过洗碗机,所以我也一直在考虑买不买呢,买就意味着开发商送的消毒碗柜要拆掉,而且送都没人要。
我想着想着想到一个问题,人们吃剩在碗碟上的残渣用洗碗机能处理掉吗?经常一些菜叶,肥肉,骨头这些。需要人手先将这些清理干净吗?说白我不太相信洗碗机能做到这地步,比如吃完啥也不用管了,碗碟直接放进去,大小残渣统统处理掉。,还分好干湿垃圾?
我觉得如果洗碗机需要人手先清理一遍才能使用的话,那确实比较鸡肋了。我光清理残渣就5分钟了。我本来洗完也就15分钟啊。省下10分钟,看半集番都不够。
洗碗机的中西差别问题,传统说法大多只是重复车轱辘话而已。我自己也有过在中美两国多年的厨房经历,一开始在美国见到洗碗机时,我的想法也是——这么好用的东西,为什么中国人就是不用?难道就是因为中国人穷或者观念落后?直到回国后使用了一阵国内的厨房设备,我才大概体会到了洗碗机这东西背后的问题。
实际上,如果单纯归咎于“穷”或“观念落后”,那并不能解释以下的现象:
一,为什么经济足够发达,且家电产业高度繁荣的日本,同样不普及洗碗机?
二,为什么很多居住在欧美国家的老辈华人也不习惯使用洗碗机?(很多华人即便自己家里的厨房原装有洗碗机也从不使用)
三,为什么中国家庭能普遍接受消毒碗柜?而很多时候,中国家庭厨房中的消毒柜只要简单加装一套进水排水系统,就完全可以改造成洗碗机。
其实,如果你在国内和欧美的超市厨房用品区走一圈,上面这些现象都很容易解释——因为洗碗机是用来洗“碗”的。而西式的洗碗机,本就是为西餐的餐具设计的,中国人难接受的不是“用机器洗碗”,而是“专门洗西餐餐具的机器”。
那么,“西餐的餐具”是什么样的?这是一组典型的西式碗碟套装:
而这是典型的中式碗碟套装:
从图中可以看出两者的明显差别:
那么,回到洗碗机的问题上,单看“洗碗”这个基本需求,典型西式洗碗机的餐具叠放空间是这样设计的:
很明显,洗碗机的设计逻辑是:污渍最多的平板餐盘竖直堆放在下层,通过竖直方向上混合洗涤剂的水流持续冲刷,使餐盘上的食物残渍靠重力脱落,获得最好的清洗效果。很显然,这个设计功能的一个基本前提是:餐盘表面足够扁平,使得水流和残渣能自由流动。而西餐中的碗、刀叉、玻璃杯等小餐具通常放在清洁力较弱的上层,发挥附带效果。
但如果要清洗的换成这样的盘子,很快就会出现问题:
同时,西餐和中餐的食材特性也会对洗碗机的清洗效果造成显著影响。洗碗机对于固体残渣和油脂的清洗效果很好,但对附着性较强渣滓基本无能为力,像锅面焦渍、杯面茶渍,放洗碗机基本毫无效果。而中餐主食含有的大量高淀粉食材对陶瓷的附着力很强,经过洗碗机的清洗加热循环,未洗脱的淀粉残渣反而会加重附着。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中餐的主要取食工具是筷子。中餐筷子一般是木质或竹质,也是与淀粉食材接触频率最高的媒介。但西式洗碗机在设计理念上就完全没有考虑过筷子这种材质的餐具,植物材质在洗碗机的冲刷加热程序下不但清洗效果差,而且很容易变形。
此外,对于厨房清洁需求来说,我们不只要洗碗,也需要洗锅,而西餐和中餐的锅具差别同样巨大。尽管即便是西式洗碗机,原则上也不是设计来洗锅的,但通常把锅具放到洗碗机里冲刷一下还是多少有点用。然而,中餐锅具的特点与餐具正好相反——中餐的餐具一般比西餐的餐具小,但中餐的炊具普遍比西餐的炊具大,而且比西餐炊具高很多。
比如准备一顿较大的家庭正餐,西餐用到最大炊具也就是12英寸(30厘米)平底锅或烤盘,一般都很薄,可以塞进洗碗机的碗架。但要准备一顿中式正餐呢?需要清洗的厨具,不是32厘米炒锅加锅盖、28厘米三层汤蒸锅,就是大口径的电饭锅内胆或压力锅,个顶个都是体积硕大,而且还巨高,洗碗机里能塞下一件就不错了。关键是,中式家庭正餐往往讲究菜式多样,准备一顿正餐,这些厨具往往都要用上,本身就已经产生了很大的清洗工作量,此时就算能自动洗几个碗碟也没什么意义了(厨具就算能放进洗碗机也都需要先预清洗一遍)。
