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遗憾,目前没有这样的黑科技。诚然活着的猫咪的眼睛闪亮亮的确实非常美丽。但是死后不管怎么保存晶状体都会浑浊,无法继续保持那种美丽的样子了,动物标本的眼珠都是用玻璃球代替的。
题主你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幻影旅团的人...........
谢 @CHIA HSIN 邀,
你怕不是个魔鬼......
魔鬼如我,也顶多就是想等我家猫咪仙去之后做成标本。你竟然想把猫眼永久保存!
实不相瞒,你的想法启发了我......
想要永久(或长期)保存生物体的尸体,目前最主流的方法是制成标本,冷冻因为不方便观(ba)察(wan)所以本回答并不涉及。
制作生物体标本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目前最为常用的技术,就是把生物的遗体直接浸泡到福尔马林(10%甲醛溶液)中。通过甲醛让生物组织脱水、蛋白质交联变性,也就是我们专业上所说的“固定”(fixation),达到长期保存遗体的作用。使用范围非常广,从生物到医学专业都在使用。可以浸泡整个生物体,也可以浸泡个别器官或组织。
小到一些小型鱼类、甲壳类动物、小型哺乳动物;大到人体,几百斤的野牛、骆驼。比如医学院上解剖课使用的人类尸体、生物专业使用的多种生物标本等等,不一而足。除了大体型的生物需要在整体浸制之前往体内注射或者通过动脉灌注福尔马林之外,操作非常简单——扔进去,泡着就完事儿了。顶多水混了换点新的福尔马林。
而且福尔马林和标本瓶都很便宜,这里挂两个购买链接,你体会一下:
虽然福尔马林浸制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廉。但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只能隔着玻璃瓶观察。如果你要经常拿出来把玩就会很不方便。
而且如果是保存诸如眼睛这样含水量特别大的器官,长期泡制会因为严重脱水而变形、干瘪。
所以如果是希望今后能经常把玩一下,就不推荐浸泡的方法保存猫眼。
我的一位女性朋友 @竖琴de珍妮猫酱就在给猫咪绝育以后跟我要了点福尔马林,把猫咪的蛋蛋长期保存了起来。
经常用于带壳的生物,例如昆虫、蛛形纲、多足纲、甲壳纲。比如很多龙虾的标本,就是标本制作者把肉抠出来,扔(chi)掉以后,小心翼翼的再把甲壳重新用胶水粘起来。比如:
可见这个方法保持生物原有形态的效果还是很好的,就是对标本制作者吃龙虾(划掉),哦不,应该是制作标本的技术提出了很高要求。不能破坏外壳。
这个技术也不适合眼球的保存。
用于保存体型较大的动物标本,例如小到鸽子兔子,大到狮子老胡长颈鹿。
其实方法比较简单,就是把动物的皮毛整张剥下来,然后用塑料/柴草/聚苯乙烯泡沫制作一个动物躯体的轮廓,然后把处理好的皮毛再披上去缝合好。外露的眼珠则用染色玻璃球代替。
但是也有一个问题,就是皮毛如果时间久了有可能收缩,可能会造成动物标本“面部表情”的严重扭曲,有时候甚至会产生非常迷惑的“笑果”。比如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一只雄性非洲狮标本,已经在国外都扬名立万了,每次去自然博物馆都会有一大群参观者驻足围观:
而且这个技术更适合动物整体的保存,不适合器官或组织。
把死亡的动物遗体经过清除内脏、剥肉(也可以请皮蠹、黄粉虫代劳)、消化、脱脂、漂白、干燥等工序,把骨头清理出来,然后按照原有顺序组装起来的标本。
优点有两个,一个是可以几乎永久保存,另一个是可以经常把玩。还有就是一具遗体可以同时制作剥制标本和骨骼标本。
这个是重头戏,也是我真正要推荐给你的技术。
其发明人是德国解剖学家贡特尔·冯·哈根斯(Gunther von Hagens)。
这个技术的神奇之处在于用聚合树脂代替肉体中的水分,从而把尸体从“肉”变成“塑料”。所以他制作的这样一大批塑化生物标本不仅可以常温保存,而且不必浸泡在福尔马林中,同时还能够长期保持尸体原有的色泽,非常神奇。
这个技术的大体方法是:
1,固定:就是用福尔马林浸泡,让组织内的蛋白质交联变性。
2,脱水+脱脂:在低温真空环境下,利用丙酮脱去组织中的脂肪和水分,最后组织内的水分、脂肪完全被丙酮替代。
3,强制浸制(塑化):将标本浸入环氧树脂中,然后抽真空,丙酮挥发后,原先由丙酮占据的位置就会被灌入环氧树脂。
4,固化:使用气体、光线或加热等方法将标本中液态的环氧树脂聚合固化。
这样就把含水的“肉”变成了没有水的塑料。
这样做的好处是猫眼不需要泡在药水里,可以常温空气中展示,而且塑料也比较耐磨,可以经常把玩。
最后还想提一句,就是题主因为想念自己的爱宠,希望把宠物尸体做成标本的想法并不恶心。只是国人对这种做法还很陌生而已。
剥皮实草制成标本这种做法好像在历史上都是拿来惩治罪大恶极的人,我们总认为入土为安是对逝者最大的尊重。我国历史上大范围推广火葬的时候甚至还一度受到极大的阻力。甚至近二三十年,在推广器官捐献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无法接受。
但寄居在躯体中的精神已经随着生命的结束而终止了,一副臭皮囊无论是在土壤中腐败,在烈火中化作一缕青烟,还是制成标本,本身并没有什么区别。
我想起一对医学伉俪,李秉权、胡素秋夫妇。
李秉权教授是云南省神经外科的开创者,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教授。2005年,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离开人世。家属遵从老人的遗嘱,将他的遗体捐献给昆明医科大学,供教学使用。
而2015年,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胡素秋教授也在阔别丈夫十年后仙逝。她在遗嘱中写到:“眼角膜、进口晶体、皮、肝、肾等供给需要的病人,最后再送解剖”、“生为医学教授,逝做无语良师”。
最后,这对医学伉俪的骨骼标本在昆明医科大解剖楼大厅“重逢”。
这对老人把一生献给了祖国和人民的医学事业。去世以后还在用自己的躯体为祖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发挥最后的光和热。两位老教授就以这样的形式永远活在世人心中。
而对宠物的留恋,也让很多宠物主人把宠物的遗体制成各种各样的标本,长相厮守。
甚至还有一个魔鬼,用他的猫咪尸体做了一架无人机,上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