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问答小站 logo
百科问答小站 font logo



在乎读者的多少,会对一个人的创作产生什么影响? 第1页

  

user avatar   fanshihuan 网友的相关建议: 
      

谢邀

村上春树在接受《巴黎评论》的时候表明:

《挪威的森林》是一种写作策略,它是一种写作经验,一本畅销通俗小说,很容易读,很容易理解,从而,使读者从这本书对作者、以及作者的其他作品产生阅读兴趣。

可以说,村上想成为自由的职业作家,《挪威的森林》是其中一个必要的步骤,否则,村上多半要去大学任教,活得远不至于现在这般潇洒。

没有《挪》,村上的名气至少要打个对折。

有了这个名气和稿酬,他才能安心地花大把时间、精力去写《奇鸟行状录》这一类书。

虽然在此之前,村上已经得到了专业的认可,但在大众之中,还不至于有多大影响力。各类文学奖项每年都有,被记下的有几个?

因为在乎读者多少,村上在创作策略上的改变,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营销策略,但整体的创作风格,其实并没有变,这也是为什么《挪》在村上的作品中显得“另类”。


没有作家能完全不在乎读者——要真不在乎读者多少,为什么要投稿,为什么要出版呢?

就算把作品给朋友看,多多少少也隐含着被认可的愿望吧。

真不在乎,就不用写了。

最“反读者”的乔伊斯写《芬尼根的守灵夜》也说,这本书够评论家们忙活几百年的。他可能不在乎大众读者,但他在乎精英读者。

扪心自问,就算你写日记,都隐含着让人看到的冲动呢!

谁把心里话写日记里呀?

我一个朋友,去参加高校自主招生的心理学研究生,面试的时候,考官给了一道题:

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可他都写在了日记里。你怎么分析这种心理?

但有一点,你在乎读者,未必就能对创作产生影响。

转变创作是一种能力,不是谁都有的。

有些清高的文人天天抱怨,世风日下啦,人心不古啦,娱乐至死啦,好作品都无人问津啦。

说到底,他们一样希望自己的作品有更多人看到并认可,但他们又没有能力像村上那样做出策略上的转变。不然还抱怨什么?你们娱乐你们的,我写我的,互不相干就好了。

村上春树就很给纯文学、严肃文学作家长脸——别看我写纯文学,你们那一套畅销书我也能写,而且一写比你们写得都好,这是一种能力的证明,随后再去写自己钟爱的题材。否则,村上的很多作品未必会像如今一样畅销。


个人愚见

订阅号《弹幕集》




  

相关话题

  有哪些中国诗词令人读过之后顿生豪气? 
  历史上有哪些生前很有名,但是死后很快就被人忘记的人物? 
  可以用一句话证明你看过《三国演义》吗? 
  你见过最毁三观的事是啥? 
  有哪些一眼便惊艳到你的句子? 
  你热爱了将近十几年的文字,要是有一天你发现在写作上你没有了任何的优势,信仰崩塌的那一刻,你该怎么办? 
  中国当代诗坛的现状如何?当代诗人的境遇如何? 
  俄国文学和日本文学如何比较? 
  有哪些关于十二月的温柔文艺的文案? 
  怎样看待新世界里的小耳朵,金爷? 

前一个讨论
从古至今,你认为最经典,最有哲理的一句话是什么?
下一个讨论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书枯燥吗?





© 2025-03-29 - tinynew.org.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03-29 - tinynew.org. 保留所有权利