说到底,洗碗机相比洗衣机的最大痛点在于:它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取代人工。你到美国的超市就能看到:即便在洗碗机的主流市场,手工清洁用品——海绵、锅刷、洗碗布、洗洁精等等,都依然占据超市货架中相当大的版块,而洗碗机的配套用品仅仅是一小部分。但洗衣用品的区域则完全相反——超市货架上有机洗的清洁剂、柔顺剂、洗衣篮等,但已经完全见不到手洗用品。这说明即便在洗碗机的核心市场,机器也仍然无法一劳永逸地消灭手洗,更何况厨具、餐具、餐食、用餐习惯都与西方有天壤之别的中国(包括其他亚洲国家)?而相比于同样不容易“一劳永逸”的吸尘器,洗碗机又有更大的痛点——本身是大件家电,安装依赖装修时预设的空间和上下水管道,相较于有限的效果,它太容易给人带来“买亏”的担忧,那还不如买一个只需要安安静静加温消毒的消毒碗柜了。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支持用机器代替人工来完成餐具的清洁工作,只要有钱,买一个能多少分担人工家务的机器没什么不好。这几年各大家电厂商都明白洗碗机在国内属于家电领域为数不多的蓝海市场,也非常明白西式洗碗机所存在的餐饮文化地域差异,所以也都在努力宣传“中式洗碗机”的概念。像台面式洗碗机、超声水槽洗碗机等产品,都是洗碗机本地化的解决方案。但显然,洗碗机在现阶段的国内市场也只能作为锦上添花的辅助设备使用,普及效果必定是有限的。
为什么洗衣机在中国流行?
因为799的波轮洗衣机,就能解决每天一家五口5套衣服的手洗问题,节约50分钟手洗时间。周末还能洗床单被罩。
而799的洗碗机不存在,1099的某宝台上款,名义上洗4套碗筷,实际上一家三口都不够用,最多只能节约13分钟的洗碗时间。还要额外购买洗碗粉,洗碗盐,亮碟剂。周末更洗不了锅碗瓢盆。
既然999的不管用了,那我买13套的洗碗机好不好,能节约30分钟洗碗时间,周末还可以洗锅。京东售价2599起步(美的),相当于2599/799=3.25台洗衣机了。
有人可能又要抬杠了,小米1999的8套就够用,大不了洗两次,干嘛买2599的13套?
那奥克斯298的5.5公斤也够用了,大不了洗两次,干嘛买799的8公斤全自动?
1999/298=6.7台
这下你应该理解为什么洗衣机能够在中国流行了。
然后我们结合洗衣机再来说说为什么洗碗机在中国不流行?
无非就是贵嘛,无非就是性价比低嘛。但是这个贵为什么外国人不介意?这里就涉及一个汇率问题。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中国普通打工者,月收入3000-5000人民币,买一瓶可乐3人民币,买一台西门子洗碗机6k人民币;美国普通打工者,月收入3000-4000美元,买一瓶可乐1.5美元,买一台同样的洗碗机850美元。
没看懂?翻译过来也就是中国普通打工者一个月不吃不喝都买不起的西门子洗碗机,美国普通打工者只需要花月收入28%就可以买到。(不要再抬杠,我家月入过万,洗碗机真便宜了。题目是中国洗碗机在中国不流行,而不是洗碗机在你家不流行,ok?)(也不要再杠汇率为啥要换算的问题了,很简单的问题,徒增笑尔)
我们再来分析一下其他原因。
住宅空间不够?收入低买不起大厨房,买不起万科送精装洗碗机的房子,怪洗碗机咯
父母/老人观念陈旧?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父母观念陈旧?年轻时候穷过来的呗。年轻买不起洗碗机,洗了一辈子碗,自然习惯了。
很多人不愿意思考,简单找个理由就结束了,一切的借口,本质上都是为了掩盖自己穷,这就是人性。可能我这个回答会得罪很多人,甚至被人问候父母(详见评论区),但是对不起,这是个知识平台,只讲真话,不讲那些虚与委蛇。
2020年3月5日补充:
其实中国基本工资低导致,一方面底层用不起洗碗机,另一方面高收入群体可以以低廉的价格雇佣保姆,很多人抬杠就是如此,我家有钱,但是雇保姆,就是不装洗碗机,所以不普及还是观念问题。你说搞笑不?你的工资上去了,但是保姆工资低啊,虽然总价比洗碗机贵,但是保姆不光可以洗碗还可以买菜做饭做家务接送孩子上下学,性价比比洗碗机高啊。是不是又绕回来了,本质又回到了底层工资低上面,再次感谢抬杠的,让我进一步完善了整个理论。
结论如下,目前中国人收入相对较低,洗碗机目前价格相对较高,大多数人买不起,或者买得起觉得没必要。什么时候普及,个人认为,当13套洗碗机价格降到普通打工者月收入1/2的时候,才可能大范围普及。
洗碗机之所以不流行,原因可能有俩,一个毫无疑问是钱的问题,另一个则是父母的观念。而且后者受前者影响,前者越高,后者越难以接受。
之前给家里买了一些解放双手的智能家居,就是图个方便省事儿,但同时都收获了来自父母的抱怨,要么是「瞧你懒的/你也太懒了吧」,要么就是「乱花钱」。
在他们眼里,什么洗碗、什么拖地,小事一件,为之花个几千上万实不明智,不过是些许时间精力的付出,又算什么呢?还可以顺带动弹动弹身体,何必花笔冤枉钱?被念叨久了,很多年轻人也不太愿意购买了。
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或收入增长,或洗碗机价格普遍下降,洗碗机将如洗衣机一样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最容易忽视的家用电器标配。而且在那时,是否又会出现一些老年人为了省水省电而少用、不用洗碗机的现象呢?
因为洗碗机这个东西,对中餐的餐具并不友好。
不好用。
中餐重油,食物残渣多。食物不是分餐制,碗盘也比较多。
洗碗机是西方人设计出来的,最适合西餐式的餐具。西餐少油,少残渣,餐具数量少,一人一个盘子就够了。
中餐又是碗又是盘又是汤碗什么的。
洗不干净不说,要反复洗,而且耗时也长。
我家的洗碗机就是摆设而已。
市场教育和商业落地都还没做好,这两者做好的话很容易变成洗衣机一样流行。
洗碗机是不是耗电耗水?我还真的用设备测量过。我的博世 500 系 24 寸洗碗机,售价 900 美元,默认模式洗一次碗消耗 1.1 度电、3.5 加仑水。与之对比,我的 LG 4.5 立方寸洗衣机,售价 750 美元,默认模式洗一次衣服消耗 0.2 度电、不到 10 加仑水(视乎实际衣服多少)。可见两者价格差不多,洗碗机用电是洗衣机的几倍,但用水只是几分之一。在美国,只要你能消费得起洗衣机,那洗碗机是相似量级的消费。
不总能洗得很干净,时不时洗完有些碗碟不够干净,但不干净的放回去再洗一次不是什么大问题。真正导致洗不干净的问题是碗碟怎么放进去,放置不好就可能导致洗不干净。这跟洗衣机很不一样,洗衣机不在乎你怎么把衣服扔进去。这有一点学习门槛。(有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总是把大砧板扔进去洗,没留意到它有时会挡住释放洗洁精的小门,挡住了就会因为缺乏洗洁精而洗不干净。)
因此我说这是个市场教育的问题,要让大家相信洗碗机能洗干净,以及知道如何放置碗碟才能保证洗干净。(同时还要保证碗碟放置的观点冲突不至于导致离婚率的提升,因为美国人实在太容易为这个产生矛盾了。)
此外就是价格和价值要找到合理的落地点。美国的洗碗机都是嵌入式的,直接安装在厨房洗手池一侧的台面下,碗碟在洗手池放进去很方便,放满了就洗一次。中国有很多台面式的洗碗机,就好像中国有很多台面式的烤箱一样,其实就是在探索怎样的设计才能给用户带来个更高的价值。
显然用户对嵌入式洗碗机不高买账,或许是因为厨房设计时就不像美国一样必须考虑到洗碗机的位置。如果在房屋设计时洗碗机有洗衣机一样的地位,嵌入式洗碗机的量就能做上去,价格就能做下来。只要能把量做上去,中美洗碗机的价格差应该跟洗衣机一样,中国能做出来便宜的洗衣机,也应该能做出来便宜的洗碗机。
因为嵌入式还没能落地,就看是否有另外一种设计能够更符合中国人的使用习惯和更快落地了。中国的洗衣机、冰箱等家电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有众多跟美国不一样的设计,什么时候洗碗机能找到接地气的点,也就能够获得更大量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